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綿竹一帶四麵環山,有個叫臨河寨的地方,寨子上有一戶釀酒人家,是一對老夫妻,夫婦倆年歲已高,卻依然膝下無子,主人家姓白,單名一個謙子,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白家夫婦甚是苦惱。
話說一天,雷聲雨做,驚天動地,白家早早栓了門,收了酒壇,夫婦倆剛忙頓好,忽聽得門外一陣嬰兒的啼哭聲,聲音脆耳,卻與雷聲雨聲交織在一聲。聞的人直覺驚恐,白謙手持蠟燈想出門瞧個究竟,白夫人害怕,生拽著白老爺,白謙擺擺手,迴轉身來,那啼哭聲卻越加刺耳了,白謙與夫人說:“我白家原一小戶人家,從不做傷天害理之事,這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們沒什麽可害怕的。”說完,他讓夫人拿著蠟燈,自己開了門。
“啊!”兩人一陣驚訝,門檻上竟躺著一個包裹的嚴實的娃娃。
兩人把娃娃抱進屋裏,那娃娃立即停止啼哭,夫人把蠟燈湊近娃娃的臉蛋。頓時欣喜地說:“生的可真是粉嫩啊!”
白謙卻是愁眉不展,他說道:“誰家的父母這般心腸,在這麽惡劣的天氣拋棄自家的兒女。”
白夫人放好蠟燈,迴著白老爺的話說:“我前幾天剛去山上的菩薩那裏許了願,或許是菩薩賜的也說不準。”
白老爺攤開娃娃的包裹。一張白手絹溜了出來,白老爺又讓夫人把蠟燈取來,展開一開,隻見上麵寫著:“十四娘,戊子年九月十八。”
從此後這雨中得來的女娃就被唿做十四娘,隨白老爺的姓,外人問得。白家隻說是親戚贈送,山裏人出山的少,對於別家的外頭親戚也不慎了解,所以也不作懷疑。女娃人家人愛,此後來白家喝酒的人更多了起來。
話說八年之後,酒館裏來了一個瞎眼的老婆婆,端坐著卻不要吃酒,拿著一對瞎眼盯著十四娘看,十四娘害怕,不在貪玩,躲在娘親身後。
老婆婆站起身,拄著拐杖,竟走至十四娘跟前說:“這女娃八歲了吧,該是戊子年九月十八所生。”
白家夫婦甚是驚訝,護著孩兒,問老婆婆如何得知的。
“哈哈哈哈,八年前一場雷雨,我怎會不記得呢?”
白老爺閉門謝客,問著老婆婆是什麽人。這婆婆卻是奇怪,生生地搖著頭說:“你們若信我老婆子的,把這娃娃扔進後山即可,如若留著,隻怕大禍不遠了!”說完即飄然離去。
白夫人摟著十四娘流淚,十四娘雖非自己所生,卻是生生地養育了八年,與自己親生別無兩樣,現在讓自己把她扔進後山,這讓她如何狠得下心。
白老爺也是一籌莫展,若說這老婆婆瘋話,卻又如何得知十四娘生辰,連雷雨天都記得那麽清晰。老婆婆口中所說不把這撿來的女娃扔了,白家離大禍不遠了!這難道是真的!
兩人思索了一晚上,白夫人執意不肯,雖也覺事有蹊蹺,卻不願拋棄十四娘,就這樣,兩人最終留下了十四娘,戰戰兢兢地過著日子,隻盼那老婆婆是胡言,從此也不再登門。白家夫婦又去廟裏許了願,讓主持給十四娘看相,那主持似乎看出了什麽,頃刻間臉色大變,最後歎了歎氣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老衲也無力迴天!”
“大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白謙嚇的麵如死灰。
“天機不可泄露,老衲給二位施主指條明路,千金小姐以後必須以麵紗遮麵,不得讓外人看見她的模樣,隻有等小姐成親過後,麵紗方可摘下,如此可能挽救這場災難,行不行還要看施主的造化,阿彌陀佛,老衲不能多說,還請二位施主迴去吧。”主持說完就走了。
白家夫婦雖心裏恐慌,可聽得主持一言,沒有他法,現今,保住十四娘才最要緊。於是,這十四娘就蒙上了麵紗,外人從此再也沒有看見她的麵貌。
話說十年過了,白家卻是相安無事,並沒有瞎眼婆婆所說的災禍,恰巧當天是十四娘的生日,晃眼間,十四娘已十六歲了,生的如天仙一般,夫婦倆是越發的疼愛。
白家夫婦膝下隻有此女,自小當成是男孩養活的,況且現在夫婦年事已高,白家的生意也需要人繼承,這夫婦倆尋思找個上門的女婿,山裏人民風樸實,任是她家金山銀山,也沒有肯把兒子送人的,所以白家的媒人來了不少,十四娘的親事卻一直懸著。
那日,十四娘年滿十六歲,白家夫婦宴請四方鄰坊,凡年滿十六周歲,還未娶親的男子,都可參加,十四娘親自給來客斟酒,那些年輕的男子眼見得十四娘娥娜多姿,卻有那礙眼的麵紗遮著,就有好事之人求白老爺給摘了,給大家見見,白謙隻搖頭說時候未到。
酒席剛到一半,門外闖來一陌生男子,衣衫襤褸,蓬頭垢麵,擠坐到賓客間,眾人都以為是個叫花子,白謙也趕忙讓夥計拿錢打發,那人把錢擲於地說:“我不是拿賞錢的,今個可是小姐生日,我路過此人,特來助興,怎麽主人家以貌取人嗎?”白謙拿眼觀他,確實在二十左右,頓時眼角帶笑,說:“不敢不敢,公子不是我寨子裏的人吧,白某瞧著麵生。”
那男子拱手說:“確實,我是從湘鄉來的,路過此地,主人家門前可寫著年滿十八歲男子,未娶親者都可入內,在下姓趙,單民一個“未”子,不巧都符合。”那白謙瞧他麵熟,好似在哪見過,卻一時想不起,隻是趕忙讓夥計招唿,那些賓客看趙未寒酸,私下裏議論說,這頂是個騙吃騙喝的主。
傍晚,賓客散去,那趙公子卻依然自顧自地喝酒,沒有半點要走的意思,眼看人走的差不多了,白謙坐下與他對飲,那少年卻頓時伏地不起。哭訴說:“掌櫃的是好人啊,趙某無親無故,現落魄於此,先生若不嫌棄,望收留在下。”
白謙忙拉起他,喊來夫人和十四娘,聽那少年說的淒慘,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況且店裏的夥計也打算迴家娶親,白謙正愁缺了幫手,就立即答應收留了他。
話說一天,雷聲雨做,驚天動地,白家早早栓了門,收了酒壇,夫婦倆剛忙頓好,忽聽得門外一陣嬰兒的啼哭聲,聲音脆耳,卻與雷聲雨聲交織在一聲。聞的人直覺驚恐,白謙手持蠟燈想出門瞧個究竟,白夫人害怕,生拽著白老爺,白謙擺擺手,迴轉身來,那啼哭聲卻越加刺耳了,白謙與夫人說:“我白家原一小戶人家,從不做傷天害理之事,這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們沒什麽可害怕的。”說完,他讓夫人拿著蠟燈,自己開了門。
“啊!”兩人一陣驚訝,門檻上竟躺著一個包裹的嚴實的娃娃。
兩人把娃娃抱進屋裏,那娃娃立即停止啼哭,夫人把蠟燈湊近娃娃的臉蛋。頓時欣喜地說:“生的可真是粉嫩啊!”
白謙卻是愁眉不展,他說道:“誰家的父母這般心腸,在這麽惡劣的天氣拋棄自家的兒女。”
白夫人放好蠟燈,迴著白老爺的話說:“我前幾天剛去山上的菩薩那裏許了願,或許是菩薩賜的也說不準。”
白老爺攤開娃娃的包裹。一張白手絹溜了出來,白老爺又讓夫人把蠟燈取來,展開一開,隻見上麵寫著:“十四娘,戊子年九月十八。”
從此後這雨中得來的女娃就被唿做十四娘,隨白老爺的姓,外人問得。白家隻說是親戚贈送,山裏人出山的少,對於別家的外頭親戚也不慎了解,所以也不作懷疑。女娃人家人愛,此後來白家喝酒的人更多了起來。
話說八年之後,酒館裏來了一個瞎眼的老婆婆,端坐著卻不要吃酒,拿著一對瞎眼盯著十四娘看,十四娘害怕,不在貪玩,躲在娘親身後。
老婆婆站起身,拄著拐杖,竟走至十四娘跟前說:“這女娃八歲了吧,該是戊子年九月十八所生。”
白家夫婦甚是驚訝,護著孩兒,問老婆婆如何得知的。
“哈哈哈哈,八年前一場雷雨,我怎會不記得呢?”
白老爺閉門謝客,問著老婆婆是什麽人。這婆婆卻是奇怪,生生地搖著頭說:“你們若信我老婆子的,把這娃娃扔進後山即可,如若留著,隻怕大禍不遠了!”說完即飄然離去。
白夫人摟著十四娘流淚,十四娘雖非自己所生,卻是生生地養育了八年,與自己親生別無兩樣,現在讓自己把她扔進後山,這讓她如何狠得下心。
白老爺也是一籌莫展,若說這老婆婆瘋話,卻又如何得知十四娘生辰,連雷雨天都記得那麽清晰。老婆婆口中所說不把這撿來的女娃扔了,白家離大禍不遠了!這難道是真的!
兩人思索了一晚上,白夫人執意不肯,雖也覺事有蹊蹺,卻不願拋棄十四娘,就這樣,兩人最終留下了十四娘,戰戰兢兢地過著日子,隻盼那老婆婆是胡言,從此也不再登門。白家夫婦又去廟裏許了願,讓主持給十四娘看相,那主持似乎看出了什麽,頃刻間臉色大變,最後歎了歎氣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老衲也無力迴天!”
“大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白謙嚇的麵如死灰。
“天機不可泄露,老衲給二位施主指條明路,千金小姐以後必須以麵紗遮麵,不得讓外人看見她的模樣,隻有等小姐成親過後,麵紗方可摘下,如此可能挽救這場災難,行不行還要看施主的造化,阿彌陀佛,老衲不能多說,還請二位施主迴去吧。”主持說完就走了。
白家夫婦雖心裏恐慌,可聽得主持一言,沒有他法,現今,保住十四娘才最要緊。於是,這十四娘就蒙上了麵紗,外人從此再也沒有看見她的麵貌。
話說十年過了,白家卻是相安無事,並沒有瞎眼婆婆所說的災禍,恰巧當天是十四娘的生日,晃眼間,十四娘已十六歲了,生的如天仙一般,夫婦倆是越發的疼愛。
白家夫婦膝下隻有此女,自小當成是男孩養活的,況且現在夫婦年事已高,白家的生意也需要人繼承,這夫婦倆尋思找個上門的女婿,山裏人民風樸實,任是她家金山銀山,也沒有肯把兒子送人的,所以白家的媒人來了不少,十四娘的親事卻一直懸著。
那日,十四娘年滿十六歲,白家夫婦宴請四方鄰坊,凡年滿十六周歲,還未娶親的男子,都可參加,十四娘親自給來客斟酒,那些年輕的男子眼見得十四娘娥娜多姿,卻有那礙眼的麵紗遮著,就有好事之人求白老爺給摘了,給大家見見,白謙隻搖頭說時候未到。
酒席剛到一半,門外闖來一陌生男子,衣衫襤褸,蓬頭垢麵,擠坐到賓客間,眾人都以為是個叫花子,白謙也趕忙讓夥計拿錢打發,那人把錢擲於地說:“我不是拿賞錢的,今個可是小姐生日,我路過此人,特來助興,怎麽主人家以貌取人嗎?”白謙拿眼觀他,確實在二十左右,頓時眼角帶笑,說:“不敢不敢,公子不是我寨子裏的人吧,白某瞧著麵生。”
那男子拱手說:“確實,我是從湘鄉來的,路過此地,主人家門前可寫著年滿十八歲男子,未娶親者都可入內,在下姓趙,單民一個“未”子,不巧都符合。”那白謙瞧他麵熟,好似在哪見過,卻一時想不起,隻是趕忙讓夥計招唿,那些賓客看趙未寒酸,私下裏議論說,這頂是個騙吃騙喝的主。
傍晚,賓客散去,那趙公子卻依然自顧自地喝酒,沒有半點要走的意思,眼看人走的差不多了,白謙坐下與他對飲,那少年卻頓時伏地不起。哭訴說:“掌櫃的是好人啊,趙某無親無故,現落魄於此,先生若不嫌棄,望收留在下。”
白謙忙拉起他,喊來夫人和十四娘,聽那少年說的淒慘,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況且店裏的夥計也打算迴家娶親,白謙正愁缺了幫手,就立即答應收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