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長安,從高祖開國,至光武遷都洛陽以來的兩百年間,一直就是大漢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時漢高帝五年,高祖召集各路諸侯王,糾合數十萬大軍,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平定楚地後,便在鹹陽附近置長安縣,命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開啟了大漢帝國的宏大基業。


    文終侯蕭何,遂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名為長樂宮。


    高祖七年,又造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為長安城。


    惠帝元年至五年,方建造城牆。


    武帝時期,設京兆尹治理長安,遂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昆明池,造建章宮等。


    而今的長安城,經過數十萬民工的修繕,已經漸漸恢複了昔日氣吞天下的豪邁。


    忽然從東駛來一騎,踏著數道朗朗升起的狼煙,奔到城門緊閉的清明們下。


    “我乃是牛輔將軍帳下親隨,有事求報!”


    守城門的不過是一司馬,看到下方的那一騎,身著黑甲,手持黑刀,嘴裏也吐著西涼口音,守門司馬並沒有懷疑,打開城門,放他進來,同時差人去稟報軍師賈詡。


    賈詡拉著董璜來到城門口,問那士卒道:“牛輔將軍駐守在河東,有何要緊事情,快快報來?”


    “迴稟少將軍,今日淩晨時分,王屋山白波賊軍暴起,大約有十萬賊兵,他們已經席卷了整個河東郡啊!”


    “什麽!又是白波軍!”


    董璜幾乎是驚唿出來的,而今他父親董擢帶著一萬大軍,在終南山和白波殘餘交鋒,想要贖迴他三姐;沒想到。數個時辰不用,河東又傳來白波賊軍叛亂的消息。


    “刷~~~”


    一拔長刀,董璜就要帶兵前去救援他二姐夫牛輔。


    “哎呀!少將軍且慢,莫要忘了相國大人囑咐。守住長安城方是要務!”


    賈詡手裏拉住這位二愣子,心頭也是在大歎可惜。


    但現在的他,不可能推波助瀾讓董璜帶兵前去,因為餘下的兩萬西涼軍中,除了張繡被他坑死外。還有一人,乃是李蒙,素有將才。


    董璜根本帶兵出不了長安城,便會被李蒙所阻,這也是賈詡不願火上澆油的原因。


    因為一旦董璜被李蒙拍醒,而賈詡又在一旁煽風點火,如此將會導致董璜對他的不信任,而影響接下來的大計。


    就在賈詡糾結之際,長安渭水以北,渭城之中。張遼手持聖旨,帶著高順並八百陷陣營軍士,突襲三萬並州軍大營,斬殺叛徒魏續和宋憲,坐收三萬狼騎。


    成廉、郝萌、曹性三校尉,帶著大軍,被張遼集結在點將台下。


    展開聖旨,張遼便宣讀起來。


    “嘩~~~”


    三萬並州軍士,聽完張遼之言,俱都大驚。而後便在文遠的召喚下,帶著大軍緩緩駛過渭橋,來到霸城門下。


    同時又有數十騎,聽從軍令。往西而去。


    霸城門又稱青城門,乃是長安城東城最南端的城門,因城門為青色,故稱其為青門,其西對長樂宮東宮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是由此出發。


    “唿!喝!”


    霸城門下。數萬並州狼騎整齊地吆喝口號上前,手持大刀,踏馬來到渭水橋上。


    “聿~~~聿”


    張遼一拉馬韁,座駕颯露紫嘶鳴,有紫燕超躍之姿,其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淩城上城下眾軍。


    看到下方數萬並州軍排布在城門口,董璜心中雖驚,但仍破口大罵:“你們這些個並州鼠輩,想要造反啊!”


    二愣子董璜一頓臭罵,讓下方的三萬士卒,眼中怒火噴起,奈何有軍令在身,唯有忍著。


    “少將軍,在下建章校尉張遼,此次前來,乃是奉尚父大人之命前來。”


    張遼打馬上前,來到護城河邊,下馬後抱拳道:“白波賊軍叛亂,河東全郡動蕩不安。尚父大人聞此消息,便特命在下前來,統帥這三萬並州軍,幫助董擢將軍,平定河東之亂!”


    “魏續和宋憲,這兩人何在?”


    “此二人乃是背主之徒,相國大人豈能信得過他們!”張遼說著,從手中掏出那封聖旨,高舉在頭頂:“在下奉董相令,想要接管三萬大軍,以助董擢將軍滅賊。奈何此二人不從聖令,在下也隻好忍痛誅殺之!”


    “此乃董相之令,少將軍若是不信,可以一觀。”


    董璜命人將那封聖旨用吊籃吊上城牆後,拉過賈詡,一起展開來看。


    反複看了幾遍後,董璜沒有疑問,因為這上麵蓋得乃是天子六璽之一的皇帝信璽,專門用於調兵遣將。


    大漢建國四百年,發兵有四種信物,分別為虎符、節、羽檄、詔書!


    在王莽之前,漢庭對地方控製力極強,所以虎符素有信用;而光武建國後,州郡的統兵權和調兵權逐漸統一,尤其是劉焉建言,開州牧軍政合一的製度以來,虎符的調兵之用幾乎是零。


    而節和羽繳,曾經一度成為發兵信物,奈何容易被人仿製。


    漢節,竹製,長七尺,上旄牛尾;


    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是為羽檄。


    這兩種信物都極其容易被人冒用,比如袁紹號召天下諸侯反董,討董檄文,用的就是羽檄。


    而皇帝信璽,下銅獸符,發諸州鎮兵,無人可以仿製,同時也擁有至高無上的發兵之權!


    當年董卓一入洛陽城,便將皇帝信璽塞入懷中,將兵權牢牢抓在手裏。


    劉協引誘董卓進入鼎湖宮,宮殺之後,便從他身上收迴皇帝信璽,而後讓吉太醫帶出交給荀攸和張遼。


    荀攸擬好這封聖旨後,加蓋上皇帝信璽之印,張遼便懷揣著聖旨,快馬加鞭和高順匯合。


    早就離開鼎湖宮的高順,帶著八百陷陣營將士昨晚便至渭城附近,休息一晚後,精神抖擻。


    等到張遼趕到營地後,便並著高順等人,直接滅殺魏續和宋憲,拿出那封聖旨,而坐收三萬大軍,便率兵來到長安城下。


    (抱歉了哈各位,今天研究生複試工作完結,白天比較忙,晚上又被請喝酒,所以晚了,抱歉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武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道教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道教主並收藏昭武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