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第八百九十四章:新兵種(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聽到戰果如此輝煌,前敵指揮部的這些高級幹部們一個個都露出了笑容,之前的緊張氣氛一下子似乎全都消失了。
徐英輝剛剛說完,馬錚便開口補充道:“同誌們都先別太過於高興,這隻是初步預計的傷亡,要知道這裏麵可是算上輕傷員的,以日軍的醫療條件,輕傷員最多一兩個星期就能恢複戰鬥力,所以我們用兩個縣換來的戰果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大。”
平均每個縣能換的日軍五千餘人的傷亡,這個數據其實馬錚已經很滿意了,就算是解放戰爭時期,強大的解放軍對陣國民黨部隊的時候也不過是每座城市七千餘人的戰果。
要知道那時候的解放軍是何等的強大,而且人家駐守的那幾座城市也不是赤城、宣化這樣的小縣城所能比的。而且日軍也不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所能比的,能取得五千餘人的傷亡已經遠遠超出了馬錚的預計。更何況到目前為止宣化和赤城兩個縣城都還在八路軍手裏,日軍不過是控製了這兩個縣外圍區域。
不過心裏滿意歸滿意,但是卻不能表現出來,不然下麵的部隊會驕傲的。
在馬錚的作戰計劃中,宣化、萬全、陽原、蔚縣、天鎮、陽高、赤城、崇禮包括察哈爾省會城市張家口都在放棄的範圍之內,整整十二座縣城和一座省會大城市上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是馬錚作戰計劃中的棄子。
如此重大的犧牲要是不能夠取得相應的戰果的話,馬錚知道自己的下場將會是什麽,到時候要是有人要搞他,不要說主席等人根本不能說什麽,就算是主席等人力保他也無濟於事。
十二個縣和一個大城市那是一個什麽概念,就算是陝甘寧邊區這個黨中央經營了五六年的好地方也不過三十多個縣而已,現在馬錚要丟給日本人的是一塊相當於陝甘寧邊區三分之一大小的土地。
況且,陝甘寧邊區的土地和這裏能比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所以這一仗馬錚身上的壓力真的很大很大,而且日軍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要比馬錚預計的要強上不少。剛開始岡村寧次就搞出一個戰車師團,迫使馬錚不得不鄭重地將野戰改為依靠地形和工事節節阻擊。
現在日軍更是搞出了一個電子偵察部隊,雖然在馬錚看來,日軍的這個電子偵察部隊隻能算是個雛形,但是其表現出的危害卻是相當大的。
盡管馬錚並不清楚日軍使用的是一些什麽電子偵察裝備,但是馬錚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雖然他不是專門學軍事科學和武器裝備研製的,但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學習了四年,一些最基礎的東西馬錚還是會的。
想當年在上軍事基礎課的時候,那位姓張的老教授就曾經為馬錚所在的班級專門講了近二十個學時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發展史,並且還找到了一些當年電子偵查部隊所使用裝備為馬錚等人做展示。
雖然過去了這麽多年,那些記憶已經被馬錚丟到了不知什麽地方,要不是這次遇到這件事情馬錚還真的將那些記憶忘掉了。
散會後馬錚將自己關在屋子裏,拚命地迴想當時教授講的那些東西以及那些古董裝備,馬錚相信隻要是將那些用於電子對抗的武器裝備製造出來,對付日軍的那些簡陋的電子裝備絕對不成問題的。
不過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就算馬錚的記憶在穿越的時候被強化了,但是像這些本來就不怎麽深刻的記憶原本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掉的,所以又怎麽會那樣容易想起來的。
苦思冥想了近一個小時,馬錚的腦海中依然隻有那個矮矮胖胖的老教授並不清晰的模樣,以及老教授身後那個碩大的黑板。
至於黑板上的文字以及老教授所說的東西馬錚是一點都沒有想起來,倒是老教授給他們展示的那些電子裝備的樣子他想起了不少,不過那也隻是一個大致的模樣,還不足以仿製出來。
左思右想還是沒有一個結果,馬錚最終還是決定將研製電子武器裝備的事情先暫時放一放,先把電子對抗部隊建立起來再說。
武器裝備實在不行下點血本或搶或買,畢竟還是有辦法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水到盡頭還有天,難不倒人的。
馬錚考慮到日軍的電子偵察部隊人數肯定不算多,雖然不可能隻有李大勇所說的五十人,但是卻絕對不會超過兩百人。
一方麵是這種便攜式電子偵察裝備肯定是日軍新研製出來的,現在投放到戰場上必然是想要看一看實戰效果,至於大規模生產那隻是下一步的計劃。
另一方麵這個電子偵察部隊對於士兵的要求也是極為高的,必須是經過電子電訊訓練的熟練人才才能勝任的,對於這種還沒有經過實戰經驗的部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極其謹慎的,大多數國家都隻是淺嚐輒止,絕對不會隨意整出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大隊來。
基於這些考慮,所以馬錚決定將自己的這個電子對抗部隊也定在營一級。
考慮了一陣之後馬錚依然覺得營級的編製依然有些大,現在綏察軍區還沒有奢侈到用六七百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素質都極高的優秀人才來專門對付小鬼子的這一兩百號人。所以最終馬錚還是將這個新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編製定在了中隊一級,番號為綏察軍區直屬電子對抗中隊。
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馬錚也沒有過分的苛刻,直接從指揮部負責收發電報的通信中隊裏抽掉了一個排,然後又將從軍區的參謀部抽調了二十多個有文化功底的參謀,隨後又讓羅政委從全軍範圍內挑選六十多個文化基礎還行的士兵,以此來組建這個電子對抗中隊。
猛一看這支部隊就是一個大雜燴,但是馬錚也清楚後世的電子對抗兵即是電子特種兵又是戰鬥特種兵,執行任務的時候非常的靈活多變。
所以馬錚將這個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兵也進行了戰場定位,這個定位就是電子對抗兵不僅僅是電子兵,更要是特種兵。拿著電台是電子兵,拿起武器就是特種兵,當然了眼前這些人還遠遠達不到馬錚的要求。
不過既然日軍現在組建了自己的電子偵察兵,那麽綏察軍區就必須組建自己的電子對抗兵,否則的話整個軍區就顯得極其被動。
當然了,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現在這支部隊是個大雜燴,但是馬錚相信最多一年的時間這支部隊必將震驚世界。
其實很早之前馬錚就有了組建電子對抗兵的念頭了,那時候倒是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會把無線電偵察和幹擾技術用在野戰中,因為按照曆史上的記載,這種技術好像是在1942年之後才首次出現在華北的。
但是現在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使得這種技術提前兩年麵世了,但是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日軍既然率先使用了這種強大的兵種,那麽綏察軍區就絕對不能落後。
馬錚就是這樣的人,事事都想走到敵人的前麵來,不想被人超越。況且戰場不同普通領域,在戰場上一旦被敵人超越,那後果就是損兵折將,甚至於有可能被直接殲滅。(未完待續。)
聽到戰果如此輝煌,前敵指揮部的這些高級幹部們一個個都露出了笑容,之前的緊張氣氛一下子似乎全都消失了。
徐英輝剛剛說完,馬錚便開口補充道:“同誌們都先別太過於高興,這隻是初步預計的傷亡,要知道這裏麵可是算上輕傷員的,以日軍的醫療條件,輕傷員最多一兩個星期就能恢複戰鬥力,所以我們用兩個縣換來的戰果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大。”
平均每個縣能換的日軍五千餘人的傷亡,這個數據其實馬錚已經很滿意了,就算是解放戰爭時期,強大的解放軍對陣國民黨部隊的時候也不過是每座城市七千餘人的戰果。
要知道那時候的解放軍是何等的強大,而且人家駐守的那幾座城市也不是赤城、宣化這樣的小縣城所能比的。而且日軍也不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所能比的,能取得五千餘人的傷亡已經遠遠超出了馬錚的預計。更何況到目前為止宣化和赤城兩個縣城都還在八路軍手裏,日軍不過是控製了這兩個縣外圍區域。
不過心裏滿意歸滿意,但是卻不能表現出來,不然下麵的部隊會驕傲的。
在馬錚的作戰計劃中,宣化、萬全、陽原、蔚縣、天鎮、陽高、赤城、崇禮包括察哈爾省會城市張家口都在放棄的範圍之內,整整十二座縣城和一座省會大城市上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是馬錚作戰計劃中的棄子。
如此重大的犧牲要是不能夠取得相應的戰果的話,馬錚知道自己的下場將會是什麽,到時候要是有人要搞他,不要說主席等人根本不能說什麽,就算是主席等人力保他也無濟於事。
十二個縣和一個大城市那是一個什麽概念,就算是陝甘寧邊區這個黨中央經營了五六年的好地方也不過三十多個縣而已,現在馬錚要丟給日本人的是一塊相當於陝甘寧邊區三分之一大小的土地。
況且,陝甘寧邊區的土地和這裏能比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所以這一仗馬錚身上的壓力真的很大很大,而且日軍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要比馬錚預計的要強上不少。剛開始岡村寧次就搞出一個戰車師團,迫使馬錚不得不鄭重地將野戰改為依靠地形和工事節節阻擊。
現在日軍更是搞出了一個電子偵察部隊,雖然在馬錚看來,日軍的這個電子偵察部隊隻能算是個雛形,但是其表現出的危害卻是相當大的。
盡管馬錚並不清楚日軍使用的是一些什麽電子偵察裝備,但是馬錚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雖然他不是專門學軍事科學和武器裝備研製的,但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學習了四年,一些最基礎的東西馬錚還是會的。
想當年在上軍事基礎課的時候,那位姓張的老教授就曾經為馬錚所在的班級專門講了近二十個學時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發展史,並且還找到了一些當年電子偵查部隊所使用裝備為馬錚等人做展示。
雖然過去了這麽多年,那些記憶已經被馬錚丟到了不知什麽地方,要不是這次遇到這件事情馬錚還真的將那些記憶忘掉了。
散會後馬錚將自己關在屋子裏,拚命地迴想當時教授講的那些東西以及那些古董裝備,馬錚相信隻要是將那些用於電子對抗的武器裝備製造出來,對付日軍的那些簡陋的電子裝備絕對不成問題的。
不過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就算馬錚的記憶在穿越的時候被強化了,但是像這些本來就不怎麽深刻的記憶原本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掉的,所以又怎麽會那樣容易想起來的。
苦思冥想了近一個小時,馬錚的腦海中依然隻有那個矮矮胖胖的老教授並不清晰的模樣,以及老教授身後那個碩大的黑板。
至於黑板上的文字以及老教授所說的東西馬錚是一點都沒有想起來,倒是老教授給他們展示的那些電子裝備的樣子他想起了不少,不過那也隻是一個大致的模樣,還不足以仿製出來。
左思右想還是沒有一個結果,馬錚最終還是決定將研製電子武器裝備的事情先暫時放一放,先把電子對抗部隊建立起來再說。
武器裝備實在不行下點血本或搶或買,畢竟還是有辦法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水到盡頭還有天,難不倒人的。
馬錚考慮到日軍的電子偵察部隊人數肯定不算多,雖然不可能隻有李大勇所說的五十人,但是卻絕對不會超過兩百人。
一方麵是這種便攜式電子偵察裝備肯定是日軍新研製出來的,現在投放到戰場上必然是想要看一看實戰效果,至於大規模生產那隻是下一步的計劃。
另一方麵這個電子偵察部隊對於士兵的要求也是極為高的,必須是經過電子電訊訓練的熟練人才才能勝任的,對於這種還沒有經過實戰經驗的部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極其謹慎的,大多數國家都隻是淺嚐輒止,絕對不會隨意整出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大隊來。
基於這些考慮,所以馬錚決定將自己的這個電子對抗部隊也定在營一級。
考慮了一陣之後馬錚依然覺得營級的編製依然有些大,現在綏察軍區還沒有奢侈到用六七百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素質都極高的優秀人才來專門對付小鬼子的這一兩百號人。所以最終馬錚還是將這個新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編製定在了中隊一級,番號為綏察軍區直屬電子對抗中隊。
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馬錚也沒有過分的苛刻,直接從指揮部負責收發電報的通信中隊裏抽掉了一個排,然後又將從軍區的參謀部抽調了二十多個有文化功底的參謀,隨後又讓羅政委從全軍範圍內挑選六十多個文化基礎還行的士兵,以此來組建這個電子對抗中隊。
猛一看這支部隊就是一個大雜燴,但是馬錚也清楚後世的電子對抗兵即是電子特種兵又是戰鬥特種兵,執行任務的時候非常的靈活多變。
所以馬錚將這個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兵也進行了戰場定位,這個定位就是電子對抗兵不僅僅是電子兵,更要是特種兵。拿著電台是電子兵,拿起武器就是特種兵,當然了眼前這些人還遠遠達不到馬錚的要求。
不過既然日軍現在組建了自己的電子偵察兵,那麽綏察軍區就必須組建自己的電子對抗兵,否則的話整個軍區就顯得極其被動。
當然了,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現在這支部隊是個大雜燴,但是馬錚相信最多一年的時間這支部隊必將震驚世界。
其實很早之前馬錚就有了組建電子對抗兵的念頭了,那時候倒是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會把無線電偵察和幹擾技術用在野戰中,因為按照曆史上的記載,這種技術好像是在1942年之後才首次出現在華北的。
但是現在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使得這種技術提前兩年麵世了,但是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日軍既然率先使用了這種強大的兵種,那麽綏察軍區就絕對不能落後。
馬錚就是這樣的人,事事都想走到敵人的前麵來,不想被人超越。況且戰場不同普通領域,在戰場上一旦被敵人超越,那後果就是損兵折將,甚至於有可能被直接殲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