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初夏,豫州大地,沃土千裏。田裏的麥子再有月餘就要開鐮,隻等最後一段時間讓火暴的太陽將它們催熟。
中原小鎮。十四歲的劉迎春跟著父親走在田壟間。他們起了個大早,挑著豆腐擔子給鄉下一戶辦喜事的人家送去。最近辦喜事的人突然多起來,娶媳婦的,嫁閨女的,不論家境好壞,一場喜宴總是要擺,喜宴上的豆腐必不可少。因此,近段時間豆腐坊的生意特別興隆。然而,那些婚事都操辦得匆忙,應有的喜慶仿佛被敷衍衝淡了,卻有一種陰霾而緊張的空氣將小鎮包圍起來。外麵傳來消息說,從北邊來了鬼子,殺人、放火、搶東西,還到處找花姑娘,兇殘邪惡。將消息帶進小鎮的是年前逃難過來的一個上海男人,他九死一生跑到小鎮來投奔親戚,即鎮西頭的剃頭匠劉四。起初,消息的影響範圍有限,除了急著娶媳婦、嫁閨女的人家,彼時的小鎮還算安寧,仿佛一處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不同的是,人們清閑下來後喜歡湧到劉四的剃頭鋪子裏,聽上海男人講外麵的事。殺人放火的恐怖事件讓他們感到激憤,且多了一點慶幸——鬼子隻去繁華之地,這偏僻小鎮或可逃過一場曠古劫難。
假如不是來小鎮避禍的外鄉人越來越多,偶爾還能聽見成群的飛機嗡鳴著在遠處的天際擦過,鎮上人家仍然會沉浸於恬靜的生活。
某天晌午,一顆炸彈突兀地落到鎮子旁邊的麥田裏。田間無人,隻有靜臥在柳樹下的一頭大黃牛倒在了血泊中。農人將炸死的黃牛拉到小鎮的集市上剝皮賣肉,小鎮立刻不平靜起來。許多人家已經從外鄉人的逃難經驗裏做了最壞的打算——收拾好能隨身攜帶的包袱和幹糧,隨時準備從小鎮逃離。
然後是焦躁的等待,等待逃離時刻的到來。
一段時間後,那顆意外落到麥田裏的炸彈在人們心裏激起的漣漪漸漸平息,小鎮並未發生其他令人驚恐的事件。這很容易使人陷入麻痹。人們將收拾好的包袱又打開,依然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日常生活。
轉眼進入六月份。一個平常的夜晚,大雨傾盆,嘩嘩啦啦衝刷著大地,也撞擊著深夜裏夢中人的耳膜。
十四歲的劉迎春是被雨聲之外的嘈雜聲吵醒的。她睡眼蒙矓地走出屋外,驚懼地發現,整個鎮子已變成了汪洋中的一座孤島,或者說像汪洋中漂著的一條船。水還在繼續往上漫延,已經淹到了街麵上。當、當、當,有人敲鑼。這是小鎮出現危急情況時給民眾報警的通用方法,比如土匪洗劫或黃河決堤,還有後來經大夥兒提
議預防傳聞中的鬼子。此時,大水洶湧而至,鑼聲一陣緊似一陣,像急促的雨點打落在每一扇漆黑的窗戶上。窗戶次第亮起了燈。不一會兒,整個鎮子喧騰起來。
閃電像一條火龍,用猩紅的舌頭舔舐著夜空,一切於瞬間明亮得如同白晝。天邊滾動的驚雷隨著閃電的稍縱即逝在漆黑的夜空炸響,仿佛一扇巨大的石磨,轟隆隆在人們頭頂上碾過來又碾過去。雷聲過後,小鎮重又陷入雨的暴虐。
黃河決口啦!快跑啊!——有人在狂唿。
媽媽!……奶奶!——小孩子發出驚恐的哭叫。
原先預備好又拆開了的包袱是來不及整理了。人們亂作一團,扶老攜幼,或抱著木盆、水桶,或摳著門扇、床板等等能夠漂浮的東西投進水裏,要在不知何處是彼岸的滾滾黃水中掙紮、漂泊、求生……
遠處急促的鑼聲和眼前慌亂的景象猛然擊醒了劉迎春,她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低頭看看,水已沒過腳麵,她的家——坐落在鎮子邊的豆腐坊也漫進了滔滔黃水。她激靈了一下。由於近期豆腐坊的生意好,過度勞累的父母正在酣睡,若有若無的鼾聲滿載了令人傷感的疲倦。這樣的季節,雷雨天是常有的,他們潛意識裏根本沒有在意房子外麵的喧鬧,隻將自己淹沒在豆漿的腥甜氣息中,沉沉地睡下去,睡得那樣心滿意足,外麵的世界似乎與他們無關。
劉迎春跑迴屋子,急促地叫喊道:“你們醒醒!快醒醒啊!”
父親起身劃亮洋火,他的關於安定生活的美夢被徹底驚醒:洪水急切地從門口湧入,屋子裏到處是水,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漂起來,木桶、鞋子、木鏟子、葫蘆瓢、破紙片、柴禾稈……它們驚惶無措地在水裏旋轉。
一家三口慌忙跑到外麵。很快,屋子的半截土牆已沒在水裏。慌亂中,父親卸下木門板。劉迎春和母親緊緊抓牢門板,父親狠命向前一推。門板漂出去的瞬間,泥瓦結構的豆腐坊轟然坍塌。父親和灰黑色的瓦屋頂一起被濁浪吞沒,一轉眼就被滔天黃水卷走了。
劉迎春和母親同時發出驚唿,但父親再也聽不見了。她們隻能隨著門板的漂浮在水裏飄蕩……
到天明,可以看見漫無邊際的水麵浮著各種各樣的家什和木製屋椽架,還有肚子鼓脹起來的家畜和人的屍體。劉迎春和母親已經感覺不到恐懼,她們的身體在水裏泡得冰涼而麻木。不知又漂了多遠,漂到了何處,她們最終被大水推到了一片陸地上。
天
放晴了,慘白的陽光俯瞰大地,茫茫水澤將一片一片隆起的陸地環繞著、分割著,世界像一艘觸礁的破船,陷於無邊的混沌之中……
洪水退去,到處是災民。他們衣衫襤褸,麵露饑色,隨手揪下沾著淤泥的青草或樹葉填進嘴裏。劉迎春在母親的拉扯下隨著災民盲目地往前奔湧,也不知道要走向何處。災民所經之地,綠色植物像遭遇了一片蝗蟲,很快在蠶食中消退。大地如災民木訥的臉,閃爍出白刺刺的枯黃色。
就這樣,在突然失去親人與家園的悲傷、恐懼中以及不知將流浪到何處的混沌、迷茫中艱難地度過了幾個月,劉迎春牽著母親的手跟隨災民走到了一條鐵路邊,他們沿著鐵路線不停地走啊走啊。
逃出中原小鎮的劉迎春此時才知道,外麵的世界正如那個上海男人所說,滿世界的兵荒馬亂。她和母親陷入到比洪水更甚的危險與恐懼中:兵禍如刀俎,災民成魚肉,大地變焦土。他們隨時可能遇見荷槍實彈的兵,嘰裏哇啦地講話,有的在上嘴唇中央留一撮怪異的黑胡子。這些魔鬼一樣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鬼子,正張開血盆大口吞食著一切他們想要吞掉的東西。
像驚弓之鳥,災民們不知道自己的人頭還能在肩上扛幾日。但他們已經顧不得想這些,因為即便鬼子對他們突發慈悲不以割下他們的頭顱為樂,饑餓和疾病也隨時可能奪取他們脆弱的生命。但他們還是茫然地向前奔逃。也許,不停地奔逃隻是表明他們依然是一個活物。
一路走來,許多人死了。另一些人加入到這個行列。
逃難的隊伍不斷擴大,其中不但有北平人、上海人,還有鄭州人、徐州人,後來是武漢人、衡陽人,甚至廣州人……鬼子由北到南,所向披靡,兵家必爭的重要城鎮皆淪為鬼子的囊中物。世界深陷在赤紅的血腥與殺戮之中。
冬天說來就來。劉迎春跟隨一小股難民流亡在西風古道上,她已經找不到母親。她不知道自己與母親是如何走散的。她隻記得在那個不知名的鐵路小站,幾個持槍的日本兵突然衝進難民隊伍,人們在明晃晃的刺刀下驚恐四散。然後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許久,劉迎春從一堆血肉模糊的屍體裏坐起來。很僥幸,她隻是嚇暈了,竟毫發無損。環視四周,不見一個活著的人影,車站沉淪在漆黑的深夜。寂靜就像死亡一樣籠罩了她。她在心裏喊著娘,卻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一隊日本巡邏兵走過來了,“嚓嚓嚓”,皮靴踏在站台的青石板上,夜被震得戰栗起來。
劉迎春趕緊伏下身子,伏在那些屍體裏麵。
幾束手電光照射過來。借著青綠色的光束,一條肥碩的大狼犬圍著屍體嗅來嗅去。它伸出腥臭的舌頭,幾乎要舔到劉迎春的臉……
遠處,突然響起急促的哨聲,混合著淩亂的槍聲。巡邏兵嘰裏哇啦叫囂著,帶上他們的狼犬跑開了,追著那哨聲和槍聲跑過去。
當四周再聽不見一點動靜,劉迎春慢慢從屍體堆裏站起來。求生的欲望使她強忍著恐懼,邁著酸痛的腿朝停靠在鐵道上的火車走去。天將明時,她爬上了靜默在站台邊的一輛運煤貨車。她忍著饑渴趴在煤堆裏,任由貨車帶著她走過一站又一站她不知曉地名的地方。她艱難地活了下來,卻不知道母親是否落入了日本兵之手,甚至不知道她是否還活著。
一個月後,劉迎春跟隨難民進入甘肅境內,已經遠離黃泛區和日本兵。他們沿著延綿不絕的黃褐色山巒或戈壁灘奔命。其實他們是走向了絕境。因為這個地區人煙稀少,他們很難討到食物,荒涼的大地上有時連樹皮、草根也找不到。而且進入冬季後,寒冷隨時會像幽靈一樣襲來。尤其到夜晚,一旦有人躺下,很難重新站起來。他們往西走得越遠,能活下來的人就越少。
西北的初冬季節,黃昏,天空飄起星星點點的雪花。劉迎春還穿著從家鄉逃出來時的單衣,已經髒汙破爛不堪,僅在外麵套了一件破夾襖,是途經一個小鎮時一位好心的大嬸施舍給她的。她和其他難民本來可以留在人煙稠密的城鎮,但每天都有日本人的飛機轟鳴著在天空盤旋,扔下密集的炸彈。一個叫靖遠的地方就遭受了日本飛機製造的大空難。他們即使有幸躲過空難,別樣的災禍也可能突然襲來。最常見的是活動在後方的兵痞,使難民的苦難雪上加霜。每天都會死人。難民們隻好盲目地繼續西行,走向更加荒僻的戈壁。
在這個突然飄起雪花的黃昏,劉迎春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寒冷,應該是又餓又冷。她已經兩天沒有吃到東西,連水都沒有喝一口。漸漸地,她的雙腿在寒冷與疲憊中失去知覺,已經跟不上同路的人。她不想再走了,也再走不動了,於是靠在一棵幹枯的樹樁前坐下,將自己蜷縮成一團。
蜷縮在一起的劉迎春感覺要好多了。慢慢地,她身上微弱的熱氣在伴著細碎雪花的朔風中散盡,整個人似乎也凍住了,一點動彈不了。她想到自己可能快要死了。她已經聽見死神的腳步聲叮叮咣咣在她的頭頂盤旋。但此時除了內心的寧靜,她並沒有過多地感到恐懼。她覺得自己真的
應該好好休息,放棄毫無目標的奔逃而在一個柔軟溫暖的處所裏做一迴香甜的夢。是的,蜷縮成一團的劉迎春此時感受到了難得的溫暖。
劉迎春沒有讀過什麽書,她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個如此時般溫暖的童話,否則她也會看見被大水衝走的父親和不知所蹤的母親,他們微笑著向她招手……
不知過了多久,靠在枯樹樁前昏睡的劉迎春睜開眼睛,留戀地迴味著剛才的夢幻。一堆紅彤彤的篝火映入她的眼簾。原來一切並非完全是夢境。她還驚奇地發現,自己身上蓋著一塊羊毛氈。
篝火邊坐著一個陌生男人,正對著火光吃幹糧。由於他長著濃密的絡腮胡,劉迎春看不清他的臉,也分辨不出他的年紀。她有些害怕,更有些饑餓難耐。她蠕動了一下幹裂的嘴唇,在羊毛氈下瑟瑟發抖。
絡腮胡聽見了動靜,他抬頭看她一眼,不說話,扔過來一隻用羊皮做的水囊。水囊就扔在劉迎春伸手可及的地方。過了一會兒,劉迎春確定那隻水囊是給她的,伸手將它勾過來,撿起來抱在懷裏。她戰栗著打開塞子,猛吸一口,感覺嘴裏有一股濃濃的奶腥味。她在家鄉喝過羊奶,但水囊裏的奶似乎與羊奶不同,應該是馬奶或牛奶。
劉迎春已經有一點力氣了,她艱難地衝絡腮胡笑一下,那笑裏包含著感激,也包含著某種期盼。她直直地看著他手裏的幹糧,用火烤過的,散發著麥麵餅特有的香氣,悠悠向她飄來。
絡腮胡吃完幹糧,開口說道:“尕妹子,你餓得太久了,現在不能吃東西。你把皮囊裏的駱駝奶喝完就行。”
劉迎春微微轉過頭,果然看見不遠處臥著大大小小幾匹駱駝。
天明,劉迎春被一陣窸窸窣窣的動靜驚醒。原來是絡腮胡趕起駱駝要出發了。他在她身邊放下一些幹糧,還有那隻裝滿駱駝奶的皮囊。
清晨的絲綢古道顯得那樣空曠、迷離。隻一會兒,絡腮胡和他的駱駝已經走出去很遠,好像馬上就要從劉迎春的視線裏消失掉。劉迎春感受到了將被世界遺棄的無助和恐懼。她搖晃著站起身來,追過去幾步,撲通一下又摔倒了。她趴在地上急切地唿喚著:“大叔,求求你,別把我一個人扔在這裏。我知道你是好人,你帶上我一起走吧!我爹媽都沒有了,我給你做牛做馬,隻要你給口飯吃就行!”
絡腮胡停頓片刻,轉身往迴走。他來到劉迎春麵前說:“尕妹子,你想給我做牛做馬,你倒說說,你會做什麽?”
“我……我會磨豆腐。”
“我們縣城裏的人喜歡吃豆芽菜。而且縣城有一間豆腐坊,東家是有勢力的財主,誰敢和他搶生意?我們家裏用不著磨豆腐的。”
“我會唱豫劇《花木蘭》,還有《穆桂英掛帥》。”
“我們那裏的人都聽秦腔,還從來沒有聽說過豫劇。不過我在外邊知道有一種戲叫豫劇。你是從河南逃荒來的吧?”
“我會……”劉迎春用手捂住臉,雙肩一聳一聳的。
絡腮胡揮揮手說:“算了,算了,不要哭得我心煩。你幫我照看駱駝,有兩匹小駱駝還沒滿月呢。應該沒有問題吧?”
“……沒問題!我從前放過羊。”劉迎春用衣袖擦著眼淚,大眼睛明亮地閃了一下。
絡腮胡抱起劉迎春,將她放在一匹大駱駝上,又將那塊羊毛氈裹在她身上,她便跟隨他踏上了繼續西行的路途。
初冬的雪還不成氣候,到晌午時分,天已放晴。陽光普照,地上薄薄的一層積雪很快蹤跡全無。隻是西北風依然凜冽,能穿透骨髓。
絡腮胡領著駱駝一路走下去,走進茫茫戈壁灘。隨後的路途更加荒寂,除了能隱約看見遠處的土黃色山巒,腳下便是灰色的鵝卵石。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鋪得漫無邊際,四周連一棵枯樹樁也看不見了。這是怎樣的荒寂啊!從古至今,曾經有多少旅人把屍骨丟在這戈壁灘上。因此,每一個往西去的人到達這裏後,都很難穩住自己憂鬱甚至恐懼的情緒,即使像絡腮胡這樣在戈壁灘常來常往的硬漢,對前途也沒有十分的把握。此刻他仰頭看看碧洗無雲的天空,又看看遠處朦朧的山巒,必須要給自己增加一些膽魄。於是他放開喉嚨唱起來:
三國有個劉關張,
劉皇叔當了王了;
雪花兒敗了杏花兒開,
白天比晚上長了。
諸葛亮擺的八卦陣,
要滅東吳的將哩;
阿哥害的相思病,
要睡尕妹子的炕哩。
三十萬兵馬下江南,
孔明的計,火燒了曹操的戰船;
一年三百六十天,
晝夜裏想,再沒有不想的一天。
……
歌聲高亢嘹亮,在空曠的戈壁灘上被朔風送得很遠,像盤旋的一隻鷹,滿世界的荒涼仿佛因這歌的盤旋突然有了一點生氣
。
絡腮胡唱的歌其實是西北花兒,三國故事裏夾雜了一些自創的葷話,用的是他家鄉的方語唱的。
騎在駱駝背上的劉迎春第一次聽見如此粗獷的歌,又並不明白唱的什麽,忍不住問道:“大叔,你唱的什麽?這就是秦腔嗎?”
絡腮胡停止唱歌,扭頭說道:“尕妹子,別叫我大叔,我沒這樣老呢!我救了你,你還沒有告訴我你的姓名。”
劉迎春在逃難途中奇跡般地擺脫了困境,很快又恢複了少女活潑的天性。她說道:“你不讓我叫你大叔,隻好叫你大哥了!大哥,你也沒有告訴我你的姓名啊!”
絡腮胡看了一眼這個消瘦而又有些髒汙的小丫頭,沒再說什麽,隻挺胸昂首闊步走路,一邊走一邊繼續把他的花兒唱下去:
路過巴州的夜深了,
收嚴顏,張翼德下了個跪了;
指甲和肉哈分開了,
我離了你,尕鴛鴦活拆了對了。
……
高亢的西部花兒盤旋著,最終落在了戈壁深處,如同一枚小石子落到了汪洋裏,那生機變得異常短促,無邊的荒寂倒愈加深廣無比了。絡腮胡放開嗓子嘶喊,終是抵不住荒寂的侵襲。他蹲下撿起一塊鵝卵石,向遠處拋去,就像要擲掉了一切的寂寥和恐慌。
然而,常年奔波在外,這寂寥和恐慌怎麽可能像石子一樣扔掉呢?絡腮胡陷入沉思,將所有思緒纏繞在行走了無數遍的絲綢古道上。
絡腮胡叫陸祥,是常年奔波在外的生意人。他的生意做得不大,靠著幾匹駱駝沿絲綢古道行走,沿途收購當地的皮貨和藥材,到省城後將駱駝寄養在一家小客棧,再乘火車把皮貨和藥材帶到南方出售,然後將南方的絲綢或棉布販到西北,掙的都是辛苦錢。
陸祥和所有的西北漢子一樣,能幹,肯吃苦。但他的家鄉——那座處於祁連山脈的西部小縣城隻不過是窮鄉僻壤,許多人家買不起絲綢棉布,隻穿自己裁製的羊皮筒子或羊毛衣物,因此他一般隻能在跑省城和外省之間的長途生意上賺點錢,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迴一趟家鄉。然而,從省城迴縣城的途中,他賺的那點錢還不一定都能平安帶迴家,有時不是遭了土匪就是遇了兵痞或路霸,他能用那點錢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不錯了。再加上他的生意規模不大,為人又慷慨仗義、樂善好施,雖然他已年屆四十歲,家裏除了老母親和一院土坯房,並沒有多少積蓄,而且連媳婦都還沒有娶。他在
這兵荒馬亂的年頭仍然提著腦袋南來北往地奔忙,無非是想多賺幾個錢,除了奉養母親,也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能過上好日子。
陸祥沒讀多少書,他隻在學做買賣的過程中識得幾個字,算得一筆賬。沒有讀過多少書的陸祥對好日子的概念有他自己的一套標準。在他看來,縣城裏的幾個財東(比如他的街坊——開錢莊的秦老先生)家的日子他這一輩子也甭想了,但他也決不能僅僅停留在家裏的那一院土坯房和幾匹駱駝上。他覺得自己最起碼應該有一點閑置的錢,能讓母親安度晚年;最好還能迴縣城盤個小店鋪,自己坐在店裏就能賺錢養家,不用再到外麵吃這樣的辛苦;他還得有自己的女人——那種會持家過日子的女人,再給他生幾個孩子。陸祥為了心目中向往的好日子,他這一次出門在外就耽擱了近兩年時間,賺得一點錢,遭遇了種種磨難,興衝衝地往家鄉趕。
曹操在城頭上觀一陣,
百萬兵戰不過子龍;
尕妹子心裏頭想旁人,
擔名麽害羞的是我們。
……
唱到這一段時,陸祥有點不好意思。他迴頭看一眼騎在駱駝背上的劉迎春,便不再唱了。
“娘,娘!”
月餘後,陸祥於某天晌午推開了坐落在平安縣城的自家院門。
此刻陸祥的母親正在廚房裏蒸窩頭。麵是帶麩皮的黑麵,摻了土豆麵的,又因為她患有嚴重的眼疾,視力幾近喪失,隻能摸索著做事,揉出來的灰色窩頭大小不勻,就那樣斜斜塌塌地趴在案板上。窩頭旁邊還堆著一些切碎的白菜葉子。在兒子離家的漫長時光裏,她的日子隻能如此。
陸媽媽突然聽見兒子的聲音,她僵在那裏,好一會兒才摸索到門前:“祥子,真的是你嗎?兩年了,兩年啊!這兵荒馬亂的,我還以為……”她說不下去了,靠在門框上嗚嗚地哭起來。
“娘,別哭,我迴來了啊!”陸祥緊幾步走到母親跟前,摟住她的肩膀說道。
是啊,兒子好好的迴來了,該高興啊!陸媽媽用粘滿麵粉的手抹一把臉上的淚水,也不進屋,就在當院拉著兒子問這問那,無非是他在外麵生病沒有?遇見麻煩事沒有?賺到錢沒有?……說著話,她隱約感覺到了陌生人的氣息,抬起空洞而迷惘的眼睛望著院門口,恍惚看見一個模糊的人影。她急切地問道:“來客人了嗎?祥子,是你的朋友來了嗎?”
“娘,我在路上認了個尕妹子,
以後你就有閨女了!”陸祥說著,轉身對站在院門口的劉迎春說,“春兒,你別總站在外麵!快過來,這是咱娘!”
“娘……”劉迎春走到陸媽媽麵前,怯怯地喊了一聲。
“好!好!”陸媽媽的手在劉迎春身上摸索著,喜極而泣。
“娘,外麵風大,咱迴屋說話。”
三個人相擁進屋。
陸祥卸下駱駝上的行李,開始在堂屋裏歸整自己的東西,然後從包袱裏取出幾盒眼藥和一包銀元,交到母親手上。陸媽媽掂了掂布包裏不多的銀元,撫著藥盒說:“我到這樣的年紀,眼睛治不治也不打緊,你可不要亂花錢。你的大事還沒有辦,讓我怎麽能安心呢?”
陸祥知道母親的意思,他瞧了門外一眼,對母親說:“我的事急不來,姻緣天注定,早不得也晚不得,到時候自然會有中意的閨女來做你的媳婦。”
陸媽媽笑了,也望一眼門外麵,盡管她並沒有看清什麽,心裏卻亮堂堂的。她忽然壓低聲音說:“春兒真是來給我做閨女的?”
陸祥嘿嘿地笑,說:“娘,你不好亂講,她還小哩!”
堂屋門外是簡陋的廚房,劉迎春正在裏麵忙活。剛才陸媽媽給她舀了一大盆熱水,她躲到一間空屋子裏將自己洗幹淨,又換上了陸媽媽找給她的幹淨衣裳,衣裳雖然肥大些,也將就穿上了。劉迎春把自己收拾停當,又接過陸媽媽沒有做好的午飯做起來,在一口鐵鍋裏熬白菜。旁邊的屜籠裏蒸著窩頭,騰騰冒起的熱氣溢滿糧食的馨香,一種久違的廣袤的田園的味道,或者說家的味道,讓她安然。她知道自己有個安定的家了,每天都會有熱菜熱飯,平常而簡單,一如她和爹娘在中原小鎮的日子。這是她流亡半年來渴求的生活,心裏自然高興,隻顧用心做事,並沒有注意陸媽媽和陸祥在那邊說什麽。
陸媽媽望了一陣通向廚房的門,不再說啥,從炕頭抱起一床被子,摸索著走到一間空屋,用撣子拂著炕上、桌子上的灰塵。她做這些事時比平常要麻利,心裏喜著,臉上笑著,突然添了一個閨女,讓她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覺得眼疾也沒有先前那麽嚴重了,恍恍惚惚能看見東西,那土坯房,那院子,都敞亮起來。或許是托了菩薩的福哩!她在心裏默默想著,該挑一個吉日去廟裏請一尊觀世音菩薩來供在家裏麵,要好好謝一謝觀音大士。自然,也要好好地謝謝街坊四鄰。於是,她一邊鋪被褥一邊隔著房門問陸祥,買了人事沒有?陸祥說哪裏能忘記這些!說著,他
中原小鎮。十四歲的劉迎春跟著父親走在田壟間。他們起了個大早,挑著豆腐擔子給鄉下一戶辦喜事的人家送去。最近辦喜事的人突然多起來,娶媳婦的,嫁閨女的,不論家境好壞,一場喜宴總是要擺,喜宴上的豆腐必不可少。因此,近段時間豆腐坊的生意特別興隆。然而,那些婚事都操辦得匆忙,應有的喜慶仿佛被敷衍衝淡了,卻有一種陰霾而緊張的空氣將小鎮包圍起來。外麵傳來消息說,從北邊來了鬼子,殺人、放火、搶東西,還到處找花姑娘,兇殘邪惡。將消息帶進小鎮的是年前逃難過來的一個上海男人,他九死一生跑到小鎮來投奔親戚,即鎮西頭的剃頭匠劉四。起初,消息的影響範圍有限,除了急著娶媳婦、嫁閨女的人家,彼時的小鎮還算安寧,仿佛一處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不同的是,人們清閑下來後喜歡湧到劉四的剃頭鋪子裏,聽上海男人講外麵的事。殺人放火的恐怖事件讓他們感到激憤,且多了一點慶幸——鬼子隻去繁華之地,這偏僻小鎮或可逃過一場曠古劫難。
假如不是來小鎮避禍的外鄉人越來越多,偶爾還能聽見成群的飛機嗡鳴著在遠處的天際擦過,鎮上人家仍然會沉浸於恬靜的生活。
某天晌午,一顆炸彈突兀地落到鎮子旁邊的麥田裏。田間無人,隻有靜臥在柳樹下的一頭大黃牛倒在了血泊中。農人將炸死的黃牛拉到小鎮的集市上剝皮賣肉,小鎮立刻不平靜起來。許多人家已經從外鄉人的逃難經驗裏做了最壞的打算——收拾好能隨身攜帶的包袱和幹糧,隨時準備從小鎮逃離。
然後是焦躁的等待,等待逃離時刻的到來。
一段時間後,那顆意外落到麥田裏的炸彈在人們心裏激起的漣漪漸漸平息,小鎮並未發生其他令人驚恐的事件。這很容易使人陷入麻痹。人們將收拾好的包袱又打開,依然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日常生活。
轉眼進入六月份。一個平常的夜晚,大雨傾盆,嘩嘩啦啦衝刷著大地,也撞擊著深夜裏夢中人的耳膜。
十四歲的劉迎春是被雨聲之外的嘈雜聲吵醒的。她睡眼蒙矓地走出屋外,驚懼地發現,整個鎮子已變成了汪洋中的一座孤島,或者說像汪洋中漂著的一條船。水還在繼續往上漫延,已經淹到了街麵上。當、當、當,有人敲鑼。這是小鎮出現危急情況時給民眾報警的通用方法,比如土匪洗劫或黃河決堤,還有後來經大夥兒提
議預防傳聞中的鬼子。此時,大水洶湧而至,鑼聲一陣緊似一陣,像急促的雨點打落在每一扇漆黑的窗戶上。窗戶次第亮起了燈。不一會兒,整個鎮子喧騰起來。
閃電像一條火龍,用猩紅的舌頭舔舐著夜空,一切於瞬間明亮得如同白晝。天邊滾動的驚雷隨著閃電的稍縱即逝在漆黑的夜空炸響,仿佛一扇巨大的石磨,轟隆隆在人們頭頂上碾過來又碾過去。雷聲過後,小鎮重又陷入雨的暴虐。
黃河決口啦!快跑啊!——有人在狂唿。
媽媽!……奶奶!——小孩子發出驚恐的哭叫。
原先預備好又拆開了的包袱是來不及整理了。人們亂作一團,扶老攜幼,或抱著木盆、水桶,或摳著門扇、床板等等能夠漂浮的東西投進水裏,要在不知何處是彼岸的滾滾黃水中掙紮、漂泊、求生……
遠處急促的鑼聲和眼前慌亂的景象猛然擊醒了劉迎春,她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低頭看看,水已沒過腳麵,她的家——坐落在鎮子邊的豆腐坊也漫進了滔滔黃水。她激靈了一下。由於近期豆腐坊的生意好,過度勞累的父母正在酣睡,若有若無的鼾聲滿載了令人傷感的疲倦。這樣的季節,雷雨天是常有的,他們潛意識裏根本沒有在意房子外麵的喧鬧,隻將自己淹沒在豆漿的腥甜氣息中,沉沉地睡下去,睡得那樣心滿意足,外麵的世界似乎與他們無關。
劉迎春跑迴屋子,急促地叫喊道:“你們醒醒!快醒醒啊!”
父親起身劃亮洋火,他的關於安定生活的美夢被徹底驚醒:洪水急切地從門口湧入,屋子裏到處是水,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漂起來,木桶、鞋子、木鏟子、葫蘆瓢、破紙片、柴禾稈……它們驚惶無措地在水裏旋轉。
一家三口慌忙跑到外麵。很快,屋子的半截土牆已沒在水裏。慌亂中,父親卸下木門板。劉迎春和母親緊緊抓牢門板,父親狠命向前一推。門板漂出去的瞬間,泥瓦結構的豆腐坊轟然坍塌。父親和灰黑色的瓦屋頂一起被濁浪吞沒,一轉眼就被滔天黃水卷走了。
劉迎春和母親同時發出驚唿,但父親再也聽不見了。她們隻能隨著門板的漂浮在水裏飄蕩……
到天明,可以看見漫無邊際的水麵浮著各種各樣的家什和木製屋椽架,還有肚子鼓脹起來的家畜和人的屍體。劉迎春和母親已經感覺不到恐懼,她們的身體在水裏泡得冰涼而麻木。不知又漂了多遠,漂到了何處,她們最終被大水推到了一片陸地上。
天
放晴了,慘白的陽光俯瞰大地,茫茫水澤將一片一片隆起的陸地環繞著、分割著,世界像一艘觸礁的破船,陷於無邊的混沌之中……
洪水退去,到處是災民。他們衣衫襤褸,麵露饑色,隨手揪下沾著淤泥的青草或樹葉填進嘴裏。劉迎春在母親的拉扯下隨著災民盲目地往前奔湧,也不知道要走向何處。災民所經之地,綠色植物像遭遇了一片蝗蟲,很快在蠶食中消退。大地如災民木訥的臉,閃爍出白刺刺的枯黃色。
就這樣,在突然失去親人與家園的悲傷、恐懼中以及不知將流浪到何處的混沌、迷茫中艱難地度過了幾個月,劉迎春牽著母親的手跟隨災民走到了一條鐵路邊,他們沿著鐵路線不停地走啊走啊。
逃出中原小鎮的劉迎春此時才知道,外麵的世界正如那個上海男人所說,滿世界的兵荒馬亂。她和母親陷入到比洪水更甚的危險與恐懼中:兵禍如刀俎,災民成魚肉,大地變焦土。他們隨時可能遇見荷槍實彈的兵,嘰裏哇啦地講話,有的在上嘴唇中央留一撮怪異的黑胡子。這些魔鬼一樣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鬼子,正張開血盆大口吞食著一切他們想要吞掉的東西。
像驚弓之鳥,災民們不知道自己的人頭還能在肩上扛幾日。但他們已經顧不得想這些,因為即便鬼子對他們突發慈悲不以割下他們的頭顱為樂,饑餓和疾病也隨時可能奪取他們脆弱的生命。但他們還是茫然地向前奔逃。也許,不停地奔逃隻是表明他們依然是一個活物。
一路走來,許多人死了。另一些人加入到這個行列。
逃難的隊伍不斷擴大,其中不但有北平人、上海人,還有鄭州人、徐州人,後來是武漢人、衡陽人,甚至廣州人……鬼子由北到南,所向披靡,兵家必爭的重要城鎮皆淪為鬼子的囊中物。世界深陷在赤紅的血腥與殺戮之中。
冬天說來就來。劉迎春跟隨一小股難民流亡在西風古道上,她已經找不到母親。她不知道自己與母親是如何走散的。她隻記得在那個不知名的鐵路小站,幾個持槍的日本兵突然衝進難民隊伍,人們在明晃晃的刺刀下驚恐四散。然後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許久,劉迎春從一堆血肉模糊的屍體裏坐起來。很僥幸,她隻是嚇暈了,竟毫發無損。環視四周,不見一個活著的人影,車站沉淪在漆黑的深夜。寂靜就像死亡一樣籠罩了她。她在心裏喊著娘,卻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一隊日本巡邏兵走過來了,“嚓嚓嚓”,皮靴踏在站台的青石板上,夜被震得戰栗起來。
劉迎春趕緊伏下身子,伏在那些屍體裏麵。
幾束手電光照射過來。借著青綠色的光束,一條肥碩的大狼犬圍著屍體嗅來嗅去。它伸出腥臭的舌頭,幾乎要舔到劉迎春的臉……
遠處,突然響起急促的哨聲,混合著淩亂的槍聲。巡邏兵嘰裏哇啦叫囂著,帶上他們的狼犬跑開了,追著那哨聲和槍聲跑過去。
當四周再聽不見一點動靜,劉迎春慢慢從屍體堆裏站起來。求生的欲望使她強忍著恐懼,邁著酸痛的腿朝停靠在鐵道上的火車走去。天將明時,她爬上了靜默在站台邊的一輛運煤貨車。她忍著饑渴趴在煤堆裏,任由貨車帶著她走過一站又一站她不知曉地名的地方。她艱難地活了下來,卻不知道母親是否落入了日本兵之手,甚至不知道她是否還活著。
一個月後,劉迎春跟隨難民進入甘肅境內,已經遠離黃泛區和日本兵。他們沿著延綿不絕的黃褐色山巒或戈壁灘奔命。其實他們是走向了絕境。因為這個地區人煙稀少,他們很難討到食物,荒涼的大地上有時連樹皮、草根也找不到。而且進入冬季後,寒冷隨時會像幽靈一樣襲來。尤其到夜晚,一旦有人躺下,很難重新站起來。他們往西走得越遠,能活下來的人就越少。
西北的初冬季節,黃昏,天空飄起星星點點的雪花。劉迎春還穿著從家鄉逃出來時的單衣,已經髒汙破爛不堪,僅在外麵套了一件破夾襖,是途經一個小鎮時一位好心的大嬸施舍給她的。她和其他難民本來可以留在人煙稠密的城鎮,但每天都有日本人的飛機轟鳴著在天空盤旋,扔下密集的炸彈。一個叫靖遠的地方就遭受了日本飛機製造的大空難。他們即使有幸躲過空難,別樣的災禍也可能突然襲來。最常見的是活動在後方的兵痞,使難民的苦難雪上加霜。每天都會死人。難民們隻好盲目地繼續西行,走向更加荒僻的戈壁。
在這個突然飄起雪花的黃昏,劉迎春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寒冷,應該是又餓又冷。她已經兩天沒有吃到東西,連水都沒有喝一口。漸漸地,她的雙腿在寒冷與疲憊中失去知覺,已經跟不上同路的人。她不想再走了,也再走不動了,於是靠在一棵幹枯的樹樁前坐下,將自己蜷縮成一團。
蜷縮在一起的劉迎春感覺要好多了。慢慢地,她身上微弱的熱氣在伴著細碎雪花的朔風中散盡,整個人似乎也凍住了,一點動彈不了。她想到自己可能快要死了。她已經聽見死神的腳步聲叮叮咣咣在她的頭頂盤旋。但此時除了內心的寧靜,她並沒有過多地感到恐懼。她覺得自己真的
應該好好休息,放棄毫無目標的奔逃而在一個柔軟溫暖的處所裏做一迴香甜的夢。是的,蜷縮成一團的劉迎春此時感受到了難得的溫暖。
劉迎春沒有讀過什麽書,她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個如此時般溫暖的童話,否則她也會看見被大水衝走的父親和不知所蹤的母親,他們微笑著向她招手……
不知過了多久,靠在枯樹樁前昏睡的劉迎春睜開眼睛,留戀地迴味著剛才的夢幻。一堆紅彤彤的篝火映入她的眼簾。原來一切並非完全是夢境。她還驚奇地發現,自己身上蓋著一塊羊毛氈。
篝火邊坐著一個陌生男人,正對著火光吃幹糧。由於他長著濃密的絡腮胡,劉迎春看不清他的臉,也分辨不出他的年紀。她有些害怕,更有些饑餓難耐。她蠕動了一下幹裂的嘴唇,在羊毛氈下瑟瑟發抖。
絡腮胡聽見了動靜,他抬頭看她一眼,不說話,扔過來一隻用羊皮做的水囊。水囊就扔在劉迎春伸手可及的地方。過了一會兒,劉迎春確定那隻水囊是給她的,伸手將它勾過來,撿起來抱在懷裏。她戰栗著打開塞子,猛吸一口,感覺嘴裏有一股濃濃的奶腥味。她在家鄉喝過羊奶,但水囊裏的奶似乎與羊奶不同,應該是馬奶或牛奶。
劉迎春已經有一點力氣了,她艱難地衝絡腮胡笑一下,那笑裏包含著感激,也包含著某種期盼。她直直地看著他手裏的幹糧,用火烤過的,散發著麥麵餅特有的香氣,悠悠向她飄來。
絡腮胡吃完幹糧,開口說道:“尕妹子,你餓得太久了,現在不能吃東西。你把皮囊裏的駱駝奶喝完就行。”
劉迎春微微轉過頭,果然看見不遠處臥著大大小小幾匹駱駝。
天明,劉迎春被一陣窸窸窣窣的動靜驚醒。原來是絡腮胡趕起駱駝要出發了。他在她身邊放下一些幹糧,還有那隻裝滿駱駝奶的皮囊。
清晨的絲綢古道顯得那樣空曠、迷離。隻一會兒,絡腮胡和他的駱駝已經走出去很遠,好像馬上就要從劉迎春的視線裏消失掉。劉迎春感受到了將被世界遺棄的無助和恐懼。她搖晃著站起身來,追過去幾步,撲通一下又摔倒了。她趴在地上急切地唿喚著:“大叔,求求你,別把我一個人扔在這裏。我知道你是好人,你帶上我一起走吧!我爹媽都沒有了,我給你做牛做馬,隻要你給口飯吃就行!”
絡腮胡停頓片刻,轉身往迴走。他來到劉迎春麵前說:“尕妹子,你想給我做牛做馬,你倒說說,你會做什麽?”
“我……我會磨豆腐。”
“我們縣城裏的人喜歡吃豆芽菜。而且縣城有一間豆腐坊,東家是有勢力的財主,誰敢和他搶生意?我們家裏用不著磨豆腐的。”
“我會唱豫劇《花木蘭》,還有《穆桂英掛帥》。”
“我們那裏的人都聽秦腔,還從來沒有聽說過豫劇。不過我在外邊知道有一種戲叫豫劇。你是從河南逃荒來的吧?”
“我會……”劉迎春用手捂住臉,雙肩一聳一聳的。
絡腮胡揮揮手說:“算了,算了,不要哭得我心煩。你幫我照看駱駝,有兩匹小駱駝還沒滿月呢。應該沒有問題吧?”
“……沒問題!我從前放過羊。”劉迎春用衣袖擦著眼淚,大眼睛明亮地閃了一下。
絡腮胡抱起劉迎春,將她放在一匹大駱駝上,又將那塊羊毛氈裹在她身上,她便跟隨他踏上了繼續西行的路途。
初冬的雪還不成氣候,到晌午時分,天已放晴。陽光普照,地上薄薄的一層積雪很快蹤跡全無。隻是西北風依然凜冽,能穿透骨髓。
絡腮胡領著駱駝一路走下去,走進茫茫戈壁灘。隨後的路途更加荒寂,除了能隱約看見遠處的土黃色山巒,腳下便是灰色的鵝卵石。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鋪得漫無邊際,四周連一棵枯樹樁也看不見了。這是怎樣的荒寂啊!從古至今,曾經有多少旅人把屍骨丟在這戈壁灘上。因此,每一個往西去的人到達這裏後,都很難穩住自己憂鬱甚至恐懼的情緒,即使像絡腮胡這樣在戈壁灘常來常往的硬漢,對前途也沒有十分的把握。此刻他仰頭看看碧洗無雲的天空,又看看遠處朦朧的山巒,必須要給自己增加一些膽魄。於是他放開喉嚨唱起來:
三國有個劉關張,
劉皇叔當了王了;
雪花兒敗了杏花兒開,
白天比晚上長了。
諸葛亮擺的八卦陣,
要滅東吳的將哩;
阿哥害的相思病,
要睡尕妹子的炕哩。
三十萬兵馬下江南,
孔明的計,火燒了曹操的戰船;
一年三百六十天,
晝夜裏想,再沒有不想的一天。
……
歌聲高亢嘹亮,在空曠的戈壁灘上被朔風送得很遠,像盤旋的一隻鷹,滿世界的荒涼仿佛因這歌的盤旋突然有了一點生氣
。
絡腮胡唱的歌其實是西北花兒,三國故事裏夾雜了一些自創的葷話,用的是他家鄉的方語唱的。
騎在駱駝背上的劉迎春第一次聽見如此粗獷的歌,又並不明白唱的什麽,忍不住問道:“大叔,你唱的什麽?這就是秦腔嗎?”
絡腮胡停止唱歌,扭頭說道:“尕妹子,別叫我大叔,我沒這樣老呢!我救了你,你還沒有告訴我你的姓名。”
劉迎春在逃難途中奇跡般地擺脫了困境,很快又恢複了少女活潑的天性。她說道:“你不讓我叫你大叔,隻好叫你大哥了!大哥,你也沒有告訴我你的姓名啊!”
絡腮胡看了一眼這個消瘦而又有些髒汙的小丫頭,沒再說什麽,隻挺胸昂首闊步走路,一邊走一邊繼續把他的花兒唱下去:
路過巴州的夜深了,
收嚴顏,張翼德下了個跪了;
指甲和肉哈分開了,
我離了你,尕鴛鴦活拆了對了。
……
高亢的西部花兒盤旋著,最終落在了戈壁深處,如同一枚小石子落到了汪洋裏,那生機變得異常短促,無邊的荒寂倒愈加深廣無比了。絡腮胡放開嗓子嘶喊,終是抵不住荒寂的侵襲。他蹲下撿起一塊鵝卵石,向遠處拋去,就像要擲掉了一切的寂寥和恐慌。
然而,常年奔波在外,這寂寥和恐慌怎麽可能像石子一樣扔掉呢?絡腮胡陷入沉思,將所有思緒纏繞在行走了無數遍的絲綢古道上。
絡腮胡叫陸祥,是常年奔波在外的生意人。他的生意做得不大,靠著幾匹駱駝沿絲綢古道行走,沿途收購當地的皮貨和藥材,到省城後將駱駝寄養在一家小客棧,再乘火車把皮貨和藥材帶到南方出售,然後將南方的絲綢或棉布販到西北,掙的都是辛苦錢。
陸祥和所有的西北漢子一樣,能幹,肯吃苦。但他的家鄉——那座處於祁連山脈的西部小縣城隻不過是窮鄉僻壤,許多人家買不起絲綢棉布,隻穿自己裁製的羊皮筒子或羊毛衣物,因此他一般隻能在跑省城和外省之間的長途生意上賺點錢,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迴一趟家鄉。然而,從省城迴縣城的途中,他賺的那點錢還不一定都能平安帶迴家,有時不是遭了土匪就是遇了兵痞或路霸,他能用那點錢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不錯了。再加上他的生意規模不大,為人又慷慨仗義、樂善好施,雖然他已年屆四十歲,家裏除了老母親和一院土坯房,並沒有多少積蓄,而且連媳婦都還沒有娶。他在
這兵荒馬亂的年頭仍然提著腦袋南來北往地奔忙,無非是想多賺幾個錢,除了奉養母親,也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能過上好日子。
陸祥沒讀多少書,他隻在學做買賣的過程中識得幾個字,算得一筆賬。沒有讀過多少書的陸祥對好日子的概念有他自己的一套標準。在他看來,縣城裏的幾個財東(比如他的街坊——開錢莊的秦老先生)家的日子他這一輩子也甭想了,但他也決不能僅僅停留在家裏的那一院土坯房和幾匹駱駝上。他覺得自己最起碼應該有一點閑置的錢,能讓母親安度晚年;最好還能迴縣城盤個小店鋪,自己坐在店裏就能賺錢養家,不用再到外麵吃這樣的辛苦;他還得有自己的女人——那種會持家過日子的女人,再給他生幾個孩子。陸祥為了心目中向往的好日子,他這一次出門在外就耽擱了近兩年時間,賺得一點錢,遭遇了種種磨難,興衝衝地往家鄉趕。
曹操在城頭上觀一陣,
百萬兵戰不過子龍;
尕妹子心裏頭想旁人,
擔名麽害羞的是我們。
……
唱到這一段時,陸祥有點不好意思。他迴頭看一眼騎在駱駝背上的劉迎春,便不再唱了。
“娘,娘!”
月餘後,陸祥於某天晌午推開了坐落在平安縣城的自家院門。
此刻陸祥的母親正在廚房裏蒸窩頭。麵是帶麩皮的黑麵,摻了土豆麵的,又因為她患有嚴重的眼疾,視力幾近喪失,隻能摸索著做事,揉出來的灰色窩頭大小不勻,就那樣斜斜塌塌地趴在案板上。窩頭旁邊還堆著一些切碎的白菜葉子。在兒子離家的漫長時光裏,她的日子隻能如此。
陸媽媽突然聽見兒子的聲音,她僵在那裏,好一會兒才摸索到門前:“祥子,真的是你嗎?兩年了,兩年啊!這兵荒馬亂的,我還以為……”她說不下去了,靠在門框上嗚嗚地哭起來。
“娘,別哭,我迴來了啊!”陸祥緊幾步走到母親跟前,摟住她的肩膀說道。
是啊,兒子好好的迴來了,該高興啊!陸媽媽用粘滿麵粉的手抹一把臉上的淚水,也不進屋,就在當院拉著兒子問這問那,無非是他在外麵生病沒有?遇見麻煩事沒有?賺到錢沒有?……說著話,她隱約感覺到了陌生人的氣息,抬起空洞而迷惘的眼睛望著院門口,恍惚看見一個模糊的人影。她急切地問道:“來客人了嗎?祥子,是你的朋友來了嗎?”
“娘,我在路上認了個尕妹子,
以後你就有閨女了!”陸祥說著,轉身對站在院門口的劉迎春說,“春兒,你別總站在外麵!快過來,這是咱娘!”
“娘……”劉迎春走到陸媽媽麵前,怯怯地喊了一聲。
“好!好!”陸媽媽的手在劉迎春身上摸索著,喜極而泣。
“娘,外麵風大,咱迴屋說話。”
三個人相擁進屋。
陸祥卸下駱駝上的行李,開始在堂屋裏歸整自己的東西,然後從包袱裏取出幾盒眼藥和一包銀元,交到母親手上。陸媽媽掂了掂布包裏不多的銀元,撫著藥盒說:“我到這樣的年紀,眼睛治不治也不打緊,你可不要亂花錢。你的大事還沒有辦,讓我怎麽能安心呢?”
陸祥知道母親的意思,他瞧了門外一眼,對母親說:“我的事急不來,姻緣天注定,早不得也晚不得,到時候自然會有中意的閨女來做你的媳婦。”
陸媽媽笑了,也望一眼門外麵,盡管她並沒有看清什麽,心裏卻亮堂堂的。她忽然壓低聲音說:“春兒真是來給我做閨女的?”
陸祥嘿嘿地笑,說:“娘,你不好亂講,她還小哩!”
堂屋門外是簡陋的廚房,劉迎春正在裏麵忙活。剛才陸媽媽給她舀了一大盆熱水,她躲到一間空屋子裏將自己洗幹淨,又換上了陸媽媽找給她的幹淨衣裳,衣裳雖然肥大些,也將就穿上了。劉迎春把自己收拾停當,又接過陸媽媽沒有做好的午飯做起來,在一口鐵鍋裏熬白菜。旁邊的屜籠裏蒸著窩頭,騰騰冒起的熱氣溢滿糧食的馨香,一種久違的廣袤的田園的味道,或者說家的味道,讓她安然。她知道自己有個安定的家了,每天都會有熱菜熱飯,平常而簡單,一如她和爹娘在中原小鎮的日子。這是她流亡半年來渴求的生活,心裏自然高興,隻顧用心做事,並沒有注意陸媽媽和陸祥在那邊說什麽。
陸媽媽望了一陣通向廚房的門,不再說啥,從炕頭抱起一床被子,摸索著走到一間空屋,用撣子拂著炕上、桌子上的灰塵。她做這些事時比平常要麻利,心裏喜著,臉上笑著,突然添了一個閨女,讓她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覺得眼疾也沒有先前那麽嚴重了,恍恍惚惚能看見東西,那土坯房,那院子,都敞亮起來。或許是托了菩薩的福哩!她在心裏默默想著,該挑一個吉日去廟裏請一尊觀世音菩薩來供在家裏麵,要好好謝一謝觀音大士。自然,也要好好地謝謝街坊四鄰。於是,她一邊鋪被褥一邊隔著房門問陸祥,買了人事沒有?陸祥說哪裏能忘記這些!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