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底下,冷澄一大早踏入軍營,險些被貼得到處都是的紅字閃花了眼。
圓潤的福字在帳篷上眯眼曬太陽,胡副將的主帳門口貼著一幅春聯,上聯“天增富貴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接地氣的堪比土豆蘿卜。角落裏的鮮紅的“囍”好似夫妻並肩而立,含笑對人……
等等,這紅雙喜是怎麽迴事?
冷澄疑惑地向胡副將指了指那個字,胡副將不以為意:“你也知道,兄弟們在外打仗,有婆娘的都在老家,沒婆娘的也沒地找女人。過年了自己寂寞,就貼個字來安慰安慰,家裏有人的看著這字惦記惦記,沒娶媳婦的求個彩頭,希望打完了仗迴家後能找個好閨女。咳,其實也沒多大用,就是圖個心裏舒坦。就跟你們讀書人說得那個,明明沒飯吃,在牆上畫個餅就飽了。”
冷澄頓了半天才說出來話:“軍營裏的兄弟們……的確是,不容易。”
胡副將豪爽地揮了揮手:“沒什麽,這麽多年都那麽過來了,也不差這個年。”
冷澄關心地詢問:“前幾天還看見小謝帶著人買東西,好像隻買了酒、肉、爆竹,這些過年夠嗎?我看我家裏還要添新衣,置鞋帽。各位辛苦一年了,大冬天的不買點棉衣什麽的?是不是因為錢不夠?”
胡副將笑道:“誒喲,冷大人,一看你就是京官當多了,地方上的事兒還是不清楚。你是有家的人,我們這些窮當兵的怎麽跟您比?跟您透個底兒,我們跟您要錢的時候,說得那些話也是摻了水的。酒肉是必要的。可那些年貨,紅包什麽的,我們當初隻是拿來說嘴求人的。兄弟們遠在西北,做的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行當,餘錢都是省在身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也好讓人拿多點給孤兒寡母。哪兒有閑錢去買年貨?”
冷澄滿臉愕然:“那紅包呢?過年多發點銀錢總是有的吧?”
胡副將歎口氣:“銀錢自然是有的,隻不過沒有我們說的那麽多。您當時說得對。我們就是獅子大開口,可我們怕我們不開大點價,您說不定連小頭都不給。何況……自打定遠侯出了事,這過年發的獎銀就越來越少,今年蒙您和夫人的幫襯,也隻是堪堪補上這兩年的缺口而已。黃柏木做磬槌子,外頭體麵裏麵苦。大家雖然高興,也得把錢攢著,至於什麽新衣。那是想都不敢想……。”
冷澄聽著胡副將的話,看看意氣風發的士兵,再看看他們身上並不厚實還很舊的軍服,莫名有些心疼,眼神中的光也黯淡了下來。
旁邊的小謝卻把他難過的表情當成了憤怒與失望,立刻有點心虛。偷偷地捅了胡副將一下:“大人,騙您和夫人是我們的不對,您能不能看在兄弟們過年的份上。先放過我們一馬,以後要怎麽處置,我謝羽別無二話!“
冷澄勉強地笑笑:“我有什麽好放過你們的?你們又沒做錯什麽。我隻是慚愧,國家的軍隊需要用騙,用求,才能得到應有的獎銀,我替朝廷慚愧,也替這大恆慚愧!”
小謝鬆了一口氣:“您不恨我們騙您就好,至於慚愧吧,您還真用不著。您對我們。好歹比上頭那位有情義多了。再說您就一地方官,身上哪兒來那麽重的擔子呢?”
冷澄隻是不說話,隻是表情又沉靜了幾分。胡副將眼裏。隻當他本就大度,想開就好。眼尖的小謝卻看出來,他那並不隻是淵渟嶽峙的沉靜,而是沉鬱,積蓄著暴風雨的沉鬱。
小謝準備繞開話題:“那個,冷大人,夫人那兒……還生氣呐?”
冷澄心裏一動,順嘴就嘲弄自己:“都被我說成那種人了,她能不生氣嘛。”
胡副將小心翼翼:“冷大人啊,不是我說你,這個她雖然也不對,可你說得那幾句話也太戳人心了。我雖不了解她,但她既然肯給你生兒育女,又千裏迢迢跟你來這窮鄉僻壤,足見不是那嫌貧愛富的人。我看,你不如迴去好好賠個禮,說幾句小話,說不定她心一軟就好了。這大年節下的,鬧得急赤白臉這又何必呢?”
冷澄苦笑搖頭:“胡大人,你不明白,如今我和她的問題,恐怕不隻是昨兒那幾句話的事兒了。”
“香菡,你還真當我是為了昨兒那幾句話生氣的?”任倚華擺弄著手中的點翠簪子,時而把它往桌上插,時而把它往椅邊上劃,折騰來折騰去,就是舍不得毀了。
香菡苦笑不得:“那夫人你是為了什麽啊?”
倚華哼了一聲,把簪子輕輕一扔:“我是為我的心。”
香菡萬般無奈:“夫人你別鬧了,你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究竟怎麽想的啊?你不說出來誰了解你的心啊?冷大人沒你聰明,你都說他是木頭了,你還怪他弄不懂你的心?”
倚華又拿起簪子,對著陽光細細地看:“我不怪他不懂我,我隻怨他一點,這麽些年,在他心裏,我還是那個愛慕虛榮的任女史。這世間的人都能說我張狂輕浮,趨炎附勢,唯獨他不能。”
香菡勸解道:“他就是隨口一說,是您跟他話趕話吵到那的。”
倚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少勸我,我不想聽。就算我有錯,也頂多是每人各打五十大板。我錯就錯在,明明知道他本性固執,還妄想著有朝一日,他能對我刮目相看。”
冷澄從軍營迴來,一身便裝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忽地被人叫住。
“這位爺,留步,請留步!”
他一迴頭,隻見一個穿戴整齊的婦人向他跑來,神情喜悅。他定睛一看,正是那日賣他簪子的人。隻是打扮再不像先前寒酸,反而透出些華貴之氣。身邊還跟著侍女。
他退開兩步,施了一禮:“夫人有何事?”
那婦人麵帶羞赧:“上次承蒙您援手,妾身感激不盡。隻是……隻是……。”
心情正差的冷澄見她吞吞吐吐,頗不耐煩:“夫人到底有何事?”
那婦人眨眨眼,方下定決心說了:“隻是上次賣給您那簪子實是妾身陪嫁之物,意義重大。當時我來這裏投親未果,身無長物,隻好將這簪子出賣。如今我親眷迴轉,我有了安身之所,正巧遇上您……想來問問您,妾身願出十倍之價,贖迴簪子,不知您能否高抬貴手,行個方便?”
若是平時,既然是人家陪嫁的心愛物件,冷澄也不好奪人所愛。說不定就點頭答應,然後迴去勸倚華,都不用十倍之價,原價就好。可偏偏在這時,事情就棘手得多。他剛被倚華點醒心底自卑自責,正是羞憤不已的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要買迴他送給倚華的簪子,想起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冷澄沒好氣道:“那簪子在下已送給家中妻子,她十分喜愛,不好再要迴來。”
那婦人雖有遺憾,但也不好堅持,正要告聲罪離去,旁邊的侍女開了腔:“開十倍價都嫌少,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姑太太,我們迴去告訴老爺去,讓老爺出頭給你把簪子要迴來!”
冷澄心裏的火蹭地冒起來:“我大氣不大氣與你何幹?我若真是小氣人,當初就不該在當鋪前買那根簪子來幫你們這位姑太太,如今倒成了我的不是。人家常年說好心沒好報,今兒個卻在我身上應驗了。”
那婦人有些慌亂,更是不好意思忙訓斥侍女道:“說什麽呢?人家當時是幫了我好大一個忙,這件事本身就是我的錯,人家答應是情分,不答應是本分。對不住,實在對不住,是我們治家不嚴,讓您見笑了。那簪子就當是我送給尊夫人的謝禮……。”
冷澄越聽越氣,不由自主刻薄起來:“怎麽?聽這話我還非要昧下你一支簪子不成?什麽謝禮?我真金白銀買的東西,什麽時候就成了你的人情了?”
侍女也怒了:“姑太太那支簪子可是值二十幾兩銀子呐,你花了三兩銀子撿這麽大一便宜,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你配嗎?”
冷澄心裏一驚,自覺有些愧疚,可轉念一想,依舊咽不下這口氣:“若真是賤買了你的簪子,大不了我把錢補給你就是。簪子已經送了人,萬萬沒有要迴來的道理。”
那婦人幾乎要哭出來:“不是,妾身不是這個意思。那個情況下,您給的價已經是大方的了,妾身再不提要迴簪子的事兒了。我們走吧,走吧。”
侍女倒是霸道:“姑太太,不能這麽算了。憑什麽讓他這種人拿著我們家的東西耀武揚威?你要麽收了銀子把簪子還我們,要麽把差的銀子補上,我們家老爺可是做官的,不欺負人也不能讓人欺負了去,你別想著訛我們!”
冷澄氣得七竅生煙:“我訛你們?我堂堂七尺男兒會訛你們?你們家老爺是誰,讓我見識見識,和人和和氣氣做了生意然後轉眼反悔,非要強買強賣,這是誰家的道理?”
他們三人越吵越兇,引了一群人過來看,其中竟有出門抬年貨的張叔和李叔。張叔囑咐李叔:“去,迴去告訴夫人,大人在街上和別人吵起來了,讓她趕緊過來看看。”
圓潤的福字在帳篷上眯眼曬太陽,胡副將的主帳門口貼著一幅春聯,上聯“天增富貴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接地氣的堪比土豆蘿卜。角落裏的鮮紅的“囍”好似夫妻並肩而立,含笑對人……
等等,這紅雙喜是怎麽迴事?
冷澄疑惑地向胡副將指了指那個字,胡副將不以為意:“你也知道,兄弟們在外打仗,有婆娘的都在老家,沒婆娘的也沒地找女人。過年了自己寂寞,就貼個字來安慰安慰,家裏有人的看著這字惦記惦記,沒娶媳婦的求個彩頭,希望打完了仗迴家後能找個好閨女。咳,其實也沒多大用,就是圖個心裏舒坦。就跟你們讀書人說得那個,明明沒飯吃,在牆上畫個餅就飽了。”
冷澄頓了半天才說出來話:“軍營裏的兄弟們……的確是,不容易。”
胡副將豪爽地揮了揮手:“沒什麽,這麽多年都那麽過來了,也不差這個年。”
冷澄關心地詢問:“前幾天還看見小謝帶著人買東西,好像隻買了酒、肉、爆竹,這些過年夠嗎?我看我家裏還要添新衣,置鞋帽。各位辛苦一年了,大冬天的不買點棉衣什麽的?是不是因為錢不夠?”
胡副將笑道:“誒喲,冷大人,一看你就是京官當多了,地方上的事兒還是不清楚。你是有家的人,我們這些窮當兵的怎麽跟您比?跟您透個底兒,我們跟您要錢的時候,說得那些話也是摻了水的。酒肉是必要的。可那些年貨,紅包什麽的,我們當初隻是拿來說嘴求人的。兄弟們遠在西北,做的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行當,餘錢都是省在身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也好讓人拿多點給孤兒寡母。哪兒有閑錢去買年貨?”
冷澄滿臉愕然:“那紅包呢?過年多發點銀錢總是有的吧?”
胡副將歎口氣:“銀錢自然是有的,隻不過沒有我們說的那麽多。您當時說得對。我們就是獅子大開口,可我們怕我們不開大點價,您說不定連小頭都不給。何況……自打定遠侯出了事,這過年發的獎銀就越來越少,今年蒙您和夫人的幫襯,也隻是堪堪補上這兩年的缺口而已。黃柏木做磬槌子,外頭體麵裏麵苦。大家雖然高興,也得把錢攢著,至於什麽新衣。那是想都不敢想……。”
冷澄聽著胡副將的話,看看意氣風發的士兵,再看看他們身上並不厚實還很舊的軍服,莫名有些心疼,眼神中的光也黯淡了下來。
旁邊的小謝卻把他難過的表情當成了憤怒與失望,立刻有點心虛。偷偷地捅了胡副將一下:“大人,騙您和夫人是我們的不對,您能不能看在兄弟們過年的份上。先放過我們一馬,以後要怎麽處置,我謝羽別無二話!“
冷澄勉強地笑笑:“我有什麽好放過你們的?你們又沒做錯什麽。我隻是慚愧,國家的軍隊需要用騙,用求,才能得到應有的獎銀,我替朝廷慚愧,也替這大恆慚愧!”
小謝鬆了一口氣:“您不恨我們騙您就好,至於慚愧吧,您還真用不著。您對我們。好歹比上頭那位有情義多了。再說您就一地方官,身上哪兒來那麽重的擔子呢?”
冷澄隻是不說話,隻是表情又沉靜了幾分。胡副將眼裏。隻當他本就大度,想開就好。眼尖的小謝卻看出來,他那並不隻是淵渟嶽峙的沉靜,而是沉鬱,積蓄著暴風雨的沉鬱。
小謝準備繞開話題:“那個,冷大人,夫人那兒……還生氣呐?”
冷澄心裏一動,順嘴就嘲弄自己:“都被我說成那種人了,她能不生氣嘛。”
胡副將小心翼翼:“冷大人啊,不是我說你,這個她雖然也不對,可你說得那幾句話也太戳人心了。我雖不了解她,但她既然肯給你生兒育女,又千裏迢迢跟你來這窮鄉僻壤,足見不是那嫌貧愛富的人。我看,你不如迴去好好賠個禮,說幾句小話,說不定她心一軟就好了。這大年節下的,鬧得急赤白臉這又何必呢?”
冷澄苦笑搖頭:“胡大人,你不明白,如今我和她的問題,恐怕不隻是昨兒那幾句話的事兒了。”
“香菡,你還真當我是為了昨兒那幾句話生氣的?”任倚華擺弄著手中的點翠簪子,時而把它往桌上插,時而把它往椅邊上劃,折騰來折騰去,就是舍不得毀了。
香菡苦笑不得:“那夫人你是為了什麽啊?”
倚華哼了一聲,把簪子輕輕一扔:“我是為我的心。”
香菡萬般無奈:“夫人你別鬧了,你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究竟怎麽想的啊?你不說出來誰了解你的心啊?冷大人沒你聰明,你都說他是木頭了,你還怪他弄不懂你的心?”
倚華又拿起簪子,對著陽光細細地看:“我不怪他不懂我,我隻怨他一點,這麽些年,在他心裏,我還是那個愛慕虛榮的任女史。這世間的人都能說我張狂輕浮,趨炎附勢,唯獨他不能。”
香菡勸解道:“他就是隨口一說,是您跟他話趕話吵到那的。”
倚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少勸我,我不想聽。就算我有錯,也頂多是每人各打五十大板。我錯就錯在,明明知道他本性固執,還妄想著有朝一日,他能對我刮目相看。”
冷澄從軍營迴來,一身便裝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忽地被人叫住。
“這位爺,留步,請留步!”
他一迴頭,隻見一個穿戴整齊的婦人向他跑來,神情喜悅。他定睛一看,正是那日賣他簪子的人。隻是打扮再不像先前寒酸,反而透出些華貴之氣。身邊還跟著侍女。
他退開兩步,施了一禮:“夫人有何事?”
那婦人麵帶羞赧:“上次承蒙您援手,妾身感激不盡。隻是……隻是……。”
心情正差的冷澄見她吞吞吐吐,頗不耐煩:“夫人到底有何事?”
那婦人眨眨眼,方下定決心說了:“隻是上次賣給您那簪子實是妾身陪嫁之物,意義重大。當時我來這裏投親未果,身無長物,隻好將這簪子出賣。如今我親眷迴轉,我有了安身之所,正巧遇上您……想來問問您,妾身願出十倍之價,贖迴簪子,不知您能否高抬貴手,行個方便?”
若是平時,既然是人家陪嫁的心愛物件,冷澄也不好奪人所愛。說不定就點頭答應,然後迴去勸倚華,都不用十倍之價,原價就好。可偏偏在這時,事情就棘手得多。他剛被倚華點醒心底自卑自責,正是羞憤不已的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要買迴他送給倚華的簪子,想起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冷澄沒好氣道:“那簪子在下已送給家中妻子,她十分喜愛,不好再要迴來。”
那婦人雖有遺憾,但也不好堅持,正要告聲罪離去,旁邊的侍女開了腔:“開十倍價都嫌少,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姑太太,我們迴去告訴老爺去,讓老爺出頭給你把簪子要迴來!”
冷澄心裏的火蹭地冒起來:“我大氣不大氣與你何幹?我若真是小氣人,當初就不該在當鋪前買那根簪子來幫你們這位姑太太,如今倒成了我的不是。人家常年說好心沒好報,今兒個卻在我身上應驗了。”
那婦人有些慌亂,更是不好意思忙訓斥侍女道:“說什麽呢?人家當時是幫了我好大一個忙,這件事本身就是我的錯,人家答應是情分,不答應是本分。對不住,實在對不住,是我們治家不嚴,讓您見笑了。那簪子就當是我送給尊夫人的謝禮……。”
冷澄越聽越氣,不由自主刻薄起來:“怎麽?聽這話我還非要昧下你一支簪子不成?什麽謝禮?我真金白銀買的東西,什麽時候就成了你的人情了?”
侍女也怒了:“姑太太那支簪子可是值二十幾兩銀子呐,你花了三兩銀子撿這麽大一便宜,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你配嗎?”
冷澄心裏一驚,自覺有些愧疚,可轉念一想,依舊咽不下這口氣:“若真是賤買了你的簪子,大不了我把錢補給你就是。簪子已經送了人,萬萬沒有要迴來的道理。”
那婦人幾乎要哭出來:“不是,妾身不是這個意思。那個情況下,您給的價已經是大方的了,妾身再不提要迴簪子的事兒了。我們走吧,走吧。”
侍女倒是霸道:“姑太太,不能這麽算了。憑什麽讓他這種人拿著我們家的東西耀武揚威?你要麽收了銀子把簪子還我們,要麽把差的銀子補上,我們家老爺可是做官的,不欺負人也不能讓人欺負了去,你別想著訛我們!”
冷澄氣得七竅生煙:“我訛你們?我堂堂七尺男兒會訛你們?你們家老爺是誰,讓我見識見識,和人和和氣氣做了生意然後轉眼反悔,非要強買強賣,這是誰家的道理?”
他們三人越吵越兇,引了一群人過來看,其中竟有出門抬年貨的張叔和李叔。張叔囑咐李叔:“去,迴去告訴夫人,大人在街上和別人吵起來了,讓她趕緊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