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飛艇久久不願離開,他們不是中國的飛艇部隊,而是各國的觀戰團。
當中國人的軍艦帶傷撞上日本艦隊的時候,雙方攪在一起,所有人都無法理解。
東方國家的戰鬥精神,是他們理解不了的,他們覺得那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是英德兩國,他們打到這個份上,也許會在海麵上雙雙停下來,然後互致禮炮,然後各自高昂著頭趁夜幕沒有降臨前返迴享受榮譽,沒有人會責難他們。
但是東方這兩個國家實在是太讓人無法理解了,這完全是要同歸於盡啊,這得多大仇啊,就算是有仇,西方人也不會這麽幹。
雖然不理解這種文化,但是他們也感到了一股悲壯,兩國士兵同樣英勇,同樣值得尊敬。
“你覺得如何?”
看著海麵上互相撞擊後,近距離互相開炮,然後又有天上的飛艇無差別投彈,別說無畏、超無畏了,就是一座鐵山也會被撕成碎片,海麵上到處飄著鋼鐵碎片,殘骸、人的屍體,還有油跡。
唯獨沒有一艘漂浮的戰艦。
隻有一艘艘飛艇開始下降,慢慢的飄落到海麵上,打開艦首的探照燈,開始搜尋落水者,無論中國士兵還是日本士兵一起救助。
中日東京灣大海戰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他們想過中國勝利,想過日本勝利,就是沒想過兩軍同歸於盡的結果。
“我感到了恐懼。”
英國陸軍軍官說道,如果中國海軍以這種精神武裝起來,英國海軍戰後還能壓製的住他們嗎?
“你錯了,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海軍的榮譽你們永遠不懂。”
但是英國海軍軍官則樂觀的多,他的高傲有高傲的理由,大英帝國縱橫大海數百年的底氣,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們的榮耀維持不了多久了。
但是英國海軍軍官也不知道,接下來中日兩國的戰爭走向會如何發展。海軍全軍覆沒了,接下來就該看陸戰了,但是中國軍隊能打贏日本陸軍嗎?
雖然中國人這幾年呈現上升趨勢,跟俄國人也能打一仗。而俄國人通過這次歐戰證明,他們依然是那台蒸汽壓路機,依然可以壓著奧匈帝國暴打,對上德軍也能用人數優勢抵抗,並沒有在遠東表現的那麽差勁。
這說明中日兩國的軍隊。比大家想象中還要強大,尤其是日軍,他們的幾次戰爭表現的無可挑剔,反倒是中國軍隊,雖然一開始也能打大仗,打硬仗,但是問題很多,無法堅持持久作戰,尤其是幾次戰爭基本上都是防守作戰為主,進攻中表現的並不是太出彩。完全被飛艇部隊給遮掩住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這些飛艇不是撲向日本艦隊,而是撲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你們能擋得住嗎?”
陸軍軍官重新解釋著他所謂恐懼的意思。
海軍軍官也不由皺起眉頭:“也許吧。得提醒一下國內,防止德國人效法。”
德國人已經開始尋思著效法了。
在歐洲德國人也沒少摸索過飛艇的戰術,比如馬恩河利用飛艇進行突防險些撕開馬恩河戰線直逼巴黎。
他們也試驗過中國人曆次使用過的飛艇戰術,尤其是那次後方空降車裏雅賓斯克,切斷俄軍東西交通的戰術,德國人專門找了法國一個無所謂的小鎮進行試驗,派了上百艘飛艇參與。結果空降是成功了,也成功占領了這裏。
但是法國人之後用他們發達的鐵路網在小鎮四周調派了幾個師的兵力,將空降的近萬人全部殲滅。德國人這才發現,中國人能成功守住車裏雅賓斯克。是因為俄國糟糕的交通線,就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而且還是單線,並且遠近橋梁都被炸斷,俄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調集太多兵力,才讓中國人一直堅守在哪裏。
可是法國人的鐵路網密集。而且擁有完善的防空網,飛艇根本就沒有辦法癱瘓整個鐵路網,因此後方突降戰術,隻有被圍殲一個結果。
此後德國人試驗了很多戰術,但唯獨沒有用飛艇試圖攻擊過英國的軍艦,因為他們認為英國軍艦擁有強大的防控火力,而且怎麽看飛艇跟戰列艦相比都單薄了太多,他們不認為在飛艇被擊落前有可能傷到軍艦。
可是這次中國人又給他們開啟了一個思路,那就是隻要舍得犧牲,飛艇還是能炸沉軍艦的,麵對英國海軍封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地步的德國,怎麽可能不試他一試。
東方這場戰爭就這樣影響到了西方戰場。
德國目前擁有3000艘各型飛艇,英國有1000艘,法國有500艘,德國比英法加起來都多,占據絕對優勢,不過法國人裝備了一批新式飛機,對飛艇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德國的飛艇一度被逼到了戰場之外。
可現在飛艇好像又有用武之地了,德國人調集了一千艘飛艇,強攻了英國徘徊在德國港口之外的艦隊,激戰一日,打沉英國軍艦三艘,損失飛艇兩百,德國人發現戰損比不劃算,他們自己放棄了。
軍艦很昂貴,但是飛艇同樣昂貴,在沒有實現齊柏林那種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德國的飛艇造價高達30萬美元以上,其他國家比德國更貴,所以到目前為止各國仍然沒有大批量裝備飛艇。
因為性價比太不劃算,德國人的重點慢慢開始放在建造潛艇上,英國人則始終更鍾情於建造軍艦,對於這種他們認定作戰效能比不上價格的武器裝備,他們興趣不大。
“活了多少人?”
“目前救了2000多人了。”
“劉冠雄呢,薩鎮冰呢?”
看到龔明德的臉色,楊潮知道自己白問了,沒有幸免,劉冠雄和薩鎮冰的命也不比別的士兵更金貴,隻救了2000多人,一艘超無畏上還3000多軍人呢,這次海戰是中日兩軍全軍覆沒。
“通知旅順的所有船隻,那些小型驅逐艦,能開出去的都去救人。煙台所有船隻,凡是能開動的也去救人,無論是中國的船,還是洋人的船,願意借就借,不願借就租。”
“讓英國人轉告日本,我們是去搜救的,不是去作戰的。中日間的海戰結束了。中國會救助日本軍人,希望日本也能救助中國軍人,他們無愧於戰士的稱號,希望雙方都給與他們尊重。”
做出這些部署之後,楊潮才複電黎元洪,告訴他兩軍不勝不敗,兩軍同歸於盡的消息。
北京內閣會議。
楊潮詳細匯報戰況:
“海軍全滅,救援在繼續,目前救援士兵1萬兩千人,至於還有沒有生還者不清楚,但是不太樂觀。參與空襲的一千艘飛艇,損毀五百餘艘,一萬餘人陣亡,複生者不足半數。”
“楊大人,那怎麽辦?還要不要繼續打?”
黎元洪皺起眉頭問道。
楊潮沉著臉:“打,當然要打。不然他們不是白死了!”
黎元洪猶豫道:“可是英國人已經提出調停,他們表示將說服日本放棄東北的領土。”
楊潮苦笑:“大總統以為中日之爭隻是領土之爭嗎?這是國運之爭,日本不踩在中國的軀體上爬不起來,同樣不打倒日本,中國也站不起來的。這是宿命。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宿命,我們要在他們成長到讓我們無可奈何之前將他們徹底擊倒。並且掌控日本,讓日本永遠隻能做一個小日本,而不能成長為一個大日本。”
黎元洪覺得兩國爭的不過就是一個領土而已,哪裏能想得到十年、二十年後的事情。
“如果不趁現在控製日本。那麽等歐戰分出勝負之後,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隻要西方人掌握世界霸權,他們一定會支持日本製衡我國。我國就始終會被日本這頭拴在亞洲邊緣地帶的看門狗給死死盯住,無法放手走向世界!”
楊潮沉聲解釋著。
黎元洪等人也是人精,雖然還沒有世界大局觀念,王寵惠等人更是學者型官僚,專業知識精通,卻缺乏陰謀詭計,梁士詒卻看懂了,他本就不是什麽正規的財政部長,過去給袁世凱撈錢的手段也是不擇手段,專業知識不精通,陰謀詭計卻是一套一套的,他不住的點頭,表示懂了。
“若陸戰不勝?”
黎元洪詢問般的問。
楊潮道:“海戰不敗,陸戰必勝。一年,兩年打下去,我們不會傷筋動骨,日本卻會崩潰,他們現在隻有一條路,投降,無條件投降,或者崩潰!”
黎元洪點點頭:“那陸大人,就迴複英國人,讓日本人投降。”
內閣會議結束。
內閣成員達成一致意見,督促日本人無條件投降。
黎元洪本來以為聽到海戰的消息,他會非常的高興,可是這次他發現,他並沒有多少快樂,而是感覺到一陣深深的壓力壓在他心頭,他感到他帶領的這個老大帝國好像有些不一樣了,好像在慢慢的轉變,抬旗那因漫長的曆史而顯得渾濁的眼睛,朝著更大的世界投射出眼光。(未完待續。)
當中國人的軍艦帶傷撞上日本艦隊的時候,雙方攪在一起,所有人都無法理解。
東方國家的戰鬥精神,是他們理解不了的,他們覺得那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是英德兩國,他們打到這個份上,也許會在海麵上雙雙停下來,然後互致禮炮,然後各自高昂著頭趁夜幕沒有降臨前返迴享受榮譽,沒有人會責難他們。
但是東方這兩個國家實在是太讓人無法理解了,這完全是要同歸於盡啊,這得多大仇啊,就算是有仇,西方人也不會這麽幹。
雖然不理解這種文化,但是他們也感到了一股悲壯,兩國士兵同樣英勇,同樣值得尊敬。
“你覺得如何?”
看著海麵上互相撞擊後,近距離互相開炮,然後又有天上的飛艇無差別投彈,別說無畏、超無畏了,就是一座鐵山也會被撕成碎片,海麵上到處飄著鋼鐵碎片,殘骸、人的屍體,還有油跡。
唯獨沒有一艘漂浮的戰艦。
隻有一艘艘飛艇開始下降,慢慢的飄落到海麵上,打開艦首的探照燈,開始搜尋落水者,無論中國士兵還是日本士兵一起救助。
中日東京灣大海戰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他們想過中國勝利,想過日本勝利,就是沒想過兩軍同歸於盡的結果。
“我感到了恐懼。”
英國陸軍軍官說道,如果中國海軍以這種精神武裝起來,英國海軍戰後還能壓製的住他們嗎?
“你錯了,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海軍的榮譽你們永遠不懂。”
但是英國海軍軍官則樂觀的多,他的高傲有高傲的理由,大英帝國縱橫大海數百年的底氣,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們的榮耀維持不了多久了。
但是英國海軍軍官也不知道,接下來中日兩國的戰爭走向會如何發展。海軍全軍覆沒了,接下來就該看陸戰了,但是中國軍隊能打贏日本陸軍嗎?
雖然中國人這幾年呈現上升趨勢,跟俄國人也能打一仗。而俄國人通過這次歐戰證明,他們依然是那台蒸汽壓路機,依然可以壓著奧匈帝國暴打,對上德軍也能用人數優勢抵抗,並沒有在遠東表現的那麽差勁。
這說明中日兩國的軍隊。比大家想象中還要強大,尤其是日軍,他們的幾次戰爭表現的無可挑剔,反倒是中國軍隊,雖然一開始也能打大仗,打硬仗,但是問題很多,無法堅持持久作戰,尤其是幾次戰爭基本上都是防守作戰為主,進攻中表現的並不是太出彩。完全被飛艇部隊給遮掩住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這些飛艇不是撲向日本艦隊,而是撲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你們能擋得住嗎?”
陸軍軍官重新解釋著他所謂恐懼的意思。
海軍軍官也不由皺起眉頭:“也許吧。得提醒一下國內,防止德國人效法。”
德國人已經開始尋思著效法了。
在歐洲德國人也沒少摸索過飛艇的戰術,比如馬恩河利用飛艇進行突防險些撕開馬恩河戰線直逼巴黎。
他們也試驗過中國人曆次使用過的飛艇戰術,尤其是那次後方空降車裏雅賓斯克,切斷俄軍東西交通的戰術,德國人專門找了法國一個無所謂的小鎮進行試驗,派了上百艘飛艇參與。結果空降是成功了,也成功占領了這裏。
但是法國人之後用他們發達的鐵路網在小鎮四周調派了幾個師的兵力,將空降的近萬人全部殲滅。德國人這才發現,中國人能成功守住車裏雅賓斯克。是因為俄國糟糕的交通線,就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而且還是單線,並且遠近橋梁都被炸斷,俄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調集太多兵力,才讓中國人一直堅守在哪裏。
可是法國人的鐵路網密集。而且擁有完善的防空網,飛艇根本就沒有辦法癱瘓整個鐵路網,因此後方突降戰術,隻有被圍殲一個結果。
此後德國人試驗了很多戰術,但唯獨沒有用飛艇試圖攻擊過英國的軍艦,因為他們認為英國軍艦擁有強大的防控火力,而且怎麽看飛艇跟戰列艦相比都單薄了太多,他們不認為在飛艇被擊落前有可能傷到軍艦。
可是這次中國人又給他們開啟了一個思路,那就是隻要舍得犧牲,飛艇還是能炸沉軍艦的,麵對英國海軍封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地步的德國,怎麽可能不試他一試。
東方這場戰爭就這樣影響到了西方戰場。
德國目前擁有3000艘各型飛艇,英國有1000艘,法國有500艘,德國比英法加起來都多,占據絕對優勢,不過法國人裝備了一批新式飛機,對飛艇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德國的飛艇一度被逼到了戰場之外。
可現在飛艇好像又有用武之地了,德國人調集了一千艘飛艇,強攻了英國徘徊在德國港口之外的艦隊,激戰一日,打沉英國軍艦三艘,損失飛艇兩百,德國人發現戰損比不劃算,他們自己放棄了。
軍艦很昂貴,但是飛艇同樣昂貴,在沒有實現齊柏林那種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德國的飛艇造價高達30萬美元以上,其他國家比德國更貴,所以到目前為止各國仍然沒有大批量裝備飛艇。
因為性價比太不劃算,德國人的重點慢慢開始放在建造潛艇上,英國人則始終更鍾情於建造軍艦,對於這種他們認定作戰效能比不上價格的武器裝備,他們興趣不大。
“活了多少人?”
“目前救了2000多人了。”
“劉冠雄呢,薩鎮冰呢?”
看到龔明德的臉色,楊潮知道自己白問了,沒有幸免,劉冠雄和薩鎮冰的命也不比別的士兵更金貴,隻救了2000多人,一艘超無畏上還3000多軍人呢,這次海戰是中日兩軍全軍覆沒。
“通知旅順的所有船隻,那些小型驅逐艦,能開出去的都去救人。煙台所有船隻,凡是能開動的也去救人,無論是中國的船,還是洋人的船,願意借就借,不願借就租。”
“讓英國人轉告日本,我們是去搜救的,不是去作戰的。中日間的海戰結束了。中國會救助日本軍人,希望日本也能救助中國軍人,他們無愧於戰士的稱號,希望雙方都給與他們尊重。”
做出這些部署之後,楊潮才複電黎元洪,告訴他兩軍不勝不敗,兩軍同歸於盡的消息。
北京內閣會議。
楊潮詳細匯報戰況:
“海軍全滅,救援在繼續,目前救援士兵1萬兩千人,至於還有沒有生還者不清楚,但是不太樂觀。參與空襲的一千艘飛艇,損毀五百餘艘,一萬餘人陣亡,複生者不足半數。”
“楊大人,那怎麽辦?還要不要繼續打?”
黎元洪皺起眉頭問道。
楊潮沉著臉:“打,當然要打。不然他們不是白死了!”
黎元洪猶豫道:“可是英國人已經提出調停,他們表示將說服日本放棄東北的領土。”
楊潮苦笑:“大總統以為中日之爭隻是領土之爭嗎?這是國運之爭,日本不踩在中國的軀體上爬不起來,同樣不打倒日本,中國也站不起來的。這是宿命。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宿命,我們要在他們成長到讓我們無可奈何之前將他們徹底擊倒。並且掌控日本,讓日本永遠隻能做一個小日本,而不能成長為一個大日本。”
黎元洪覺得兩國爭的不過就是一個領土而已,哪裏能想得到十年、二十年後的事情。
“如果不趁現在控製日本。那麽等歐戰分出勝負之後,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隻要西方人掌握世界霸權,他們一定會支持日本製衡我國。我國就始終會被日本這頭拴在亞洲邊緣地帶的看門狗給死死盯住,無法放手走向世界!”
楊潮沉聲解釋著。
黎元洪等人也是人精,雖然還沒有世界大局觀念,王寵惠等人更是學者型官僚,專業知識精通,卻缺乏陰謀詭計,梁士詒卻看懂了,他本就不是什麽正規的財政部長,過去給袁世凱撈錢的手段也是不擇手段,專業知識不精通,陰謀詭計卻是一套一套的,他不住的點頭,表示懂了。
“若陸戰不勝?”
黎元洪詢問般的問。
楊潮道:“海戰不敗,陸戰必勝。一年,兩年打下去,我們不會傷筋動骨,日本卻會崩潰,他們現在隻有一條路,投降,無條件投降,或者崩潰!”
黎元洪點點頭:“那陸大人,就迴複英國人,讓日本人投降。”
內閣會議結束。
內閣成員達成一致意見,督促日本人無條件投降。
黎元洪本來以為聽到海戰的消息,他會非常的高興,可是這次他發現,他並沒有多少快樂,而是感覺到一陣深深的壓力壓在他心頭,他感到他帶領的這個老大帝國好像有些不一樣了,好像在慢慢的轉變,抬旗那因漫長的曆史而顯得渾濁的眼睛,朝著更大的世界投射出眼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