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玉鼎驚醒,瞪大了眼道,“楊戩,你魂迴來啦?”
楊戩行了禮,端正坐好,看著師父淡定道:“師父,我人迴來了。”
“人迴來了。”玉鼎傻乎乎地重複著,“人?迴來了?”
“人迴來啦!”他忽然醒悟,跳起來圍著楊戩又哭又笑地拍拍這裏,打打那裏。
楊戩無奈,拉住他道:“師父,我真的是安然無恙地迴來了。”
玉鼎又把徒弟仔仔細細從頭到腳端詳了十來遍,這才放心地轉身想要坐下,忽然想到哪裏不對,又轉身伸手要抓楊戩的手腕。楊戩將手一縮,玉鼎抓了個空。
“嗯?”玉鼎擺出師父的嚴厲表情,楊戩也隻好乖乖讓他把脈。
“安然無恙?又把自己弄得幾乎法力盡失也算安然無恙?”雖然他這樣責備,但楊戩能迴來玉鼎已經很安慰了。楊戩隻是笑笑,起身將師父按迴座位上,細細與他講了事情的經過——比起法力的暫時失去,他能從如來佛手掌心裏逃出生天已是大幸了。
玉鼎沉默良久,嚴肅道:“徒兒,你說的事我會稟報天尊。”看一眼楊戩,又嘆道:“你為三界做了這麽大的犧牲,卻無法洗脫冤情,實在不公。我師父,你師祖,我師伯,你師伯祖,在三界在天庭都是德高望重的,不如讓他們出麵聲明你是為了再立天地秩序,而並非為了官位關押妹妹、追殺外甥,如何?”
楊戩心想師父是樂糊塗了嗎?
他道:“與其讓玉帝、王母恨我、惦記我,倒不如讓三妹誤會我。”頓了頓,又道,“師父,正名這種事……怎麽感覺好像我死了似的?”
“啊,哈哈,”玉鼎幹笑,“好像是呀,那就算了吧。那夫妻倆沒個好心眼兒,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哈。再說你們兄妹畢竟是一家人,三聖母又通情達理,沒啥講不開過不去的哈。”
楊戩看師父的滑稽表情,端起杯子,喝茶。
玉鼎心下怒道:你要笑就笑,憋著幹嘛!於是沖他揮著八卦扇,嚷嚷道:“唉,你還呆在我這裏浪費我的茶葉幹什麽?還不迴灌江口去?老婆孩子熱炕頭,便是神仙也羨煞呀!哎呀呀,太精闢啦,我要記下來!”說著便又抖道袍、又掀蒲團的四下找筆。
楊戩笑道:“師父,頭上插著呢。”
玉鼎愣住,眼睛慢慢翻上去,兩根指頭一夾,將插在頭上有三年多沒再用過的筆取下來,抱起竹簡,用舌頭舔舔就開始奮筆疾書。他這三年的靈感可都在這一時爆發了,文思泉湧啊。
楊戩知道師父定也想多留他說說話,但還是急著催他迴灌江口,一片苦心,他如何不知?
“師父,徒兒告退。”楊戩道。
“嗯嗯,走吧走吧。”玉鼎頭也不抬。
楊戩又朝他拜了拜才轉身,玉鼎卻又忽然從後麵抓住他的肩,朝天辮從一側伸過來,問道:“徒兒啊,你說有個神秘人救了你,跟給我送信的是不是同一個人?到底是誰啊?”
若非有人送來徒弟的兵器和“無恙”的字樣,他也不可能安心睡大覺,可玉鼎想破腦袋也沒想明白是誰有這麽大神通。莫非師尊……,又不好去問,況且師尊早言明不會插手此事。
“師父,既然是神秘人就是連楊戩也不知曉他身份的人啊。”
“當真不知曉?”玉鼎不信。
楊戩搖頭,“當真不知曉。”
玉鼎看他一眼,徒弟也不像是說謊的樣子,況且想從他徒弟嘴裏套出什麽話來原也就是癡人說夢,便揮手催他道:“行了行了,走吧。”
“徒兒告退。”
……
楊戩出了金霞洞,抬頭見天空淡淡疏雲。
“你今後有何打算?”離開之前楊戩問。
敖玨道:“離開靈山吧。”
“為何?不是說並沒有人發現你救我嗎?”
“沒發現不代表沒懷疑,你是我前妹夫,我嫌疑太大。”
“佛道之爭才剛剛開始,我希望你能留下。”
“你要我做內應?”敖玨抓抓額頭,“楊戩,如果有一天我死在這件事上,寸心一定會恨你。”
楊戩知道打碎明珠,被罰吊天,皈依佛門,敖玨的使命就是做內應,這次冒險救他,雖然會引起靈山的懷疑,然而終究是沒有什麽鐵證落在對方手上,他也不可能輕易離開。可敖玨非要扯出寸心來“降”他,楊戩便也還以顏色道:“如果我讓她知道你用器物變幻了她的模樣使喚,你覺得會怎樣?”
敖玨打了個冷顫,他絕對相信敖寸心會抽他的筋、剝他的皮。
“嗬嗬,”敖玨幹笑兩聲,“那我們算是扯平了啊,哈哈。”
“能告訴我你背後的人究竟是誰嗎?”
“不如你告訴寸心我用器物變幻了她的模樣來使喚呢。”
楊戩笑道:“如此便不強求。保重。”
敖玨抱拳:“後會有期。”
楊戩和敖玨並不熟,性格也迥異,但他們都是過河的卒子,沒有迴頭路。
15.
灌江口。山坳中一片花田。
素色衣裙、頭挽髮髻的少婦背著藥簍穿行在花田間,身邊跟著個七八歲模樣的女童,女童一身嬌俏的黃衫,紮著抓髻,手裏攥著一把新采的野花,她小步跑著才能跟上母親的步子。
“娘,講二郎救母的故事吧。”女童仰頭道。
“都講了一百遍了。”母親一步也不停。
女童又緊趕幾步攔在母親身前,問她:“那講二郎救母不成,在西海遇到三公主的故事吧。”
母親繞開她,有些不耐地急促道:“時間、地點、人物,你不都知道嗎?還講什麽講!”
“娘——”女童耍賴站在原地不走了,她撅著嘴,狠狠蹂躪腳下的小草。
“再不走我不等你了!”她小時候就是這個任性的性格,後來也因此吃了大虧,雖不是親生女兒,這點孩子倒是隨鐵了她,可她就不信她這個“嚴母”還擰不過個黃毛丫頭。
“再玩兒會兒嘛。”小丫頭終於暴露了真實目的。
母親偷笑:早知道就是沒玩兒夠,還想騙我,不知道這心眼兒多得都隨誰。
“《顏氏家訓》背得怎樣了?勉學篇,“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
小丫頭在後麵吐舌頭、扮鬼臉,卻又害怕母親真的生氣,故扯著嗓子老大不情願地誦道:“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嫩,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誌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賙窮恤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
</br>
楊戩行了禮,端正坐好,看著師父淡定道:“師父,我人迴來了。”
“人迴來了。”玉鼎傻乎乎地重複著,“人?迴來了?”
“人迴來啦!”他忽然醒悟,跳起來圍著楊戩又哭又笑地拍拍這裏,打打那裏。
楊戩無奈,拉住他道:“師父,我真的是安然無恙地迴來了。”
玉鼎又把徒弟仔仔細細從頭到腳端詳了十來遍,這才放心地轉身想要坐下,忽然想到哪裏不對,又轉身伸手要抓楊戩的手腕。楊戩將手一縮,玉鼎抓了個空。
“嗯?”玉鼎擺出師父的嚴厲表情,楊戩也隻好乖乖讓他把脈。
“安然無恙?又把自己弄得幾乎法力盡失也算安然無恙?”雖然他這樣責備,但楊戩能迴來玉鼎已經很安慰了。楊戩隻是笑笑,起身將師父按迴座位上,細細與他講了事情的經過——比起法力的暫時失去,他能從如來佛手掌心裏逃出生天已是大幸了。
玉鼎沉默良久,嚴肅道:“徒兒,你說的事我會稟報天尊。”看一眼楊戩,又嘆道:“你為三界做了這麽大的犧牲,卻無法洗脫冤情,實在不公。我師父,你師祖,我師伯,你師伯祖,在三界在天庭都是德高望重的,不如讓他們出麵聲明你是為了再立天地秩序,而並非為了官位關押妹妹、追殺外甥,如何?”
楊戩心想師父是樂糊塗了嗎?
他道:“與其讓玉帝、王母恨我、惦記我,倒不如讓三妹誤會我。”頓了頓,又道,“師父,正名這種事……怎麽感覺好像我死了似的?”
“啊,哈哈,”玉鼎幹笑,“好像是呀,那就算了吧。那夫妻倆沒個好心眼兒,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哈。再說你們兄妹畢竟是一家人,三聖母又通情達理,沒啥講不開過不去的哈。”
楊戩看師父的滑稽表情,端起杯子,喝茶。
玉鼎心下怒道:你要笑就笑,憋著幹嘛!於是沖他揮著八卦扇,嚷嚷道:“唉,你還呆在我這裏浪費我的茶葉幹什麽?還不迴灌江口去?老婆孩子熱炕頭,便是神仙也羨煞呀!哎呀呀,太精闢啦,我要記下來!”說著便又抖道袍、又掀蒲團的四下找筆。
楊戩笑道:“師父,頭上插著呢。”
玉鼎愣住,眼睛慢慢翻上去,兩根指頭一夾,將插在頭上有三年多沒再用過的筆取下來,抱起竹簡,用舌頭舔舔就開始奮筆疾書。他這三年的靈感可都在這一時爆發了,文思泉湧啊。
楊戩知道師父定也想多留他說說話,但還是急著催他迴灌江口,一片苦心,他如何不知?
“師父,徒兒告退。”楊戩道。
“嗯嗯,走吧走吧。”玉鼎頭也不抬。
楊戩又朝他拜了拜才轉身,玉鼎卻又忽然從後麵抓住他的肩,朝天辮從一側伸過來,問道:“徒兒啊,你說有個神秘人救了你,跟給我送信的是不是同一個人?到底是誰啊?”
若非有人送來徒弟的兵器和“無恙”的字樣,他也不可能安心睡大覺,可玉鼎想破腦袋也沒想明白是誰有這麽大神通。莫非師尊……,又不好去問,況且師尊早言明不會插手此事。
“師父,既然是神秘人就是連楊戩也不知曉他身份的人啊。”
“當真不知曉?”玉鼎不信。
楊戩搖頭,“當真不知曉。”
玉鼎看他一眼,徒弟也不像是說謊的樣子,況且想從他徒弟嘴裏套出什麽話來原也就是癡人說夢,便揮手催他道:“行了行了,走吧。”
“徒兒告退。”
……
楊戩出了金霞洞,抬頭見天空淡淡疏雲。
“你今後有何打算?”離開之前楊戩問。
敖玨道:“離開靈山吧。”
“為何?不是說並沒有人發現你救我嗎?”
“沒發現不代表沒懷疑,你是我前妹夫,我嫌疑太大。”
“佛道之爭才剛剛開始,我希望你能留下。”
“你要我做內應?”敖玨抓抓額頭,“楊戩,如果有一天我死在這件事上,寸心一定會恨你。”
楊戩知道打碎明珠,被罰吊天,皈依佛門,敖玨的使命就是做內應,這次冒險救他,雖然會引起靈山的懷疑,然而終究是沒有什麽鐵證落在對方手上,他也不可能輕易離開。可敖玨非要扯出寸心來“降”他,楊戩便也還以顏色道:“如果我讓她知道你用器物變幻了她的模樣使喚,你覺得會怎樣?”
敖玨打了個冷顫,他絕對相信敖寸心會抽他的筋、剝他的皮。
“嗬嗬,”敖玨幹笑兩聲,“那我們算是扯平了啊,哈哈。”
“能告訴我你背後的人究竟是誰嗎?”
“不如你告訴寸心我用器物變幻了她的模樣來使喚呢。”
楊戩笑道:“如此便不強求。保重。”
敖玨抱拳:“後會有期。”
楊戩和敖玨並不熟,性格也迥異,但他們都是過河的卒子,沒有迴頭路。
15.
灌江口。山坳中一片花田。
素色衣裙、頭挽髮髻的少婦背著藥簍穿行在花田間,身邊跟著個七八歲模樣的女童,女童一身嬌俏的黃衫,紮著抓髻,手裏攥著一把新采的野花,她小步跑著才能跟上母親的步子。
“娘,講二郎救母的故事吧。”女童仰頭道。
“都講了一百遍了。”母親一步也不停。
女童又緊趕幾步攔在母親身前,問她:“那講二郎救母不成,在西海遇到三公主的故事吧。”
母親繞開她,有些不耐地急促道:“時間、地點、人物,你不都知道嗎?還講什麽講!”
“娘——”女童耍賴站在原地不走了,她撅著嘴,狠狠蹂躪腳下的小草。
“再不走我不等你了!”她小時候就是這個任性的性格,後來也因此吃了大虧,雖不是親生女兒,這點孩子倒是隨鐵了她,可她就不信她這個“嚴母”還擰不過個黃毛丫頭。
“再玩兒會兒嘛。”小丫頭終於暴露了真實目的。
母親偷笑:早知道就是沒玩兒夠,還想騙我,不知道這心眼兒多得都隨誰。
“《顏氏家訓》背得怎樣了?勉學篇,“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
小丫頭在後麵吐舌頭、扮鬼臉,卻又害怕母親真的生氣,故扯著嗓子老大不情願地誦道:“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嫩,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誌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賙窮恤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