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安退出競選,並不是退出政壇,而是跟米青合作,組成政府總統的班子。
楊潮跟李富安談了大半夜才說通他,這很不容易,對中國人來說,有一種能上不能下的情結,熊希齡當完總理後,在地方上始終不願意出山,寧可給譚延闓當一個閑職顧問幫他,也不願意出來當省長。米青當完總統後,在廣東也掛著一個閑職。
李富安一心想要進一步當總統,讓他再次屈居人下,非常不容易。
楊潮拿出各大報紙的調查報告,告訴李富安,如果他也加入競爭,隻會分了米青的票,最後有可能讓潘訓得利。
米青因為通過了立法實現日薪一兩的政績,讓城市雇工得利,因此得到工人的支持,李富安管理國家複興開發公署招募了5000萬人,同樣是日薪一兩,因此這些工人,有的支持李富安,有的支持米青,兩人的支持者有所重疊。
如果李富安退出競爭,米青的支持率很可能高於六成,都不用楊潮親自出馬,都能獲得勝利。
楊潮是能不直接參與,就不直接參與,因為他的參與,會樹立一個惡劣的例子。
但李富安想當總統想了許多年了,非常非常不願意再次在屈居米青之下。
最後楊潮許諾,如果他願意在當一屆副總統,將加強他的權力,讓他專管經濟。
中國的副總統可不是花架子,此前已經擁有了實實在在的檢察權,在給一個經濟大權,權柄已經非常重了,最重要的是,在大危機期間,如果能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是一個非常顯眼的政績。
最後讓李富安同意的條件是,楊潮表示下一屆政府,將全力推動總統任期最多三屆。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這意味著,米青當完這一屆,就必須退出政壇了,以後誰還能跟李富安爭?
當然。按照這個製度,潘訓下一屆還有可能上台,那麽要戰勝這個強力的競爭對手,李富安就更不能賦閑在家,而是要繼續在政壇打拚。積累人脈和政績。
對於自己暗中牽線,仿佛一個政治掮客一般的行為,楊潮並不認為不妥,政治就是互相妥協交易,做著跟自己一樣事情的西方政客多了去了,沒見到那麽多人當完總統後,到世界各地去演講,當各種國際機構的顧問,其實就是掮客。
至於內幕交易後,副總統的權柄更重了。楊潮也不覺得不妥,犯不著非得學習美國人,中國的副總統就是實權副總統那又如何?各國自己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政治製度,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一味的學習模仿,會死的很慘,像我著生,似我者死。
而且分權是一種理念,總統大權獨攬也未必好,越多的製衡才是現代政治的方向。才是防止毒菜的最有效方法。
副總統拿走了經濟大權後,以後將負責製定經濟政策,而大總統主要負責軍事外交,司法行政。縱覽全局,作為國家的象征跟外界交往等等。
於是在這次幕後交易過後,中國的政治權力再次發生變化。
小民才不知道這些呢,他們隻知道當李富安宣布了跟米青合流之後,對這個班子更有信心了。
但是根據調查發現,潘訓的支持率卻突然升高的。大概是出於一種同情弱勢群體的心情,本來是米青、李富安和潘訓三足鼎立,現在兩個人聯合起來跟潘訓爭,就給人一種欺負人的感覺,開始同情潘訓。
結果米青的支持率達到了50%多,可潘訓的支持率直逼40%,這並不是一個很保險的優勢。
思索一番之後,楊潮果斷的站出來,表示他將參與米青政府,如果米青再次當選總統的話,他願意擔任下一屆內閣總理。
這個聲明正是在補充前不久楊潮表示要參加下一屆政府表態,當時沒有說打算怎麽參與,很多人都還以為楊潮要親自選總統了,現在表態完,才知道,原來隻是出來做官。
但是楊潮的表態,立刻就讓米青的支持率抬升了7個百分點,這7個百分點可不能小看,因為這邊漲了7個,對方就降了7個,一來一迴就是14個,米青達到了57%左右,潘訓降到了33%,這個優勢就很穩妥了。
果然投票日結束,米青以60%的票數當選,可以說是險勝了。
這個結果讓楊潮都感覺到了驚險,發現自己對政局的掌控力是越來越弱了。
他確實很有威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久不在政壇,是會慢慢失去影響的。
楊潮能接受這個現狀,這也是國民政治成熟的標誌,不迷信個人,但是在關鍵時候,楊潮還真的不敢讓政治失控,因為政治還沒成熟到那個地步,尤其是在取得世界霸權之前,中國就很有可能失控墜入深淵。
別提中國了,美國都這樣,羅斯福之所以對工會做出那麽大讓步,不是他個人對工人有多麽的友善,而是他擔心美國失控,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能掙紮出這個漩渦的國家才會成功,阿根廷是大危機之前是僅次於美國、英國和荷蘭的世界第四大富國,這個危機直接就讓他陷入了一個世紀的動蕩之中,成為一個失敗的典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掙紮出這個漩渦,陷入政治動蕩之中無法自拔。
現在這種局麵,下一屆選舉,楊潮覺得,除了自己親自出馬競選,很可能真的阻擋不住潘訓了。
按照慣例,競選結束,是慶功宴。
潘訓也來祝賀,很有風度的恭喜了米青。
還很有興致的跟楊潮聊了一會兒。
楊潮很好奇,從這家夥臉上看不到任何失敗的沮喪,一副灑脫的姿態,看著也不像故作瀟灑。
楊潮悄悄問:“你這次真讓我刮目相看。”
潘訓的得票確實讓楊潮沒想到。
潘訓笑道:“楊先生抬舉,訓感恩不盡。”
“抬舉?”
楊潮一愣。
潘訓哈哈一笑:“能跟先生打對台,訓雖敗猶榮啊。”
說完,潘訓微微欠身,滿含笑容的離開了。
楊潮卻心中一顫,覺得自己真是把這個人徹底捧起來了,潘訓說的沒錯,經此一戰,他已經贏了。(未完待續。)
楊潮跟李富安談了大半夜才說通他,這很不容易,對中國人來說,有一種能上不能下的情結,熊希齡當完總理後,在地方上始終不願意出山,寧可給譚延闓當一個閑職顧問幫他,也不願意出來當省長。米青當完總統後,在廣東也掛著一個閑職。
李富安一心想要進一步當總統,讓他再次屈居人下,非常不容易。
楊潮拿出各大報紙的調查報告,告訴李富安,如果他也加入競爭,隻會分了米青的票,最後有可能讓潘訓得利。
米青因為通過了立法實現日薪一兩的政績,讓城市雇工得利,因此得到工人的支持,李富安管理國家複興開發公署招募了5000萬人,同樣是日薪一兩,因此這些工人,有的支持李富安,有的支持米青,兩人的支持者有所重疊。
如果李富安退出競爭,米青的支持率很可能高於六成,都不用楊潮親自出馬,都能獲得勝利。
楊潮是能不直接參與,就不直接參與,因為他的參與,會樹立一個惡劣的例子。
但李富安想當總統想了許多年了,非常非常不願意再次在屈居米青之下。
最後楊潮許諾,如果他願意在當一屆副總統,將加強他的權力,讓他專管經濟。
中國的副總統可不是花架子,此前已經擁有了實實在在的檢察權,在給一個經濟大權,權柄已經非常重了,最重要的是,在大危機期間,如果能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是一個非常顯眼的政績。
最後讓李富安同意的條件是,楊潮表示下一屆政府,將全力推動總統任期最多三屆。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這意味著,米青當完這一屆,就必須退出政壇了,以後誰還能跟李富安爭?
當然。按照這個製度,潘訓下一屆還有可能上台,那麽要戰勝這個強力的競爭對手,李富安就更不能賦閑在家,而是要繼續在政壇打拚。積累人脈和政績。
對於自己暗中牽線,仿佛一個政治掮客一般的行為,楊潮並不認為不妥,政治就是互相妥協交易,做著跟自己一樣事情的西方政客多了去了,沒見到那麽多人當完總統後,到世界各地去演講,當各種國際機構的顧問,其實就是掮客。
至於內幕交易後,副總統的權柄更重了。楊潮也不覺得不妥,犯不著非得學習美國人,中國的副總統就是實權副總統那又如何?各國自己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政治製度,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一味的學習模仿,會死的很慘,像我著生,似我者死。
而且分權是一種理念,總統大權獨攬也未必好,越多的製衡才是現代政治的方向。才是防止毒菜的最有效方法。
副總統拿走了經濟大權後,以後將負責製定經濟政策,而大總統主要負責軍事外交,司法行政。縱覽全局,作為國家的象征跟外界交往等等。
於是在這次幕後交易過後,中國的政治權力再次發生變化。
小民才不知道這些呢,他們隻知道當李富安宣布了跟米青合流之後,對這個班子更有信心了。
但是根據調查發現,潘訓的支持率卻突然升高的。大概是出於一種同情弱勢群體的心情,本來是米青、李富安和潘訓三足鼎立,現在兩個人聯合起來跟潘訓爭,就給人一種欺負人的感覺,開始同情潘訓。
結果米青的支持率達到了50%多,可潘訓的支持率直逼40%,這並不是一個很保險的優勢。
思索一番之後,楊潮果斷的站出來,表示他將參與米青政府,如果米青再次當選總統的話,他願意擔任下一屆內閣總理。
這個聲明正是在補充前不久楊潮表示要參加下一屆政府表態,當時沒有說打算怎麽參與,很多人都還以為楊潮要親自選總統了,現在表態完,才知道,原來隻是出來做官。
但是楊潮的表態,立刻就讓米青的支持率抬升了7個百分點,這7個百分點可不能小看,因為這邊漲了7個,對方就降了7個,一來一迴就是14個,米青達到了57%左右,潘訓降到了33%,這個優勢就很穩妥了。
果然投票日結束,米青以60%的票數當選,可以說是險勝了。
這個結果讓楊潮都感覺到了驚險,發現自己對政局的掌控力是越來越弱了。
他確實很有威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久不在政壇,是會慢慢失去影響的。
楊潮能接受這個現狀,這也是國民政治成熟的標誌,不迷信個人,但是在關鍵時候,楊潮還真的不敢讓政治失控,因為政治還沒成熟到那個地步,尤其是在取得世界霸權之前,中國就很有可能失控墜入深淵。
別提中國了,美國都這樣,羅斯福之所以對工會做出那麽大讓步,不是他個人對工人有多麽的友善,而是他擔心美國失控,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能掙紮出這個漩渦的國家才會成功,阿根廷是大危機之前是僅次於美國、英國和荷蘭的世界第四大富國,這個危機直接就讓他陷入了一個世紀的動蕩之中,成為一個失敗的典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掙紮出這個漩渦,陷入政治動蕩之中無法自拔。
現在這種局麵,下一屆選舉,楊潮覺得,除了自己親自出馬競選,很可能真的阻擋不住潘訓了。
按照慣例,競選結束,是慶功宴。
潘訓也來祝賀,很有風度的恭喜了米青。
還很有興致的跟楊潮聊了一會兒。
楊潮很好奇,從這家夥臉上看不到任何失敗的沮喪,一副灑脫的姿態,看著也不像故作瀟灑。
楊潮悄悄問:“你這次真讓我刮目相看。”
潘訓的得票確實讓楊潮沒想到。
潘訓笑道:“楊先生抬舉,訓感恩不盡。”
“抬舉?”
楊潮一愣。
潘訓哈哈一笑:“能跟先生打對台,訓雖敗猶榮啊。”
說完,潘訓微微欠身,滿含笑容的離開了。
楊潮卻心中一顫,覺得自己真是把這個人徹底捧起來了,潘訓說的沒錯,經此一戰,他已經贏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