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今天早朝,不僅是嚇了蔡邕一跳,連同百官,除了已經之情的三公外,俱是心驚肉跳。
他們擔心有二,其一是度田令再次下發,而董賊已死,那麽漢庭將會背上損害世家利益的包袱,這可能會導致天下州郡的豪強,成群結隊地反抗大漢天子;
其二,才是他們最擔心的,天子誅殺董賊之後,沒有迴到長安城未央宮中,而是聚兵獵上林苑,從而讓中常侍徐毅得以借天子之勢,壓製滿朝大臣。重臣們擔憂昔日的“張讓”、“趙忠”又會迴到朝堂中,宦官幹政蒙蔽天子,大漢無光,黨錮之禍又會降臨······
下朝後,百官一夥一夥地相繼搖頭離開未央宮宣室殿,宦官辱淩百官的時代,可能會再一次拉開序幕,而現在他們要做的,便是再一次“喚醒”天子!
眾臣踏步邁出未央宮後,太傅盧植、司徒王允、司空黃琬來到前殿西側,那裏建有中央辦公官署,而少府官署也在其中。
少府,為天子的私府,掌宮中禦衣、寶貨、珍膳等,其中太醫令、太官令、守宮令、上林苑令是實際上職屬少府,而像侍中、尚書、禦史、宦官、蘭台這些都是名義上從屬於少府,實際上是直接聽命於皇帝或者權臣的。
不過尚書、禦史和蘭台的官署,仍然劃入少府官署中,位於前殿西側。
而尚書台,乃是一個為大漢天子接受奏事、發布政令的地方,朝廷發布得所有詔命都出自於尚書台,有點類似後世的******。
原尚書令,乃是由司徒王允兼任。
天子誅殺董卓之後,便將尚書令一職交給光祿大夫賈詡。
三人來到尚書房,便發現司隸校尉段煨、尚書令賈詡並著中常侍徐毅早已肅立在一旁,靜等三公到來。
王司徒深深望了一眼賈詡,那個瘦弱的涼州姑臧人,從一開始便投靠了少年天子。而長安城還是在他的極力相助下,方安然脫險,迴到天子的手中。
王允甚至覺得,恐怕連度田令。背後都有他的極力推動!
“拜見盧太傅,王司徒,黃司空!”
段煨、賈詡等人行了一禮後,六人便聚在一起,商討接下來的度田之策。
“度田之事。天子有言,以徐常侍為主,不知道徐常侍,有何指教?”
王司徒抬手一個抱拳,喜得小毅內心暢快,連忙迴禮大唿不敢。
可徐常侍臉上那種眼笑眉飛,用語言是無法遮住的。
也難怪,以前他不過是天子奴婢,沒有誰會把他當根蔥。可如今不同了,他升為中常侍。獲得天子信任。
他的地位一日千裏的上升,宮內、宮外的恭維聲,都快要把兩徐常侍隻耳朵都灌滿蜂蜜。
甩了甩頭,拋下雜念,小毅神色恢複自然:“各位大人,天子早已囑咐奴婢,一切唯三公之命是從!”
小毅此言,這讓一旁的五位漢庭重臣內心都叫了聲好。
若是將他們放在小毅的位置上,他們估計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將到手的權利交出!
王允讚歎一聲,而後言道:“接下來所度之田。乃是關中世家大豪之地,極難動之!一動必會引發世豪們的反抗,他們甚至會鼓動他們的部曲,武力反抗大漢~~~”
“王司徒不必多言。這些奴婢都知道,不過天子既然已經下令旨意。不管再怎麽難,作為臣子的,隻有拚死向前。”
中常侍徐毅臉上堅定之色,讓三公欣喜不已,同時對天子又再一次的心悅誠服!
他們立馬想到了前幾日的三公密奏。天子早已經將一切都安排好了,接下來他們完美的實施便可。
“既然徐常侍決心甚大,那麽接下來度田之事,我等老臣必助之!”
儒宗盧植立下的承諾,讓小毅心中大安。
而後六人密議一番,便將事情談妥。
度田之策告一段落後,小毅從袖口中抽出一道聖旨,交給其他五人觀看。
從小毅手中接過那道聖旨,盧植看完後連手心都在顫抖著。
這封來自上林苑的詔書,乃是當今天子所下的招賢令,全文是:
自古中興之君,曷嚐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安,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望天下賢才於臘日聚長安城鼎湖宮,朕將出題試之,唯才是舉,得而必用之。願賢者以蒼生為重,盡己大才,佐朕明揚仄陋,使民安居而天下平。
這篇招賢令有問題嗎?
在五人心中,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不要說是眼前的五位重臣,就算交給朝中任何一位大臣觀看,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麽問題。
因為這個招賢令,可以說是對世家的一種保護政策。
要知道,這個時空雖然有造紙術,但紙張昂貴,一般人根本舍不得用紙,更何況也沒有印刷術,所以這個時代的書籍就是竹卷!
而竹簡繁重,抄寫非常困難,製造不易,所以知識基本都是一代傳一代的,至於農家子弟或者是寒門中人,便是很難獲得知識。
是故,現在的知識是基本被世家豪門占據,縱然先帝曾刻熹平石經,廣傳六經,但也僅限於洛陽城附近而已。
從盧太傅手中接過聖旨後,王允上下仔細瞧了一遍,發現有個大漏洞,沒等他指出,便見盧植搖了搖頭,示意不要妄動。
王允心頭一震,忽然想到什麽,便不再多言,而是將天子聖旨交給尚書令賈詡。
賈文和從小毅手中接過皇帝行璽,重重加蓋上印,使之成為一道具有律法意義的聖旨。
在大漢,皇帝有七璽,除了一直被雪藏的傳國玉璽外,其餘六璽便是,皇帝行璽——凡封命用之;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天子行璽——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
征兵之用的皇帝信璽,征召大臣之用的天子行璽,一般都會被天子隨身帶著,而其它四璽,要麽放在尚書台,要麽放在天子信任的中常侍手中。
而天子之令,一般都要出於尚書台之手,蓋上印璽之後,再傳遍天下。
拿著那道招賢令,賈詡深情的看了下,嘴角一絲常人難以察覺的笑容發出,因為他也已經發現天子這道聖旨的漏洞,不過這應該是天子特意為之。
將聖旨交給左、右丞,命他們抄錄數百份,將此令數日間傳遍關中,甚至是整個大漢。
六人商議完後,時間也到了正午,六人相互一拜,便相繼離開。
在迴家的路上,王司徒心頭又是一陣大歎!
十三歲的天子,給了他太多的驚喜!
天子此次招賢令,先度田令一步而出,這樣便可消世家豪門的疑心,讓他們暫時摸不著頭腦,就像此前的董卓度田一樣,先穩住世家大豪。
待到段煨等人一切準備好後,便是度田令再次下達之時。
而此次下放的度田令,並非是出於天子之手,一切是非過錯將會悉數落在中常侍徐毅頭上。
因為少年天子此時正在上林苑狩獵,一切“並不知情”;而且天子早已下達了招賢令,便說明漢家天子對世家並無惡意。
所以此招賢令,可以讓世子們以為,這是天子對關中世家拋出的橄欖枝,目的就是為了補償他們此前遭受度田令之災難。
但事實,絕非如此!(未完待續。)
今天早朝,不僅是嚇了蔡邕一跳,連同百官,除了已經之情的三公外,俱是心驚肉跳。
他們擔心有二,其一是度田令再次下發,而董賊已死,那麽漢庭將會背上損害世家利益的包袱,這可能會導致天下州郡的豪強,成群結隊地反抗大漢天子;
其二,才是他們最擔心的,天子誅殺董賊之後,沒有迴到長安城未央宮中,而是聚兵獵上林苑,從而讓中常侍徐毅得以借天子之勢,壓製滿朝大臣。重臣們擔憂昔日的“張讓”、“趙忠”又會迴到朝堂中,宦官幹政蒙蔽天子,大漢無光,黨錮之禍又會降臨······
下朝後,百官一夥一夥地相繼搖頭離開未央宮宣室殿,宦官辱淩百官的時代,可能會再一次拉開序幕,而現在他們要做的,便是再一次“喚醒”天子!
眾臣踏步邁出未央宮後,太傅盧植、司徒王允、司空黃琬來到前殿西側,那裏建有中央辦公官署,而少府官署也在其中。
少府,為天子的私府,掌宮中禦衣、寶貨、珍膳等,其中太醫令、太官令、守宮令、上林苑令是實際上職屬少府,而像侍中、尚書、禦史、宦官、蘭台這些都是名義上從屬於少府,實際上是直接聽命於皇帝或者權臣的。
不過尚書、禦史和蘭台的官署,仍然劃入少府官署中,位於前殿西側。
而尚書台,乃是一個為大漢天子接受奏事、發布政令的地方,朝廷發布得所有詔命都出自於尚書台,有點類似後世的******。
原尚書令,乃是由司徒王允兼任。
天子誅殺董卓之後,便將尚書令一職交給光祿大夫賈詡。
三人來到尚書房,便發現司隸校尉段煨、尚書令賈詡並著中常侍徐毅早已肅立在一旁,靜等三公到來。
王司徒深深望了一眼賈詡,那個瘦弱的涼州姑臧人,從一開始便投靠了少年天子。而長安城還是在他的極力相助下,方安然脫險,迴到天子的手中。
王允甚至覺得,恐怕連度田令。背後都有他的極力推動!
“拜見盧太傅,王司徒,黃司空!”
段煨、賈詡等人行了一禮後,六人便聚在一起,商討接下來的度田之策。
“度田之事。天子有言,以徐常侍為主,不知道徐常侍,有何指教?”
王司徒抬手一個抱拳,喜得小毅內心暢快,連忙迴禮大唿不敢。
可徐常侍臉上那種眼笑眉飛,用語言是無法遮住的。
也難怪,以前他不過是天子奴婢,沒有誰會把他當根蔥。可如今不同了,他升為中常侍。獲得天子信任。
他的地位一日千裏的上升,宮內、宮外的恭維聲,都快要把兩徐常侍隻耳朵都灌滿蜂蜜。
甩了甩頭,拋下雜念,小毅神色恢複自然:“各位大人,天子早已囑咐奴婢,一切唯三公之命是從!”
小毅此言,這讓一旁的五位漢庭重臣內心都叫了聲好。
若是將他們放在小毅的位置上,他們估計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將到手的權利交出!
王允讚歎一聲,而後言道:“接下來所度之田。乃是關中世家大豪之地,極難動之!一動必會引發世豪們的反抗,他們甚至會鼓動他們的部曲,武力反抗大漢~~~”
“王司徒不必多言。這些奴婢都知道,不過天子既然已經下令旨意。不管再怎麽難,作為臣子的,隻有拚死向前。”
中常侍徐毅臉上堅定之色,讓三公欣喜不已,同時對天子又再一次的心悅誠服!
他們立馬想到了前幾日的三公密奏。天子早已經將一切都安排好了,接下來他們完美的實施便可。
“既然徐常侍決心甚大,那麽接下來度田之事,我等老臣必助之!”
儒宗盧植立下的承諾,讓小毅心中大安。
而後六人密議一番,便將事情談妥。
度田之策告一段落後,小毅從袖口中抽出一道聖旨,交給其他五人觀看。
從小毅手中接過那道聖旨,盧植看完後連手心都在顫抖著。
這封來自上林苑的詔書,乃是當今天子所下的招賢令,全文是:
自古中興之君,曷嚐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安,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望天下賢才於臘日聚長安城鼎湖宮,朕將出題試之,唯才是舉,得而必用之。願賢者以蒼生為重,盡己大才,佐朕明揚仄陋,使民安居而天下平。
這篇招賢令有問題嗎?
在五人心中,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不要說是眼前的五位重臣,就算交給朝中任何一位大臣觀看,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麽問題。
因為這個招賢令,可以說是對世家的一種保護政策。
要知道,這個時空雖然有造紙術,但紙張昂貴,一般人根本舍不得用紙,更何況也沒有印刷術,所以這個時代的書籍就是竹卷!
而竹簡繁重,抄寫非常困難,製造不易,所以知識基本都是一代傳一代的,至於農家子弟或者是寒門中人,便是很難獲得知識。
是故,現在的知識是基本被世家豪門占據,縱然先帝曾刻熹平石經,廣傳六經,但也僅限於洛陽城附近而已。
從盧太傅手中接過聖旨後,王允上下仔細瞧了一遍,發現有個大漏洞,沒等他指出,便見盧植搖了搖頭,示意不要妄動。
王允心頭一震,忽然想到什麽,便不再多言,而是將天子聖旨交給尚書令賈詡。
賈文和從小毅手中接過皇帝行璽,重重加蓋上印,使之成為一道具有律法意義的聖旨。
在大漢,皇帝有七璽,除了一直被雪藏的傳國玉璽外,其餘六璽便是,皇帝行璽——凡封命用之;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天子行璽——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
征兵之用的皇帝信璽,征召大臣之用的天子行璽,一般都會被天子隨身帶著,而其它四璽,要麽放在尚書台,要麽放在天子信任的中常侍手中。
而天子之令,一般都要出於尚書台之手,蓋上印璽之後,再傳遍天下。
拿著那道招賢令,賈詡深情的看了下,嘴角一絲常人難以察覺的笑容發出,因為他也已經發現天子這道聖旨的漏洞,不過這應該是天子特意為之。
將聖旨交給左、右丞,命他們抄錄數百份,將此令數日間傳遍關中,甚至是整個大漢。
六人商議完後,時間也到了正午,六人相互一拜,便相繼離開。
在迴家的路上,王司徒心頭又是一陣大歎!
十三歲的天子,給了他太多的驚喜!
天子此次招賢令,先度田令一步而出,這樣便可消世家豪門的疑心,讓他們暫時摸不著頭腦,就像此前的董卓度田一樣,先穩住世家大豪。
待到段煨等人一切準備好後,便是度田令再次下達之時。
而此次下放的度田令,並非是出於天子之手,一切是非過錯將會悉數落在中常侍徐毅頭上。
因為少年天子此時正在上林苑狩獵,一切“並不知情”;而且天子早已下達了招賢令,便說明漢家天子對世家並無惡意。
所以此招賢令,可以讓世子們以為,這是天子對關中世家拋出的橄欖枝,目的就是為了補償他們此前遭受度田令之災難。
但事實,絕非如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