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東北大後方。△¢頂點小說,
7月的草原綠草茵茵,夾雜著一朵兩朵的野花,牛羊懶散的徜徉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上,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
但轟鳴聲卻打破了這片安逸,遠方一片烏壓壓的黑影,摧城拔寨一般的滾滾而來。
牛羊驚走,牧童騎著馬兒飛逃。
很快原本豐美的鮮嫩綠草就被一群鋼鐵怪物給碾進了了濕潤的泥土中,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這些怪物正是楊潮那一千艘坦克,由東北農場中一大批拖拉機手訓練的士兵開了大半年了,他們要學的是如何編組,如何保持陣型。
目前他們學的差不多了,已經到達了參戰的水平,但依然在草原上不惜工本的訓練。
一千輛坦克分布在鐵路線兩側,沿著鐵路從海拉爾往滿洲裏前行,鐵路上則有一列火車專門隨行,火車上裝載著柴油,還有一個專門的團隊,隨時準備著將拋錨的坦克拆卸修理或者直接裝上火車拉走。
人員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機器。
盡管采用的是最成熟的履帶拖拉機技術,盡管有楊潮幫忙進行過模擬修改,但是這款修改過無數次的坦克,依然時常拋錨,這不是設計的問題,這是製造的問題。
拖拉機技術沒有問題,履帶沒有問題,可是當加裝上厚重的裝甲,他就有問題了。
這款坦克高3米,寬4米,長達5米,重30噸,功率500馬力,時速最快10公裏。所有的指標都遠超英國人正在戰場上使用的坦克,甚至拋錨率、故障率也比英國人的遊騎兵坦克要低的多,但是楊潮卻始終不甚滿意,他總覺得武器就得可靠,可以不夠先進,但是不能不可靠。打仗的時候拋錨是最讓人痛苦的事情。
所以拖拉機廠的工程師就不斷的試驗不斷的改進,目前已經能做到保證一千兩坦克持續行駛50公裏而不出問題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起碼讓楊潮認為可以上戰場作戰了,因為目前這款坦克的最大行駛距離也就是50公裏,50公裏之後就得加油了。
一直到滿洲裏,他們也沒有出問題,一輛坦克都沒有出故障,技術人員立刻進行檢查。排除一個個小故障,加油後繼續上路。
他們拿著沾著油汙的筆記本仔細的記錄上了這些數據,這又是一個突破,從海拉爾到滿洲裏將近兩百公裏無故障。
在滿洲裏他們匯合了一大股騎兵,一個個雖然穿著軍裝,扣子也老實的係住,帽子也老實的戴著,但是總給人感覺到一種散漫。感覺到他們的衣服不合身,他們的帽子不端正。
這些人一人三馬、三槍。騎一匹,牽兩匹,腰挎毛瑟盒子炮,身背毛瑟短步槍,這是來自大草原的騎兵部隊,他的司令叫做張作霖。
你也不能說張作霖的軍隊就不正規。他跟東北軍其他部隊一樣,也都配備了專門發工資和申請物資的後勤部門,也配有宣傳員,配有軍法官,但是他的部隊氣質上總是跟別的軍隊有一種無法言語的區別。
散漫、野性。但又不缺乏激情。
這就是這隻蒙漢士兵一起組成的混合部隊的氣質,其中蒙古人中有窮苦的紮薩克牧民,也有縱橫草原的盜馬賊,漢人士兵中有流竄東北的亡命之徒,也有行走市井的江湖好漢。
張作霖軍中也有正規軍官,也對這些士兵進行過訓練,甚至連隊以上都是上過吳佩孚辦的軍中夜校的軍官,可是他們完全無法將這些士兵身上的野性消磨掉,反倒是他們融入其中之後,很快就泯然眾人,如同一顆別樣的小草紮進了大草原中變得不起眼了。
“大哥,俺說你咋就這麽聽話呢,那姓楊的憑什麽指使咱們兄弟賣命?”
一個眼睛總是胡亂歪斜的打眼士兵打馬走上來,對著一個獨有幾分書生模樣的軍官道。
“閉嘴,你不想活,可不要害了眾兄弟。”
書上軍官瞪了手下一眼。
手下也瞥了瞥他,倒是不甚怕,打了聲唿哨,一打馬頭,做了一個難度極高的轉身,飛奔出去了。
軍官也不在意,繼續騎馬前進,但是腦子裏卻十分活躍。
他就是張作霖,自1910年中日俄三國東北戰爭期間,他就到了蒙古草原,拿著楊潮給他的就地募兵的尚方寶劍,他幾年來招降納叛招到了2萬人,蒙漢各一萬,而且各個都不是簡單角色,手上沾血的就不下一萬人,當然主要是哥薩克的血,侵入蒙古的上萬哥薩克,在三年時間中,被他們一一拔出來用能想到的最殘忍的手段弄死。
還有蒙古王公的血,那些不聽話的蒙古王公的血,那些跟俄國人勾勾搭搭的蒙古王公的血,楊潮對這些家夥可沒有什麽耐心,給張作霖的命令是,隻要他認為對方不可靠,就可以除掉,但是必須在有絕對把握能夠穩定地方的前提下。
因為這個命令,數十個蒙古王公死在了張作霖手下,加上他們的家人已經上千了,這樣的殺戮也讓張作霖的威名響在草原上,成為喝止嬰兒啼哭的麻胡子。
雖然名聲不好,但是卻徹底震懾住了那些蒙古王公,廣袤的大草原上,再也沒有敢冒犯張作霖的人了。
蒙古王公,甚至廟裏的喇嘛、活佛,都對他敬若上賓,來草原經商的山西商人也時常孝敬,一時間張作霖儼然草原之王,很是唿風喚雨了幾年。
可惜好日子到頭了,楊潮發去命令,讓他帶所有軍隊北上,與什麽鐵甲車一起進攻赤塔的日本人。
張作霖的手下對此是不滿的,他們認為自己這些年是靠著自己的實力發起來的,而不是靠他楊潮,那麽憑什麽聽他的,就因為每月給他們那點軍費?就因為給他們發了幾萬隻手槍步槍?
老實說張作霖和他的手下,既看不上楊潮給的軍費,也不認為楊潮給他們武器是多大的恩情,他們認為有錢哪裏都能買到槍,他們不缺錢!
但楊潮的命令一到,張作霖竟然立刻集結分散在草原各地,打土匪、卡道收稅的人馬,乖乖的往西去滿洲裏集合。(未完待續。)
7月的草原綠草茵茵,夾雜著一朵兩朵的野花,牛羊懶散的徜徉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上,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
但轟鳴聲卻打破了這片安逸,遠方一片烏壓壓的黑影,摧城拔寨一般的滾滾而來。
牛羊驚走,牧童騎著馬兒飛逃。
很快原本豐美的鮮嫩綠草就被一群鋼鐵怪物給碾進了了濕潤的泥土中,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這些怪物正是楊潮那一千艘坦克,由東北農場中一大批拖拉機手訓練的士兵開了大半年了,他們要學的是如何編組,如何保持陣型。
目前他們學的差不多了,已經到達了參戰的水平,但依然在草原上不惜工本的訓練。
一千輛坦克分布在鐵路線兩側,沿著鐵路從海拉爾往滿洲裏前行,鐵路上則有一列火車專門隨行,火車上裝載著柴油,還有一個專門的團隊,隨時準備著將拋錨的坦克拆卸修理或者直接裝上火車拉走。
人員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機器。
盡管采用的是最成熟的履帶拖拉機技術,盡管有楊潮幫忙進行過模擬修改,但是這款修改過無數次的坦克,依然時常拋錨,這不是設計的問題,這是製造的問題。
拖拉機技術沒有問題,履帶沒有問題,可是當加裝上厚重的裝甲,他就有問題了。
這款坦克高3米,寬4米,長達5米,重30噸,功率500馬力,時速最快10公裏。所有的指標都遠超英國人正在戰場上使用的坦克,甚至拋錨率、故障率也比英國人的遊騎兵坦克要低的多,但是楊潮卻始終不甚滿意,他總覺得武器就得可靠,可以不夠先進,但是不能不可靠。打仗的時候拋錨是最讓人痛苦的事情。
所以拖拉機廠的工程師就不斷的試驗不斷的改進,目前已經能做到保證一千兩坦克持續行駛50公裏而不出問題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起碼讓楊潮認為可以上戰場作戰了,因為目前這款坦克的最大行駛距離也就是50公裏,50公裏之後就得加油了。
一直到滿洲裏,他們也沒有出問題,一輛坦克都沒有出故障,技術人員立刻進行檢查。排除一個個小故障,加油後繼續上路。
他們拿著沾著油汙的筆記本仔細的記錄上了這些數據,這又是一個突破,從海拉爾到滿洲裏將近兩百公裏無故障。
在滿洲裏他們匯合了一大股騎兵,一個個雖然穿著軍裝,扣子也老實的係住,帽子也老實的戴著,但是總給人感覺到一種散漫。感覺到他們的衣服不合身,他們的帽子不端正。
這些人一人三馬、三槍。騎一匹,牽兩匹,腰挎毛瑟盒子炮,身背毛瑟短步槍,這是來自大草原的騎兵部隊,他的司令叫做張作霖。
你也不能說張作霖的軍隊就不正規。他跟東北軍其他部隊一樣,也都配備了專門發工資和申請物資的後勤部門,也配有宣傳員,配有軍法官,但是他的部隊氣質上總是跟別的軍隊有一種無法言語的區別。
散漫、野性。但又不缺乏激情。
這就是這隻蒙漢士兵一起組成的混合部隊的氣質,其中蒙古人中有窮苦的紮薩克牧民,也有縱橫草原的盜馬賊,漢人士兵中有流竄東北的亡命之徒,也有行走市井的江湖好漢。
張作霖軍中也有正規軍官,也對這些士兵進行過訓練,甚至連隊以上都是上過吳佩孚辦的軍中夜校的軍官,可是他們完全無法將這些士兵身上的野性消磨掉,反倒是他們融入其中之後,很快就泯然眾人,如同一顆別樣的小草紮進了大草原中變得不起眼了。
“大哥,俺說你咋就這麽聽話呢,那姓楊的憑什麽指使咱們兄弟賣命?”
一個眼睛總是胡亂歪斜的打眼士兵打馬走上來,對著一個獨有幾分書生模樣的軍官道。
“閉嘴,你不想活,可不要害了眾兄弟。”
書上軍官瞪了手下一眼。
手下也瞥了瞥他,倒是不甚怕,打了聲唿哨,一打馬頭,做了一個難度極高的轉身,飛奔出去了。
軍官也不在意,繼續騎馬前進,但是腦子裏卻十分活躍。
他就是張作霖,自1910年中日俄三國東北戰爭期間,他就到了蒙古草原,拿著楊潮給他的就地募兵的尚方寶劍,他幾年來招降納叛招到了2萬人,蒙漢各一萬,而且各個都不是簡單角色,手上沾血的就不下一萬人,當然主要是哥薩克的血,侵入蒙古的上萬哥薩克,在三年時間中,被他們一一拔出來用能想到的最殘忍的手段弄死。
還有蒙古王公的血,那些不聽話的蒙古王公的血,那些跟俄國人勾勾搭搭的蒙古王公的血,楊潮對這些家夥可沒有什麽耐心,給張作霖的命令是,隻要他認為對方不可靠,就可以除掉,但是必須在有絕對把握能夠穩定地方的前提下。
因為這個命令,數十個蒙古王公死在了張作霖手下,加上他們的家人已經上千了,這樣的殺戮也讓張作霖的威名響在草原上,成為喝止嬰兒啼哭的麻胡子。
雖然名聲不好,但是卻徹底震懾住了那些蒙古王公,廣袤的大草原上,再也沒有敢冒犯張作霖的人了。
蒙古王公,甚至廟裏的喇嘛、活佛,都對他敬若上賓,來草原經商的山西商人也時常孝敬,一時間張作霖儼然草原之王,很是唿風喚雨了幾年。
可惜好日子到頭了,楊潮發去命令,讓他帶所有軍隊北上,與什麽鐵甲車一起進攻赤塔的日本人。
張作霖的手下對此是不滿的,他們認為自己這些年是靠著自己的實力發起來的,而不是靠他楊潮,那麽憑什麽聽他的,就因為每月給他們那點軍費?就因為給他們發了幾萬隻手槍步槍?
老實說張作霖和他的手下,既看不上楊潮給的軍費,也不認為楊潮給他們武器是多大的恩情,他們認為有錢哪裏都能買到槍,他們不缺錢!
但楊潮的命令一到,張作霖竟然立刻集結分散在草原各地,打土匪、卡道收稅的人馬,乖乖的往西去滿洲裏集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