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荀子傳道!


    帝都上空突現異象,引得萬人空巷,千萬大漢子民,俱都抬頭仰望的王朝學宮方向,心神震動不已,不知道這是哪一位文道大宗師要突破境界了。


    劉昊心血浮動,拂動衣袖,喚出了真龍,立即乘龍直奔王朝學宮而去。


    立天界以來,底蘊日益雄厚,方才有今日之瑞祥,自然是不可錯過。


    王朝學宮。


    那一口古鍾巍然長鳴,上古聖賢長吟誦經,從蒼穹之上悠悠傳來,傳入眾人耳中,振聾發聵。


    “文字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皆有氣勢,文字亦然。”


    “文章之德,融入精氣神,還有道理,比之武功,亦絲毫不遜。若是聖賢文章,罡氣沛然,充塞天地,我等讀書人,摒除雜念之後,運神於雙目,雖然目不能見,但卻心有所感,今日以吾之聲,為天下讀書人開啟天門......”


    荀子峨冠緩帶,雙目湛然神光,緩聲開口說話,垂垂老矣的背脊佝僂,聲音卻如龍吟,與聖賢長吟誦經聲與古老的鍾聲產生了共鳴,令天地震蕩,也令聞聲者心裏生起一種奇異的明悟。


    上古時代動蕩之後,聖人隕落,文道傳承漸漸地衰落下來,千萬人都沒有文聖出世。


    秩序的演化,冷酷的生存規則,天道之中,已經形成了無形的枷鎖桎梏,禁錮人們的思想,導致寒門再難出貴子!


    但從劉昊鼎立,再啟文道修煉之後,漸漸地有中興之象。


    荀子在大秦世界率眾儒投入大漢王朝之後,並未在朝中擔任任何官職,而是進入了王朝學宮,成為千萬典籍的管理者。


    數載隱修,不問世事,這個洞悉世情的睿智老人,閱遍千萬冊古籍,終於融合了幾個世界的智慧,成一家之言。


    今天,可謂是厚積薄發,學宮傳道,引來先聖共鳴。


    “晉升文道聖人,就如同武人晉升陸地神仙,要遭天劫,荀子肉體凡軀垂垂老矣,撐不過去了......”


    劉昊臉色幾度變化,最終歎了口氣,他知道這個被天下讀書人稱為“子”的儒家賢者,今日注定是要隕落了。


    明知注定要隕落,荀子卻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他這是要燃燒自身,成全大義,為天下讀書人,打開閉塞的文道修煉道路。


    這等於是逆天道而行,何其艱辛,無形之中那口天道所化的枷鎖便禁錮住了荀子的精神,要將他的思想肉體完全磨滅。


    “唉!就讓朕來助你一臂之力吧。”


    劉昊輕歎一聲,從乾坤世界裏取出了那一枚光輝神徽,輕輕震碎。


    這是神聖教廷布局西方凝聚了蒼生念力的神器,蘊藏了人世間最純粹精神力量,可以讓聖廷的教皇從凡人之軀,成為半人半神,也可以讓荀子從年邁知天命的老朽,變成文道聖人。


    千萬道光點好似螢火蟲,飛升空中,最後匯聚進入荀子穴竅當中。


    吸納了這一股純粹的能量,荀子渾身噴薄神輝,密密麻麻光點散落空中,像是有無數的神明在吟唱誦經,發出萬丈光芒,照耀青天。


    這一刻,荀子佝僂的背脊,突然挺直了,原本瘦弱的身軀突然變得高大起來,朗聲長吟:


    “今日替先聖傳五經之義,授帝王術,以教世人。”


    “為士者,自當有氣節,筆墨寫春秋,揮毫退萬敵!”


    “修文入朝,承君恩寵,報效國家,人臣所為也!”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


    ......


    ......


    “聖皇當位,武道昌,文道盛,人道乃興。”


    隨著荀子的長吟,王朝學宮當中的那一口古鍾長鳴不止。


    在場的儒生們,被浩瀚的文道光芒照耀洗禮,心神皆醉,一時間竟然茅塞頓開,好似感應到了上古文道聖人的精神,感受到了那種浩然氣勢,那種無法用言語表述的偉大!


    “生死俱善,人道畢矣,老臣多謝陛下成全。”


    聖人長吟戛然而止,荀子的身軀也漸漸地消失,化作了無數光影,消散於天地間,但是那一道浩然聲音,卻振聾發聵,始終在眾人的耳畔激蕩迴響。


    開啟文道天門,此舉造福後輩讀書之人,卻可謂是逆天而行,自然要遭到天道大劫。


    今天引來百聖齊鳴,荀子已經消耗了所有的精氣神。


    神徽消耗當中的純粹能量消耗殆盡,最終隻護住了荀子的神魂,卻沒能護住荀子的身軀,那一股浩然文氣,投入王朝學宮當中。


    以他的修為,掌控種種不可思議的秘術,令剛死不久的人複生亦不是難事,但眼下想要再塑血肉之軀,卻力有未逮。


    “荀子的浩然文氣,引動上古百聖齊鳴,打破天道桎梏,一念不滅,長存於世,以後接受億萬蒼生的信仰念力,未必不能再塑人軀......”


    沉默半響,劉昊輕歎一聲,道:“傳令工部,鑄荀子象,立於學宮,以供後人瞻仰。”


    當世讀書人,能被稱為“子”的,唯獨荀子一人。


    伏念、楚南公、顏路等人,淚滿衣襟,佇立於王朝學宮當中,久久無言。


    他們已經感受到了荀子的精神,看破生死,為了文道,為了蒼生,就連生死之道也看破了。


    自孔子一人一騎,周遊列國,門下弟子三千人,天下人無不敬仰,荀子今日舍身為天下人開文道天門,這種精神,也值得敬佩。


    最年青的七絕大軍師之一張良,放下了手裏的書卷,仰首望天,心神澎湃。


    韓非、李斯都算是荀子的弟子,傳承了荀子的精神,雖然此時不在帝都,卻也心有所感,兩人俱都放下了一切事物,走到窗口,朝著王朝學宮方向默然敬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上至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茶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茶包子並收藏三國之無上至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