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慕容廆一麵命我來崔家爭婿,一麵令我找準時機,暗中結交好成都王,還希望能獲得成都王的支持,派兵增援我們對抗宇文鮮卑部呢。”
慕容翰大搖其頭,歎息聲氣道:“看如今這股勢頭,我們這步計劃估計隻得擱淺,就此廢置了。”
張伏利度點點頭,也認真地分析道:“你顧慮的不無道理,顯而易見,宇文部比你們捷足先登,他們早已經暗中結交好了成都王,連他們遊騎都受雇於彼,你們隻怕真的沒什麽機會獲得成都王的支持了。”
不到片刻,成都王司馬穎一行浩浩蕩蕩隊伍已然超然穿過眾人視野,逸走無蹤,直到城西北角集體安置去了。
慕容翰催促張伏利度道:“熱鬧看完了,快點走吧。”
忽地,卻聽得有人大叫:“大家快來,招婿館死了許多人呀!”
慕容翰和張伏利度不加細想,立刻隨著眾人,一起跑迴招婿館。
此刻身前身後全是人頭湧湧,根本無法可施,心下大急時,便是展開小巧騰挪功夫,也不大靈光,比常人也快不了多少。
待到了招婿館,見到地上躺著十數名屍體,都是原來那群留在大廳內吃飯的胡人。
一名中年人道:“一共死了多少人?”
這名中年人正是崔家的二叔崔相,是崔府的大總管,府中大小事務均歸他管理。
家丁稟道:“五個廳加起來,一共死了十八人,都是胡人。”
值此亂世,人命賤如狗,死幾個人沒啥大不了。
可是同時死了十八個人,而且死人的地方是在大名鼎鼎的北方清河崔府,這就不免令人感到事非尋常了。
誰人膽敢名目張膽前來崔家撒野!
慕容翰目光搜索,發現了張伏利度,正在興興頭頭上,混在人叢裏看熱鬧。
但他無法拉走張伏利度,因為崔家已經封鎖了整個大廳,要當場查找逮捕真兇。
而且很快又看到司馬穎、司馬越、張元和王導等眾人又重新返迴來,也集體跨步進入了大廳。
慕容翰暗暗吃驚:他們怎麽這麽快又迴到了招婿館?莫非,崔家通知,將他們第一時間請迴來的?
卻聽得崔相問道:“有沒有活口留下?”
家人答道:“有!當時有四個人在廳內,目睹兇手殺人的經過。”
在場四名漢人的說法均是一樣的——
殺人者一共五人,俱是黑衣蒙麵,看不到麵目。
他們衝進大廳,為首一人大聲喊道:“漢人別動,我們要殺的隻是胡人,與你們無關!”
他們殺人好快,猶如斬瓜切菜,不消片刻,所有胡人便已屍橫就地。
崔相瞳孔收縮,他已經猜到殺人者的身分了。
正因為猜中了,他的眼神才會露出這樣恐懼的神色。
他再問道:“他們殺人時,有沒有表露身份?”
四名漢人相互對望,遲疑著,不知該不該說出來。
其中一人乍著膽子,終於道:“他們臨走時,拋下一句話:‘我們是殺胡世家的人,你們告訴崔……若然他把姐妹嫁給了胡人,將跟這些臭胡人一般下場!’”
他口中的“崔……”正是崔家的家長崔悅。
身在崔家,沒有人膽敢如此無禮,直唿家長的名字。
崔悅與表兄弟盧諶、溫嶠等都有名於當世。
西晉末年大亂,崔悅與盧諶最初被段末波留滯,後來致仕於石虎。
在場諸人,人人聽見“殺胡世家”這四字,均是屏息靜氣,連一根針落在地上也可以聽見,心中恍然:果然是殺胡世家!
所謂“殺胡世家”乃是由並州刺史,督並州諸軍事的東嬴公司馬騰所創,由手下建威將軍閻悴,部將郭陽和張隆等主持辦理。
因為並州屬於邊地,其中內遷盤踞著羌、氐、羯、南匈奴,甚至烏桓、鮮卑等等各族許多的胡人。
近年來由於天災人禍,導致民不聊生,國家將亂,尤其依附於漢族的胡人處境更是淒慘。
實在都要活不下去了,於是不斷有胡人暴起作亂,成了並州邊地最不安定的因素。
於是鎮守並州的司馬騰對此非常惱火,對胡人恨之入骨,一概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在他的倡導主持下,讓閻悴、張隆和郭陽等幹脆成立了“殺胡世家”,對一些有動亂跡象的胡人部落,直接實行偷襲暗殺,甚至連根拔除,斬草除根。
至於有些還在可控範圍內的胡人部族,則實行抓捕綁架策略,把他們統統都充作奴隸,販賣往翼州、司州等地。
司馬騰對並州境內的邊地胡人可謂是實行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血腥屠戮和打壓政策。
“殺胡世家”也是一個讓胡人聞風喪膽的組織,簡直是對胡人白色恐怖。
又聽一人突然問道:“東嬴公司馬騰是不是攜子司馬虞,以及部將閻悴、張隆也已等抵達清河了?”卻是到場的成都王司馬穎。
“王弟,正是,他們一行早已抵達東武城縣城中,並且已經在城中最好的通衢客棧安頓下來,這次一行人極其雄勢,大概也有不下兩、三千人的出行隊伍吧!”接話的是司馬越,立即便迴答了上來。
張元驚唿起來:“怪不得‘殺胡世家’已經就此展開大手筆行動了,原來它的主人,最恨胡人的東嬴公司馬騰都已經到來坐鎮。眼下各處蜂擁而來,想來混口飽飯吃的胡人們可都有得受了。”
崔相麵色鐵青,極是難看。
張元走上前,拍拍他的肩頭,說道:“崔二伯不用擔心,‘殺胡世家’隻專殺胡人,不殺漢人。二小姐既非嫁給胡人,又何須有懼怕‘殺胡世家’之理?”
一把洪亮兇惡的聲音轟然響起道:“是誰殺了這些胡人的?”
崔相迴頭一見此人,滿麵堆笑且上前迎道:“原來是宇文鮮卑遊騎統領宇文素延宇文大將軍,崔相有失遠迎,萬請恕罪。”
來者正是受雇於司馬穎的八千宇文鮮卑遊騎的統帥宇文素延,他也同樣作為一個胡人,自然忍受不了排斥並殺戮他們胡人這種事態的發生,因此當眾怒不可遏。
慕容翰大搖其頭,歎息聲氣道:“看如今這股勢頭,我們這步計劃估計隻得擱淺,就此廢置了。”
張伏利度點點頭,也認真地分析道:“你顧慮的不無道理,顯而易見,宇文部比你們捷足先登,他們早已經暗中結交好了成都王,連他們遊騎都受雇於彼,你們隻怕真的沒什麽機會獲得成都王的支持了。”
不到片刻,成都王司馬穎一行浩浩蕩蕩隊伍已然超然穿過眾人視野,逸走無蹤,直到城西北角集體安置去了。
慕容翰催促張伏利度道:“熱鬧看完了,快點走吧。”
忽地,卻聽得有人大叫:“大家快來,招婿館死了許多人呀!”
慕容翰和張伏利度不加細想,立刻隨著眾人,一起跑迴招婿館。
此刻身前身後全是人頭湧湧,根本無法可施,心下大急時,便是展開小巧騰挪功夫,也不大靈光,比常人也快不了多少。
待到了招婿館,見到地上躺著十數名屍體,都是原來那群留在大廳內吃飯的胡人。
一名中年人道:“一共死了多少人?”
這名中年人正是崔家的二叔崔相,是崔府的大總管,府中大小事務均歸他管理。
家丁稟道:“五個廳加起來,一共死了十八人,都是胡人。”
值此亂世,人命賤如狗,死幾個人沒啥大不了。
可是同時死了十八個人,而且死人的地方是在大名鼎鼎的北方清河崔府,這就不免令人感到事非尋常了。
誰人膽敢名目張膽前來崔家撒野!
慕容翰目光搜索,發現了張伏利度,正在興興頭頭上,混在人叢裏看熱鬧。
但他無法拉走張伏利度,因為崔家已經封鎖了整個大廳,要當場查找逮捕真兇。
而且很快又看到司馬穎、司馬越、張元和王導等眾人又重新返迴來,也集體跨步進入了大廳。
慕容翰暗暗吃驚:他們怎麽這麽快又迴到了招婿館?莫非,崔家通知,將他們第一時間請迴來的?
卻聽得崔相問道:“有沒有活口留下?”
家人答道:“有!當時有四個人在廳內,目睹兇手殺人的經過。”
在場四名漢人的說法均是一樣的——
殺人者一共五人,俱是黑衣蒙麵,看不到麵目。
他們衝進大廳,為首一人大聲喊道:“漢人別動,我們要殺的隻是胡人,與你們無關!”
他們殺人好快,猶如斬瓜切菜,不消片刻,所有胡人便已屍橫就地。
崔相瞳孔收縮,他已經猜到殺人者的身分了。
正因為猜中了,他的眼神才會露出這樣恐懼的神色。
他再問道:“他們殺人時,有沒有表露身份?”
四名漢人相互對望,遲疑著,不知該不該說出來。
其中一人乍著膽子,終於道:“他們臨走時,拋下一句話:‘我們是殺胡世家的人,你們告訴崔……若然他把姐妹嫁給了胡人,將跟這些臭胡人一般下場!’”
他口中的“崔……”正是崔家的家長崔悅。
身在崔家,沒有人膽敢如此無禮,直唿家長的名字。
崔悅與表兄弟盧諶、溫嶠等都有名於當世。
西晉末年大亂,崔悅與盧諶最初被段末波留滯,後來致仕於石虎。
在場諸人,人人聽見“殺胡世家”這四字,均是屏息靜氣,連一根針落在地上也可以聽見,心中恍然:果然是殺胡世家!
所謂“殺胡世家”乃是由並州刺史,督並州諸軍事的東嬴公司馬騰所創,由手下建威將軍閻悴,部將郭陽和張隆等主持辦理。
因為並州屬於邊地,其中內遷盤踞著羌、氐、羯、南匈奴,甚至烏桓、鮮卑等等各族許多的胡人。
近年來由於天災人禍,導致民不聊生,國家將亂,尤其依附於漢族的胡人處境更是淒慘。
實在都要活不下去了,於是不斷有胡人暴起作亂,成了並州邊地最不安定的因素。
於是鎮守並州的司馬騰對此非常惱火,對胡人恨之入骨,一概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在他的倡導主持下,讓閻悴、張隆和郭陽等幹脆成立了“殺胡世家”,對一些有動亂跡象的胡人部落,直接實行偷襲暗殺,甚至連根拔除,斬草除根。
至於有些還在可控範圍內的胡人部族,則實行抓捕綁架策略,把他們統統都充作奴隸,販賣往翼州、司州等地。
司馬騰對並州境內的邊地胡人可謂是實行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血腥屠戮和打壓政策。
“殺胡世家”也是一個讓胡人聞風喪膽的組織,簡直是對胡人白色恐怖。
又聽一人突然問道:“東嬴公司馬騰是不是攜子司馬虞,以及部將閻悴、張隆也已等抵達清河了?”卻是到場的成都王司馬穎。
“王弟,正是,他們一行早已抵達東武城縣城中,並且已經在城中最好的通衢客棧安頓下來,這次一行人極其雄勢,大概也有不下兩、三千人的出行隊伍吧!”接話的是司馬越,立即便迴答了上來。
張元驚唿起來:“怪不得‘殺胡世家’已經就此展開大手筆行動了,原來它的主人,最恨胡人的東嬴公司馬騰都已經到來坐鎮。眼下各處蜂擁而來,想來混口飽飯吃的胡人們可都有得受了。”
崔相麵色鐵青,極是難看。
張元走上前,拍拍他的肩頭,說道:“崔二伯不用擔心,‘殺胡世家’隻專殺胡人,不殺漢人。二小姐既非嫁給胡人,又何須有懼怕‘殺胡世家’之理?”
一把洪亮兇惡的聲音轟然響起道:“是誰殺了這些胡人的?”
崔相迴頭一見此人,滿麵堆笑且上前迎道:“原來是宇文鮮卑遊騎統領宇文素延宇文大將軍,崔相有失遠迎,萬請恕罪。”
來者正是受雇於司馬穎的八千宇文鮮卑遊騎的統帥宇文素延,他也同樣作為一個胡人,自然忍受不了排斥並殺戮他們胡人這種事態的發生,因此當眾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