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好事成堆


    帝國已立,根基也算是初步穩住了,隻是戰亂之後的帝國百廢待興,國務之繁重也就屬難免之事的,自打西征迴京之後,張君武就一直不曾閑過,細算下來,也就大婚的那一天算是休息了一迴,其餘時候麽,不是忙著接見外地官員之覲見,便是與朝中重臣們商議國事,再不然就是埋首於公文堆中,也就是張君武自幼習武打熬出來的好身子骨,換了個人來,隻怕早累趴下了,這不,今兒個一大早地,張君武草草用過了早膳之後,便又在禦書房裏忙碌上了。


    “陛下,安仁殿主事錢安前來求見。”


    就在張君武揮筆速書間,卻見趙登高匆匆從外而入,小心翼翼地湊到了張君武的身旁,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宣罷。”


    因著大婚之故,張君武近一個月來,少有到安仁殿去的時候,對王窈這個此生第一個女人自不免便有些冷落了,雖是情非得已,卻也不免稍有愧疚,正因為此,聽得是其身邊聽用的管事太監前來求見,張君武略一遲疑之下,還是準了其之所請。


    “諾!”


    趙登高乖覺地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書房,不多會便見錢安滿臉喜色地從屏風處轉了出來。


    “陛下,大喜,大喜了。”


    錢安顯然是有些興奮過度了,這一見到張君武的麵,連禮數都忘了,一跪在地上,便即興奮奮地嚷了一嗓子。


    “哦,喜從何來?”


    一見錢安失態若此,張君武的眉頭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揚,愣是搞不懂究竟何事讓錢安這等往昔頗見穩重之人興奮成這般模樣。


    “好叫陛下得知,德妃娘娘有喜了。”


    錢安渾然沒注意到自己的舉止有失禮儀,咧著嘴便將喜訊道了出來。


    “當真?”


    一聽錢安此言,饒是張君武生性沉穩過人,也自坐不住了,緊著便站了起來,驚喜交加地追問了一句道。


    “千真萬確,張醫正已把過了脈,說是娘娘已有一個月的身孕了。”


    在宮中之地,素來是奴憑主貴的,這一點,侍奉過前朝皇帝的錢安自不會不懂,如今正宮娘娘處都還沒個動靜,反倒是王德妃搶了先,安仁宮諸般人等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去,身為安仁宮主事宦官,錢安自是有理由興奮上一迴的。


    “哈哈……好,朕這就看看去!”


    按年歲來算,張君武今年也不過就二十一而已,放之後世,那還是毛頭小子一個,可在這時代,十七、八歲得子乃是普遍現象,相較之下,張君武有後算是很遲了的,這一想到即將為人父,他哪還有心思批折子,大笑著便往外行了去。


    “陛下,大喜了,大喜了。”


    張君武方才剛從兩儀殿裏行了出來,正打算往仁安殿而去,卻不料王誠竟是滿頭大汗地從兩儀門處跑了過來,一邊跑,一邊還興奮奮地道著喜。


    “哈,是軒逸啊,卿的消息很是靈通麽,朕才得知的事兒,你就已知曉了?”


    盡管王誠這等邊跑邊嚷嚷的行為明顯有些不合禮儀,隻不過張君武此時心情正好,倒也沒跟其計較那麽許多,笑嗬嗬地便打趣了其一句道。


    “呃,陛下已知曉張士貴請降了?”


    張君武此言一出,王誠不由地便是一愣,滿是疑惑地看了看張君武,訝異地發問道。


    “嗯?”


    王誠的探問一出,當即便輪到張君武發愣了,沒旁的,早在齊郡軍中興之前,張士貴便已聚眾搶占了弘農郡幾處縣城,以盧氏縣為根基地,手中兵馬雖不算多,攏共也就萬餘之數而已,可戰略地位卻相當重要,隨時可以北上攻克弘農城,徹底掐斷關中與洛陽之間的通道,張士貴本人又極善戰,文武全才,曾屢次擊敗王世充派去的圍剿部隊,盡管本身實力不算強,卻一直是各方竭力拉攏的對象,李淵、王世充、李密都曾先後多次派人拉攏於其,張君武也自不例外,隻是張士貴始終不肯表態投向哪一方,這冷不丁地居然就這麽投了過來,當真令張君武一時間還真有些反應不過來的。


    “好叫陛下得知,事情是這樣的,微臣一直以為張士貴乃是識大體之人,遲早會來歸降,故而著臣之長子王彭多次前去與張士貴溝洽,以誠動之,有賴陛下之洪恩,張士貴終於決定歸順我中華帝國,定於下月初五前來長安覲見陛下。”


    這一見張君武茫然不知所以,王誠心中雖是大惑不解,可還是緊著將個中之緣由簡略地解說了一番。


    “原來如此,此好事也,朕剛得知德妃有孕,今又有強將來歸,可謂是雙喜臨門啊,軒逸所立之功大矣,好,好啊,哈哈……”


    聽得王誠這般解釋,張君武本來就好的心情頓時便更爽了了幾分,憋不住地便放聲大笑了起來。


    “陛下有後,此國之大事也,微臣不敢不為之賀,恭喜陛下了!”


    王誠一向負責情報工作,前番未能及時發現南梁軍的大舉偷襲,絕對是失職之大過,雖不曾被貶,可卻是被張君武狠批了一通,以致於在朝中的地位都有所下降,正因為此,他才會全力以赴地展開遊說張士貴之相關計劃,而今,大功已到了手,又得了張君武之表彰,心情自是爽利無比,卻也沒忘了要緊著拍馬上一迴。


    “嗯,朕先去瞅瞅德妃,卿等且先到禦書房候著,迴頭朕再與……”


    張士貴的歸降固然是大喜事,可畢竟還有的是時間去處置,張君武此時就想著趕緊去安撫德妃一番,自是不打算在此多逗留,緊著交代了一番,便打算先去安仁殿一趟,卻不曾想話尚未說完,眼角的餘光就瞅見杜如晦滿臉喜色地匆匆從兩儀門前的照壁後頭轉了出來,不由地便是一愣。


    “陛下,大喜,大喜了。”


    杜如晦顯然也是興奮過頭了,疾步搶到了張君武的麵前,連見禮都不曾,便已是滿臉喜色地嚷了一嗓子。


    “哦?克明所言的大喜是……”


    有過先前鬧誤會的例子在,這迴張君武可就不敢自以為是了,忙出言探問了一句道。


    “迴陛下的話,喜事有二,其一,南梁入侵我帝國之各部已全軍覆滅,偽晉王董景珍以下諸般人等皆一網成擒,我水師在大敗南梁水師後,已順勢收複了雙溝口水寨,自文士弘以下諸南梁水師將領無一逃脫;其二,李密在黎陽倉大敗宇文化及,聞訊後,王世充與盧明達兩路賊軍皆已連夜撤兵,我南陽無憂也,現有秦大將軍急報一封在此,還請陛下過目。”


    聽得張君武有問,杜如晦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笑著便將喜訊道了出來。


    “原來如此,唔,錢安,爾且先迴去,就說朕還有些軍務要處置,事了後便去仁安殿。”


    全殲南梁軍本就在張君武的預料之中,對此,他自是不會覺得有甚可稀罕的,至於李密擊敗宇文化及一事麽,張君武雖也早已知結果,卻並未想到戰事會這麽快便有了結果,如此一來,有些事情就不得不提前安排了,一念及此,張君武也就打消了先去見王窈的想法。


    “老奴遵旨!”


    這一聽張君武改變了預定之計劃,錢安自不免有些失落,隻是張君武金口既開,他區區一宦官而已,又怎敢有甚異議的,隻能是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自行迴轉安仁殿去了。


    “趙登高,去,傳朕口諭,著政事堂諸公並從三品以上的官員即刻到兩儀殿議事。”


    張君武沒去理會錢安的離去,側頭看了趙登高一眼,緊著又下了道旨意,一聽及此,趙登高自是同樣不敢稍有遷延,恭謹地應了一聲,領著幾名小宦官便即自去傳旨不提……


    “臣等叩見陛下!”


    國務繁忙可不止是張君武一人在忙,各衙門主官乃至宰輔們其實也都是在連軸轉著,各自手頭都有著一大攤事要張羅,錯非有必要,誰也沒閑心去關注旁人的事兒,正因為此,在被集體召到兩儀殿時,絕大多數重臣都不清楚究竟要議的是何事來著,於大禮參拜之際,不少人的臉上都自不免露著茫然與疑惑之色。


    “眾愛卿平身。”


    盡管已隔了段時間,可張君武的好心情卻並未就此消散了去,於叫起之際,聲線自也就格外的和煦,內裏滿是掩飾不住的興奮之情緒。


    “謝陛下隆恩。”


    張君武可不是昏庸之輩,能在他手下混到高位的,哪一個不是精明過人之輩,自是都聽出了張君武言語間的興奮之意,於謝恩之際,腦筋可就不免全都活泛了起來。


    “好叫諸位愛卿得知,朕今日可是連遇喜事,頭一條麽,便是德妃有喜了……”


    待得眾臣工們按品階高下站好了位之後,張君武並未讓眾朝臣們多犯猜疑,笑嗬嗬地便開了口。


    “嗡……”


    在這個時代,帝王有後乃是國之大事,那是斷然輕忽不得的,往昔,眾臣工們可是沒少為此事憂心不已,而今一聽張君武即將有後,頓時全都轟然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霸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