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速度和速度記錄,在楊潮這個實用主義者眼中,除了用來嘩眾取寵,取悅觀眾外,也就隻有廣告效應了。


    英國人1851年世界博覽會上的時候,用蒸汽機車還跑出過100公裏時速呢,除了讓不明覺厲的觀眾概歎大英帝國的技術十裏外,影響不了英國全國鐵路上那些以30公裏時速奔跑的火車。


    德國人在山東建造的膠濟鐵路,最初的設計時速是60公裏,最近幾年才達到了這個速度,而且依然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全世界能以100公裏以上時速運行的鐵路網,幾乎還不存在。


    西門子改造的津浦電氣化鐵路,運行時速也不過70公裏,就已經很驚人了,這比膠濟鐵路才提高了10公裏的時速,而膠濟鐵路是1898年就完成設計的,用了25年時間,才提高了區區10公裏,鐵路總體速度的提升,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從專業角度來講,如果能將鐵路進行改造符合要求的話,100公裏的運行時速,理論上是能夠達到的。”


    漢斯沉思了片刻對楊潮說道,他認為西門子的技術力量,可以達到這個水平,隻是100公裏時速對普通鐵路沒有什麽意義,對以貨運為主要盈利業務的鐵路,載重量比速度更為重要,因為通過增加鐵軌重量,可以很輕鬆的將運力提高一倍,而為了增加速度,將鐵路線重新翻修一遍,付出巨大成本的情況下,可能隻能提高十分之一的速度,得不償失。


    但單從技術來講,西門子的電力機車跑到100公裏時速,還是不成問題的,當然要想將現有技術變成現實,還要經過大量的試驗後才能推廣,要解決的問題多了去了。


    因為對於電力機車而言。動力根本就不是問題,通過增加線圈堆積馬力很容易,就算是在堆積不上去,大不了多加幾個火車頭就是了。最大的問題是。在高速形勢下的列車平穩問題,這卻不是西門子的強項,而是機車廠應該解決的技術。


    “那好,你們去進行論證和試驗吧,需要我幫忙配合的地反盡管說。”


    楊潮得到漢斯確定的保證後。就已經很滿意了,要讓現在的鐵路競爭過新興的汽車,唯一的方法就是高速鐵路,美國鐵路之所以沒落,就是發達的汽車業和公路網的結合,楊潮並不想扼殺汽車業,隻是靈活的汽車運輸對鐵路運輸的優勢太大了,支持一下鐵路發展還是必須的。


    公路運輸的優勢不在於效率,不在於成本,而在於靈活。因為一列火車要準備上千噸的貨物才可以起運的時候,汽車隻要裝個幾噸十幾噸就可以出發了,等待貨物的時間上,是火車的幾十分之一。


    通過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鐵路的效率,但是無法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隻能從速度上解決問題,速度是鐵路致勝的關鍵,因為鐵路不需要顧及路上的擁堵問題,不需要考慮讓路的問題,一條鐵路上就跑著一列火車。這是專門為他們修建的道路。


    尤其在客運上,準點、快速至關重要,準點問題通過管理已經基本解決,並且越來越越優化。一旦鐵路能達到100公裏的時速,就將徹底將汽車客運競爭下去,起碼可以做到平分秋色。


    “我們希望跟機車廠甚至鐵路公司合作解決一些技術問題。”


    漢斯說道。


    楊潮道:“沒有問題,我可以牽頭,讓你們跟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一個技術團隊。如果你們想跟四方機車合作,也沒有問題。隻要你們能搞出技術。我不會吝嗇投資的,山東的電力鐵路網是一個大市場。”


    5000多公裏的電力鐵路網,確實是一個大市場,一個難以拒絕的大市場。


    漢斯立刻表示:“四方機車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跟我們也有長久的合作,當然鐵路總公司的實力也很強,我們三方組成的團隊,一定能解決您需要的技術問題的。”


    漢斯說道。


    其實引入四方機車並沒有多大必要,因為隨著克虜伯中國資產的合並,四方機車再次迴到克虜伯的產業中。而美國人撤出煙台的時候,他們留下的數家機車工廠,都被中國鐵路總公司收購了,詹天佑的打算是擁有自己的機車製造產業,可以逼迫德國人在價格上讓步,擁有鐵路車輛的定價權。同時收購這些機車廠,也讓鐵路總公司在車輛維護上補足短板。


    因此鐵路總公司就能提供車輛和鐵路的一整套技術服務,跟西門子組成聯合團隊就夠了,但是作為德國人,漢斯還是更希望跟四方機車合作,克虜伯也可以在德國調動更大的技術能力。


    對楊潮來說,高速電力機車技術的攻關,如果能得到德國龐大的技術支持,能更快的完成,何樂不為。


    於是沒有拒絕:“你們西門子看著辦吧,我隻提出一個要求,最好在一年內完成。”


    楊潮沒耐性等他們用十年做實驗,一年虧損上千萬呢,盡管楊潮是大富豪,可錢也不是這麽糟蹋的,做生意不賺錢,那就沒有意義。


    “另外我還有一個要求,開發出來的技術,必須由西門子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共享。”


    楊潮強調了一點,高鐵技術可是高大上的技術,這是大國技術,西門子畢竟是一家德國公司,盡管中國資本在其中擁有大量股份,光是上海的銀行團就擁有30%股份,可是西門子的運營始終在西門子家族手裏掌握著。


    因此技術跟詹天佑掌管的鐵路總公司共享,可以有效的製衡西門子一家獨大的現象。


    西門子沒有意見,畢竟是要跟中國鐵路公司聯合開發,可以用技術共享的借口讓中國鐵路總公司分擔開發成本。


    跟漢斯溝通之後,這件事就這麽定了,然後讓張念幫忙去落實下去。


    楊潮又去兵工廠看了看,山東兵工廠分為兩個廠區,萊蕪兵工廠和青島兵工廠,規模都極為龐大,放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甚至比德國的克虜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太爾兵工廠規模都大。


    畢竟這兩個工廠可是負責中國絕大多數軍火生產的。


    但是和平時期,他們還是要進行民用生產,比如兩個工廠都承接了大量迪塞爾柴油機的氣缸生產訂單,也在幫機車廠生產配件,比如傳動軸之類的。因為是兵工廠,所以許多設備的采購是不惜工本的,因此加工精度在機械加工企業中始終站在前列,比如那種大型的希思機床,兵工廠裝備的數量比發動機公司還多。


    通過跟民用合作,兵工廠既可以接收到大量新技術,也可以得到大量民間發明家天才設計的啟發,將大量的新技術最快速的引入兵工廠中,這就是為什麽英美的兵工生產始終比蘇俄要強的原因,不是蘇俄的技術實力不夠,而是英美兵工企業對新技術的反應更快,他們是用整個工業體係在對抗蘇俄的軍事工業,自然能贏。


    現在兵工廠的工程師就正在開發一款新式武器,口徑120毫米的重型迫擊炮,迫擊炮最大的優勢第一是發射速度快,每分鍾可以發射15發以上,這是野戰炮無法比擬的,第二是重量輕,便於移動,第三則是簡單易學,士兵很容易學會。


    可是當口徑達到100以上的時候,迫擊炮就很難稱為重量輕了,萊蕪兵工廠的工程師研發的這款迫擊炮身管長2米,重量800公斤,怎麽看也不是容易移動的角色,但是比同口徑的重炮動輒2噸以上的重量,還算是輕的。


    但800公斤的重量依然不是普通士兵能夠移動的,兵工廠的設計是裝上地盤用車拉,可問題來了,既然都需要用車拉,那麽為什麽不直接裝備榴彈炮,而要裝備一款設計精準度遠不如野戰炮的迫擊炮呢?


    楊潮聽過他們的爭論之後,也拿不定主意,隻是鼓勵他們繼續再接再厲的研究,卻不能承諾推動軍隊裝備這款大炮。


    楊潮和兵工廠工程師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迫擊炮的製造工藝比野戰炮要簡單的多,這讓迫擊炮比野戰炮更容易製造,戰爭期間能最快速的製造大量這種大炮,可惜的是在兵工廠的工程師看來,工業實力強大的山東,最不缺的就是製造能力,根本就不用考慮工藝複雜問題。


    這跟德國人是一個毛病,所以二戰中,德國裝備的大炮數量遠少於蘇軍,就是因為蘇軍裝備了大量的迫擊炮,尤其是重型迫擊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簡單易學的迫擊炮,也十分受沒有時間訓練,並且文化素質較低的蘇軍士兵歡迎。


    楊潮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他的鼓勵,讓兵工廠繼續研發迫擊炮,最終在二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甚至開發出來150,乃至200口徑的超級迫擊炮,被西方士兵成為楊潮大炮。


    在兵工廠待了一天立刻趕往煙台,不是去處理業務,而是因為金家姐妹從朝鮮來了,帶來了自己的兒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