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說完同意,張家傲長舒了一口氣,接著他才開始問一些實質性問題。


    “楊大人打算如何組建公屋管理機構呢?”


    “招募專業人士。”


    張家傲點點頭:“那麽如果有盈利呢?”


    楊潮道:“繼續投入建設中。”


    張家傲又道:“那麽會不會有官員呢?”


    楊潮道:“不會,我想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這是一個非盈利機構。”


    跟美國的非盈利機構唯一的不一樣是,公屋不接受私人捐助,將借債建設,收租還債。也不允許政府參與,及時怕形成尾大不掉的官僚化。


    楊潮著力模仿美國的大批非盈利機構,因為他覺得很合適,美國人跟中國人一樣,對他們的政府都充滿了不信任,大概跟美國政府長期腐敗有關。


    所以美國一大批有紳士精神的社會精英,往往大力投入這種非盈利性機構的建設,比如捐建學校,比如建設基金會等。


    有一些人發起建立,後世還有一批又一批的社會精英願意投入這項事業,比如有的精英人物寧願放棄大公司的豐厚薪水,願意領取一份比較平民化的工資在這種非營利性機構中任職。


    楊潮相信,他組建的公屋,也能吸引到一批這樣的中國人,因為這個時代雖然經濟比不上後世,但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卻沒有被破壞殆盡,社會中是有一大批真的相信傳統道德觀念的道德高尚之士的。


    這些人不僅僅局限在受到傳統教育的鄉紳階層,而是遍布整個社會之中,雖然國家中有一大批李鴻章、盛宣懷這樣的大貪官,但也有周馥、張之洞那樣不太貪得。


    甚至底層百姓之中,也不乏一批富有道德感的平民,很多緊緊是日子過得去的平民,僅僅是懷著簡單的善意,就能做出一些不是很大,卻讓人心觸動的事情。比如有的普通人。他去買菜,買水果的時候,光挑一些爛的,別人問起他就說是喂鳥的。可實際上還是吃了。這些人認為他們買走了爛的果蔬,別人買到的就都是好的了,還不讓小販吃虧,他們認為人是應該利他的,沒有道理。沒有原因,他們就是相信這是對的,這麽做了,他們的心靈會很滿足。


    這種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而這些在後世,真的很難見到了。


    中國在20世紀下半期,將傳統文化徹底的破壞殆盡,又無法建立一個合適的社會倫理道德,這才造成了後世大量的倫理悲劇。雖然清末百姓的平均道德並不是太高,但社會中總有一股道德的力量在約束,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道德傳統,是儒家、墨家等等抱著善念的學派堅持教化的成果,而這一切不加甄別統統以封建思想為由打倒,真的對嗎?


    美國人打跑了英國國王的軍隊,卻沒有拋棄英國的民間紳士文化,他們沒有貴族文化,但他們的社會中從來不缺道德高尚的紳士階層,從建國的漢密爾頓、富蘭克林那批人。再到後來的威爾遜、羅斯福等人,其實都是帶有這種精神的人物。【ㄨ】


    這個時代,中國同樣不缺乏一些富有良善的鄉紳階層,比如鄉下修路搭橋的。辦學的,救濟孤寡的,這些人其實並不少,還是相當普遍的。所以有人說鄉村是心靈最後的避風港,就是因為很多有識之士感覺隻有鄉村才殘留著傳統道德文化。


    楊潮相信,心裏抱著善意的精英分子。一定很樂意接受這種對社會底層百姓抱有善意的公屋,很多人願意花費一些時間在公屋做事的。就好像大陸消失了的那種義工、義社文化,卻普遍的在香港、台灣和東南亞的華人社會中存在一樣。


    “我明白了。雖然我不相信她真的有什麽經濟效益,但是我堅信她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張家傲說道,這才是他同意的原因,而不是因為確信這個項目能夠盈利。


    “謝謝。”


    楊潮倒沒想到張家傲是這個心思。


    很快寒士公屋項目就對外公布了,將向民間發行債券進行建設。


    楊潮發行第一批債券,怕市場波動太大,隻有一千萬兩,利率雖然隻有三厘,但還是搶購一空,倒不是上海金融業對這個項目多麽有信心,而是他們對楊潮有信心,楊潮可是把他的名聲都賭進這個項目裏了。


    同時在報紙上公開招募管理人員,連公屋總董的月薪也隻有100兩,各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差別很小,最低的社區服務人員也有50兩,這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社會項目,楊潮希望中國社會的道德能夠支撐他運轉下去,而不出現一些讓人遺憾的事情。


    應聘的人還是很多的,連張謇這樣的社會名流對此也很感興趣,畢竟讓居者有其屋這種理想,還是很能刺激這些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的。


    張謇專門寫信給楊潮,表示他現在不當官了,願意身兼這個公屋的大房東。他還詢問是否可以捐款,他願意捐助一百萬兩。


    楊潮拒絕了張謇,張謇的道德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個比張謇更合適的。


    “就啟超公吧。”


    楊潮從一份份社會賢達的來信中選擇了一個大名士梁啟超。


    之所以選他,不是因為梁啟超的名氣,而是楊潮想到梁啟超的兒子了,梁思成先生可是著名的設計師啊,收了他老爹,還在北京大學上學的梁思成還跑得了?這麽一個大建築師坐鎮,日後寒士公屋總設計師都有了。


    作為革新人士,梁啟超很長一段時間都確信中國的未來出路是學習西方,可是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去了一趟歐洲,發現西方社會許多的問題和弊端。於是認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轉而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其實就是因為看到歐洲戰爭對社會道德的破壞,認為歐洲社會中的海盜、強盜道德不是人類的未來,經過深思開始尋求從中國傳統道德中找到社會的出路。


    醫者有其醫,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等等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楊潮搞公屋計劃,讓梁啟超十分認同,感覺這就是一種偉大的社會實踐,雖然已經退出政壇,但是做這種社會實踐對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總好過無病呻吟的寫幾篇文章換幾個稿費對生命來的有意義。


    不過他沒想到他真的被聘用了,楊潮很快就給他發了電報,邀請他立刻來上海就職。


    梁啟超此時在清華研究會,即刻辭職,趕往上海,跟楊潮會麵。


    楊潮跟梁啟超一番交流,向他介紹了公屋的模式,梁啟超很容易就弄明白了,他也是走遍世界的人物,對美國這種非盈利性機構的模式還是很欣賞的,不過楊潮向他強調了信用的重要,讓他務必要重視財政問題。


    這些梁啟超不懂,但是有大批懂的人幫他做事,工程師、設計師和審計人員,上海這裏都不缺,所以將公屋的總部放在上海是十分合適的,梁啟超隻是一個決策者,對這種非營利性機構,決策者的個人道德至關重要,在維持運轉的情況下,最大的提高公屋的社會效益,而是過多的考慮經濟效益這才是最重要的。


    “梁先生見諒,工資低了些,又是您的身份。”


    談完後,楊潮開玩笑道。


    梁啟超笑道:“挺好,管吃掛住否?”


    楊潮笑道:“管!”


    接著將所有的文件交給梁啟超,包括任命他為總董的文件,除了他還有十八個副董,負責每一個省的公屋項目,楊潮讓張謇在山東和江蘇選一個地方,張謇思量後選擇了山東,其他各省也都由當地名望之輩擔任,而且基本上都是傳統人士。


    就這樣一個,傳統富有傳統道德良知的一批士紳人士,組成了公屋的管理階層。


    當然也不是光有道德就可以,像梁啟超這樣的政治人物,他的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是不會差的,加上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會給這個項目注入新的信用。其他的副董,也大都是張謇這樣的人物,至少證明過他們的管理能力,而不單單是名士就行。


    這麽大規模的建設,對市場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利好,資本家才不管什麽社會效益呢,他們很清楚鋼材要漲價了,水泥要漲價了,建材要漲價了,於是相應股票大漲。


    但這都是虛的,隻要一天訂單沒有下去,實體經濟就無法滾動起來。


    於是楊潮抓的很緊,工程師已經進駐各地,一項項數據正在收集上來,設計師也開始根據這些數據設計建築方案,兩個月之後在上海、和山東的大城市建設就將率先開展起來。


    不過建設還沒有開始,訂單還沒有出來,已經有一群資本家如同聞到腥味的餓狼一樣,想盡辦法開始圖謀這個大蛋糕了,甚至李富安都親自來找楊潮遊說了一次,他想將公屋的鋼筋訂單交給東北的鋼鐵廠。(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