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凱的茶杯是他專用的,從辦公室裏拿來的,袁剛壓根就沒給他摻過水,楊德凱這麽說無非是想把自己剛才的窘狀給掩蓋過去,意思是自己是被開水給燙到了,於是把袁剛給抬出來做了擋箭牌。
“你說什麽?建一所學校?”楊德凱擦完嘴巴和身上的茶水之後便問道,他覺得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這聶飛腦子裝的是豆腐渣嗎?怎麽想一出是一出?“聶飛同誌你沒搞錯吧?建一所學校得多少錢?修建起來他的作用有多大這些你考慮過嗎?經開區一直是這些人口,一所中心小學已經足夠了,建那麽多學校來幹什麽?”
彭正盛笑嗬嗬地坐著,雙手抱在肚皮上,這時候他不說話,還沒到發言的時候,而底下的這些科室負責人也都驚訝不已,體製中傳言,鬥戰勝佛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則是驚天地泣鬼神,看來這哪裏是傳言啊,簡直就是事實嘛!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雖然這話說的是一把手,但是一些副手上來也會稍微放放火的,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不至於被邊緣化,不過他們都是放的一把小火。
如果說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的話,人家那些副手頂多就是劃燃一根火柴,聶飛這簡直就是點燃的一個火把啊!建學校,這是開什麽玩笑?那得花多少錢,楊大主任能答應才怪!不過眾人也都知道,憑著聶飛在洪涯縣的名聲,他來經開區也不可能這麽平平淡淡的,前些日子一直默不作聲,難道現在就要正式跟養大主任拉開鬥法序幕了嗎?
“現在經開區小學已經能夠負擔全區小學生的入學需求,我想知道聶副主任你是怎麽想的?怎麽又想著來說這個問題。”楊德凱便問道。
“我這裏有一份資料。”聶飛笑著從手包裏將昨天打印好的一疊資料掏出來。“袁主任麻煩你讓人分發到各位領導手中,各個科室的人我也打印了一份。”
“好的!”袁剛急忙答應了一聲,他安排了一個黨政辦的人一起發放這些資料,同時他也很奇怪,這聶副主任葫蘆裏在賣什麽藥?
“不知道各位了不了解我們東江省教育部門對於小學的入學半徑要求,因為就近原則,小學的入學半徑是在兩公裏,各位看看我打印出來的這一張地圖,這是等比例縮小的,我在大概計算了一下,距離學校最遠的一家有小學生的家庭,距離中心小學的直線距離在七點一公裏,如果算上機耕道的七萬八繞,足足八公裏路!”聶飛拿著手裏的資料說道,聲調說得非常高亢。
眾人以前還沒怎麽去了解過這些東西,現在經過聶飛這麽一說,就不禁訝異了,七點一公裏,基本上相當於從管委會到縣城一個來迴了,居然有這麽遠。
“最近的一家距離學校的直線距離是四公裏,算上機耕道以及工業區的這些拐彎的公路,大概是五公裏左右。”聶飛又道。“這已經大大超出了相關部門規定的入學半徑條件。”
“聶飛同誌這話說的。”楊德凱輕描淡寫地看了聶飛一眼,心道這家夥真是瞎操心,讓他去管農業,他去管教育。“任何地方都有其特殊性,這能用條條框框的死規定來界定嗎?你要去一些貴州的山區,人家小學生上個學還得走十幾公裏山路呢,這咋辦?難不成還讓當地政府給他們派一架直升機天天接送不成?咱們這兒的條件也已經夠好了。”
“你這簡直就是混賬話!”聶飛看了楊德凱一眼便道。“這是你一個主政領導該說出來的話嗎?說話不經過大腦!”
“你……”楊德凱聽見這話就差點拍了桌子,馬匹的,下麵還坐著一大群下屬呢,這聶飛說話也太過分了。
“聶飛同誌!”楊德凱剛想開口隻說了個你字呢,坐在一旁的彭正盛便一口給搶了先。“我知道你這人性子耿直,工作中有分歧是很正常的嘛,你說事情就好。”
“德凱主任,年輕同誌難免年輕氣盛,你作為老同誌,就不要跟年輕同誌一般見識了,得大度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不光用在家裏合適,用在單位也同樣合適嘛!”彭正盛又笑嗬嗬地對楊德凱道。
馬匹的!楊德凱心中暗罵了一聲,彭正盛和聶飛這一老一少還真是來跟自己搞夾心餅幹的,這倆家夥一唱一和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聶飛前腳把楊德凱給罵了,彭正盛後腳就來當和事老。
最後那句話說得尤為絕對,得大度,楊德凱就不能去追究聶飛了,人家年輕氣盛,你經驗足夠的老同誌還要去追究,那就顯得你度量太小了。
說聶飛性子耿直,這特麽怎麽聽都是像在誇聶飛的。楊德凱心裏這個氣啊,挨了罵不說,連嘴都還不能還。
“好,那我繼續講!”聶飛心中嘿嘿一樂,看了彭正盛一眼,心道把彭正盛弄到經開區來還真是對了,以前他剛到水務局那會可是單打獨鬥,太累了,現在有個幫腔的,開個會都比以前輕鬆。
接下來講的無非就是在學校裏聽到的那些所謂這幾個村子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行之類的。
“大家想想看,孩子是國家的棟梁!”聶飛此時已經站了起來,聲調變得更加高昂。“教育為什麽叫百年大計?為什麽國家要加強人才的教育,這就是關乎國家未來之根本!難道我們不能夠也不應該為這些學子們創造一個好的讀書條件嗎?”
“為什麽說教育是百年大計?”彭正盛此時慢理斯條地說道。“要知道一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那就得經過二十二年的時間,有的孩子上到碩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後,哪怕是連讀,也得五六年,但是他們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在國家的經濟、工業、軍事上所做出的貢獻,他們所作出的努力,或許能改變這個國家未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走向!”
“你說什麽?建一所學校?”楊德凱擦完嘴巴和身上的茶水之後便問道,他覺得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這聶飛腦子裝的是豆腐渣嗎?怎麽想一出是一出?“聶飛同誌你沒搞錯吧?建一所學校得多少錢?修建起來他的作用有多大這些你考慮過嗎?經開區一直是這些人口,一所中心小學已經足夠了,建那麽多學校來幹什麽?”
彭正盛笑嗬嗬地坐著,雙手抱在肚皮上,這時候他不說話,還沒到發言的時候,而底下的這些科室負責人也都驚訝不已,體製中傳言,鬥戰勝佛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則是驚天地泣鬼神,看來這哪裏是傳言啊,簡直就是事實嘛!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雖然這話說的是一把手,但是一些副手上來也會稍微放放火的,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不至於被邊緣化,不過他們都是放的一把小火。
如果說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的話,人家那些副手頂多就是劃燃一根火柴,聶飛這簡直就是點燃的一個火把啊!建學校,這是開什麽玩笑?那得花多少錢,楊大主任能答應才怪!不過眾人也都知道,憑著聶飛在洪涯縣的名聲,他來經開區也不可能這麽平平淡淡的,前些日子一直默不作聲,難道現在就要正式跟養大主任拉開鬥法序幕了嗎?
“現在經開區小學已經能夠負擔全區小學生的入學需求,我想知道聶副主任你是怎麽想的?怎麽又想著來說這個問題。”楊德凱便問道。
“我這裏有一份資料。”聶飛笑著從手包裏將昨天打印好的一疊資料掏出來。“袁主任麻煩你讓人分發到各位領導手中,各個科室的人我也打印了一份。”
“好的!”袁剛急忙答應了一聲,他安排了一個黨政辦的人一起發放這些資料,同時他也很奇怪,這聶副主任葫蘆裏在賣什麽藥?
“不知道各位了不了解我們東江省教育部門對於小學的入學半徑要求,因為就近原則,小學的入學半徑是在兩公裏,各位看看我打印出來的這一張地圖,這是等比例縮小的,我在大概計算了一下,距離學校最遠的一家有小學生的家庭,距離中心小學的直線距離在七點一公裏,如果算上機耕道的七萬八繞,足足八公裏路!”聶飛拿著手裏的資料說道,聲調說得非常高亢。
眾人以前還沒怎麽去了解過這些東西,現在經過聶飛這麽一說,就不禁訝異了,七點一公裏,基本上相當於從管委會到縣城一個來迴了,居然有這麽遠。
“最近的一家距離學校的直線距離是四公裏,算上機耕道以及工業區的這些拐彎的公路,大概是五公裏左右。”聶飛又道。“這已經大大超出了相關部門規定的入學半徑條件。”
“聶飛同誌這話說的。”楊德凱輕描淡寫地看了聶飛一眼,心道這家夥真是瞎操心,讓他去管農業,他去管教育。“任何地方都有其特殊性,這能用條條框框的死規定來界定嗎?你要去一些貴州的山區,人家小學生上個學還得走十幾公裏山路呢,這咋辦?難不成還讓當地政府給他們派一架直升機天天接送不成?咱們這兒的條件也已經夠好了。”
“你這簡直就是混賬話!”聶飛看了楊德凱一眼便道。“這是你一個主政領導該說出來的話嗎?說話不經過大腦!”
“你……”楊德凱聽見這話就差點拍了桌子,馬匹的,下麵還坐著一大群下屬呢,這聶飛說話也太過分了。
“聶飛同誌!”楊德凱剛想開口隻說了個你字呢,坐在一旁的彭正盛便一口給搶了先。“我知道你這人性子耿直,工作中有分歧是很正常的嘛,你說事情就好。”
“德凱主任,年輕同誌難免年輕氣盛,你作為老同誌,就不要跟年輕同誌一般見識了,得大度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不光用在家裏合適,用在單位也同樣合適嘛!”彭正盛又笑嗬嗬地對楊德凱道。
馬匹的!楊德凱心中暗罵了一聲,彭正盛和聶飛這一老一少還真是來跟自己搞夾心餅幹的,這倆家夥一唱一和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聶飛前腳把楊德凱給罵了,彭正盛後腳就來當和事老。
最後那句話說得尤為絕對,得大度,楊德凱就不能去追究聶飛了,人家年輕氣盛,你經驗足夠的老同誌還要去追究,那就顯得你度量太小了。
說聶飛性子耿直,這特麽怎麽聽都是像在誇聶飛的。楊德凱心裏這個氣啊,挨了罵不說,連嘴都還不能還。
“好,那我繼續講!”聶飛心中嘿嘿一樂,看了彭正盛一眼,心道把彭正盛弄到經開區來還真是對了,以前他剛到水務局那會可是單打獨鬥,太累了,現在有個幫腔的,開個會都比以前輕鬆。
接下來講的無非就是在學校裏聽到的那些所謂這幾個村子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行之類的。
“大家想想看,孩子是國家的棟梁!”聶飛此時已經站了起來,聲調變得更加高昂。“教育為什麽叫百年大計?為什麽國家要加強人才的教育,這就是關乎國家未來之根本!難道我們不能夠也不應該為這些學子們創造一個好的讀書條件嗎?”
“為什麽說教育是百年大計?”彭正盛此時慢理斯條地說道。“要知道一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那就得經過二十二年的時間,有的孩子上到碩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後,哪怕是連讀,也得五六年,但是他們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在國家的經濟、工業、軍事上所做出的貢獻,他們所作出的努力,或許能改變這個國家未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