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的進軍比想象中快,因為高爾察克步步為營,堅壁清野的戰術沒有想象中成功,蘇軍不是傻子,他們當然不指望靠著3萬輛卡車就能保證200萬大軍的行軍,想要以最快速度滅掉紮在蘇俄腹背的俄羅斯帝國,他們就必須在中國人做好介入準備之前徹底消滅沙皇政權,然後做好準備迎接中國的進攻。
那麽他們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必須保證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暢通,3萬輛卡車隻能保證最低限度的彈藥消耗,但要保證後勤補給的充足,甚至運輸人員,那就必須依靠鐵路了。
因此一方想要在撤退的時候破壞鐵路,一方就要盡一切可能保住鐵路,高爾察克集團一邊撤退,一邊準備炸毀鐵路橋梁,而蘇俄前鋒緊追不舍,不顧傷亡的要咬住高爾察克後撤之兵,出動了大量騎兵不斷的衝鋒,讓對方來不及破壞鐵路橋。
用這種戰術,蘇俄保住了八成以上的鐵路橋梁,然後修複剩餘的鐵路橋,極大的保證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
在這種情況下,1月他們就打到了鄂木斯克,在這裏進行了一場十萬人級別的大戰之後,鄧尼金大軍再次撤退,而且是付出了一萬人的損失之後撤退,顯然越是逼近西伯利亞腹地,俄羅斯帝國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因為蘇俄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來,讓他們不得不消耗兵力進行了一場不願意提前開打的戰爭。
不過這場戰鬥也不是毫無意義,起碼消滅了3萬多蘇俄軍隊,而且遲滯了蘇軍半個月,直到1月中旬,蘇軍才再次從鄂木斯克出發。
此時高爾察克集團已經退無可退,因為他們計劃中的預設陣地正是在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之間,而蘇俄已經攻占了鄂木斯克,他們的戰略空間已經非常狹小了。
鄂木斯克這個城市,本身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目前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位於北部沼澤地帶的泥煤,南洋地區的溶淋土壤需要大量增加腐殖質增肥改良,因此這不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城市。
但是因為曆史原因,鄂木斯克形成城市比較早,地形又比較平坦,當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之後,這裏就成了一個交通樞紐。從俄羅斯西方到達東方的火車,都要在這裏進行調度。於是在這裏形成了一定的機械修理基礎和基礎設施條件。
蘇俄占領鄂木斯克之後,之所以在時間緊迫到要在冰天雪地中發動攻擊的程度,卻仍然在這裏停留了半個月時間,就是打算利用這裏的基礎設施和維修設備,保持鐵路的暢通。然後調集足夠的物資,顯然他們也明白越是靠近伊爾庫茨克,麵臨決戰的日期也就越近,他們也就得更審慎的準備。
五年工業計劃的威力此時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來自哈爾科夫機車廠和莫斯科鐵路局的技術工人。前仆後繼,終於趕在時間期限之內,修通了從烏拉爾地區到鄂木斯克的所有破壞的鐵路線。
想一想在冰天雪地之中,冒著風雪嚴寒,一個個熱情洋溢的鐵路工人不眠不休,通宵達旦的維修一輛輛火車,維修一座座橋梁的場麵。絲毫不輸給前線的戰鬥精神,他們進度始終緊跟戰鬥的進度,幾乎是蘇軍前進一公裏,他們就跟進一公裏,蘇軍占領一座鐵路橋,他們就修理一座鐵路橋。當然許多橋梁隻是緊急措施,隻能允許戰時通車,而不能作為正常運輸使用,但這種進度也極為恐怖,如果蘇俄沒有完成一個五年計劃,根本不可能擁有這種技術儲備。
火車通車,自然就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後勤物資補充前線的消耗。這才是蘇俄進軍迅速的最大保障,也正是高爾察克他們計劃失誤的最大原因。
尤其是鄂木斯克的失陷,和蘇俄將火車通到了鄂木斯克,真的是將高爾察克集團逼到了絕境,於是出現了這種情形蘇俄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歐洲調往鄂木斯克,而高爾察克集團則拚命將人員、物資調往跟鄂木斯克鐵路相連的新西伯利亞。
新西伯利亞跟鄂木斯克一樣,都是西西伯利亞地區的交通樞紐,從鄂木斯克到新西伯利亞之間的鐵路線,更是西伯利亞修建標準最高的鐵路區段,這裏的列車載重高達3000噸,日對發車數達到100對。
這意味著,高爾察克集團已經沒有本錢將新西伯利亞丟掉,因為新西伯利亞這裏的交通疏導能力,甚至比鄂木斯克還要恐怖,這裏向北連接鐵礦集散地托木斯克,這裏的基礎設施和各種設備十分優越,是西伯利亞地區的最大樞紐,一點失去了新西伯利亞,意味著將蘇俄軍隊的戰略前沿直接對準首都伊爾庫茨克。
所以在失去了鄂木斯克預設陣地之後,高爾察克集團立刻決定孤注一擲,在距離鄂木斯克600公裏距離的新西伯利亞與蘇俄決戰。
高爾察克孤注一擲的投入了50萬大軍,其中20萬是由農村壯婦和城市女傭等勞動婦女組成的女兵,至於文化素質較高的貴族婦女,也大多進入醫療單位,這是真正的孤注一擲。
幸虧當年尼古拉大公未雨綢繆,在伊爾庫茨克建立了規規模龐大的兵工廠,在石油財富的投入下,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伊市兵工廠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都相當可觀,加上這些年生產的庫存,竟然能夠支撐高爾察克集團武裝起了100萬人,不但能做到人手一支步槍,還裝備的相當數量的火炮。
蘇俄的實力也相當強勁,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他們建設了1500多座大型工業企業,而且主要是重工業,其中大多都有能力生產武器,不過他們的裝備水平反而相對差一些,不是生產能力不夠,隻是距離太過遙遠,又是冰封的冬季,靠著鏟雪車清道之下,唯有火車能夠通行的情況下,維持200萬大軍的日常供應。確實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
如果是德國人的鐵路管理能力,也許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到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可是蘇俄空有強大的技術能力,有旺盛的戰鬥精神,卻缺乏精細的管理能力,在不能充分發揮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人手一支步槍。就已經比沙皇當年強了許多,火炮等重裝備就嚴重缺乏了。
於是戰爭在1月中旬開打的時候。高爾察克集團其實是占優勢的,他們在頭十天中大量殺傷了蘇俄軍隊,蘇俄軍隊的戰鬥戰術,比之前略有些進步,不再一味的集群衝鋒,而是大量采用了坦克掩護。
蘇俄基洛夫工廠今年剛剛開始大規模生產一種,他們根據英國維克斯坦克改進設計的t26型坦克,這種坦克的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防禦弱。在高爾察克軍團優勢火炮的打擊下,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作用,就被一輛輛擊毀在前進的道路上,可是跟隨坦克進攻的步兵卻在狂熱的戰鬥熱情和嚴酷的軍法雙重作用下,不要命的向前衝鋒。
結果是一班班,一連連,一營營。甚至一團一團的士兵倒在衝鋒的路上。
十天激戰,高爾察克剿滅蘇軍10萬,平均一天一萬人,自身損失隻有5千多人,這時候蘇軍撤退了,不是因為人員損失太大。而是裝備損失太大,他們的1000輛坦克,竟然被擊毀了300多輛,直接驚動了最高層。
史達林震怒,命令槍斃了三分之一的前線指揮,撤走了總指揮布瓊尼,換上了時任蘇軍參謀長的圖哈切夫斯基作為前線總指揮。
蘇軍撤退到了前沿出發陣地鄂木斯克。在這裏集結待命,補充人員和物資,以及等待年輕的圖哈切夫斯基來替換布瓊尼,還有政治委員們對軍容軍紀以及軍官們進行肅整。
當圖哈切夫斯基到達鄂木斯克的時候,已經是2月初了。
這段時間高爾察克集團對他們的初次勝利歡欣鼓舞,卻沒有料到他們迎來了一個真正的厲害對手。
布瓊尼出身貧農家庭,畢業於沙皇的騎兵學校,也是從日俄戰爭打到一戰的老將,他‘良好’的出身讓他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政治清洗運動,。
圖哈切夫斯基跟布瓊尼剛好是兩個極端,他是沙俄舊貴族出身,家道中落,但依然能讓圖哈切夫斯基比較容易接受到軍官學校的教育,圖哈切夫斯基年紀比較小,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才開始第一次實戰。
不過年輕的圖哈切夫斯基因為作戰勇敢先後6次得到嘉獎,但是戰鬥中後來被德軍俘虜,用盡聰明才智逃出來之後做了一個連長,很快十月革命爆發,他在朋友的勸說下加入了蘇維埃。
正規的軍校教育,豐富的戰鬥經驗,讓圖哈切夫斯基很快就在嚴重缺乏合格軍官的蘇軍中脫穎而促,得到弗拉基米爾的賞識。
之後圖哈切夫斯基步步高升,主要功績是屠殺不肯交出口糧的農民,真正的戰功是擊敗了鄧尼金的主力部隊,但也有大敗績,在華沙城下被波蘭軍隊打的大敗,潰逃千裏。
戰績上可謂是好壞參半,但是此人在軍事理論上很有一套,他曾經在跟波蘭人的戰鬥中發現,蘇俄仿製的20輛坦克衝鋒,竟然嚇退了數萬波蘭軍隊,讓他第一次對坦克這種新式兵器產生了興趣。
之後持續的研究中,他發展了坦克運用理論,發展出了大縱深作戰的理論,並被朱可夫、華係列夫斯基等後輩蘇軍元帥極為推崇。
但他的理論在他手裏卻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他這次接替布瓊尼,就是最好的一次檢驗自己理論的機會。
而他的對手高爾察克集團,雖然打贏了第一場戰鬥,但是他們的作戰方式,卻沒有革命性的變革,依然是一戰中那種機槍戰壕鐵絲網模式,配合占據優勢的炮兵防禦。
就在圖哈切夫斯基到達鄂木斯克積極整頓軍紀,重整蘇軍組織關係的時候,高爾察克集團沒有趁機反攻,而是繼續加強新西伯利亞的防禦,他們修複了一道道戰壕,加固了一座座永備工事,試圖將新西伯利亞打造成一座永不陷落的超級要塞。
3月,圖哈切夫斯基整頓了軍隊紀律,重新擬定了作戰計劃,調集了足夠的戰爭物資,然後他發起了新的攻勢。
真正的決戰這才打響。(未完待續。)
p
</br>
那麽他們就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必須保證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暢通,3萬輛卡車隻能保證最低限度的彈藥消耗,但要保證後勤補給的充足,甚至運輸人員,那就必須依靠鐵路了。
因此一方想要在撤退的時候破壞鐵路,一方就要盡一切可能保住鐵路,高爾察克集團一邊撤退,一邊準備炸毀鐵路橋梁,而蘇俄前鋒緊追不舍,不顧傷亡的要咬住高爾察克後撤之兵,出動了大量騎兵不斷的衝鋒,讓對方來不及破壞鐵路橋。
用這種戰術,蘇俄保住了八成以上的鐵路橋梁,然後修複剩餘的鐵路橋,極大的保證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
在這種情況下,1月他們就打到了鄂木斯克,在這裏進行了一場十萬人級別的大戰之後,鄧尼金大軍再次撤退,而且是付出了一萬人的損失之後撤退,顯然越是逼近西伯利亞腹地,俄羅斯帝國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因為蘇俄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來,讓他們不得不消耗兵力進行了一場不願意提前開打的戰爭。
不過這場戰鬥也不是毫無意義,起碼消滅了3萬多蘇俄軍隊,而且遲滯了蘇軍半個月,直到1月中旬,蘇軍才再次從鄂木斯克出發。
此時高爾察克集團已經退無可退,因為他們計劃中的預設陣地正是在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之間,而蘇俄已經攻占了鄂木斯克,他們的戰略空間已經非常狹小了。
鄂木斯克這個城市,本身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目前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位於北部沼澤地帶的泥煤,南洋地區的溶淋土壤需要大量增加腐殖質增肥改良,因此這不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城市。
但是因為曆史原因,鄂木斯克形成城市比較早,地形又比較平坦,當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之後,這裏就成了一個交通樞紐。從俄羅斯西方到達東方的火車,都要在這裏進行調度。於是在這裏形成了一定的機械修理基礎和基礎設施條件。
蘇俄占領鄂木斯克之後,之所以在時間緊迫到要在冰天雪地中發動攻擊的程度,卻仍然在這裏停留了半個月時間,就是打算利用這裏的基礎設施和維修設備,保持鐵路的暢通。然後調集足夠的物資,顯然他們也明白越是靠近伊爾庫茨克,麵臨決戰的日期也就越近,他們也就得更審慎的準備。
五年工業計劃的威力此時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來自哈爾科夫機車廠和莫斯科鐵路局的技術工人。前仆後繼,終於趕在時間期限之內,修通了從烏拉爾地區到鄂木斯克的所有破壞的鐵路線。
想一想在冰天雪地之中,冒著風雪嚴寒,一個個熱情洋溢的鐵路工人不眠不休,通宵達旦的維修一輛輛火車,維修一座座橋梁的場麵。絲毫不輸給前線的戰鬥精神,他們進度始終緊跟戰鬥的進度,幾乎是蘇軍前進一公裏,他們就跟進一公裏,蘇軍占領一座鐵路橋,他們就修理一座鐵路橋。當然許多橋梁隻是緊急措施,隻能允許戰時通車,而不能作為正常運輸使用,但這種進度也極為恐怖,如果蘇俄沒有完成一個五年計劃,根本不可能擁有這種技術儲備。
火車通車,自然就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後勤物資補充前線的消耗。這才是蘇俄進軍迅速的最大保障,也正是高爾察克他們計劃失誤的最大原因。
尤其是鄂木斯克的失陷,和蘇俄將火車通到了鄂木斯克,真的是將高爾察克集團逼到了絕境,於是出現了這種情形蘇俄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歐洲調往鄂木斯克,而高爾察克集團則拚命將人員、物資調往跟鄂木斯克鐵路相連的新西伯利亞。
新西伯利亞跟鄂木斯克一樣,都是西西伯利亞地區的交通樞紐,從鄂木斯克到新西伯利亞之間的鐵路線,更是西伯利亞修建標準最高的鐵路區段,這裏的列車載重高達3000噸,日對發車數達到100對。
這意味著,高爾察克集團已經沒有本錢將新西伯利亞丟掉,因為新西伯利亞這裏的交通疏導能力,甚至比鄂木斯克還要恐怖,這裏向北連接鐵礦集散地托木斯克,這裏的基礎設施和各種設備十分優越,是西伯利亞地區的最大樞紐,一點失去了新西伯利亞,意味著將蘇俄軍隊的戰略前沿直接對準首都伊爾庫茨克。
所以在失去了鄂木斯克預設陣地之後,高爾察克集團立刻決定孤注一擲,在距離鄂木斯克600公裏距離的新西伯利亞與蘇俄決戰。
高爾察克孤注一擲的投入了50萬大軍,其中20萬是由農村壯婦和城市女傭等勞動婦女組成的女兵,至於文化素質較高的貴族婦女,也大多進入醫療單位,這是真正的孤注一擲。
幸虧當年尼古拉大公未雨綢繆,在伊爾庫茨克建立了規規模龐大的兵工廠,在石油財富的投入下,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伊市兵工廠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都相當可觀,加上這些年生產的庫存,竟然能夠支撐高爾察克集團武裝起了100萬人,不但能做到人手一支步槍,還裝備的相當數量的火炮。
蘇俄的實力也相當強勁,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他們建設了1500多座大型工業企業,而且主要是重工業,其中大多都有能力生產武器,不過他們的裝備水平反而相對差一些,不是生產能力不夠,隻是距離太過遙遠,又是冰封的冬季,靠著鏟雪車清道之下,唯有火車能夠通行的情況下,維持200萬大軍的日常供應。確實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
如果是德國人的鐵路管理能力,也許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到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可是蘇俄空有強大的技術能力,有旺盛的戰鬥精神,卻缺乏精細的管理能力,在不能充分發揮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人手一支步槍。就已經比沙皇當年強了許多,火炮等重裝備就嚴重缺乏了。
於是戰爭在1月中旬開打的時候。高爾察克集團其實是占優勢的,他們在頭十天中大量殺傷了蘇俄軍隊,蘇俄軍隊的戰鬥戰術,比之前略有些進步,不再一味的集群衝鋒,而是大量采用了坦克掩護。
蘇俄基洛夫工廠今年剛剛開始大規模生產一種,他們根據英國維克斯坦克改進設計的t26型坦克,這種坦克的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防禦弱。在高爾察克軍團優勢火炮的打擊下,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作用,就被一輛輛擊毀在前進的道路上,可是跟隨坦克進攻的步兵卻在狂熱的戰鬥熱情和嚴酷的軍法雙重作用下,不要命的向前衝鋒。
結果是一班班,一連連,一營營。甚至一團一團的士兵倒在衝鋒的路上。
十天激戰,高爾察克剿滅蘇軍10萬,平均一天一萬人,自身損失隻有5千多人,這時候蘇軍撤退了,不是因為人員損失太大。而是裝備損失太大,他們的1000輛坦克,竟然被擊毀了300多輛,直接驚動了最高層。
史達林震怒,命令槍斃了三分之一的前線指揮,撤走了總指揮布瓊尼,換上了時任蘇軍參謀長的圖哈切夫斯基作為前線總指揮。
蘇軍撤退到了前沿出發陣地鄂木斯克。在這裏集結待命,補充人員和物資,以及等待年輕的圖哈切夫斯基來替換布瓊尼,還有政治委員們對軍容軍紀以及軍官們進行肅整。
當圖哈切夫斯基到達鄂木斯克的時候,已經是2月初了。
這段時間高爾察克集團對他們的初次勝利歡欣鼓舞,卻沒有料到他們迎來了一個真正的厲害對手。
布瓊尼出身貧農家庭,畢業於沙皇的騎兵學校,也是從日俄戰爭打到一戰的老將,他‘良好’的出身讓他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政治清洗運動,。
圖哈切夫斯基跟布瓊尼剛好是兩個極端,他是沙俄舊貴族出身,家道中落,但依然能讓圖哈切夫斯基比較容易接受到軍官學校的教育,圖哈切夫斯基年紀比較小,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才開始第一次實戰。
不過年輕的圖哈切夫斯基因為作戰勇敢先後6次得到嘉獎,但是戰鬥中後來被德軍俘虜,用盡聰明才智逃出來之後做了一個連長,很快十月革命爆發,他在朋友的勸說下加入了蘇維埃。
正規的軍校教育,豐富的戰鬥經驗,讓圖哈切夫斯基很快就在嚴重缺乏合格軍官的蘇軍中脫穎而促,得到弗拉基米爾的賞識。
之後圖哈切夫斯基步步高升,主要功績是屠殺不肯交出口糧的農民,真正的戰功是擊敗了鄧尼金的主力部隊,但也有大敗績,在華沙城下被波蘭軍隊打的大敗,潰逃千裏。
戰績上可謂是好壞參半,但是此人在軍事理論上很有一套,他曾經在跟波蘭人的戰鬥中發現,蘇俄仿製的20輛坦克衝鋒,竟然嚇退了數萬波蘭軍隊,讓他第一次對坦克這種新式兵器產生了興趣。
之後持續的研究中,他發展了坦克運用理論,發展出了大縱深作戰的理論,並被朱可夫、華係列夫斯基等後輩蘇軍元帥極為推崇。
但他的理論在他手裏卻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他這次接替布瓊尼,就是最好的一次檢驗自己理論的機會。
而他的對手高爾察克集團,雖然打贏了第一場戰鬥,但是他們的作戰方式,卻沒有革命性的變革,依然是一戰中那種機槍戰壕鐵絲網模式,配合占據優勢的炮兵防禦。
就在圖哈切夫斯基到達鄂木斯克積極整頓軍紀,重整蘇軍組織關係的時候,高爾察克集團沒有趁機反攻,而是繼續加強新西伯利亞的防禦,他們修複了一道道戰壕,加固了一座座永備工事,試圖將新西伯利亞打造成一座永不陷落的超級要塞。
3月,圖哈切夫斯基整頓了軍隊紀律,重新擬定了作戰計劃,調集了足夠的戰爭物資,然後他發起了新的攻勢。
真正的決戰這才打響。(未完待續。)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