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計謀較量,計中計(求鮮花評價票)
大唐:開局十萬大漢鐵騎 作者:風雲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討賊文書發出去後,頓時引起大唐百姓議論紛紛,很多人開始質疑李世民的人品。
雖然當初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聲稱李建成和李元吉想造反。
但是事實真相是不是這樣,沒有人知道。
就在眾人置疑討賊文書的真假時,一則消息傳遍整個大唐,幽州和營州正在免費發糧。
此時大唐正值天災,四處百姓鬧饑荒。
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多州縣的百姓日夜不停,紛紛趕往幽州和營州。
對於他們這些饑民來說,能夠早到領到糧食,就能保證餓不死。
但就在這些饑民,快要到達幽州和營州時,卻發現道路已經被冀州的士兵封鎖。
頓時上萬百姓發生了暴亂。
為了平定暴亂,李世民下旨開倉放糧。
但是由於災民數量實在太多,依然有很多人和朝廷對抗。
幽州城,大都督府中。
“哈哈哈,果然不出軍師所料。”
當得知四處趕來領糧食的百姓,被李世民派軍阻攔後,李承道哈哈大笑起來。
“軍師,你怎麽知道李世民會派兵阻止百姓來幽州?”
羅藝一臉不解地看著諸葛亮。
開始的時候,他還對諸葛亮有些看法。
但是現在他對諸葛亮十分佩服,對方簡直料事如神。
“這很簡單。”
諸葛亮輕搖鵝毛羽扇,笑道:“主公給我說過,李世民身邊有兩個很厲害的謀士,稱為房謀杜斷。”
“既然是謀士,那麽就應該看出,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收買人心。”
“而為了阻止我們收買人心,他們隻有阻止災民進入幽州這一步路走。”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些災民已經快要被餓死,餓死與反抗相比,他們肯定會選擇後者。”
“因為反抗還有一線生機,不反抗就會被餓死。”
“軍師,那你能猜到他們下一步怎麽走嗎?”
李承道問道。
“開倉放糧。”
諸葛亮道:“他們隻有開倉放糧,才能緩解民憤。”
“但是這隻是杯水車薪,我已經派人調查過,目前大唐有三十多個地方發生天災,數十萬災民吃不飽飯,盡管他們把所有糧食放出去,也救不了這麽多災民。”
“所以肯定會有一部分災民逃到我們這裏,到時候,我們隻需要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會對主公感恩戴德。”
“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主公的名聲很快就會起來。”
“軍師好計謀。”
“不錯,的確是好計。”
羅藝和十幾名副將誇讚道。
“軍師,之前我給你說的事,你還記得嗎?“
這時,李承道看著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笑道:“主公說的是突厥南下這事吧?主公盡管放心,亮已經在籌劃,隻要他們敢來,亮讓他們止步在幽州前,寸步難行。”
“隻是如此一來,主公就成為了李世民的擋箭牌,到時候難免會損失一些兵馬。”
“沒事。”
李承道說道:“我和李世民有仇,但是百姓和我無仇。”
“所以我絕不能讓突厥進入大唐,殘害大唐百姓。”
“對,李世民雖然可恨,但是百姓無罪。”
羅藝說道。
“放心吧主公,有亮在,保證突厥一步也別想踏進大唐。”
“本王相信你。”
諸葛亮的能力,李承道絲毫不懷疑。
“現在有一個人必須除掉,計謀亮已經想好,就看主公的表現了。”
“誰?”
“李靖。”
諸葛亮道:“此人是李世民派來對付主公的將軍,如果亮所料不錯,他會按照李世民的吩咐,不時來騷擾我們,阻攔我們發展。”
“此人不除,後麵的計劃很難實施。”
“報!”
諸葛亮話音剛落,一名士兵便走進大廳。
“報告郡王殿下,我們在城外發現李靖。”
“哦,他帶來多少兵馬?”
“好像隻有數千騎兵。”
“數千騎兵也敢來叫陣?”
這時,一名士兵從外麵走進來,對著李承道抱拳道:“報告郡王,李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城前叫陣。”
“軍師說的沒錯,這家夥果然是來騷擾的。”
“可惡,待我出去收拾他。”
一名副將怒道。
諸葛亮連忙擺手道:“用不著,他來就是故意騷擾我們,恐怕還不等你出城,他就跑了。”
“那依軍師之見,本王該如何做?”
李承道問道,他也被李靖的無賴之舉,搞得頭疼了。
“郡王,可以這樣……”
諸葛亮當下在李承道耳邊嘀咕起來。
“郡王殿下,如果你依計行事,亮保證定能活捉李靖。”
李承道聞言,露出沉思之色,隨即道:“好,那本王就按照軍師的吩咐去做。”
“諸位將軍,為了防止計劃泄露,此計就暫時不告訴你們了。”
目光看向羅藝等人,李承道說道。
“無事,隻要能活捉李靖,我們都聽從郡王的吩咐。”
“好,那你們留在城中鎮守城池,本王出去一趟!”
隨著這話響起,李承道起身離開府邸。
從府邸裏麵出來後,他叫上六千鐵騎,然後帶上六兩糧車,朝著幽州城外行去。
雖然當初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聲稱李建成和李元吉想造反。
但是事實真相是不是這樣,沒有人知道。
就在眾人置疑討賊文書的真假時,一則消息傳遍整個大唐,幽州和營州正在免費發糧。
此時大唐正值天災,四處百姓鬧饑荒。
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多州縣的百姓日夜不停,紛紛趕往幽州和營州。
對於他們這些饑民來說,能夠早到領到糧食,就能保證餓不死。
但就在這些饑民,快要到達幽州和營州時,卻發現道路已經被冀州的士兵封鎖。
頓時上萬百姓發生了暴亂。
為了平定暴亂,李世民下旨開倉放糧。
但是由於災民數量實在太多,依然有很多人和朝廷對抗。
幽州城,大都督府中。
“哈哈哈,果然不出軍師所料。”
當得知四處趕來領糧食的百姓,被李世民派軍阻攔後,李承道哈哈大笑起來。
“軍師,你怎麽知道李世民會派兵阻止百姓來幽州?”
羅藝一臉不解地看著諸葛亮。
開始的時候,他還對諸葛亮有些看法。
但是現在他對諸葛亮十分佩服,對方簡直料事如神。
“這很簡單。”
諸葛亮輕搖鵝毛羽扇,笑道:“主公給我說過,李世民身邊有兩個很厲害的謀士,稱為房謀杜斷。”
“既然是謀士,那麽就應該看出,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收買人心。”
“而為了阻止我們收買人心,他們隻有阻止災民進入幽州這一步路走。”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些災民已經快要被餓死,餓死與反抗相比,他們肯定會選擇後者。”
“因為反抗還有一線生機,不反抗就會被餓死。”
“軍師,那你能猜到他們下一步怎麽走嗎?”
李承道問道。
“開倉放糧。”
諸葛亮道:“他們隻有開倉放糧,才能緩解民憤。”
“但是這隻是杯水車薪,我已經派人調查過,目前大唐有三十多個地方發生天災,數十萬災民吃不飽飯,盡管他們把所有糧食放出去,也救不了這麽多災民。”
“所以肯定會有一部分災民逃到我們這裏,到時候,我們隻需要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會對主公感恩戴德。”
“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主公的名聲很快就會起來。”
“軍師好計謀。”
“不錯,的確是好計。”
羅藝和十幾名副將誇讚道。
“軍師,之前我給你說的事,你還記得嗎?“
這時,李承道看著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笑道:“主公說的是突厥南下這事吧?主公盡管放心,亮已經在籌劃,隻要他們敢來,亮讓他們止步在幽州前,寸步難行。”
“隻是如此一來,主公就成為了李世民的擋箭牌,到時候難免會損失一些兵馬。”
“沒事。”
李承道說道:“我和李世民有仇,但是百姓和我無仇。”
“所以我絕不能讓突厥進入大唐,殘害大唐百姓。”
“對,李世民雖然可恨,但是百姓無罪。”
羅藝說道。
“放心吧主公,有亮在,保證突厥一步也別想踏進大唐。”
“本王相信你。”
諸葛亮的能力,李承道絲毫不懷疑。
“現在有一個人必須除掉,計謀亮已經想好,就看主公的表現了。”
“誰?”
“李靖。”
諸葛亮道:“此人是李世民派來對付主公的將軍,如果亮所料不錯,他會按照李世民的吩咐,不時來騷擾我們,阻攔我們發展。”
“此人不除,後麵的計劃很難實施。”
“報!”
諸葛亮話音剛落,一名士兵便走進大廳。
“報告郡王殿下,我們在城外發現李靖。”
“哦,他帶來多少兵馬?”
“好像隻有數千騎兵。”
“數千騎兵也敢來叫陣?”
這時,一名士兵從外麵走進來,對著李承道抱拳道:“報告郡王,李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城前叫陣。”
“軍師說的沒錯,這家夥果然是來騷擾的。”
“可惡,待我出去收拾他。”
一名副將怒道。
諸葛亮連忙擺手道:“用不著,他來就是故意騷擾我們,恐怕還不等你出城,他就跑了。”
“那依軍師之見,本王該如何做?”
李承道問道,他也被李靖的無賴之舉,搞得頭疼了。
“郡王,可以這樣……”
諸葛亮當下在李承道耳邊嘀咕起來。
“郡王殿下,如果你依計行事,亮保證定能活捉李靖。”
李承道聞言,露出沉思之色,隨即道:“好,那本王就按照軍師的吩咐去做。”
“諸位將軍,為了防止計劃泄露,此計就暫時不告訴你們了。”
目光看向羅藝等人,李承道說道。
“無事,隻要能活捉李靖,我們都聽從郡王的吩咐。”
“好,那你們留在城中鎮守城池,本王出去一趟!”
隨著這話響起,李承道起身離開府邸。
從府邸裏麵出來後,他叫上六千鐵騎,然後帶上六兩糧車,朝著幽州城外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