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潮從西門子公司的經營中,發現了西門子對行業的帶動作用後,他就開始著手進行一項扶持龍頭企業的計劃。


    經過李富安統計之後,楊潮挑選出了十多家處於行業領導地位,並且能夠起到跨行業的帶動作用的企業。


    比如可以給其他行業的企業帶去訂單的西門子,飛艇公司等等,這是無可真是的領導帶動性企業,都是可以給其他行業帶去龐大業務的企業。


    王求之所以得到這個機會,不僅因為他的企業可以給其他企業帶去大量機會,而且因為他的企業有獨一無二的產品,合成纖維!


    沒錯,就是尼龍、錦綸、腈綸、滌綸這化纖四大金剛。


    雖然分子式是楊潮假托落魄化學家交給王求的,王求通過那些化學式很容易就合成出了這些產品,但是如何應用,楊潮就一點都不懂了,就靠王求這個有機化學畢業的留學生了。


    老實說,王求一直都對這個材料沒有太過用心,他一心在弄他的石化,結果不斷賠錢,因此都影響到了對黨務的投入,上次楊潮離開山東去前線之前,開了一次黨會議,點名批評了王求。


    黨務不成,事業無成,功業心極重的王求備受打擊,他是一個熱情的人,卻遭受了最慘重的打擊,尤其是李思第、潘遜等一個個同時期跟隨楊潮的人,都做出了相當的事業,這讓他對自己的生存意義都產生了懷疑。


    心如死灰的走進自己的實驗室,他的神色嚇到了一個正在進行試驗的技術員。


    那技術員正在對尼龍材料進行分析。


    雖然不重視這些材料,但是作為一種新材料,王求的實驗室中還是在不斷的研究他,但是做了幾百次試驗,摸清了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發現強度不如金屬,不可能用來替代金屬材料,也沒有什麽藥用價值。這也是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


    那個技術員在試驗的是尼龍的耐熱極限,當時用一個坩堝對一小塊尼龍進行加熱處理,突然看到王求死人一般的臉色,嚇了一套。手一抖,已經快到熔融狀態的尼龍頓時打翻了,高溫的尼龍燙到了技術員,從他的衣服上滑下。


    王求冷眼看了他一眼,看到愣愣的技術員。衣服上掛著一長串尼龍絲,他突然驚呆了。


    這是一個的偶然的發現,王求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他對這種材料的各種性能都清楚,因為在苯酚生產不順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他也寄希望於這種新材料有應用價值,帶人密集的做了一段時間試驗,知道這種材料強度、剛度都不如金屬,但是卻比棉麻絲等天然纖維要強的多。


    但是如何抽絲他卻一直沒有找到方法,用粘膠纖維的抽絲方法根本不行。讓他以為這是一種無法抽絲的材料,結果偶然間發現,加熱熔融狀態就可以拉出絲來了。


    王求不知道的是,他看到的景象,隻是後世的點燃塑料玩的小朋友們,偶然沾染到塑料融化液後拉出絲的場景,但是他看到後,卻有不一樣的意義。


    找到抽絲方法後,王求立刻組織試驗,終於發現。尼龍最佳抽絲方法是用幹蒸法加熱,然後抽絲紡線,其他幾種化纖大致也是這種方法就能抽絲,王求很快聯合了發昌機器廠仿造過紡織機、紡紗機的技術人員幫忙。終於用了半年時間製造了一套複雜的化工設備,用來抽絲紡線。


    設備現在還很簡單,就是一個加熱設備,將化工製造出來的尼龍粉末塊加熱到融化狀態,抽絲、並設計了一個冷卻裝置,絲線很快就變成了堅韌的尼龍絲。並且發現可紡性能也不錯,物理屬性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絲。


    接下來又是半年的調試、改進,王求終於完成了第一套化纖生產線,尼龍絲生產線。


    合格的尼龍絲生產出來之後,有找到相關企業,比如張謇等人的紡織廠進行試驗生產,最後發現紡織出的產品性能,比棉布、麻布都要強三倍以上,耐疲勞性更是五六倍,這意味著尼龍紡織物更為結實,更加耐磨耐用。


    但是這樣的產品該做什麽呢,如果是楊潮在的話,一定選擇做絲襪,但是憋著一股勁,要挽迴自己名聲的王求,根本就沒有告訴楊潮,他一直跟大生紗廠做實驗,最後他們認為,還是做帆布這種耐磨的布匹最合適。


    隻是他們的尼龍生產線還太原始,加熱的設備基本上就是一口大鍋,所以產量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拿出來大規模紡織,最後他們決定跟棉紗混紡,發現加入十分之一的尼龍絲後,放出來的帆布強度就大大提高,比過去至少強了兩倍。


    經過反複試驗,最後將尼龍減少到了百分之七,性能跟百分之十差不多,這才將這款混紡布推出來了。


    帆布是生產出來了,但這已經不是帆船時代了,帆布除了用來做帳篷好像也沒有什麽其他用處,這時候王求才找到了楊潮,詢問楊潮需不需要軍用帳篷,他可以提供一款超強度的帆布。


    這時候楊潮才知道王求已經成功的造出了人工纖維。


    楊潮確實要了一批帳篷,讓王求賺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是給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供貨。


    齊柏林的最新飛艇,采用了大量新設計、新技術,其中的氣囊已經不是過去的那種厚布刷瀝青了,而換成了橡膠內囊,外麵粘上一層高強度的帆布,帆布刷桐油等防滲漏處理。


    經過試驗,齊柏林很快就采用了王求的高強帆布。


    打開了市場後,王求重新招募了大量工人,開始設計製造第二條生產線,想著年產量一千噸推進,並且在半年後完成。


    大量的尼龍絲混紡帆布從大生紡織廠走向市場,雖然價格貴了一倍以上,但是更加優良的性能還是不缺買家的,在江南一帶很有銷路,中國老百姓還是更喜歡解釋的布匹。


    並且那些經銷商可比王求更懂經營,他們得知這種布用在了齊柏林飛艇上之後,立刻就給它取了一個飛艇布的名字,利用齊柏林飛艇的名氣,甚至將布匹賣到了國外,比如日本就大量采購,聽說是他們用這種布做飛艇蒙皮,生產自己的飛艇。


    飛艇布熱銷後,王求也有資金將滌綸、腈綸和錦綸三種化纖生產了出來,並且發現這些化纖性能各不相同,有的拉出來的絲更接近棉、有的更接近毛,立刻跟德華毛紡廠合作,混紡毛紡織品,跟大生等企業合作,生產新型混紡棉布。


    當四種化纖還在繼續拓展市場,雖然跟曆史上不一樣,尼龍不是以絲襪打響的名氣,但以飛艇布打響也差不多。


    化纖最優越的一點,不是比天然紡織品更結實,而是可以工業化生產,不但產量大,而且可以控製。


    於是今年楊潮立刻就把王求的企業定位為領導帶動型企業,借給他一百萬兩無息貸款,讓他盡快建造大型生產線,爭取年產量超過一萬噸。


    楊潮告訴王求,他的這個創造,肩負的是開創一個時代的責任,是要徹底解決中國人的穿衣問題的。


    穿衣、吃飯,這絕對是中國麵臨的兩大難題,從古到今最大的社會問題。


    一下子王求似乎就找到了人生目標。


    但是經過計算,他就感到壓力重重,因為要解決中國的穿衣問題,他的化纖產品年產量至少得五十萬噸,這在他現在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王求啊,任重而道遠!但我輩中人,當義無反顧,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富強黨人的精神,不棄不餒,勇於任事,有擔當,敢擔當!幾千年的問題,如果從我們這代人解決了,你和我都是要進史冊的!”


    一個進史冊,就將剛從失敗狀態走出來的熱血青年的血液,立刻點燃了,當即就將讓化纖滿足所有中國人的需求,作為了畢生的事業。


    楊潮看到自己將王求這種過於熱情,充滿革命青年稟賦的家夥,轉化成了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一個建設者,而非破壞者,楊潮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當人王求這個企業,隻是一個典型,因為他是華人自主,高科技型的帶動型企業。


    而其他的帶動型企業,還大多是外資企業,比如西門子、通用電氣,重型機床的希思公司,經過考慮也加入了迪塞爾柴油機,采礦設備的艾柯夫公司,抬升設備的西馬特寶、四方機車、煙台造船等十多個可以輻射到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


    楊潮的第三輪工業計劃,就是以這些中心產業為中心,鼓勵大量外圍企業進行投資中,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很快就引起了世界範圍的影響。


    比如讓德國經濟持續增長,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以上,中德關係持續升溫。


    而美國人幹看著眼睛充血,頻頻跟中國政府接觸,並且主要遊說楊潮,美國駐華公使一度在東營住了一個月,反複勸說楊潮跟美國企業界進行合作,他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那100億美元的大蛋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