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曆史上,昆侖山不僅代表著巍峨肅穆,還憑借眾多的人文傳說被譽為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成為修仙論道的聖地。
東華和姬政,同為昆侖山鴻鈞上人門下,本是師兄妹,又是夫妻,而在十幾年前,兩人就分居啦。
東華帶著徒弟虞青鳥在東海之濱蓬萊仙境修煉,人稱東王公;姬政繼承師父鴻鈞上人衣缽,主理昆侖山紫宵殿,人稱西王母。另外需要說明一點,她是大商帝國西伯侯姬昌的妹妹。
這一日,昆侖山紫宵殿大堂上,香煙嫋嫋,肅穆莊嚴,西王母姬政正在安坐講說。
“昔年,大禹王為民治水,嘔心瀝血,三過家門而不入,受萬民愛戴,王子啟仁德賢明,開啟華夏大國基業,四海臣服,威震八荒。大夏王朝曆400年,被成湯擅奪。如今商朝已曆600年,帝乙年邁,無德無能,四海荒蕪,民不聊生,大商帝國氣數已盡,我等宜順天勢而為,靜觀其變。”
兩個徒弟戰昭戰平恭立一側,欣然聽講。侍女虞青衣站在一側侍應。
一個束著發髻的童子進來稟報,有自稱西方部落晚輩的赫克托耳求見,現在紫霄殿外恭候懿旨。
姬政聽報,一副絕世容顏不由微微一凜。算來已經30年了,這雷震子突然前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在華夏史書上的名號是“雷震子”。
這裏麵的淵源要從30年前說起。姬政是大商帝國西伯侯姬昌的妹妹,在成為西王母之前,她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俠客。
當年,東華、姬政師兄妹在昆侖山跟從鴻鈞上人學藝。一日兩人當值,年輕男女難免兒女情長,在偏殿內卿卿我我,不防備一隻遠古神獸饕餮流竄至昆侖山,在紫宵殿前流連,見殿側有一支盛放的千年雪蓮,貪zui一口吞下。
昆侖山有兩件鎮山之寶,這千年雪蓮是其一,60年才盛放一次。被貪zui的饕餮吃了,鴻鈞上人大怒,要將東華、姬政逐出師門,經人說情,準其以功補過,即刻擒獲饕餮複命。補充一句,昆侖山另一件鎮山之寶是禹王杖。
師兄妹兩人領命後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循著饕餮留下的痕跡越過草原、戈壁、沙漠,向西追蹤了數千裏,終於在西方大海邊一座宏偉的城池前堵住了神獸的去路。這座城池就是特洛伊城。
遠古時期,在水中、陸地上生活著很多珍禽異獸,後來隨著天氣異常變遷,再加上人類活動範圍加大,各種禽.獸逐漸消亡殆盡。饕餮屬於遠古神獸,留存下來的很少,史書記載其形狀如傳說中的麒麟,眼大如鈴,口大似鬥,胃口極好,性格貪.婪,嗜吃,很有靈性。自從在昆侖山上一時貪zui,偷吃了千山雪蓮後,這神獸也知道惹了禍,一路西躥逃避,沒想到在數千裏外還是被追上了。
那時候,東華、姬政已經是華夏大地上赫赫有名的青年劍客,兩人心有靈犀,攜起手來雙劍合璧如入化境,幾乎無人能敵,他倆持劍運動真氣,把饕餮圍困在特洛伊城牆下。千年雪蓮是吸收天地精華的聖物,具有靈通之氣,饕餮吃了後功力大增,周旋了很久,始終不落下風。眼看著yin雲密布,狂風大作,就要下大雨了,師兄妹兩人不由心焦起來。
當時普裏阿摩斯剛剛接替特洛伊王位不久,王後正在臨盆待產,有仆人跑來報告,一男一女兩名東方劍客正在城牆外與一隻怪獸對峙。當即到城上觀戰,看見天色已晚,命人出城舉起火把照明,協助兩名劍客擒拿怪獸。
原來這饕餮力大無窮,極難擒服,但是它有個特點,喜水怕火。看見有火把靠近,四肢開始顫抖,吼叫聲也哆嗦起來,節節倒退。東華、姬政看出了它怕火的弱點,趁機舉起火把合圍過去,把它掀翻在地,捆了個結結實實。
“轟隆隆……”一陣震耳欲聾的驚天炸雷響起,傾盆大雨下了起來,若是再晚一步,饕餮就借著雨水逃遁了。
成功擒獲了神獸後,師兄妹鬆了口氣,來到城內向國王表示感謝。相互介紹一番後,普裏阿摩斯了解到這兩位劍客來自東方的昆侖山,他對華夏大地一直心懷敬仰,立即安排食宿隆重接待。三人年齡相仿,脾氣相投,當夜談起神農嚐百草,黃帝戰蚩尤,普羅米修斯盜天火,潘多拉的生日禮盒等等,洋洋灑灑,暢所欲言,互相引為知己,一宿毫無倦意。
就在昨日傍晚擒獲神獸饕餮時,響了一聲驚天動地的炸雷,普裏阿摩斯的王後生下了一個男孩。出於對華夏文化的崇敬,他請求兩位貴客為孩子起名,並在孩子長大成人後收為徒弟,教授神奇的中華劍術。東華欣然應允,並將隨身攜帶的一把“天昊”寶劍交給普裏阿摩斯,作為送給孩子的見麵禮。
“幼兒的希臘名是赫克托耳,‘守護者’的意思,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承擔起保護特洛伊城的職責。”老摩說。
東華沉思良久,開口道:“漢語起名,講究意境,賢侄是昨日那場驚天炸雷時所生,幹脆起名‘雷震子’,待成年以後,拿著這把天昊劍到華夏昆侖山找我,當盡平生所能授其劍術。”
希臘的赫克托耳和大商帝國的雷震子,是同一個人。他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赫卡柏成了特洛伊的新王後,所以,赫克托耳和帕裏斯、琳娜是同父異母,他並不是特洛伊的法定繼承人。
在普裏阿摩斯的盛情款待下,東華姬政在特洛伊城又待了一段時間,才乘坐雙馬戰車,帶齊足備的食物飲水,押送饕餮踏上返程。
東方劍俠走了,降服饕餮的故事一直在特洛伊流傳,並且越傳越神秘。擒獲巨獸的主角由最初的東華姬政兩位劍俠聯手,漸漸演變成了姬政獨自一人輕鬆gao定。傳說該女俠不但武功極高,而且meiyan不可方物,一直到幾十年後,還有好事者把姬政羅列進古希臘四大美女之中,說她的美麗程度遠遠超過海倫、琳娜和阿塔蘭黛的總和。
紫霄殿上,姬政暗暗思量,當年在特洛伊,東華自作主張收雷震子為徒,已經過了30年了。如今人事全非,東華寡情薄意,與小saohuo虞青鳥勾da成奸,去了東海蓬萊,與我再不見麵。現在他的徒弟尋來,不知為何?
聽說特洛伊近日與隔海相望的西方蠻族起了爭執,難道是來搬救兵?按說我不必理會,不過當年受過普裏阿摩斯的幫助,如不理睬道義上說不過去,先聽聽他為何而來,吩咐:“請他進來。”
前麵童子引路,赫克托耳和齊飛等五人走進紫霄殿。抬眼所見,氣勢宏偉,華麗壯觀,裝修古樸典雅,陳設莊重考究,的確是上方大國修仙聖地氣象。
大殿正前方,一座雕梁畫柱高台,中間端坐一位儀表威嚴的女人,地下有幾個棉墊子,應該是朝拜跪謝所用。
在西王母麵前,任何人都會不自覺的感受到一股懾人心魄的氣勢。赫克托耳來到高台前麵,單膝跪在墊子上,後麵跟著的四人也都單膝跪下。提示一點,雙膝叩拜是天朝明朝以後的風俗,唐宋以前和西方社會都沒有雙膝跪下磕頭的禮儀。
“晚輩拜見師父。”赫克托耳彎腰致禮。
“雷震子,當年收你為徒的是東王公東華,我不敢掠人之美,遠來是客,起身吧,看座。”姬政微微麵露笑意。
童子拿過一個木凳子,赫克托耳謝了,側身坐下。齊飛等人站在他後麵。
姬政詢問了幾句特洛伊王的近況和這次東來的用意,赫克托耳都一一據實迴答。
聽說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追拿帕裏斯和被他拐走的希臘王後海倫,姬政說:“如要追查令弟的下落,昆侖山恐怕無能為力,此處向東不遠即是西岐城,西伯侯仁德賢明,天下歸心,你去找他,問題輒幾可解。”吩咐戰昭即刻修書一封,托西伯侯姬昌幫助尋人。
赫克托耳躬身答謝。出於好奇,他很想知道這位名滿天下的西王母到底什麽模樣,鼓起勇氣仰頭朝台上望去。
姬政端坐在正中間,無法判斷她的年齡,外形豐神綽約,姿容風華絕代,氣質超凡脫俗,威嚴中透著一股正氣,凜然不可侵犯。
赫克托耳在昆侖山休息了兩天後,帶著西王母姬政的書信繼續東行,前往西岐城拜見了西伯侯姬昌。姬昌是大賢,有24妻,99子,精通演天之數。一日卦像顯示,命中注定他有百子之福,恰巧這一天雷震子到了,於是收為義子。
如此,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做了姬昌的第一百個兒子。後世留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說,明代許鍾琳《封神演義》描述雷震子“麵如青靛,發似朱砂,眼睛暴湛,獠牙橫生,雷公zui,肋下生風雷雙翅”。東方人剛接觸西方人時,感覺他們相貌怪異,常常描述為怪物,屬於以訛傳訛,有謬誤,不可信。
東華和姬政,同為昆侖山鴻鈞上人門下,本是師兄妹,又是夫妻,而在十幾年前,兩人就分居啦。
東華帶著徒弟虞青鳥在東海之濱蓬萊仙境修煉,人稱東王公;姬政繼承師父鴻鈞上人衣缽,主理昆侖山紫宵殿,人稱西王母。另外需要說明一點,她是大商帝國西伯侯姬昌的妹妹。
這一日,昆侖山紫宵殿大堂上,香煙嫋嫋,肅穆莊嚴,西王母姬政正在安坐講說。
“昔年,大禹王為民治水,嘔心瀝血,三過家門而不入,受萬民愛戴,王子啟仁德賢明,開啟華夏大國基業,四海臣服,威震八荒。大夏王朝曆400年,被成湯擅奪。如今商朝已曆600年,帝乙年邁,無德無能,四海荒蕪,民不聊生,大商帝國氣數已盡,我等宜順天勢而為,靜觀其變。”
兩個徒弟戰昭戰平恭立一側,欣然聽講。侍女虞青衣站在一側侍應。
一個束著發髻的童子進來稟報,有自稱西方部落晚輩的赫克托耳求見,現在紫霄殿外恭候懿旨。
姬政聽報,一副絕世容顏不由微微一凜。算來已經30年了,這雷震子突然前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在華夏史書上的名號是“雷震子”。
這裏麵的淵源要從30年前說起。姬政是大商帝國西伯侯姬昌的妹妹,在成為西王母之前,她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俠客。
當年,東華、姬政師兄妹在昆侖山跟從鴻鈞上人學藝。一日兩人當值,年輕男女難免兒女情長,在偏殿內卿卿我我,不防備一隻遠古神獸饕餮流竄至昆侖山,在紫宵殿前流連,見殿側有一支盛放的千年雪蓮,貪zui一口吞下。
昆侖山有兩件鎮山之寶,這千年雪蓮是其一,60年才盛放一次。被貪zui的饕餮吃了,鴻鈞上人大怒,要將東華、姬政逐出師門,經人說情,準其以功補過,即刻擒獲饕餮複命。補充一句,昆侖山另一件鎮山之寶是禹王杖。
師兄妹兩人領命後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循著饕餮留下的痕跡越過草原、戈壁、沙漠,向西追蹤了數千裏,終於在西方大海邊一座宏偉的城池前堵住了神獸的去路。這座城池就是特洛伊城。
遠古時期,在水中、陸地上生活著很多珍禽異獸,後來隨著天氣異常變遷,再加上人類活動範圍加大,各種禽.獸逐漸消亡殆盡。饕餮屬於遠古神獸,留存下來的很少,史書記載其形狀如傳說中的麒麟,眼大如鈴,口大似鬥,胃口極好,性格貪.婪,嗜吃,很有靈性。自從在昆侖山上一時貪zui,偷吃了千山雪蓮後,這神獸也知道惹了禍,一路西躥逃避,沒想到在數千裏外還是被追上了。
那時候,東華、姬政已經是華夏大地上赫赫有名的青年劍客,兩人心有靈犀,攜起手來雙劍合璧如入化境,幾乎無人能敵,他倆持劍運動真氣,把饕餮圍困在特洛伊城牆下。千年雪蓮是吸收天地精華的聖物,具有靈通之氣,饕餮吃了後功力大增,周旋了很久,始終不落下風。眼看著yin雲密布,狂風大作,就要下大雨了,師兄妹兩人不由心焦起來。
當時普裏阿摩斯剛剛接替特洛伊王位不久,王後正在臨盆待產,有仆人跑來報告,一男一女兩名東方劍客正在城牆外與一隻怪獸對峙。當即到城上觀戰,看見天色已晚,命人出城舉起火把照明,協助兩名劍客擒拿怪獸。
原來這饕餮力大無窮,極難擒服,但是它有個特點,喜水怕火。看見有火把靠近,四肢開始顫抖,吼叫聲也哆嗦起來,節節倒退。東華、姬政看出了它怕火的弱點,趁機舉起火把合圍過去,把它掀翻在地,捆了個結結實實。
“轟隆隆……”一陣震耳欲聾的驚天炸雷響起,傾盆大雨下了起來,若是再晚一步,饕餮就借著雨水逃遁了。
成功擒獲了神獸後,師兄妹鬆了口氣,來到城內向國王表示感謝。相互介紹一番後,普裏阿摩斯了解到這兩位劍客來自東方的昆侖山,他對華夏大地一直心懷敬仰,立即安排食宿隆重接待。三人年齡相仿,脾氣相投,當夜談起神農嚐百草,黃帝戰蚩尤,普羅米修斯盜天火,潘多拉的生日禮盒等等,洋洋灑灑,暢所欲言,互相引為知己,一宿毫無倦意。
就在昨日傍晚擒獲神獸饕餮時,響了一聲驚天動地的炸雷,普裏阿摩斯的王後生下了一個男孩。出於對華夏文化的崇敬,他請求兩位貴客為孩子起名,並在孩子長大成人後收為徒弟,教授神奇的中華劍術。東華欣然應允,並將隨身攜帶的一把“天昊”寶劍交給普裏阿摩斯,作為送給孩子的見麵禮。
“幼兒的希臘名是赫克托耳,‘守護者’的意思,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承擔起保護特洛伊城的職責。”老摩說。
東華沉思良久,開口道:“漢語起名,講究意境,賢侄是昨日那場驚天炸雷時所生,幹脆起名‘雷震子’,待成年以後,拿著這把天昊劍到華夏昆侖山找我,當盡平生所能授其劍術。”
希臘的赫克托耳和大商帝國的雷震子,是同一個人。他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赫卡柏成了特洛伊的新王後,所以,赫克托耳和帕裏斯、琳娜是同父異母,他並不是特洛伊的法定繼承人。
在普裏阿摩斯的盛情款待下,東華姬政在特洛伊城又待了一段時間,才乘坐雙馬戰車,帶齊足備的食物飲水,押送饕餮踏上返程。
東方劍俠走了,降服饕餮的故事一直在特洛伊流傳,並且越傳越神秘。擒獲巨獸的主角由最初的東華姬政兩位劍俠聯手,漸漸演變成了姬政獨自一人輕鬆gao定。傳說該女俠不但武功極高,而且meiyan不可方物,一直到幾十年後,還有好事者把姬政羅列進古希臘四大美女之中,說她的美麗程度遠遠超過海倫、琳娜和阿塔蘭黛的總和。
紫霄殿上,姬政暗暗思量,當年在特洛伊,東華自作主張收雷震子為徒,已經過了30年了。如今人事全非,東華寡情薄意,與小saohuo虞青鳥勾da成奸,去了東海蓬萊,與我再不見麵。現在他的徒弟尋來,不知為何?
聽說特洛伊近日與隔海相望的西方蠻族起了爭執,難道是來搬救兵?按說我不必理會,不過當年受過普裏阿摩斯的幫助,如不理睬道義上說不過去,先聽聽他為何而來,吩咐:“請他進來。”
前麵童子引路,赫克托耳和齊飛等五人走進紫霄殿。抬眼所見,氣勢宏偉,華麗壯觀,裝修古樸典雅,陳設莊重考究,的確是上方大國修仙聖地氣象。
大殿正前方,一座雕梁畫柱高台,中間端坐一位儀表威嚴的女人,地下有幾個棉墊子,應該是朝拜跪謝所用。
在西王母麵前,任何人都會不自覺的感受到一股懾人心魄的氣勢。赫克托耳來到高台前麵,單膝跪在墊子上,後麵跟著的四人也都單膝跪下。提示一點,雙膝叩拜是天朝明朝以後的風俗,唐宋以前和西方社會都沒有雙膝跪下磕頭的禮儀。
“晚輩拜見師父。”赫克托耳彎腰致禮。
“雷震子,當年收你為徒的是東王公東華,我不敢掠人之美,遠來是客,起身吧,看座。”姬政微微麵露笑意。
童子拿過一個木凳子,赫克托耳謝了,側身坐下。齊飛等人站在他後麵。
姬政詢問了幾句特洛伊王的近況和這次東來的用意,赫克托耳都一一據實迴答。
聽說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追拿帕裏斯和被他拐走的希臘王後海倫,姬政說:“如要追查令弟的下落,昆侖山恐怕無能為力,此處向東不遠即是西岐城,西伯侯仁德賢明,天下歸心,你去找他,問題輒幾可解。”吩咐戰昭即刻修書一封,托西伯侯姬昌幫助尋人。
赫克托耳躬身答謝。出於好奇,他很想知道這位名滿天下的西王母到底什麽模樣,鼓起勇氣仰頭朝台上望去。
姬政端坐在正中間,無法判斷她的年齡,外形豐神綽約,姿容風華絕代,氣質超凡脫俗,威嚴中透著一股正氣,凜然不可侵犯。
赫克托耳在昆侖山休息了兩天後,帶著西王母姬政的書信繼續東行,前往西岐城拜見了西伯侯姬昌。姬昌是大賢,有24妻,99子,精通演天之數。一日卦像顯示,命中注定他有百子之福,恰巧這一天雷震子到了,於是收為義子。
如此,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做了姬昌的第一百個兒子。後世留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說,明代許鍾琳《封神演義》描述雷震子“麵如青靛,發似朱砂,眼睛暴湛,獠牙橫生,雷公zui,肋下生風雷雙翅”。東方人剛接觸西方人時,感覺他們相貌怪異,常常描述為怪物,屬於以訛傳訛,有謬誤,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