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傳奇帝,議話本(保底第一更)
一番暢懷言談,朱祁鎮那些新鮮的理論還有詞語,倒真讓這三位大明將軍頗有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朱祁鎮的許多念頭和想法,讓他們覺得猶如知己。還有一點就是,怎麽也想象不到,兵敗土木堡的朱祁鎮,會有這樣的眼力還判斷力。
“想不通?”王進昌mo了mo自己那濃密的絡腮胡,看到了身邊的楊信一直在擰著眉頭沉思,不由得笑問道。
“是啊,今日觀之,上皇英明睿智,我等遠遠不及,為何土木堡之戰……”說到了這,楊信不禁頓了頓,畢竟,這種話題,還真不能lun說。
“想來,應是諸臣相瞞,使上皇無從知曉真實之情形吧,說來,還不都是那些jiān宦搞的鬼。”楊能在一旁邊悻悻地一拍腰間的戰刀,一臉義憤。
“誰知道,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再多追究,也是追究不出什麽結果的。讓老哥我遺憾的就是,上皇曆此大劫,的確要遠遠比那居於廟堂之上的新皇更有氣度和手段。”王進昌與這楊氏兄弟關係緊密,這些話倒也不用忌諱。
這話讓二楊不由得默然頷首,雖然他們作為邊將不入朝堂,但並不代表他們看不清楚,新皇上位以來,說中規中舉倒也能過得去,可是想要出彩,倒還真沒見到過。
反而是被俘虜的朱祁鎮,迎瓦刺刀兵而不怯,北京城下的大聲疾唿,ji勵百萬軍民以死相爭,以老弱殘卒,大敗士氣正旺的瓦刺大軍。
於草原之上,憚心竭力,終使瓦刺釋歸數千戰俘,要知道,這些戰俘裏邊,可是有不少的大明武勳後輩,光是國公輩的就有好幾個,侯、伯之類的加起來也有十數餘,皆是開國和靖難以來的大明勳貴子弟和骨幹。
他們的歸來,不但是提升了上皇的聲威,更重要的是,對於上皇不顧自身而設法營救他們的舉動,的的確確地贏得了大明勳貴階層的好感。
朱祁鎮於草原之上,頗受瓦刺官員和貴族的敬重,甚至連伯顏等人皆對朱祁鎮這位被俘天子執下臣之禮之事,早已經通過了各種渠道轟傳天下。
而今,朱祁鎮更是憑借著自身的人格魅力,把千嬌百媚的瓦刺貴nv娜仁郡主給泡了,並且還通過了這位郡主的幫助,得以逃離瓦刺。
這等經曆,甚至用傳奇來形容亦不為過,在最初聽袁彬等人言及此事時,楊信簡直就是難以置信,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在聽評書家在說話本一般,真真太過離奇。
“真不知道上皇脫困的消息,傳迴京師,又會惹起怎樣的風bo。”楊信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快步前行,他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關於上皇脫困之事著親兵悄然趕往京師送至父親的手中,看看父親的想法和意思。
畢竟,這件事情,雖然於國有大功,但是,從新皇前幾次的應對來看,誰都很清楚,當今天子是巴不得上皇永遠留在那蒼茫的大草原上,而不願意他再迴到大明。
--------------------
“遣往京師的人已經派出去了沒有?”那楊氏兄弟與王進昌離開之後,朱祁鎮卻仍舊沒有休息的意思,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因為他現在必須抓緊一切時間作布置。
“陛下放心,信使皆已經遣出,最晚五日之內,會昌伯應該能夠收到消息,到時候,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自然能夠知曉陛下已經平安地迴到大明。”袁彬口中的皇後娘娘並非是指當今天子的婆娘,而是指朱祁鎮的正宮,錢一娘。
“哈銘那邊呢?”朱祁鎮點了點頭,一麵由著那高贇給自己活動那扭傷的腳關節,一個勁地嗞牙ou氣,一麵繼續問道。
“自然也已經遣了信使了,不過陛下,您真的覺得有這個必要嗎?”袁彬一想到朱祁鎮那個古怪的命令,臉è也變得有些奇怪了起來。
朱祁鎮看到了袁彬臉上不以為然的表情,不禁笑道:“是不是覺得朕這麽做,顯得太過俗氣了?”
“不敢,隻是微臣覺得,天子之尊,焉能與這等話本之物相涉,實在,實在是有些高看了他們了。”袁彬一咬牙,決定還是把自己心頭所想說了出來。
聽到了這話,朱祁鎮不由得有些無奈地笑了笑,是啊,在這個時代,的的確確,還沒有人注意到輿論的力量,可以說,文人士子的手中拿捏著整個國家的話語權,但是還有一樣,那就是那些話本。
所謂的話本,指的是前宋興起,元明時期極為興盛的白話小說,用通俗文字寫成,多以曆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有眾多的官吏和士兵,還聚集著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個新的市民階層。
各種民間伎藝都向城市匯合,以適應新的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在如今大明的各大城市裏,都有著著數十座稱為“瓦舍”或“瓦子”的綜合ing的遊藝場,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幹座“勾欄”(類似後代的戲院),分別上演雜劇、諸宮調和“說話”等各種伎藝。
而今的大明在話本小說還有戲曲方麵的發展,比之前宋和元朝,更是興盛。便是小縣城裏邊,也會有說書之人和曲藝戲台。許多古往今來的經典故事,還有曆史故事,都被編輯成話本或者是劇本,成為了城市鄉村裏,平民百姓們最能耳熟能詳的故事。
別說是平民百姓,便是那些文人士子,官宦家裏的小姐公子,又有誰不願意看?
而朱祁鎮便是想借由話本,來為自己擴大宣傳和影響力,這個念頭,早在初入草原之時,朱祁鎮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奈何卻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辦法去做。
但是現在,卻已然有了機會,朱祁鎮又焉能不做?再說了,朱祁鎮自被俘以來的經曆,別說是寫成區區話本,便是寫成一篇遊記,怕也能夠成為大明最大賣的熱鬧暢銷書。
通過文字這一紙質媒體,來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輿論導向,這可是後世國家政治最愛幹的事,作為一位後世穿越者,朱祁鎮自然很清楚輿論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所以,朱祁鎮才決意,將自己新手所書的經曆,jiā給了i從,著他們去jiā給哈銘,去找上幾位高級別的槍手,將自己的傳奇經曆經過藝術ing加工之後,進行刊印,然後嘛,自然會有人去評說……
這種另尋捷徑的宣傳方式,的確入不一這個時代人的法眼,因為他們比朱祁鎮少了數百年的社會經驗和政治宣傳工作經驗。
--------------------
“有些事情,朕現如今一時半會,是沒有辦法跟你們解釋清楚的,不過,你們盡管去做就是了,日後,知道會知道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帶來的好處。”朱祁鎮決定懶得再繼續解釋,保留一些神秘感說不定更有好處,更何況解釋了他們也不見得能相信。
“既然陛下一心要做,臣等自然會用心去辦。”袁彬也隻能恭聲聽命。至少,天子到目前為止,一些看似很莫明其妙的事情,到後來,都能獲得讓人預想不到的收益。
“想不到區區宣府邊鎮,盡占我大明兵卒一成之數,著實令朕頗有些意外。”朱祁鎮收迴了腳,活動了下,雖然還有些痛楚,卻已是比昨天好得多。想來最多一兩天之後,應該就能騎得馬了。
“正是,其實至世祖以來,我朝軍備荒廢,諸地之衛所士卒,多有逃散,又或盡為民農,難有戰力。倒是這宣府邊鎮,有楊大都督這等明將經營數十年之功,十萬之眾,盡為邊軍之jing銳,雖然軍備稍弱,但是戰力毫不遜è於當初的京師三大營。”袁彬也不由得點頭讚同道。
聽到了這話,朱祁鎮兩眼裏閃過了一絲異彩,不禁喃喃地自語道:“是啊,若是能握十萬強軍,天下何處去不得?”
“陛下……”聽到了這話,高贇不由得心頭一跳,抬起了眼來看著朱祁鎮。
“嗬嗬,朕隻是想想罷了,昔日,朕掌天下之兵,卻不知兵事,致有土木堡之敗,如今,雖然已知曉過往之錯處,卻為時晚矣……”朱祁鎮向著那高贇笑了笑,笑容裏溢散出來的更多是無奈,袁彬也不禁默然。
四月十八日,大明太上皇帝朱祁鎮脫瓦刺的第二天,他迴歸大明的消息,終於開始從邊鎮散bo了開來,而正在宣府所轄的各衛所巡視的江福聽聞這個消息之時,足足有小半盞茶的功夫說不出話來,半晌之後,沒有理會屬下的議論紛紛,隻是著人立即送信趕往京師,向朝庭稟報這個對於新皇帝而言,不是喜訊的喜訊。
兩天之後,月初從那江西省吉安府安福縣老家出發,負著為自己爺爺李時勉上書重任的李驥,剛好在華北平原上,眺望到了那大明帝都京師巍峨高大的城廓……
--------------------
p:保底第一更,還在碼,今天雖然肚子還疼,不過昨天讓醫生開了顛茄片止痛,總算是沒有像昨天那樣讓疼痛影響到腦袋瓜子,嘿嘿。謝謝大家的關心,吃的y不少,但是總算有效果,感覺好很多。
另外,別擔心本書會太監,那是不可能滴,嘿嘿。
一番暢懷言談,朱祁鎮那些新鮮的理論還有詞語,倒真讓這三位大明將軍頗有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朱祁鎮的許多念頭和想法,讓他們覺得猶如知己。還有一點就是,怎麽也想象不到,兵敗土木堡的朱祁鎮,會有這樣的眼力還判斷力。
“想不通?”王進昌mo了mo自己那濃密的絡腮胡,看到了身邊的楊信一直在擰著眉頭沉思,不由得笑問道。
“是啊,今日觀之,上皇英明睿智,我等遠遠不及,為何土木堡之戰……”說到了這,楊信不禁頓了頓,畢竟,這種話題,還真不能lun說。
“想來,應是諸臣相瞞,使上皇無從知曉真實之情形吧,說來,還不都是那些jiān宦搞的鬼。”楊能在一旁邊悻悻地一拍腰間的戰刀,一臉義憤。
“誰知道,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再多追究,也是追究不出什麽結果的。讓老哥我遺憾的就是,上皇曆此大劫,的確要遠遠比那居於廟堂之上的新皇更有氣度和手段。”王進昌與這楊氏兄弟關係緊密,這些話倒也不用忌諱。
這話讓二楊不由得默然頷首,雖然他們作為邊將不入朝堂,但並不代表他們看不清楚,新皇上位以來,說中規中舉倒也能過得去,可是想要出彩,倒還真沒見到過。
反而是被俘虜的朱祁鎮,迎瓦刺刀兵而不怯,北京城下的大聲疾唿,ji勵百萬軍民以死相爭,以老弱殘卒,大敗士氣正旺的瓦刺大軍。
於草原之上,憚心竭力,終使瓦刺釋歸數千戰俘,要知道,這些戰俘裏邊,可是有不少的大明武勳後輩,光是國公輩的就有好幾個,侯、伯之類的加起來也有十數餘,皆是開國和靖難以來的大明勳貴子弟和骨幹。
他們的歸來,不但是提升了上皇的聲威,更重要的是,對於上皇不顧自身而設法營救他們的舉動,的的確確地贏得了大明勳貴階層的好感。
朱祁鎮於草原之上,頗受瓦刺官員和貴族的敬重,甚至連伯顏等人皆對朱祁鎮這位被俘天子執下臣之禮之事,早已經通過了各種渠道轟傳天下。
而今,朱祁鎮更是憑借著自身的人格魅力,把千嬌百媚的瓦刺貴nv娜仁郡主給泡了,並且還通過了這位郡主的幫助,得以逃離瓦刺。
這等經曆,甚至用傳奇來形容亦不為過,在最初聽袁彬等人言及此事時,楊信簡直就是難以置信,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在聽評書家在說話本一般,真真太過離奇。
“真不知道上皇脫困的消息,傳迴京師,又會惹起怎樣的風bo。”楊信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快步前行,他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關於上皇脫困之事著親兵悄然趕往京師送至父親的手中,看看父親的想法和意思。
畢竟,這件事情,雖然於國有大功,但是,從新皇前幾次的應對來看,誰都很清楚,當今天子是巴不得上皇永遠留在那蒼茫的大草原上,而不願意他再迴到大明。
--------------------
“遣往京師的人已經派出去了沒有?”那楊氏兄弟與王進昌離開之後,朱祁鎮卻仍舊沒有休息的意思,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因為他現在必須抓緊一切時間作布置。
“陛下放心,信使皆已經遣出,最晚五日之內,會昌伯應該能夠收到消息,到時候,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自然能夠知曉陛下已經平安地迴到大明。”袁彬口中的皇後娘娘並非是指當今天子的婆娘,而是指朱祁鎮的正宮,錢一娘。
“哈銘那邊呢?”朱祁鎮點了點頭,一麵由著那高贇給自己活動那扭傷的腳關節,一個勁地嗞牙ou氣,一麵繼續問道。
“自然也已經遣了信使了,不過陛下,您真的覺得有這個必要嗎?”袁彬一想到朱祁鎮那個古怪的命令,臉è也變得有些奇怪了起來。
朱祁鎮看到了袁彬臉上不以為然的表情,不禁笑道:“是不是覺得朕這麽做,顯得太過俗氣了?”
“不敢,隻是微臣覺得,天子之尊,焉能與這等話本之物相涉,實在,實在是有些高看了他們了。”袁彬一咬牙,決定還是把自己心頭所想說了出來。
聽到了這話,朱祁鎮不由得有些無奈地笑了笑,是啊,在這個時代,的的確確,還沒有人注意到輿論的力量,可以說,文人士子的手中拿捏著整個國家的話語權,但是還有一樣,那就是那些話本。
所謂的話本,指的是前宋興起,元明時期極為興盛的白話小說,用通俗文字寫成,多以曆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有眾多的官吏和士兵,還聚集著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個新的市民階層。
各種民間伎藝都向城市匯合,以適應新的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在如今大明的各大城市裏,都有著著數十座稱為“瓦舍”或“瓦子”的綜合ing的遊藝場,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幹座“勾欄”(類似後代的戲院),分別上演雜劇、諸宮調和“說話”等各種伎藝。
而今的大明在話本小說還有戲曲方麵的發展,比之前宋和元朝,更是興盛。便是小縣城裏邊,也會有說書之人和曲藝戲台。許多古往今來的經典故事,還有曆史故事,都被編輯成話本或者是劇本,成為了城市鄉村裏,平民百姓們最能耳熟能詳的故事。
別說是平民百姓,便是那些文人士子,官宦家裏的小姐公子,又有誰不願意看?
而朱祁鎮便是想借由話本,來為自己擴大宣傳和影響力,這個念頭,早在初入草原之時,朱祁鎮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奈何卻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辦法去做。
但是現在,卻已然有了機會,朱祁鎮又焉能不做?再說了,朱祁鎮自被俘以來的經曆,別說是寫成區區話本,便是寫成一篇遊記,怕也能夠成為大明最大賣的熱鬧暢銷書。
通過文字這一紙質媒體,來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輿論導向,這可是後世國家政治最愛幹的事,作為一位後世穿越者,朱祁鎮自然很清楚輿論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所以,朱祁鎮才決意,將自己新手所書的經曆,jiā給了i從,著他們去jiā給哈銘,去找上幾位高級別的槍手,將自己的傳奇經曆經過藝術ing加工之後,進行刊印,然後嘛,自然會有人去評說……
這種另尋捷徑的宣傳方式,的確入不一這個時代人的法眼,因為他們比朱祁鎮少了數百年的社會經驗和政治宣傳工作經驗。
--------------------
“有些事情,朕現如今一時半會,是沒有辦法跟你們解釋清楚的,不過,你們盡管去做就是了,日後,知道會知道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帶來的好處。”朱祁鎮決定懶得再繼續解釋,保留一些神秘感說不定更有好處,更何況解釋了他們也不見得能相信。
“既然陛下一心要做,臣等自然會用心去辦。”袁彬也隻能恭聲聽命。至少,天子到目前為止,一些看似很莫明其妙的事情,到後來,都能獲得讓人預想不到的收益。
“想不到區區宣府邊鎮,盡占我大明兵卒一成之數,著實令朕頗有些意外。”朱祁鎮收迴了腳,活動了下,雖然還有些痛楚,卻已是比昨天好得多。想來最多一兩天之後,應該就能騎得馬了。
“正是,其實至世祖以來,我朝軍備荒廢,諸地之衛所士卒,多有逃散,又或盡為民農,難有戰力。倒是這宣府邊鎮,有楊大都督這等明將經營數十年之功,十萬之眾,盡為邊軍之jing銳,雖然軍備稍弱,但是戰力毫不遜è於當初的京師三大營。”袁彬也不由得點頭讚同道。
聽到了這話,朱祁鎮兩眼裏閃過了一絲異彩,不禁喃喃地自語道:“是啊,若是能握十萬強軍,天下何處去不得?”
“陛下……”聽到了這話,高贇不由得心頭一跳,抬起了眼來看著朱祁鎮。
“嗬嗬,朕隻是想想罷了,昔日,朕掌天下之兵,卻不知兵事,致有土木堡之敗,如今,雖然已知曉過往之錯處,卻為時晚矣……”朱祁鎮向著那高贇笑了笑,笑容裏溢散出來的更多是無奈,袁彬也不禁默然。
四月十八日,大明太上皇帝朱祁鎮脫瓦刺的第二天,他迴歸大明的消息,終於開始從邊鎮散bo了開來,而正在宣府所轄的各衛所巡視的江福聽聞這個消息之時,足足有小半盞茶的功夫說不出話來,半晌之後,沒有理會屬下的議論紛紛,隻是著人立即送信趕往京師,向朝庭稟報這個對於新皇帝而言,不是喜訊的喜訊。
兩天之後,月初從那江西省吉安府安福縣老家出發,負著為自己爺爺李時勉上書重任的李驥,剛好在華北平原上,眺望到了那大明帝都京師巍峨高大的城廓……
--------------------
p:保底第一更,還在碼,今天雖然肚子還疼,不過昨天讓醫生開了顛茄片止痛,總算是沒有像昨天那樣讓疼痛影響到腦袋瓜子,嘿嘿。謝謝大家的關心,吃的y不少,但是總算有效果,感覺好很多。
另外,別擔心本書會太監,那是不可能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