第171章張瑄軟硬不吃
第171章張瑄軟硬不吃
張瑄從東宮迴府,還帶迴了十個李亨贈予的美貌宮女,這場風波看似暫時平息了。
但東宮李亨的態度卻激怒了張清和張良娣的祖母竇氏。竇氏出身名門,一門曾出了好幾個大唐皇後,而竇氏本人也是老皇帝李隆基的小姨娘,在皇帝麵前很吃得開。
竇氏年近七旬,在這大唐時代,已經算是超級高壽的老壽星了。
雖然年紀大,但竇氏身體健康耳聰目明精神頭十足。
聽說自己最寵愛的小孫子張清被人打了,而東宮李亨竟然一點麵子也不給張家,非但不給張清做主,還怒斥張清不通時務,這讓竇氏很不滿。
老人家一般都是護短的,竇氏自然不能例外。
親眼看到孫兒張清的一身傷痕,竇氏勃然大怒,當即就帶著人坐車去了張瑄的大將軍府,準備當麵向張瑄要一個公道。
竇氏趕來的時候,張瑄也正好從東宮迴返。本著尊老愛幼的原則,張瑄對氣勢洶洶而至的竇氏比較客氣,耐著性子給竇氏解釋了幾句。
可竇氏卻根本聽不進去,一味嚷嚷著要張瑄還張清和張家一個公道。如若不然,就要鬧進宮去找老皇帝做主。
張瑄漸漸就變得有些不耐煩。這老婦人著實霸道,又如此護短,根本就難以溝通。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神色淡然地凝望著坐在自己對麵猶自氣衝衝的竇氏,輕輕道,“老夫人想要張瑄怎麽做,就直說吧,不必遮遮掩掩。”
竇氏傲慢地擺了擺手,一頭雪白的發髻微微顫抖,“老身也不難為你……這樣,你將那兩個小丫頭送到張府,並當麵向張清陪個不是,這件事兒就這麽揭過去了,老身既往不咎。”
在竇氏看來,兩個侍女而已,難道竇家、張家加上張良娣的麵子,還頂不上這麽兩個卑賤的侍女?
所謂年老成精老奸巨猾,這竇氏老夫人看上去驕橫跋扈,其實蠻有心計。她諾大年紀親自找上門來,不怕張瑄不就範。一來,她不是一般人,乃是當朝皇帝的長輩,皇帝對她想來頗多看顧;二則,她年高為大,就算是撒撒潑提提苛刻要求,張瑄也拿她無可奈何。
張瑄忍不住輕輕笑了,他擺了擺手,“老夫人真是好算計。張清登我門庭欺我在前,還要張某反過來登門道歉……請問老夫人,如果張某不答應呢?”
張瑄盡量控製著自己內心的火氣,不願意在一些口頭上刺激這個老婦人。他不是怕她,而是沒有必要,麵對這麽一個高齡老人,無論他怎麽生氣,也不能失態。
“哼,既然你不答應,那麽就休怪老身翻臉不認人了。老身這就進宮去請陛下做主!老身的孫子,是誰都能打的嗎?在這長安城裏,還真沒有一個人敢!你張大將軍真是好大的膽子,如此欺淩我竇氏和張氏兩門,老身雖然年邁,但也誓死拚爭到底!”
竇氏拍案而起。
以她這麽大的年紀,如此聲音洪亮氣場很足,著實令張瑄有些意外。
張瑄神色不變,穩坐如泰山。
他淡然笑著望著氣急敗壞的竇氏,“老夫人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既如此,張某就恭送老夫人了!”
說著,張瑄就起身不急不緩地向竇氏拱了拱手。
張瑄軟硬不吃。竇氏大怒,她活了這麽大年紀,哪怕是老皇帝李隆基,都給她幾分麵子。可這張瑄,竟然如此待她!
竇氏怒衝衝地瞪了張瑄一眼,扭頭蹭蹭蹭地就向外走。
張瑄笑吟吟地緊隨其後,一直將她送到了府門口。
竇氏沒有進宮,她進宮找誰去呢?現在的老皇帝纏綿病榻,時而昏迷時而清醒,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中,根本不見外臣,她去了又能如何?
但竇氏心裏這口氣憋著出不來,自家的這個麵子找不迴來,怎肯善罷甘休。
她迴到府裏發作了半天,又坐著車去了東宮。
李亨正在心情煩躁之中,竇氏的到來,無疑是火上澆油。
李亨沉著臉聽竇氏絮絮叨叨地發著牢騷,一聲不吭,陰沉的目光卻是瞥向了作陪的張良娣。
張良娣心裏一顫,感知到李亨的怒氣勃發,不敢怠慢,趕緊起身來走到竇氏背後,笑著輕輕為竇氏捶著背,柔聲道,“老太君,您老莫要生氣。要以孫女說,這事兒呐,也不能怪人家張大將軍!”
“人家張大將軍寵愛的兩個侍女,這將來肯定是要做妾的,清弟不識趣,一頭找上門去索要,人家豈能不生氣?老太君,這事兒是清弟不對在前,孫女看,就這麽算了吧。”
張良娣說著話的時候,心裏其實很是氣苦。她心道,您老就別再來添亂了,再要鬧騰下去,孫女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竇氏滿是皺紋的眼睛一翻,不滿道,“那我的乖孫兒,你的親弟弟,就這樣讓人家白打了一頓?老身和張家的臉麵往哪裏擱?”
張良娣心裏憋屈,卻說不出口來。她心道,麵子值幾何?若是我將來當上皇後,張家權勢地位還能缺得了?若是我被打入冷宮,你們爭這種麵子又有何用?
張良娣咬了咬牙,麵色淒苦地竟然跪在了竇氏麵前,哽咽道,“老太君,看在孫女的麵上,就息事寧人了吧。本是一場誤會嘛。”
竇氏輕輕一歎,趕緊起身來扶起了張良娣。
她雖是長輩,但張良娣卻是太子妻室,主臣有別,她不能生受張良娣的大禮。
李亨冷眼旁觀著,這個時候方才勉強一笑道,“是啊,老太君,這就是一場誤會。方才子瞻還進宮來跟本宮請罪來著,張清年少衝動,子瞻呢年輕氣盛,兩人鬧了一點不愉快,其實也不算什麽大事!”
“這點小事,實在犯不上鬧大,老太君,迴去吧,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偌大年紀,還是保重自己身體最重要!”
竇氏麵色一變,嘴角***了一下,卻是沒有再堅持下去。向李亨施了一禮,然後就貌似忿然地轉身離開。
張良娣趕緊相送。而李亨猶豫了一下,也跟了出去。
這就是給張良娣的麵子了。畢竟竇氏是張良娣的親祖母,也算是他這個太子的長輩。
張良娣注意到李亨的行為細節,心裏這才鬆了口氣。
她紅著眼圈聲音哽咽道,“臣妾家人不知進退,給殿下添麻煩了,臣妾心裏愧疚難安!”
李亨輕輕拍了拍張良娣的肩膀,歎息了一聲道,“非是本宮不近人情,而是這事兒著實讓本宮難做。不要說張瑄並無大過,縱然張瑄有些過錯,本宮也隻能寬容一二。畢竟,張瑄對本宮有擁立之功,為本宮爭位殫精竭慮,些許小節,本宮……”
“好了,本宮不怪你了。不過,今後你在內宮行事要小心謹慎,咱們東宮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啊……”李亨歎息著,扭頭慢慢離去。
……
……
竇氏離開東宮卻沒有直接離開,而是繞了一圈又轉了迴來,悄然再次進了東宮,直奔張良娣的寢殿。
張良娣有些吃驚,趕緊迎了出來。
望著自己的孫女兒,竇氏眸光閃爍,一把將她擁在懷裏,壓低聲音道,“乖孫女兒,你受委屈了。”
“老身去大將軍府上一趟,又跑來東宮,明著是給張家找麵子,但實際上是為了你這孩子喲。”
“太子倚重張瑄,自然是不肯怪罪,老身心知肚明。老身也不是不知進退之人,隻是老身聽說太子今日當眾處死了魚朝恩,就猜出太子對你起了嫌隙之心……老身這一次來,就是給你這孩子一個台階下——太子怎麽說?”
“他說不怪孫女了。但要孫女日後行事要小心謹慎……”張良娣這時方才醒悟祖母的用心良苦,不由感動至極,撲在竇氏懷中輕輕抽泣起來。
“乖孫女,莫哭……”竇氏眉梢一挑,“太子說得也對,你今後行事要謹慎一些了。現如今,太子還沒有登上皇位,一切都需要隱忍三分。”
“這一次,老身退讓一步,這張瑄就欠下老身一個人情。老身過幾日再找上他,讓他答應將來全力支持你成為皇後。”竇氏輕輕一笑,“不就是喜歡美婢嘛,老身這就再送他兩個!”
******************************************
竇氏來鬧了這麽一場,張瑄並沒有放在心上。竇氏離開,他立即進了大將軍府中一角張三癡獨居的一個院落。張三癡帶著幾個雜役和工匠,抓緊時間研製火藥,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其實按照一定的配方,研製出火藥來並不難。難就難在實際應用,張瑄要求張三癡在最短的時間裏,用他給的思路和圖紙概況,研發出一些簡易的可以裝備於軍用的火器。
在張三癡的火藥作坊裏轉了一圈,就離開了。出了這個院子,一個軍卒就來相報,“大將軍,吐蕃王子赤鬆德讚求見!”
“赤鬆德讚?”張瑄吃了一驚。熟知唐史的他知道,這位吐蕃王子就是幾年後的吐蕃王,文治武功,頗有作為。在吐蕃曆史上與鬆讚幹布、赤祖德讚並稱吐蕃三**王,是唐和親公主金城公主的兒子。
第171章張瑄軟硬不吃
張瑄從東宮迴府,還帶迴了十個李亨贈予的美貌宮女,這場風波看似暫時平息了。
但東宮李亨的態度卻激怒了張清和張良娣的祖母竇氏。竇氏出身名門,一門曾出了好幾個大唐皇後,而竇氏本人也是老皇帝李隆基的小姨娘,在皇帝麵前很吃得開。
竇氏年近七旬,在這大唐時代,已經算是超級高壽的老壽星了。
雖然年紀大,但竇氏身體健康耳聰目明精神頭十足。
聽說自己最寵愛的小孫子張清被人打了,而東宮李亨竟然一點麵子也不給張家,非但不給張清做主,還怒斥張清不通時務,這讓竇氏很不滿。
老人家一般都是護短的,竇氏自然不能例外。
親眼看到孫兒張清的一身傷痕,竇氏勃然大怒,當即就帶著人坐車去了張瑄的大將軍府,準備當麵向張瑄要一個公道。
竇氏趕來的時候,張瑄也正好從東宮迴返。本著尊老愛幼的原則,張瑄對氣勢洶洶而至的竇氏比較客氣,耐著性子給竇氏解釋了幾句。
可竇氏卻根本聽不進去,一味嚷嚷著要張瑄還張清和張家一個公道。如若不然,就要鬧進宮去找老皇帝做主。
張瑄漸漸就變得有些不耐煩。這老婦人著實霸道,又如此護短,根本就難以溝通。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神色淡然地凝望著坐在自己對麵猶自氣衝衝的竇氏,輕輕道,“老夫人想要張瑄怎麽做,就直說吧,不必遮遮掩掩。”
竇氏傲慢地擺了擺手,一頭雪白的發髻微微顫抖,“老身也不難為你……這樣,你將那兩個小丫頭送到張府,並當麵向張清陪個不是,這件事兒就這麽揭過去了,老身既往不咎。”
在竇氏看來,兩個侍女而已,難道竇家、張家加上張良娣的麵子,還頂不上這麽兩個卑賤的侍女?
所謂年老成精老奸巨猾,這竇氏老夫人看上去驕橫跋扈,其實蠻有心計。她諾大年紀親自找上門來,不怕張瑄不就範。一來,她不是一般人,乃是當朝皇帝的長輩,皇帝對她想來頗多看顧;二則,她年高為大,就算是撒撒潑提提苛刻要求,張瑄也拿她無可奈何。
張瑄忍不住輕輕笑了,他擺了擺手,“老夫人真是好算計。張清登我門庭欺我在前,還要張某反過來登門道歉……請問老夫人,如果張某不答應呢?”
張瑄盡量控製著自己內心的火氣,不願意在一些口頭上刺激這個老婦人。他不是怕她,而是沒有必要,麵對這麽一個高齡老人,無論他怎麽生氣,也不能失態。
“哼,既然你不答應,那麽就休怪老身翻臉不認人了。老身這就進宮去請陛下做主!老身的孫子,是誰都能打的嗎?在這長安城裏,還真沒有一個人敢!你張大將軍真是好大的膽子,如此欺淩我竇氏和張氏兩門,老身雖然年邁,但也誓死拚爭到底!”
竇氏拍案而起。
以她這麽大的年紀,如此聲音洪亮氣場很足,著實令張瑄有些意外。
張瑄神色不變,穩坐如泰山。
他淡然笑著望著氣急敗壞的竇氏,“老夫人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既如此,張某就恭送老夫人了!”
說著,張瑄就起身不急不緩地向竇氏拱了拱手。
張瑄軟硬不吃。竇氏大怒,她活了這麽大年紀,哪怕是老皇帝李隆基,都給她幾分麵子。可這張瑄,竟然如此待她!
竇氏怒衝衝地瞪了張瑄一眼,扭頭蹭蹭蹭地就向外走。
張瑄笑吟吟地緊隨其後,一直將她送到了府門口。
竇氏沒有進宮,她進宮找誰去呢?現在的老皇帝纏綿病榻,時而昏迷時而清醒,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中,根本不見外臣,她去了又能如何?
但竇氏心裏這口氣憋著出不來,自家的這個麵子找不迴來,怎肯善罷甘休。
她迴到府裏發作了半天,又坐著車去了東宮。
李亨正在心情煩躁之中,竇氏的到來,無疑是火上澆油。
李亨沉著臉聽竇氏絮絮叨叨地發著牢騷,一聲不吭,陰沉的目光卻是瞥向了作陪的張良娣。
張良娣心裏一顫,感知到李亨的怒氣勃發,不敢怠慢,趕緊起身來走到竇氏背後,笑著輕輕為竇氏捶著背,柔聲道,“老太君,您老莫要生氣。要以孫女說,這事兒呐,也不能怪人家張大將軍!”
“人家張大將軍寵愛的兩個侍女,這將來肯定是要做妾的,清弟不識趣,一頭找上門去索要,人家豈能不生氣?老太君,這事兒是清弟不對在前,孫女看,就這麽算了吧。”
張良娣說著話的時候,心裏其實很是氣苦。她心道,您老就別再來添亂了,再要鬧騰下去,孫女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竇氏滿是皺紋的眼睛一翻,不滿道,“那我的乖孫兒,你的親弟弟,就這樣讓人家白打了一頓?老身和張家的臉麵往哪裏擱?”
張良娣心裏憋屈,卻說不出口來。她心道,麵子值幾何?若是我將來當上皇後,張家權勢地位還能缺得了?若是我被打入冷宮,你們爭這種麵子又有何用?
張良娣咬了咬牙,麵色淒苦地竟然跪在了竇氏麵前,哽咽道,“老太君,看在孫女的麵上,就息事寧人了吧。本是一場誤會嘛。”
竇氏輕輕一歎,趕緊起身來扶起了張良娣。
她雖是長輩,但張良娣卻是太子妻室,主臣有別,她不能生受張良娣的大禮。
李亨冷眼旁觀著,這個時候方才勉強一笑道,“是啊,老太君,這就是一場誤會。方才子瞻還進宮來跟本宮請罪來著,張清年少衝動,子瞻呢年輕氣盛,兩人鬧了一點不愉快,其實也不算什麽大事!”
“這點小事,實在犯不上鬧大,老太君,迴去吧,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偌大年紀,還是保重自己身體最重要!”
竇氏麵色一變,嘴角***了一下,卻是沒有再堅持下去。向李亨施了一禮,然後就貌似忿然地轉身離開。
張良娣趕緊相送。而李亨猶豫了一下,也跟了出去。
這就是給張良娣的麵子了。畢竟竇氏是張良娣的親祖母,也算是他這個太子的長輩。
張良娣注意到李亨的行為細節,心裏這才鬆了口氣。
她紅著眼圈聲音哽咽道,“臣妾家人不知進退,給殿下添麻煩了,臣妾心裏愧疚難安!”
李亨輕輕拍了拍張良娣的肩膀,歎息了一聲道,“非是本宮不近人情,而是這事兒著實讓本宮難做。不要說張瑄並無大過,縱然張瑄有些過錯,本宮也隻能寬容一二。畢竟,張瑄對本宮有擁立之功,為本宮爭位殫精竭慮,些許小節,本宮……”
“好了,本宮不怪你了。不過,今後你在內宮行事要小心謹慎,咱們東宮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啊……”李亨歎息著,扭頭慢慢離去。
……
……
竇氏離開東宮卻沒有直接離開,而是繞了一圈又轉了迴來,悄然再次進了東宮,直奔張良娣的寢殿。
張良娣有些吃驚,趕緊迎了出來。
望著自己的孫女兒,竇氏眸光閃爍,一把將她擁在懷裏,壓低聲音道,“乖孫女兒,你受委屈了。”
“老身去大將軍府上一趟,又跑來東宮,明著是給張家找麵子,但實際上是為了你這孩子喲。”
“太子倚重張瑄,自然是不肯怪罪,老身心知肚明。老身也不是不知進退之人,隻是老身聽說太子今日當眾處死了魚朝恩,就猜出太子對你起了嫌隙之心……老身這一次來,就是給你這孩子一個台階下——太子怎麽說?”
“他說不怪孫女了。但要孫女日後行事要小心謹慎……”張良娣這時方才醒悟祖母的用心良苦,不由感動至極,撲在竇氏懷中輕輕抽泣起來。
“乖孫女,莫哭……”竇氏眉梢一挑,“太子說得也對,你今後行事要謹慎一些了。現如今,太子還沒有登上皇位,一切都需要隱忍三分。”
“這一次,老身退讓一步,這張瑄就欠下老身一個人情。老身過幾日再找上他,讓他答應將來全力支持你成為皇後。”竇氏輕輕一笑,“不就是喜歡美婢嘛,老身這就再送他兩個!”
******************************************
竇氏來鬧了這麽一場,張瑄並沒有放在心上。竇氏離開,他立即進了大將軍府中一角張三癡獨居的一個院落。張三癡帶著幾個雜役和工匠,抓緊時間研製火藥,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其實按照一定的配方,研製出火藥來並不難。難就難在實際應用,張瑄要求張三癡在最短的時間裏,用他給的思路和圖紙概況,研發出一些簡易的可以裝備於軍用的火器。
在張三癡的火藥作坊裏轉了一圈,就離開了。出了這個院子,一個軍卒就來相報,“大將軍,吐蕃王子赤鬆德讚求見!”
“赤鬆德讚?”張瑄吃了一驚。熟知唐史的他知道,這位吐蕃王子就是幾年後的吐蕃王,文治武功,頗有作為。在吐蕃曆史上與鬆讚幹布、赤祖德讚並稱吐蕃三**王,是唐和親公主金城公主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