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事往往由許多細節組成,當這些細節連結在一起,就構成了戰爭的主體,順便也決定了整個戰爭的走向。


    成武三年三月,大將軍趙石統兵繼續向北,這也讓漢人的觸角在數百年之後,第一次伸向了草原。


    乍一看上去,好像太過著急了些,因為中原腹地的漢人各國還在割據爭雄,北方女真人的金國和黨項人為主的西夏雖都老朽,卻還存於世上。


    而強盛的秦人,卻在占據了巴蜀,河洛,河中,河東大片疆土之後,並沒有趁著各國慌亂之機,再行征伐,而是由大同邊鎮毅然向北,將自己最銳利的刀鋒揮向了草原胡人。


    這是讓許多人都想不到的,甚至於大秦內部也出現了許多反對的議論,朝堂上重新響起了彈劾大將軍趙石的聲音,有的人引經據典,想讓當今陛下明白,隻有在同一了中原天下之後,才能對草原胡人動手,這是千年以來從不曾改變的事實。


    也有的人,頭頭是道的向陛下進言,隻有在天下一統之後,得天下之物產,納四海之英傑,才有那征討胡人,讓萬邦來朝的實力。


    而領兵的將軍們,在眼紅於大將軍趙石的功績之外,話卻少的多,因為趙大將軍在軍中的威望已然沒有任何人能夠企及,朝廷的大將軍們或與其友好,或冷眼旁觀,或本就是趙大將軍之舊部。


    些許異聲,根本還沒傳不到朝廷大臣們的耳朵裏,就已經被人壓下了。


    這般一來,對於朝堂大臣們的一些論斷,皇帝陛下也就好應付了許多,有的幹脆置之不理,有的則是當即便受到了斥責,成武皇帝陛下,對趙大將軍的維護,向來是不介意擺在明處的。


    而在他登基之初,便堅定的站在了以李圃為首的鼎革派的後麵,這是讓許多以為一朝天子一朝臣,認定機會即將到來的人不曾預料到的情形。


    與景興皇帝偏重於製衡,帝王心術讓人高深莫測,時時提心吊膽不同,成武皇帝登基之後,一係列的手段大開大合,雖失之於細膩,但卻讓那些他信重的大臣們倍感安心。


    現如今,皇帝陛下的姿態十分的鮮明,這也給大秦朝堂迅速穩固下來奠定了基石,景帝在位時,許多人養成的,小心翼翼,揣摩帝心,寧肯不做,也不犯錯的習慣,不知不覺間,漸漸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而以李圃為首的改革派歡欣鼓舞之下,也迅速放開了手腳,甚至於許多人私下裏認為,當今陛下比起先帝來,更有雄主之風範,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賢明君主。


    不過當李圃將謀劃已久的關於襲爵之製的改動放在成武皇帝麵前,請求陛下禦覽的時候,成武皇帝早有預料般略略看了一遍,便淡淡的以稍後再議為由,給壓了下來,甚至沒有給出什麽提示。


    這個時候,許多人才明白,陛下的支持並不意味著一切,也許能夠對陛下有求必應的,隻有一位,那就是遠在千裏之外的趙大將軍,其他人再受信重,也不會如趙大將軍一般,讓陛下言聽計從。


    而遠在草原的趙石,對於朝堂上這些風波,並不知曉,也並不在意,他要的時間其實也並不多。


    對韃靼人卡勒部的這場征伐,其實很簡單,而韃靼人的內亂已經持續了數年時間,在這內亂之中,韃靼人的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經差不多失去了立足於草原的根本。


    作為韃靼人內亂的罪魁禍首,卡勒部,背靠實力雄厚的乃蠻部,虎視雲中,雲外草原,看上去風光無比,事實上,便如許多韃靼人詛咒的那樣,他們已經不配稱作為韃靼人了。


    他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汗王,背上了背叛者的名聲,之後又為乃蠻部征戰,有了乃蠻部走狗的稱號,尤其是他們借助乃蠻部的力量,擊破麻裏部這樣的韃靼人大部的作為,也給他的名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大多數的韃靼人,已經不將卡勒部認為是他們的同族,背信棄義的名聲一旦背負起來,想要拿掉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了,卑鄙這兩個很少用在豪爽直接的草原人身上的詞,卻實實落在了卡勒部的頭上。


    甚至於卡勒部內部,都已有了分裂的跡象,像忽難這樣卡勒部部落首領,可不是一個兩個,對於卡勒部王帳的失望情緒已經在這些部落首領的心中積蓄,就算秦人鐵騎沒有來到草原上,照這麽下去,卡勒部分裂的日子其實也已經不算遠了。


    在卡勒部王帳中坐著登上韃靼人汗位的美夢的卡勒兀兒圖以及他的長老,親信們並未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對於權力以及財富的野心和貪婪,更貼近於漢人,他們也許在一次兩次的投機取巧中,可以獲得豐饒的戰利品,但在這朔風唿嘯的草原之地,說實話,用權謀手段來獲取的東西,注定是要被別的人奪走的。


    尚自沉浸在合縱連橫,少有壯大自己的心思的卡勒部首領們,做夢也想不到,危機來臨的會這麽快,這麽的突然。


    當得知一支大軍沿著額拉姆河向王帳橫衝直撞而來時,許多人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於很多普通的牧民,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是哈哈一笑,覺著今天的玩笑開的好像有點大,不在意的繼續過自己的平靜日子去了。


    當消息陸續傳迴來,秦人大軍逼近王帳幾十裏,催馬疾馳,用不了幾個時辰的時候,整個卡勒部王帳所在才好像猛然醒悟了過來。


    部落首領們才陸續湧入王帳之中,向英明睿智的大王討主意,在這個時候,甚至沒有一個人知道,即將來臨的敵人到底有多少人馬,來自何方,所以雖然匆忙,卻並不慌張。


    卡勒部王帳,也就是卡勒部的主部,是一個擁有著上萬部眾的真正大部,當然,相比從前,他們現在膨脹的太多太多,他們占據著許多富饒的草原,放牧著無數的牛羊馬匹,雖然名聲已經一塌糊塗,但來投靠他們的韃靼人部落,一直不曾斷絕過。


    這樣的大部落,就像草原上的獅群一般,沒有什麽天敵了,所以他們並不驚恐,隨時能夠湊出數千青壯戰士的卡勒部,不是什麽人都能夠輕易的招惹的。


    甚至於一些將軍,已經急不可耐的想向大王請求帶兵出擊,將冒犯王帳威嚴的家夥們砍下腦袋,讓他們的屍體和鮮血,成為牧草生長的肥料。


    和趙石料想的大相徑庭,反應過來的卡勒部王帳,並沒有掉頭逃跑,而是選擇了迎戰,甚至於,他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享受了太久的平靜的卡勒部,在驕矜自大上,並不下於那些演義小說上所描述的剛愎自用的漢人將軍們。


    在這場針對於卡勒部的戰爭中,趙石準備的很充分,策略在大同的那個冬天中就已經成型,也許是北上一路連克太原,大同兩座雄城給了他太多的信心和經驗,閃電戰這個詞語,被他堅定的拿來用到了冷兵器戰爭中。


    效果嘛,馬馬虎虎,也算是機緣巧合,才讓他順利的拿下了太原,大同兩座邊鎮雄城,但用在草原上,效果可就比漢人地界強的多了,地形決定了,這裏本就是騎兵的天下,閃電戰這種以高速移動為核心的戰術,用在消息並不暢通的冷兵器時代,效果是非常之完美的。


    不過當他想放人一馬的時候,卡勒部的自大讓他的打算差點落在了空處。


    三千多人的卡勒部戰士,迎著草原的春風,向敵人迎了上來。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趙石也側了側頭,好像有點不敢相信,秦軍的精銳斥候陸續撤了迴來。


    已經改為大軍前鋒的木華黎,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和趙石的反應截然不同,他興奮的一邊命人報給大帥,一邊下令,所有騎軍各部,擺開作戰陣型,嚴陣以待。


    卡勒部的騎兵來的很快,當又一萬人組成的秦軍前鋒所部堪堪擺開陣型的時候,他們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秦軍將士的視線之內。


    隔著很遠,木華黎好像就已經看到了這些卡勒部的騎兵們錯愕甚至於驚悸的神情,沒有到達衝鋒的距離,但木華黎毫不猶豫的將戰刀指向前方,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秦軍騎士們,高聲唿嘯著,催動戰馬,就像一堵牆,一堵從地平線上不斷向前移動的城牆。


    從小跑,到疾馳,如同不可阻擋的山洪般宣泄而出的秦軍大軍,自從來到草原,第一次向成規模的敵人發起了衝鋒。。。。。。。。。。。。。


    (月票,月票,阿草感冒了,渾身滾燙,還出虛汗,正準備去醫院,在這之前,給大家發一章上來,第二章等阿草從醫院迴來,再碼出來給大家,估計要等零點之後了,睡覺早的朋友就不要等了,明天再看吧,春夏交替,望大家保重身體。。。。。。。。)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邊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邊草並收藏將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