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懲戒之戰(一)


    “啟奏陛下,柴孝和、房玄齡、杜如晦聯袂在宮門處求見。”


    盡管大婚將至,張君武卻並未因此而放鬆自己,每日裏照舊是起早貪黑地批閱著折子,今兒個自然也不例外,天都還沒亮便起了,練了幾趟拳腳兵器之後,又匆匆用過了早膳,便即趕到了兩儀殿的禦書房中,埋頭於公文間,不時地揮筆速書著,正自忙乎不已間,卻見趙登高匆匆從外而入,疾步行到了張君武的身旁,小心翼翼地稟報了一句道。


    “嗯,宣罷。”


    這一聽三大宰輔聯袂而來,張君武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一皺,隱隱間有著股不太妙的預感打心底裏狂湧了起來,但卻並未有甚旁的表示,僅僅隻是聲線平和地吩咐了一聲。


    “諾!”


    聽得張君武有所吩咐,趙登高自是一刻都不敢耽擱,恭謹地應了一聲,匆匆便退了出去,不多會,便又陪著柴孝和等人從屏風處轉了出來。


    “臣等叩見陛下。”


    三大宰輔明顯有心思,臉色一律都是肅然得很,隻是在禮數上,卻是一無閃失。


    “都免了罷,卿等這是……”


    隻一看三大宰輔的臉色,張君武心中不妙的預感頓時便更濃烈了幾分,於叫起之際,緊著便探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啟奏陛下,南陽軍報已至,新野城破,張恆將軍率所部兵馬血戰而亡,來不及逃難之百姓近萬皆遭南梁軍屠戮,現有鄧州文刺史急報在此,還請陛下過目。”


    見得張君武有問,三大宰輔飛快地對視了一眼之後,由著柴孝和上前了一步,一抖手,從寬大的衣袖裏取出了一份本章,雙手捧著,高高地舉過了頭頂。


    “什麽?快,遞上來!”


    張恆自幼便跟著張君武,名為主仆,實則情同手足,這一聽其真的戰死在新野,張君武自不免便急了起來。


    “諾!”


    眼瞅著張君武神色不對,侍候在側的趙登高趕忙恭謹地應了一聲,三步並作兩步地搶到了柴孝和的身前,伸手接過了本章,緊著便轉呈到了張君武的麵前。


    “蕭銑老兒,朕與爾誓不兩立!”


    一目十行地將折子過了一遍之後,張君武的雙眼當即便是一紅,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了下來,憤然而起之際,猛拍了下龍案,悲憤已極地發出了一聲咆哮。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張君武這等暴怒之狀一出,三大宰輔可就都不免有些穩不住神了,趕忙齊齊出言勸慰不已。


    “朕、朕……哼!”


    盡管明知憤怒不能解決問題,隻會製造麻煩,可這當口上,張君武卻是怎麽也控製不住心中的悲與怒,背著手,在書房裏便急速地來迴踱著步。


    “陛下息怒,張恆將軍雖是壯烈殉國,卻為朝廷爭取了三天的時間,若非如此,程大將軍所部也來不及救援鄧州,如今我大軍已陸續趕至南陽,後續之戰,我軍應可大勝無疑。”


    怒氣不但易傷身,更有可能導致決策失誤,對此三大宰輔自是不敢坐視,彼此間再次交換了個眼神之後,便見杜如晦從旁閃了出來,緊著進言了一句道。


    “嗯……玄齡,擬詔,追封張恆為魯國公,贈羽林軍大將軍,新野縣令許紹封陳郡公,贈岐州刺史,所有死難將士撫恤加倍,另,封文和為魏城縣公,鄧州守備營校尉王重晉左武衛郎將,封子爵,賞錢千貫,其餘有功將士皆按功行賞,鄧州之戰死難之青壯皆按將士陣亡條例撫恤。”


    張君武長長地出了口大氣之後,總算是勉強將心中的悲怒壓了下去,在書房裏一邊踱著步,一邊字斟句酌地連下了數道旨意。


    “草詔在此,請陛下過目。”


    房玄齡乃是當世幹才,張君武的話方才剛說完沒多久,他便已按著張君武的意思擬好了詔書,緊著便將草詔呈現到了張君武的麵前。


    “嗯,趙登高,用璽,即刻著人宣了去。”


    張君武隻隨意掃了幾眼,見詔書諸般條文沒錯,也就沒再去細看,一揮手,緊著便下了令。


    “老奴遵旨。”


    趙登高隻幾步便搶到了張君武的身旁,一躬身,伸出雙手接過了那幾份詔書,忙不迭地退到了一旁,自去用了玉璽,又緊著命人前去南陽傳旨不提。


    “都議議看,這一仗該打到何等程度?”


    張君武到底不是尋常之輩,盡管心中還有悲與怒,可很快便平靜了下來,大步走迴到了龍案之後,一撩龍袍的下擺,就此端坐了下來,雙目如電般地環視了下三大宰輔,語調森然地發問了一句道。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當以剿滅入侵之南梁軍為要,若要反擊,似可到樊城為止,另,盧明達所部屢屢犯邊,已成毒瘤,當先行破之,至於東都方麵,微臣以為姑且不動,且先讓王世充與李密分出個勝負,我帝國再行出兵破之也不為遲。”


    杜如晦主管兵部,張君武既是問起了戰事,他自是義不容辭,緊著便給出了幾條建議。


    “嗯,義明、玄齡,爾二人之意如何?”


    張君武其實也知曉己方眼下其實奈何不了南梁,沒旁的,隻因帝國水師實在是太過孱弱了些,守禦都不足,更遑論出擊江南,隻是一想到張恆的死,又不甚情願就這麽輕饒了蕭銑,正因為此,哪怕明知杜如晦所言乃是正理,張君武也自不曾加以置評,而是將問題丟給了柴、房二人。


    “陛下,微臣以為克明所言不無道理,我帝國連番征戰下來,軍力已疲,實不宜再大舉出征,待到明年夏收之後,兵精糧足,方是對外用兵之時也,此微臣之淺見耳,還請陛下聖裁。”


    柴孝和乃是排名第一的宰輔,值此張君武有問之際,他自是須得先行表個態。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欲破南梁,須得先敗其水師,今敵強我弱,實不宜正麵而戰,若能利用白河狹窄之勢,設法以火攻破敵,或能得一場大勝。”


    戰略大方向上的主張都已被兩位同僚說完了,房玄齡又不願拾人牙慧,這便沉吟著點出了大破南梁軍的關鍵之所在。


    “火攻麽?朕看可行,唔,朕倒有個構想,迴頭畫好了,且就緊急送去南陽,著工匠營依圖趕製,或可能用,罷了,此事姑且先不說,傳朕旨意,著秦瓊所部加緊趕赴南陽,在其大軍未至前,就先守上一守好了。”


    張君武想了想,最終還是強行按捺住了將戰事擴大的衝動,雖不曾明言,可實際上是同意了三大宰輔的提議。


    “陛下聖明!”


    三大宰輔之所以聯袂而來,怕的便是張君武會因怒而興兵,這一見張君武能從善如流,三人自是不會有甚異議,齊齊便稱頌了一聲。


    “朕的大婚姑且壓後,待得此戰過後再行也罷,三位愛卿且都先去忙好了。”


    張君武本來是準備八月初一大婚的,可被張恆的壯烈犧牲一攪,自是沒了心情,加之大戰正酣,身為帝王,他自不願因此事影響到前線之戰局。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實不妥,帝王無後,臣民難安,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一聽張君武此言,柴孝和立馬站了出來,高聲便表明了反對的態度。


    “陛下,柴大人所言甚是,還請陛下早定後宮,以安民心!”


    “陛下,您之大婚事關社稷國本,豈可隨意推辭,微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


    在張君武大婚一事上,三大宰輔的意見完全一致,不等張君武有所表示,房玄齡與杜如晦也先後站了出來附和了一番。


    “嗯……也罷,就由得諸位愛卿安排好了,朕有些乏了,卿等且自去罷。”


    見得三大宰輔都不同意自己推遲大婚,張君武也自沒轍了,隻能是從善如流了事……


    “晉王殿下到!”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張君武君臣是如何議定戰略的,卻說得知張繡大敗之消息後,原本已率部向南陽進軍的董景珍趕忙在施家莊安下了大營,並將派去攻掠各處的軍隊全都召了迴來,以議定後續之戰略。


    “末將等參見晉王殿下!”


    中軍大帳中,張繡、文士弘、張鎮州、王仁壽等諸多軍中眾將早已等候多時了,這一見董景珍從後帳裏行了出來,自是都不敢稍有怠慢,紛紛搶上了前去,齊齊行禮不迭。


    “免了。”


    董景珍的氣色明顯不甚好,低著頭走到了文案後頭,一撩戰袍的下擺,就此端坐了下來,而後方才麵色陰沉地環視了下眾將們,聲線陰冷地叫了免。


    “謝殿下隆恩。”


    聽得董景珍語氣不善,諸將們心下裏自不免都有些打鼓,尤其是打了敗仗的張繡更是麵色驟然一白,沒旁的,概因其素來與董景珍不睦,自不免會擔心其借機嚴懲自己,奈何人在屋簷下,縱使再擔心也自沒轍,張繡也隻能是隨大流地謝了恩,緊著便縮到一旁去了。


    “張繡何在?”


    正所謂越怕的越會來,這不,就在張繡提心吊膽之際,董景珍突然猛拍了下文案,厲聲斷喝了一嗓子,當即便令諸將們忍不住都打了個哆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霸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