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上海那些金融家眼紅,摩根在這場戰爭中,賺的實在是太令人發指了,單論經濟,這場戰爭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摩根為首的財團,所以後世陰謀論直指猶太金融家,就以摩根為證據。 </br></br>但是那些陰謀家亂安的身份卻錯了,摩根不是猶太人,而且是一個排斥猶太人的家夥,摩根的圈子裏沒有猶太人,美國猶太人集團是高盛雷曼兄弟那些家夥,不過英國政府沒有選擇高盛雷曼,選擇了摩根,讓摩根在這次戰爭中,充當了英國總經理的角色。</br></br>因為摩根的實力遠超高盛雷曼兄弟。</br></br>大戰打響幾個月後,當戰前儲存的物資消耗一空,英國人第一次認識到這是一場長期戰爭,他們有經驗,當年打七年戰爭的時候,英國人就是慫恿大陸國家打來打去,他們在海上將法國人的殖民地一掃而光,他們不怕長期戰爭,甚至有些歡迎。</br></br>於是英國政府立刻準備借錢打仗,他們委任紐約私人銀行摩根公司作為其從美國采購全部戰爭物質的唯一采購代理。摩根還擔任英國政府向美國私人銀行募集戰爭借款的唯一金融代理。</br></br>摩根一麵幫英國人在美國借錢,一麵控製了所有美國軍需品和戰爭物資的采購,英國法國和其他歐洲盟國的糧食和食品等必需品的供給,都由摩根銀行一手操辦。摩根通過它在倫敦的分支機構摩根格林菲爾公司和巴黎的分支機構摩根哈葉斯公司完成了對整個協約國的供給。</br></br>一手掌握金融融資,一手控製工業生產,摩根兩頭賺取利潤。</br></br>一麵英國人的黃金落入摩根的腰包,另一麵變成美聯儲的銀行券交到摩根控股的美國鋼鐵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等企業,在這場戰爭中,摩根對美國的控製力達到了頂點。</br></br>這就是摩根想要的,至於真正的利益,到了他這種程度,反而不是太。</br></br>摩根臨死的時候,隻留下了6000萬美元的遺產。這顯然跟他的地位不符,但錢不是他追求的東西,他當年賺到的巨額利潤,一方麵通過遊艇藝術品等奢侈品消費了,另一方麵他其實並不是很錢。</br></br>摩根是利用各種協議,各種交叉控股的方式,拉攏聯合了美國絕大多數的銀行家。為此他甚至讓出了大量的利益,他要的是控製權而不是錢。</br></br>而在中國。對金融業有這種控製力的,除了楊潮之外,沒有其他人了。</br></br>楊子銀行和參加了楊子銀行聯儲的三十多家錢莊銀行,現在已經是上海最大的金融聯合體了,基本上控製了上海的金融市場。</br></br>楊潮不同意,誰也無法在這裏借走一毛錢。</br></br>英法借不到錢,但是卻又離不開中國的物資,尤其是青黴素,怎麽辦?</br></br>變賣資產。</br></br>這兩個殖民頭子。在中國經營了大半個世紀,誰都無法估計他們在中國資產的數量。</br></br>至少都是10億計算的資產,至於是記幾個數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br></br>這兩國去年就開始變賣資產了,英國人賣了福公司的大量礦山,法國人也將雲南的一些礦產在上海市場上變賣,今年他們連上海黃浦江上最好的碼頭貨棧都變賣了,法國人在廣州上海的一批工廠也變賣了。</br></br>兩國已經跟楊潮接觸過。希望楊潮能從他們手裏買下來鐵路資產,法國人修建的成昆鐵路才剛剛通車,按照協議,他們對成昆鐵路投資,轉化為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債券,同時法國人有權力參與成昆鐵路的運營。</br></br>礦山可以賣。工廠可以賣,但是鐵路卻沒有買家,除了鐵路總公司。</br></br>楊潮不同意,他們賣都賣不出去。</br></br>英法兩國想的很清楚,賣掉一切國外資產,隻要打贏了這場仗,他們還是世界霸主。還能收迴來,打輸了可就什麽都沒了。</br></br>但是德國人就很保守了,山東的礦產鐵路他們是一點都沒有賣,現在跟楊潮的交易,主要是靠現金。</br></br>英國人可以封鎖德國港口,但是封鎖不住天空,大規模的海運被封鎖住了,但是楊潮用飛艇從新疆開辟的中歐航線他們封鎖不住。</br></br>隻是空中航線的運輸規模不能跟海運相比,所以中德之間的貿易規模不大,德國人也不需要軍火物資,而且主要就是青黴素,以及一些德國軍事工業急需的錫礦鉛礦和銅礦等礦產和原材料,所以英國人暫時也還能忍受,如果中國膽敢派商船去,英國人絕對敢打沉。</br></br>也正是因為雙方貿易規模不大,所以德國人的資金壓力也不大,所以他們才沒有開始變賣資產,但是現在他們也支持不住了戰爭進行了一年多後,德國人開始變賣黃金,楊潮的飛艇飛到德國,運去的是青黴素等高價物品,運迴來的是成噸的黃金。</br></br>德國人顯然不想將他們的黃金外運,在變賣了上千噸黃金之後,他們積極的打算借款。</br></br>“我本人從心裏是對德國有感情的,也不希望德國輸了這場戰爭。我也相信這場戰爭將改變世界局勢,贏者將取代英國的地位,成為世界規則的新製定者。德國如果取勝,對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是有好處的。”</br></br>麵對為難的瓦爾德,楊潮突然示好。</br></br>瓦爾德忙道:“您的認識總是超人一步。”</br></br>楊潮歎道:“所以我也不想國輸掉戰爭。尤其不是輸在軍事力量不是輸在組織能力不是輸在國家管理上,而是輸在沒有豐富的物資上,這實在是太委屈了。錢我是不會借的,如果借錢給德國,那麽英法等國也必將獲得同樣的優勢。但是我願意現在開始償付德國借款。山東等地可是向德國借了高達200多億馬克的借款的,這是一筆龐大的資產。我現在願意償還。德國可以在國內收購這些債券,然後通過柏林的楊子銀行進行清算,這樣一來德國政府就將得到200億馬克的中國資金用來戰爭了。”</br></br>瓦爾德不由狂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br></br>楊潮戰前借了200億馬克,那是用3000噸黃金作抵押的,現在楊潮願意提前償還這些債務,這如何讓瓦爾德不喜,有了這200億馬克的巨額外債。</br></br>最關鍵的是。他從中中國人對德國的信心,如果德國戰敗了,這筆貸款就不用還了,而中國人願意提前賠償,這不正說明他們認定德國能取勝,當然其中還有濃濃的情義,嗯。中國人喜歡感情用事,瓦爾德第一次覺得這種感情用事還是挺可愛的。</br></br>有這筆錢就夠了。現在戰場上的形式,依然是德國占優,先後消滅俘虜協約國軍隊已經超過了200萬人,瓦爾德認定法國和俄國會在德國之前堅持不住。</br></br>但是德國最大的劣勢是農業問題,德意誌帝國統一之後,經過了30年的高速發展,不但各項經濟指標都超越了英法,人口更是膨脹的厲害,普法戰爭的時候。法德兩國的人口還相差不多,但是30多年後,德國人口幾乎翻番,已經達到了6600萬人,而法國還不到4000萬,英國隻有4500萬人口。</br></br>龐大的人口是動力,現在德國隻需要動員一半的適齡青壯。法國已經動員了八成。</br></br>可是德國唯一的劣勢就是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德國的工業化程度比法國更高,法國有一大半人口都是農業勞動力,這也讓他們擁有歐洲最發達的農業,法國的糧食供應完全自給自足,而德國在發達的肥料工業支持下。依然需要進口三分之一的糧食供應。</br></br>戰爭打響後,德國開始糧食配額,同時對農業也進行轉產,不在生產小麥等精糧,而是大規模生產土豆蕪菁等高產作物,這些過去喂馬的食物確實解決了德國很大的問題,讓他們現在始終能夠堅持。但是德國人依然吃不飽,大量的新生嬰幼兒營養嫉妒不良。</br></br>在得到了200億馬克的中國資金後,德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富了,除了采購青黴素外,他們竟然付錢讓中國賣給他們糧食。</br></br>這可是奢侈行為,要知道糧食不值錢,但是運費太高昂了,青黴素那種奢侈品,倒是可以拿來運輸,也不過是每隻青黴素增加了10美元的成本,可是運輸糧食的話,主要支出就在運費上了。</br></br>不過德國人的考量是,隻要他們能保持一年時間的攻勢,協約國就會崩潰,他們就可以取勝了,因此他們需要糧食來解放更多的農業勞動力,組建更大規模的軍隊,軍隊的裝備問題,德國人自己可以解決,他們擁有龐大的重工業體係,煤炭和鋼鐵完全可以自給自足。</br></br>於是乎,楊潮增加了飛往德國的飛艇數量,從一百艘增加到了三百艘。</br></br>跟德國達成了償付借款的協議之後,英法兩國自然也來談這個問題。</br></br>“償清對外債務,這是一筆巨大的利益。每償還一美元外債,我們就要相應的製造一兩銀子的貨幣。這些錢可不能憑空印出來,沒有那麽大的儲備,就隻能發內債。”</br></br>麵對來北京為上海金融家們謀取利益的上海市長謝冠輝,楊潮這樣解釋起來。</br></br>一聽發內債,謝冠輝眼睛都亮了,隻要能發債,上海金融市場就有錢賺。</br></br>“中央政府正在整頓金融市場。很快就有法規出台,會給與楊子銀行和中國銀行以國家債券為儲備發放紙幣的權力。所以楊子銀行和上海的銀行業都得做好準備,準備承攬這筆債券,然後再以債券為儲備,發放紙幣。”</br></br>“但有一個前提,這筆錢印出來,必須進入中國的產業中,激發工業生產,無法生產出更多的物質,那就隻能拉高現有的物價了。”</br></br>“所以關鍵問題是,各家銀行必須提高自己的放貸額度,不然這筆巨大的利益,他們吃不下。”</br></br>楊潮跟謝冠輝解釋起來,讓他立刻迴去準備,讓上海金融界先行動起來,增發貸款,讓上海的工業開始擴張,將來用大量的物質來抵充大量貨幣增加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對於各家銀行的債券承銷額度,就以他們的貸款額為依據,誰貸給工業企業的款越多,誰就能得到更多的國債承銷。</br></br>這點能量,楊潮相信上海金融界還是有的,因為上海金融界的那些銀行和錢莊,跟德國銀行團的做法如出一轍,那就是他們跟上海的工業相互參股,早就結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他們對工業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們完全有能力影響工業資本繼續擴張產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