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天邊,夕陽已然為紅雲所簇擁著,緩緩地沉下了地平線,但是那遠處,巍峨的邊堡,依舊傲立於那地平線的上方,在那夕陽的渲染下,披上了一層金色,顯得更加地堅不可摧和巍峨。
“這已經是咱們宰掉的第二批鞋子使節了,不知道那些家夥還會不會遣人來送死。”那名騎士拿染血的戰刀在那名瓦刺鞋子的屍首上拭掉了血跡之後,緩緩地入鞘言道勺“誰知道,反正總兵大人說了,草原上來多少人,就殺多少,總之不能夠讓一絲消息,傳到京師。”一名明軍騎兵看著那具頭顱與身體分離的瓦刺鞋子的屍首,冒出了這麽一句話道。
“傳不傳得迴去,也沒關係了,總兵大人的大軍,也就是在這三五日間開拔,如今,草原上的鞋子大軍,已然盡往那中部而去,與那準噶爾部爭雄,這個時候,咱們三鎮大軍再不出兵,怕是到時候,連口湯都沒得喝了。”收刀入鞘,翻身上了座騎,冷冷地看了一眼那具已然漸漸冰涼的屍體,然後決然地暴喝一聲,縱馬朝著那邊堡的方向狂奔而去………
京師之內,此刻,原本豐姿豔色的何貴妃卻滿臉的陰梟之色,冷冷地聽著跟前拜伏的宦官的稟報。“半個月之前,經由鍾鼓司內官陳義、教坊司左司樂晉榮推薦入宮禁的倡女六人,如今尚有四人留駐手宮內,而其中,以那李惜兒,最得萬歲爺的寵愛,這半個月,萬歲爺至少有一半時間留宿於李惜兒那,而其他的時間……”
“夠了!不要再說了。”何貴妃惡狠狠地低喝道,那名宦官聽出了何貴妃語氣裏邊透溢出來的陰冷寒意,不由得把腦袋埋得更低了些。
“他可是堂堂的大明的帝王,身為一國之君,怎麽可以這樣,成日裏,就跟那些倡女廝混在一起,也不怕讓人笑話。”何貴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地保持自己身為皇貴妃的氣勢,儀態依舊是那樣的端莊,風姿仍舊是那樣地卓絕,可就是她話裏邊透出來的妒意和怨恨,哪怕是三重門鬧,也無法遮掩得住。
“興安、張永那些個老東西,這些日子,也不來見本宮,哼,好嘛,覺得本宮受了萬歲爺的冷落,覺得本宮失了寵了,可他們也不想一想,陛下的嫡長子是誰生的。”杭貴妃輕歎了一口氣,可是,心裏邊卻仍舊帶著幾分的狠決,對於那位整日留連於那些倡女身邊的萬歲爺,她沒有半分的辦法,可是,朱見濟終究是她的親生兒子,隻要萬歲爺沒有其他的子嗣,任何人,也別想窺探那屬於自己的位置,屬於自己兒子的位置。
“萬歲爺,饒了奴吧……”李惜兒那溫潤綿軟,欲拒還迎的吳依軟語,仍舊在那朱祁鈺的耳裏邊迴蕩著,想著那李惜兒那軟得仿佛能夠讓自己給擺弄成任何形狀的白玉一般地身子,想著她嘴裏邊吐出來的呻吟,還有那些話語,朱祁鈺真有一種立刻退朝,擺駕迴宮,再把這個勾人心魂的小妖精,狠狠地弄上一迴,看到她兩眼水汪汪,一臉緋紅向自己低聲求饒的衝動。
“…這小浪蹄子還真是越發地大膽了,今天,看來是不是應該換一些新huā樣。”滿臉倦色的朱祁鈺打了一個淺淺的哈欠,不禁又想起了那幾本宮內典藏,名家所繪的圖錄。
嗯,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那李惜兒有個弟弟,既然其姐為自己所寵愛,作為一位大明的天子,總得拿出一點東西吧,畢竟,聽那李惜兒說過,其弟不過是一個貧苦的小商賈,作為自己的愛妃的親兄弟,自己還是應該表示一二才對,嗯,等哪天,尋個時機,給那李安補一個錦衣衛世襲百戶,想來如此,李惜兒的心裏邊肯定會感恩於已,到了那時候,那妖精刻意奉承之下……
朱祁鈺眨了眨眼,把目光落在了那丹階之下的諸臣身上,打量著那一張張熟悉而又讓他心裏邊份外不爽的臉龐,不禁在心裏邊升起了幾許不耐。
作為大明的天子,廢立太子這樣的事情,居然都已經來來迴迴的糾纏了這麽久了,居然還沒有辦法拿出一個準確的結論,自己這個天子當得,實在是憋屈到了極點。
不過朱祁鈺相當的執著,或者說,他知道自己必須堅持下去,為了朱見濟,為了自己的嫡親血脈能夠在自己身後繼承這個位子,他必須要跟這些朝臣們好好地打上一場消耗戰和持久戰。
而如今,他那張原本就不胖的臉龐,比之最初登基之時,更顯得削瘦,因為長期的服藥,臉上總是會出現異樣的紅暈,而兩個眼窩也顯得份外的突出。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給事中突然出現在了大殿的門口,手裏邊捧著東西,在那名侍立於門外的宦官耳邊低聲而又急促地說了些什麽之後,那名宦官一臉愕然之色地接過了給事中遞過來的事物,才悄然地步入了殿內,1小心地從朝臣們的身後,繞到了那一直在閉目垂眉,冷眼旁觀繼續為天子廢立太子之事爭執作一團的那些大臣們的兵部尚書於謙的手中。
於謙先是微微一愣,待接過了那份東西,看了一眼之後,於謙的臉色就已然大變。抬起了頭來,看到諸人還在那爭得唾沫星子橫飛,不由得頓聲喝道:“諸位,天子駕前,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已然近一個時辰,莫非爾等將此治國之所,當成了市井裏坊不成?!”
聽到了那於謙的喝聲,方才正吵得熱火朝天的諸位文武都不由得一愣,甚至連嘴邊的白沫都沒來得及抹,全都是一臉異色地打量著這段時間以來在朝爭之時,顯得異常安靜,從不參與進這種爭論中來的兵部尚書於謙。
“國家社稷,有多少國政要務,要諸位處置,爾等卻成日裏為了一件事紛爭不絕,難道就不能將不能決斷之事先行擱置,先做應做必做之事不成?”於謙心裏邊升起了一股子火,這些話,雖然是對著諸臣而言,可同樣隱隱地透著一股子對當今天子的怨意。
正坐在那龍椅半上的朱祁鈺身為大明天子,整日裏留連於後宮,一應政務,皆盡委予內閣和司禮監,這倒也罷了,可是,他卻幾乎每一次朝會都要把廢立太子之事拿來攪和,仿佛不如此做 就不能夠讓所有人注意他這位大明天子一般。
聽到了那於謙之言裏邊那股子隱隱針對於自己的怨意,朱祁鈺不由得雙眉一攏就欲喝斥出聲,幸好那立於朱祁鈺身邊的金英,輕輕地咳了咳,然後悄悄地伸手拽了拽那朱祁鈺的衣袖,總算是把這位大明天子給醒了弗於謙可是自己登基的最大功臣之一,在朝臣裏,雖然沒有站出來支持自己改立太子,可也從來沒有站到反對的一方,朱祁鈺隻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息了方才冒起來火氣,淡淡地道:“於愛卿言知有理,不知愛卿有何高見?”
站在那丹階之下的於謙上前了一步。“臣啟奏陛下,兵部收到了宣府總兵江福轉呈的瓦刺遞來的降書……”
“什麽?!”幾乎在同一瞬間,所有的人都不由得臉色齊變,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望著那於謙,就好像是突然間聽到了一個荒誕無比的笑話一般。
朱祁鈺也不由得霍然從那龍椅上站起了身來。看到了那於謙雙手捧著的那份卷帛,不由著喝問道。“於愛卿此言當真?”
金英早已識趣地疾步邁下了丹階,將那份卷帛從那於謙的手中接過,快步迴到了朱祁鈺的身畔恭敬地遞上。而朱祁鈺將此卷帛攤開之後,臉上先是露出了幾分驚喜之色,可是旋及臉上的欣喜又瞬間僵住就像是突然被一股襲來的萬古寒風給凍成了冰雕一般。
因為那份降書裏邊,瓦刺國大汗也先為奸人所暗殺帝國目前正在努力地平息叛亂,作為新任太師和輔政大臣地伯顏貼木兒表達了願意服從大明太上皇陛下朱祁鎮所表達的善良,決定向大明稱臣納貢,更表示,為了表達瓦刺國的誠意,願意幫助大明,共同出兵,對付和收拾一切敢於對大明不敬的草原部落。
這是什麽話啊?看到了這,朱祁鈺便覺得一股子沸騰的熱血全都擠進了大腦裏邊,又像是一堆燒得旺旺的柴火堆,讓人給澆了一大盆的冷水,澆了一個透心涼。
而那丹階之下的於謙,就像是沒有看到朱祁鈺臉上的表情變幻一般,沉聲肅色地將那份國書的內容給複述了出來。
,
一………
諸位文武卻沒有像過往聽到好消息時一般擊掌拍額以賀,反而是因為這個消息所帶來的震撼而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靜,大家都很快就聯想到了不久之前,太上皇陛下曾經就明言,要對瓦刺帝國在私下裏邊搞七搞八。
誓言不把大明的勁敵瓦刺帝國給搞死搞傷搞殘廢,他就把自己的名字給倒過來寫,嗯,當然這裏邊有流言的誇張成份,可是再結合起這份國書,不由得不讓人前段時間朱祁鎮這位太上皇陛下的一係列舉動。這裏邊,要是沒有必要的聯係,打死他們都不會相信。
朱祁鈺臉上的笑意再也無法維持,身形略顯得有些踉蹌地坐迴了那龍椅上,那深陷於眼窩的雙眼,死死要盯著那份國書,仿佛要將那份由帛紙書寫的國書給灼出一個洞來。
這對於大明而言,的的確確是一份難得的,甚至可以說是至太宗皇帝故去之後有史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一份美妙的喜報。但是對於朱祁鈺這位當今天子而言,這卻是一份,讓他無比難受,如坐針氈的玩意兒。
“…陛下,如今,瓦刺一代雄主也先為其部下重將阿刺所弑,身為瓦刺帝國核心力量的準噶爾部亦崩分瓦解,而草原諸部,必然不會不乘此良機起複。此時,正是我大明最佳的用兵良機,望陛下下旨,著領諸邊督撫、總兵等整兵備馬,以擊草原,還我大明北疆安靖,複我大明永樂盛世之昌,更雪土木堡之辱,被草原諸部困我大明帝都之困……………”
“正是,陛下,出兵草原,此正當其時也,望陛下為我大明北疆百年之安……”
大臣們一位接一位地站了出來,站到了那於謙的身後邊,皆盡附議。而那朱祁鈺的臉色,卻顯得越來越黑,雙目掃過這些群情激奮的大臣們,心裏邊不知為何,升起了幾許近乎無奈的悲涼,自己才是大明的天子,才是這個帝國的帝王,為什麽?為什麽這些人總是要想著要跟自己做對?
為什麽他們總喜歡站在自己的對立麵,不管是什麽事情,他們總是會有理由跳出來,指責自己,又或者是明裏暗裏的阻攔自己。堂堂的天子啊,怎麽就活得這樣的憋屈?
而現在,自己的那位兄長,已經遜位的朱祁鎮,在那宣府邊鎮,自己扼不過這些大臣,隻能勉強給他掛了一個督宣府邊鎮軍政的差使,不過是為了掩人口舌,好讓他一呆在在那破地方,自己好安安心心地當自己的天子。
可誰成想,他在宣府,卻絲毫不嫌棄邊塞的苦寒似的,成天就在那鬧騰,一邊殺鎮守太監,一會又重練邊軍,又重整邊防,之後呢,又在暗中把那茶馬市給搞到了宣府鎮來,讓其大斂錢財。
這些,朱祁鈺心裏邊焉能不知,可是,每每自己暗中指使人出手,將這些問題攤開到朝堂上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的重臣都不約而同的站了出來,仿佛,隻有那朱祁鎮所做的一切,才是為國為民,而自己,就完全是在無理取鬧。
“此事隻有宣府一鎮所報,焉能知真假?
茲體事大,可先著諸邊大將查偵實情,報之於朕,再作決斷,切切不可著了瓦刺的當,朕可不想重蹈上皇陛下的覆轍。”朱祁鈺冷冰冰地丟下了這麽一句話之後,又看了一些那份還攤開於那龍案上的國書,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厭惡之色,拂袖揚長而去。
留下了一群滿懷激昂的心情和欣喜的戰鬥意誌的大臣們在原地犯傻發呆……
“這已經是咱們宰掉的第二批鞋子使節了,不知道那些家夥還會不會遣人來送死。”那名騎士拿染血的戰刀在那名瓦刺鞋子的屍首上拭掉了血跡之後,緩緩地入鞘言道勺“誰知道,反正總兵大人說了,草原上來多少人,就殺多少,總之不能夠讓一絲消息,傳到京師。”一名明軍騎兵看著那具頭顱與身體分離的瓦刺鞋子的屍首,冒出了這麽一句話道。
“傳不傳得迴去,也沒關係了,總兵大人的大軍,也就是在這三五日間開拔,如今,草原上的鞋子大軍,已然盡往那中部而去,與那準噶爾部爭雄,這個時候,咱們三鎮大軍再不出兵,怕是到時候,連口湯都沒得喝了。”收刀入鞘,翻身上了座騎,冷冷地看了一眼那具已然漸漸冰涼的屍體,然後決然地暴喝一聲,縱馬朝著那邊堡的方向狂奔而去………
京師之內,此刻,原本豐姿豔色的何貴妃卻滿臉的陰梟之色,冷冷地聽著跟前拜伏的宦官的稟報。“半個月之前,經由鍾鼓司內官陳義、教坊司左司樂晉榮推薦入宮禁的倡女六人,如今尚有四人留駐手宮內,而其中,以那李惜兒,最得萬歲爺的寵愛,這半個月,萬歲爺至少有一半時間留宿於李惜兒那,而其他的時間……”
“夠了!不要再說了。”何貴妃惡狠狠地低喝道,那名宦官聽出了何貴妃語氣裏邊透溢出來的陰冷寒意,不由得把腦袋埋得更低了些。
“他可是堂堂的大明的帝王,身為一國之君,怎麽可以這樣,成日裏,就跟那些倡女廝混在一起,也不怕讓人笑話。”何貴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地保持自己身為皇貴妃的氣勢,儀態依舊是那樣的端莊,風姿仍舊是那樣地卓絕,可就是她話裏邊透出來的妒意和怨恨,哪怕是三重門鬧,也無法遮掩得住。
“興安、張永那些個老東西,這些日子,也不來見本宮,哼,好嘛,覺得本宮受了萬歲爺的冷落,覺得本宮失了寵了,可他們也不想一想,陛下的嫡長子是誰生的。”杭貴妃輕歎了一口氣,可是,心裏邊卻仍舊帶著幾分的狠決,對於那位整日留連於那些倡女身邊的萬歲爺,她沒有半分的辦法,可是,朱見濟終究是她的親生兒子,隻要萬歲爺沒有其他的子嗣,任何人,也別想窺探那屬於自己的位置,屬於自己兒子的位置。
“萬歲爺,饒了奴吧……”李惜兒那溫潤綿軟,欲拒還迎的吳依軟語,仍舊在那朱祁鈺的耳裏邊迴蕩著,想著那李惜兒那軟得仿佛能夠讓自己給擺弄成任何形狀的白玉一般地身子,想著她嘴裏邊吐出來的呻吟,還有那些話語,朱祁鈺真有一種立刻退朝,擺駕迴宮,再把這個勾人心魂的小妖精,狠狠地弄上一迴,看到她兩眼水汪汪,一臉緋紅向自己低聲求饒的衝動。
“…這小浪蹄子還真是越發地大膽了,今天,看來是不是應該換一些新huā樣。”滿臉倦色的朱祁鈺打了一個淺淺的哈欠,不禁又想起了那幾本宮內典藏,名家所繪的圖錄。
嗯,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那李惜兒有個弟弟,既然其姐為自己所寵愛,作為一位大明的天子,總得拿出一點東西吧,畢竟,聽那李惜兒說過,其弟不過是一個貧苦的小商賈,作為自己的愛妃的親兄弟,自己還是應該表示一二才對,嗯,等哪天,尋個時機,給那李安補一個錦衣衛世襲百戶,想來如此,李惜兒的心裏邊肯定會感恩於已,到了那時候,那妖精刻意奉承之下……
朱祁鈺眨了眨眼,把目光落在了那丹階之下的諸臣身上,打量著那一張張熟悉而又讓他心裏邊份外不爽的臉龐,不禁在心裏邊升起了幾許不耐。
作為大明的天子,廢立太子這樣的事情,居然都已經來來迴迴的糾纏了這麽久了,居然還沒有辦法拿出一個準確的結論,自己這個天子當得,實在是憋屈到了極點。
不過朱祁鈺相當的執著,或者說,他知道自己必須堅持下去,為了朱見濟,為了自己的嫡親血脈能夠在自己身後繼承這個位子,他必須要跟這些朝臣們好好地打上一場消耗戰和持久戰。
而如今,他那張原本就不胖的臉龐,比之最初登基之時,更顯得削瘦,因為長期的服藥,臉上總是會出現異樣的紅暈,而兩個眼窩也顯得份外的突出。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給事中突然出現在了大殿的門口,手裏邊捧著東西,在那名侍立於門外的宦官耳邊低聲而又急促地說了些什麽之後,那名宦官一臉愕然之色地接過了給事中遞過來的事物,才悄然地步入了殿內,1小心地從朝臣們的身後,繞到了那一直在閉目垂眉,冷眼旁觀繼續為天子廢立太子之事爭執作一團的那些大臣們的兵部尚書於謙的手中。
於謙先是微微一愣,待接過了那份東西,看了一眼之後,於謙的臉色就已然大變。抬起了頭來,看到諸人還在那爭得唾沫星子橫飛,不由得頓聲喝道:“諸位,天子駕前,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已然近一個時辰,莫非爾等將此治國之所,當成了市井裏坊不成?!”
聽到了那於謙的喝聲,方才正吵得熱火朝天的諸位文武都不由得一愣,甚至連嘴邊的白沫都沒來得及抹,全都是一臉異色地打量著這段時間以來在朝爭之時,顯得異常安靜,從不參與進這種爭論中來的兵部尚書於謙。
“國家社稷,有多少國政要務,要諸位處置,爾等卻成日裏為了一件事紛爭不絕,難道就不能將不能決斷之事先行擱置,先做應做必做之事不成?”於謙心裏邊升起了一股子火,這些話,雖然是對著諸臣而言,可同樣隱隱地透著一股子對當今天子的怨意。
正坐在那龍椅半上的朱祁鈺身為大明天子,整日裏留連於後宮,一應政務,皆盡委予內閣和司禮監,這倒也罷了,可是,他卻幾乎每一次朝會都要把廢立太子之事拿來攪和,仿佛不如此做 就不能夠讓所有人注意他這位大明天子一般。
聽到了那於謙之言裏邊那股子隱隱針對於自己的怨意,朱祁鈺不由得雙眉一攏就欲喝斥出聲,幸好那立於朱祁鈺身邊的金英,輕輕地咳了咳,然後悄悄地伸手拽了拽那朱祁鈺的衣袖,總算是把這位大明天子給醒了弗於謙可是自己登基的最大功臣之一,在朝臣裏,雖然沒有站出來支持自己改立太子,可也從來沒有站到反對的一方,朱祁鈺隻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息了方才冒起來火氣,淡淡地道:“於愛卿言知有理,不知愛卿有何高見?”
站在那丹階之下的於謙上前了一步。“臣啟奏陛下,兵部收到了宣府總兵江福轉呈的瓦刺遞來的降書……”
“什麽?!”幾乎在同一瞬間,所有的人都不由得臉色齊變,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望著那於謙,就好像是突然間聽到了一個荒誕無比的笑話一般。
朱祁鈺也不由得霍然從那龍椅上站起了身來。看到了那於謙雙手捧著的那份卷帛,不由著喝問道。“於愛卿此言當真?”
金英早已識趣地疾步邁下了丹階,將那份卷帛從那於謙的手中接過,快步迴到了朱祁鈺的身畔恭敬地遞上。而朱祁鈺將此卷帛攤開之後,臉上先是露出了幾分驚喜之色,可是旋及臉上的欣喜又瞬間僵住就像是突然被一股襲來的萬古寒風給凍成了冰雕一般。
因為那份降書裏邊,瓦刺國大汗也先為奸人所暗殺帝國目前正在努力地平息叛亂,作為新任太師和輔政大臣地伯顏貼木兒表達了願意服從大明太上皇陛下朱祁鎮所表達的善良,決定向大明稱臣納貢,更表示,為了表達瓦刺國的誠意,願意幫助大明,共同出兵,對付和收拾一切敢於對大明不敬的草原部落。
這是什麽話啊?看到了這,朱祁鈺便覺得一股子沸騰的熱血全都擠進了大腦裏邊,又像是一堆燒得旺旺的柴火堆,讓人給澆了一大盆的冷水,澆了一個透心涼。
而那丹階之下的於謙,就像是沒有看到朱祁鈺臉上的表情變幻一般,沉聲肅色地將那份國書的內容給複述了出來。
,
一………
諸位文武卻沒有像過往聽到好消息時一般擊掌拍額以賀,反而是因為這個消息所帶來的震撼而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靜,大家都很快就聯想到了不久之前,太上皇陛下曾經就明言,要對瓦刺帝國在私下裏邊搞七搞八。
誓言不把大明的勁敵瓦刺帝國給搞死搞傷搞殘廢,他就把自己的名字給倒過來寫,嗯,當然這裏邊有流言的誇張成份,可是再結合起這份國書,不由得不讓人前段時間朱祁鎮這位太上皇陛下的一係列舉動。這裏邊,要是沒有必要的聯係,打死他們都不會相信。
朱祁鈺臉上的笑意再也無法維持,身形略顯得有些踉蹌地坐迴了那龍椅上,那深陷於眼窩的雙眼,死死要盯著那份國書,仿佛要將那份由帛紙書寫的國書給灼出一個洞來。
這對於大明而言,的的確確是一份難得的,甚至可以說是至太宗皇帝故去之後有史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一份美妙的喜報。但是對於朱祁鈺這位當今天子而言,這卻是一份,讓他無比難受,如坐針氈的玩意兒。
“…陛下,如今,瓦刺一代雄主也先為其部下重將阿刺所弑,身為瓦刺帝國核心力量的準噶爾部亦崩分瓦解,而草原諸部,必然不會不乘此良機起複。此時,正是我大明最佳的用兵良機,望陛下下旨,著領諸邊督撫、總兵等整兵備馬,以擊草原,還我大明北疆安靖,複我大明永樂盛世之昌,更雪土木堡之辱,被草原諸部困我大明帝都之困……………”
“正是,陛下,出兵草原,此正當其時也,望陛下為我大明北疆百年之安……”
大臣們一位接一位地站了出來,站到了那於謙的身後邊,皆盡附議。而那朱祁鈺的臉色,卻顯得越來越黑,雙目掃過這些群情激奮的大臣們,心裏邊不知為何,升起了幾許近乎無奈的悲涼,自己才是大明的天子,才是這個帝國的帝王,為什麽?為什麽這些人總是要想著要跟自己做對?
為什麽他們總喜歡站在自己的對立麵,不管是什麽事情,他們總是會有理由跳出來,指責自己,又或者是明裏暗裏的阻攔自己。堂堂的天子啊,怎麽就活得這樣的憋屈?
而現在,自己的那位兄長,已經遜位的朱祁鎮,在那宣府邊鎮,自己扼不過這些大臣,隻能勉強給他掛了一個督宣府邊鎮軍政的差使,不過是為了掩人口舌,好讓他一呆在在那破地方,自己好安安心心地當自己的天子。
可誰成想,他在宣府,卻絲毫不嫌棄邊塞的苦寒似的,成天就在那鬧騰,一邊殺鎮守太監,一會又重練邊軍,又重整邊防,之後呢,又在暗中把那茶馬市給搞到了宣府鎮來,讓其大斂錢財。
這些,朱祁鈺心裏邊焉能不知,可是,每每自己暗中指使人出手,將這些問題攤開到朝堂上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的重臣都不約而同的站了出來,仿佛,隻有那朱祁鎮所做的一切,才是為國為民,而自己,就完全是在無理取鬧。
“此事隻有宣府一鎮所報,焉能知真假?
茲體事大,可先著諸邊大將查偵實情,報之於朕,再作決斷,切切不可著了瓦刺的當,朕可不想重蹈上皇陛下的覆轍。”朱祁鈺冷冰冰地丟下了這麽一句話之後,又看了一些那份還攤開於那龍案上的國書,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厭惡之色,拂袖揚長而去。
留下了一群滿懷激昂的心情和欣喜的戰鬥意誌的大臣們在原地犯傻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