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盡連忙又是叩頭道:“在下豈敢。侯府乃是國事,自然由皇上定裁。小人不過一介草民,怎敢妄談國事。”
這話說道這,其實已經算是可以了。可錢不盡又壯了壯膽子,繼續道:“不過提起拓跋郡主,確實與草民有些淵源。去年瀛洲城內,若不是拓跋郡主出手相助,恐怕小人早就暴屍街頭了。”
這話就說的及其漂亮了,錢不盡隻提了自己,卻沒提白少羽以及軍機之事。看似是隨口一說,其實也是在給聖上提個醒而已。
“況且依照陛下的英明神武,又怎會聽信佞臣讒言,冤枉好人,讓忠臣蒙冤呢?”
最後這個高帽給宋太宗一戴,就算太宗想再整治一下侯府,恐怕也不得考慮一下這英明神武的名頭。
不過,他這點小心思,宋太宗還是看的門清。麵色如常道:“不錯不錯,有點錢萬三處事圓滑,密不透風,還要戳人痛腳的意思。你這小子,年歲不大,腦袋卻不滿,日後又是一個大宋奸商啊。”說道最後,還用手點了點。
雖然是罵他奸商,可誰都看得出來,這可是宋太宗對錢不盡的誇讚。話中滿含的更是一種褒獎之意,沒有半絲怒氣。
錢不盡一聽,急忙下跪叩頭道:“謝陛下賞賜!”
這句話,可把太宗弄懵了,好奇道:“哦,何賞之有啊?朕怎麽沒記得說過賞你什麽?”
“陛下不是賞了草民一個‘奸商’的綽號嗎,日後見了王青山,我也不落下風了啊!”錢不盡說完,又是叩頭謝恩。
宋太宗搖了搖頭,道:“你小子,別人都說是憨傻,受氣包。讓朕看,乃是內秀於心,大智若愚啊。不過這賞賜還是要的,俗話說得好,禮尚往來嗎,不能寒了你父親的一片忠貞愛國之心。不要藏著掖著了,趕緊說罷,到底希望朕賞些什麽?”
“錢家確實沒有求賞之意,但若是陛下一心賞賜,草民倒有一言想進諫陛下。”錢不盡誠懇道。
“說罷,是什麽。”
“草民錢不盡,希望陛下考慮重開榷場,與遼通商。”
這話一出,在坐的所有文武百官都是倒吸一口冷氣。心道這小子也太抬舉自己了,真是不知自己又幾個腦袋,竟然敢在大殿之上,輕言重開榷場的大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宋太宗,靜候陛下要如何處置。
宋太宗也是被他這句話說的愣了一下,這榷場可是因君子館一戰慘敗,才關閉的。
一是為了經濟製裁大遼,二是為了限製探子入境。這些都是鞏固邊防的舉措,如今兩國可謂你死我活。此時說重開榷場,與遼通商,那第一反應就是遼國的奸細啊。
宋太宗收迴了之前的笑容,雙目一閉,停了片刻。這邊可說長不長,也就幾息之間,可整個朝堂都感到了莫大的壓力。
尤其在下麵的錢不盡,更是覺得猶如泰山壓頂,手腳都開始發麻。別說後背濕透,即便鞋底,都要被汗水浸透了。朝中眾臣,更是噤若寒蟬,甚至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這時,太宗雙目一睜,兩道灼熱的目光射向錢不盡。讓他這周身就像被什麽禁錮住一樣,壓力倍增。而後開口道:“你且說說,為何要重開榷場與遼通商啊?”不過言語中,完全沒了之前的和藹可親,滿是君王威嚴。似乎隻要稍有不慎,太宗就要將其粉身碎骨一樣。
錢不盡深吸一口氣,緩解了一下周身的壓力,這才道:“為了富強大宋,削弱契丹,護我北境疆土,寸土不失。”
“哦!好大的口氣。這富強大宋,朕到是明白,可削弱契丹,護我北境,又是何意啊?”
“陛下聖命。榷場貿易,遼以牛、羊、獸皮、藥材或其他農副產品大量交易。而我大宋主銷絹、布、陶瓷、食鹽、胭脂水粉及其他工業工藝品。
“兩者相較,我大宋得牛、羊可充饑,獸皮可製甲,藥材可救人,其他農副產品亦可充盈百姓生活,補充大宋料倉。”
“反觀契丹,絹布無非就是奢華,不及獸皮保暖。陶瓷乃是居家用品亦或觀賞,亦無實用。胭脂水粉更是紅袖,無足輕重。到是鹽、農副品有些用處。但即便與之斷商,遼依舊可從高麗購買海鹽,無非就是數量稍少而已。”
“而且契丹乃遊牧民族,手工業遠不及我大宋。交易之物,多是最基本的原材料。一件皮革,交易到北宋,無非十餘錢。一旦經我大宋子民,製成皮衣、皮氈返銷遼境,就可得到四五十文的收入。”
“如此一來,此消彼長,不正是富強大宋,削弱契丹嗎?”
錢不盡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這才停頓一下,看向上麵的太宗。
太宗輕攆胡須,點點頭,“繼續。”
“再說護我疆土,寸土不失。如與契丹通商,補齊所需,遼兵又何必年年出兵,繞我疆土。依照往年外敵來犯,多是秋後春初,仗的就是秋後馬肥,以騎兵之速,來我中原打草穀。所為的無非就是糧食錢財,已備過冬。卻稍有攻城略地,搶奪領土的做法。”
“若是禁商,契丹人無源獲得物資,隻能加劇戰事,範險入境擄掠。反到是互通商貿,一定程度上滿足遼人生活所需,誰人不想以物易物,反要冒死戰場擄掠呢?”
“而且與遼貿易,茶馬貿易乃是重頭戲。雖然如今遼境禁止與宋交易戰馬,可每年但是我錢家商號,從大遼獲得的良馬便有盡敗匹。若是以此等良馬為騎,重整建立大宋騎兵,定然能在北境與遼國鐵騎一較高下。”
“草民早前聽聞,當年令公據敵與雁門關,追敵千裏之時,靠的就是楊家率下一支騎兵。可如今老令公受伏被害,楊家騎兵亦是損失殆盡。若是借由通商貿易,收集一匹良馬,隻要千餘匹。在河北、河東一帶重聚一支騎兵,由良將所率,精兵所用,定然不會再讓遼人再如此輕犯我疆土。”
這話說道這,其實已經算是可以了。可錢不盡又壯了壯膽子,繼續道:“不過提起拓跋郡主,確實與草民有些淵源。去年瀛洲城內,若不是拓跋郡主出手相助,恐怕小人早就暴屍街頭了。”
這話就說的及其漂亮了,錢不盡隻提了自己,卻沒提白少羽以及軍機之事。看似是隨口一說,其實也是在給聖上提個醒而已。
“況且依照陛下的英明神武,又怎會聽信佞臣讒言,冤枉好人,讓忠臣蒙冤呢?”
最後這個高帽給宋太宗一戴,就算太宗想再整治一下侯府,恐怕也不得考慮一下這英明神武的名頭。
不過,他這點小心思,宋太宗還是看的門清。麵色如常道:“不錯不錯,有點錢萬三處事圓滑,密不透風,還要戳人痛腳的意思。你這小子,年歲不大,腦袋卻不滿,日後又是一個大宋奸商啊。”說道最後,還用手點了點。
雖然是罵他奸商,可誰都看得出來,這可是宋太宗對錢不盡的誇讚。話中滿含的更是一種褒獎之意,沒有半絲怒氣。
錢不盡一聽,急忙下跪叩頭道:“謝陛下賞賜!”
這句話,可把太宗弄懵了,好奇道:“哦,何賞之有啊?朕怎麽沒記得說過賞你什麽?”
“陛下不是賞了草民一個‘奸商’的綽號嗎,日後見了王青山,我也不落下風了啊!”錢不盡說完,又是叩頭謝恩。
宋太宗搖了搖頭,道:“你小子,別人都說是憨傻,受氣包。讓朕看,乃是內秀於心,大智若愚啊。不過這賞賜還是要的,俗話說得好,禮尚往來嗎,不能寒了你父親的一片忠貞愛國之心。不要藏著掖著了,趕緊說罷,到底希望朕賞些什麽?”
“錢家確實沒有求賞之意,但若是陛下一心賞賜,草民倒有一言想進諫陛下。”錢不盡誠懇道。
“說罷,是什麽。”
“草民錢不盡,希望陛下考慮重開榷場,與遼通商。”
這話一出,在坐的所有文武百官都是倒吸一口冷氣。心道這小子也太抬舉自己了,真是不知自己又幾個腦袋,竟然敢在大殿之上,輕言重開榷場的大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宋太宗,靜候陛下要如何處置。
宋太宗也是被他這句話說的愣了一下,這榷場可是因君子館一戰慘敗,才關閉的。
一是為了經濟製裁大遼,二是為了限製探子入境。這些都是鞏固邊防的舉措,如今兩國可謂你死我活。此時說重開榷場,與遼通商,那第一反應就是遼國的奸細啊。
宋太宗收迴了之前的笑容,雙目一閉,停了片刻。這邊可說長不長,也就幾息之間,可整個朝堂都感到了莫大的壓力。
尤其在下麵的錢不盡,更是覺得猶如泰山壓頂,手腳都開始發麻。別說後背濕透,即便鞋底,都要被汗水浸透了。朝中眾臣,更是噤若寒蟬,甚至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這時,太宗雙目一睜,兩道灼熱的目光射向錢不盡。讓他這周身就像被什麽禁錮住一樣,壓力倍增。而後開口道:“你且說說,為何要重開榷場與遼通商啊?”不過言語中,完全沒了之前的和藹可親,滿是君王威嚴。似乎隻要稍有不慎,太宗就要將其粉身碎骨一樣。
錢不盡深吸一口氣,緩解了一下周身的壓力,這才道:“為了富強大宋,削弱契丹,護我北境疆土,寸土不失。”
“哦!好大的口氣。這富強大宋,朕到是明白,可削弱契丹,護我北境,又是何意啊?”
“陛下聖命。榷場貿易,遼以牛、羊、獸皮、藥材或其他農副產品大量交易。而我大宋主銷絹、布、陶瓷、食鹽、胭脂水粉及其他工業工藝品。
“兩者相較,我大宋得牛、羊可充饑,獸皮可製甲,藥材可救人,其他農副產品亦可充盈百姓生活,補充大宋料倉。”
“反觀契丹,絹布無非就是奢華,不及獸皮保暖。陶瓷乃是居家用品亦或觀賞,亦無實用。胭脂水粉更是紅袖,無足輕重。到是鹽、農副品有些用處。但即便與之斷商,遼依舊可從高麗購買海鹽,無非就是數量稍少而已。”
“而且契丹乃遊牧民族,手工業遠不及我大宋。交易之物,多是最基本的原材料。一件皮革,交易到北宋,無非十餘錢。一旦經我大宋子民,製成皮衣、皮氈返銷遼境,就可得到四五十文的收入。”
“如此一來,此消彼長,不正是富強大宋,削弱契丹嗎?”
錢不盡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這才停頓一下,看向上麵的太宗。
太宗輕攆胡須,點點頭,“繼續。”
“再說護我疆土,寸土不失。如與契丹通商,補齊所需,遼兵又何必年年出兵,繞我疆土。依照往年外敵來犯,多是秋後春初,仗的就是秋後馬肥,以騎兵之速,來我中原打草穀。所為的無非就是糧食錢財,已備過冬。卻稍有攻城略地,搶奪領土的做法。”
“若是禁商,契丹人無源獲得物資,隻能加劇戰事,範險入境擄掠。反到是互通商貿,一定程度上滿足遼人生活所需,誰人不想以物易物,反要冒死戰場擄掠呢?”
“而且與遼貿易,茶馬貿易乃是重頭戲。雖然如今遼境禁止與宋交易戰馬,可每年但是我錢家商號,從大遼獲得的良馬便有盡敗匹。若是以此等良馬為騎,重整建立大宋騎兵,定然能在北境與遼國鐵騎一較高下。”
“草民早前聽聞,當年令公據敵與雁門關,追敵千裏之時,靠的就是楊家率下一支騎兵。可如今老令公受伏被害,楊家騎兵亦是損失殆盡。若是借由通商貿易,收集一匹良馬,隻要千餘匹。在河北、河東一帶重聚一支騎兵,由良將所率,精兵所用,定然不會再讓遼人再如此輕犯我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