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三十三章澤州楊鐵槍,建節又開府。封賞!
大宋紹興十八年,五月十九。
嶽家軍終於止步渭州,至此時,大金國鄜延路(延安、鄜州一線)、慶原路(慶陽至渭州一帶)、河東北路(太原府至汾州一帶)、河東南路(平陽府至解州一帶)盡皆落入嶽家軍手中,州縣五十一,戶三十萬,人口百萬!
其時黃河之上,稍大點的盡為晉城商號舟船,太行八陘,全是太行英雄,金夏之間,東勝州以北盡為汪古部賀蘭可汗所轄,大同府以南,則盡在嶽家軍手中,除卻大同府與夏國還有一線往來,南方臨洮府與夏境間都有嶽家軍不斷出入,金人盡縮在臨洮府、京兆府至開封府一線。阿魯補自風陵渡一敗,意沮氣喪,自家躲在河南府,上書請罪,連開封府都不敢去,隻怕被酈瓊等輩漢將笑話,在嶽家軍手中輸得一塌糊塗,哪裏還有收拾兵馬北上複仇的雄心!
這一點上,嶽雷和楊再興都將阿魯補高估了。
渭州城,金人稱為平涼府,北接慶陽府,可與夏境相通,南渡渭水則可直入吳氏所控的興元府,那邊仍在大宋手中。
曆經半個月的恢複秩序,戰火熏燎的渭州城終於恢複了宋國時期的平和,雖然城中仍有大量金人被殺,卻不再能嗅得到血腥氣了。渭兵守軍比解州也相差不遠,但嶽雷大軍雲集,以近三萬兵馬攻取這座還遠不及汾州、平陽府大的城池,仍顯得有牛刀殺雞之嫌。以城中不足四千的守軍,哪裏敢與這等大軍相抗?聞說嶽雷平定解州,殺得阿魯補生死不知,風陵渡上,逼得二千騎跳了黃河,早早就膽喪心驚,隻怕見到城下的嶽家軍有何異動,結果嶽雷到日,還未將城圍攏,城中猛安孛堇即率部開門南逃,竟然未曾交手便入了城,隻是肅清城中餘部時,絕望的金人四下縱火,意圖焚卻渭州,被諸多宋人所阻,才保下城池來。
渭州西門城樓上,楊再興遙望崆峒群山,見這天下第一道場雄峻秀美兼有之,青山重重,鬆柏蒼翠,對嶽雷道:“賢侄在此鎮守,若得閑時,不妨登此山,尋訪黃帝問道廣成子處,看看是何等風物!可惜,為叔沒這等福氣了!”
嶽雷似是欲言又止,隻是輕輕點頭,牛皋麵色不善,卻思之再三,不肯發言,牛皋身後,一員老將推開身邊嶽家軍將領,上前道:“楊兄弟,眼下大軍氣勢正盛,臨洮、京兆隻在左近,賊子兵馬不過一萬五千,若趁其立足未穩,大軍南下,便可西接關中,東連襄陽,那時河北方可圖之,眼下行至半路,守著這小小渭州,是何道理?趙某當日南下時,嶽帥曾道,不見嶽家軍光複河北,不得南返,眼看大計可成,為何不戰?”
楊再興一看,此將乃是梁興昔時故舊,忠義社有名大將,與三國時子龍同名,也叫趙雲,此次得嶽雷傳令,率所治山寨數百兵馬盡數來參戰,一路上勢如破竹,眼見嶽帥有子如此,老懷大慰,豈料才克複渭州,會聽到楊再興這番指示,實在有些按捺不住,這才出言反對,心下卻早早打定主意,若是楊再興不從,便率兒郎們返山寨過活,也不願在此間受氣!
楊再興四顧之下,城樓上十餘位將領、義軍統領都個個眼神閃爍,不敢直視自己,曉得這話雖是趙雲所說,卻已經是諸將心頭大實話,隻是敢開口的不多,落得趙雲出頭罷了。
“眾位所想,楊某豈會不知?”楊再興不敢輕忽,此事終須有個交待,否則後患無窮:“隻是楊某以為,事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有不計成敗隻論對錯者,然此時卻並非講論對錯的時候,嶽家軍該如何行止,不但要看對錯,亦須看成敗!”
“譬如當日,嶽帥於朱仙鎮班師,楊某痛徹骨髓,以為絕不可取,然彼時嶽帥曾道,開封打與不打,不可看成敗,隻能講對錯。如今不同,隻能講成敗,不可看對錯!南下直取臨洮,通川中大宋境內,甚為便宜,若取道京兆府,則可直通鄂州軍中,與舊時兄弟共抗金賊,豈不快哉?此是對錯;但若是南下,且不論以疲兵攻高城,能否便取,隻要嶽家軍一入宋境,得臨安一旨,著嶽雷往臨安覲見,嶽雷去是不去?若秦檜挾聖意下旨,命楊存忠北上接管嶽家軍,此旨接是不接?”
楊再興四顧之下,見諸將開始有些恍然,這才接著道:“若遵臨安之意,則北伐大計成空,若不遵旨,則坐實嶽雷逆臣賊子之名,嶽帥之鑒不遠,吾輩豈能再陷嶽雷於不義?若臨安不能下旨令鄂州軍北上恢複舊地,不能為嶽帥洗雪冤案,嶽家軍絕不可南下!”
牛皋在諸將之中,是第一個聽到這番說辭的,其時還在太原府還軍汾州時節,眼下京西路諸城唾手可得,心中又癢,隻是不敢開口罷了,再聽楊再興一番剖白,心下大是歎服:“老楊這廝,不但鐵槍,也稱得上鐵嘴!”
眾將卻凜然受教,心知楊再興並非小氣之人,但嶽雷南下,多半仍是嶽飛下場,甚至更慘,當下再無人敢開口勸大軍南下,趙雲囁嚅道:“楊兄弟,老夫愚昧,幾乎令二公子身陷險境!楊兄弟放心,自此咱家再不敢有悖軍令,全聽楊兄弟吩咐!”
楊再興哈哈一笑,拍拍趙雲肩頭:“自家兄弟,客氣甚麽?隻是此後某家也吩咐不了趙兄——趙兄兵馬還須隨嶽雷鎮守渭州,此處數十年前為大宋與夏國征戰之所在,也是金賊北上反撲必經之所,渭州無恙,則河東自安,此事非同小可,是以非嶽雷不可擔當,趙兄可願輔佐嶽雷治此數州之地?”
趙雲熱血上湧:“是極!老夫這百多斤,便交與二公子了!當日賊子著某家去任甚麽平陽府路副總管,被老夫將信使殺了個幹淨,此番這官兒卻連印信也無,老夫便當定了!哈哈哈!”
城樓上眾將皆是一笑。
牛皋咳了一聲,腆著臉道:“老楊,這渭州雖險要,卻容不下許多兵馬,這三萬多兵馬,總不成在此閑耍,能否讓老牛帶些兒郎們,卻與賊子們在渭河上耍耍?”
楊再興破顏而笑:“早等著你開口呢!——還想著耍!牛副帥此番莫辭勞苦,隻怕耍子的機會不能夠再有了:大軍隻留一萬在此,其餘大部北返,副帥須坐鎮汾州,召集河東流民各歸城池,種植夏糧,河東數十州縣,皆由嶽家軍訓練廂兵,澤州打造兵甲,再屯田數年,那時兵甲完備,錢糧充足,定當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眾將一時間氣血沸騰,都意氣難平,這才盡去起初時的不如意,開始計算將來北上光景。
“是矣!恢複河北,是嶽家軍本份事,豈可假手旁人?牛兄,三年之內,河東百萬人口,楊某要十萬精兵,能做到否?”楊再興直視牛皋,挑釁似地逼問。
“老楊!莫欺某家年老!”牛皋暴喝道:“願立軍令狀!”
眾將大笑。
“楊叔叔此間事了,將往何處?”嶽雷見自家守渭州至延安一路,河東已經交給牛皋,卻沒聽說楊再興下落,忍不住追問。
“嗬嗬!——”楊再興捋須一笑:“某家是大金國澤州府尹,此番不返所任州治事,難道與一眾太行山賊上山落草不成?”
眾將又是一陳暴笑。
臨安城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臣知荊南府劉錡伏奏:近者奉旨宣撫河東,察有故罪臣嶽飛次子嶽雷者,召集河東、太行義民,北上克複太原至汾州諸府,南下殺賊至解州、渭州之界,取州縣五十有一,破敵行台元帥撒離喝、開府儀同三司阿魯補等輩,殲敵酋所部逾十萬計,河北賊軍為之十去其八,江淮間皆乏兵馬守備。此功實堪為靖康以來難能者,雖臣昔年以微末之功,仍難副之,此為大宋之福。河東黎庶,鹹慶王師複至,臣所過之處,故宋人心猶在,俱還就宋服,臣敢以此為賀,伏候敕旨。”
此書雖為急奏,不曾廣為宣揚,但中樞也不敢稍加阻滯,除錄下副本之外,直接送入大內,卻不曉得為何三五日之內,臨安城中瓦子裏坊,盡在傳揚,道是朝庭遣人至河東查訪,已經勘實嶽雷收複河東,臨安城中河北南遷宋人個個以手加額,江南富室多有設宴西湖大加慶賀者。隻是這番喜氣卻令大內著實為難,昔年有李廣難封,如今卻有嶽雷也難封!
秦檜自然坐立不安,雖連日進宮,卻得趙構明旨,令嶺南管見州對嶽門諸人優加撫慰。此事可大可小,若嶽雷再立幾個功勞,豈不是連嶽飛也有赦免之日?
垂拱殿內,趙構對秦檜一番說辭已經厭煩透頂,卻不得不強撐精神,聽秦檜勸誡:“陛下,自和議之後,大宋連年豐登,江南民安國富,以區區二十萬錢帛,得萬民之安,實為大幸。如今一旦封賞河北宋民,縱舍其罪不論,萬一北國追究起來,隻道嶽雷是我大宋所遣,隻怕江淮之上,兵鋒再起,兵連禍結,一時間未易安穩。昔時楊再興之封,金國舍而不問,已是難得,若再行此事,隻怕不妥罷?”
數日後,臨安旨下,封楊再興為河東路節度使,加上澤潞二州、汾州,此刻楊再興必竟也算三鎮節度使了,因此秦檜與趙構稍加妥協,加封了一個“開府儀同三司”!
楊再興至此,終於成了大宋行台樞密使,當上了“相爺”!更為巧妙的是,旨中有“河東義民,可便宜封賞”!
趙構最終還是將這燙手山芋,扔給了楊再興這個厚臉皮的。
第二百三十三章澤州楊鐵槍,建節又開府。封賞!
大宋紹興十八年,五月十九。
嶽家軍終於止步渭州,至此時,大金國鄜延路(延安、鄜州一線)、慶原路(慶陽至渭州一帶)、河東北路(太原府至汾州一帶)、河東南路(平陽府至解州一帶)盡皆落入嶽家軍手中,州縣五十一,戶三十萬,人口百萬!
其時黃河之上,稍大點的盡為晉城商號舟船,太行八陘,全是太行英雄,金夏之間,東勝州以北盡為汪古部賀蘭可汗所轄,大同府以南,則盡在嶽家軍手中,除卻大同府與夏國還有一線往來,南方臨洮府與夏境間都有嶽家軍不斷出入,金人盡縮在臨洮府、京兆府至開封府一線。阿魯補自風陵渡一敗,意沮氣喪,自家躲在河南府,上書請罪,連開封府都不敢去,隻怕被酈瓊等輩漢將笑話,在嶽家軍手中輸得一塌糊塗,哪裏還有收拾兵馬北上複仇的雄心!
這一點上,嶽雷和楊再興都將阿魯補高估了。
渭州城,金人稱為平涼府,北接慶陽府,可與夏境相通,南渡渭水則可直入吳氏所控的興元府,那邊仍在大宋手中。
曆經半個月的恢複秩序,戰火熏燎的渭州城終於恢複了宋國時期的平和,雖然城中仍有大量金人被殺,卻不再能嗅得到血腥氣了。渭兵守軍比解州也相差不遠,但嶽雷大軍雲集,以近三萬兵馬攻取這座還遠不及汾州、平陽府大的城池,仍顯得有牛刀殺雞之嫌。以城中不足四千的守軍,哪裏敢與這等大軍相抗?聞說嶽雷平定解州,殺得阿魯補生死不知,風陵渡上,逼得二千騎跳了黃河,早早就膽喪心驚,隻怕見到城下的嶽家軍有何異動,結果嶽雷到日,還未將城圍攏,城中猛安孛堇即率部開門南逃,竟然未曾交手便入了城,隻是肅清城中餘部時,絕望的金人四下縱火,意圖焚卻渭州,被諸多宋人所阻,才保下城池來。
渭州西門城樓上,楊再興遙望崆峒群山,見這天下第一道場雄峻秀美兼有之,青山重重,鬆柏蒼翠,對嶽雷道:“賢侄在此鎮守,若得閑時,不妨登此山,尋訪黃帝問道廣成子處,看看是何等風物!可惜,為叔沒這等福氣了!”
嶽雷似是欲言又止,隻是輕輕點頭,牛皋麵色不善,卻思之再三,不肯發言,牛皋身後,一員老將推開身邊嶽家軍將領,上前道:“楊兄弟,眼下大軍氣勢正盛,臨洮、京兆隻在左近,賊子兵馬不過一萬五千,若趁其立足未穩,大軍南下,便可西接關中,東連襄陽,那時河北方可圖之,眼下行至半路,守著這小小渭州,是何道理?趙某當日南下時,嶽帥曾道,不見嶽家軍光複河北,不得南返,眼看大計可成,為何不戰?”
楊再興一看,此將乃是梁興昔時故舊,忠義社有名大將,與三國時子龍同名,也叫趙雲,此次得嶽雷傳令,率所治山寨數百兵馬盡數來參戰,一路上勢如破竹,眼見嶽帥有子如此,老懷大慰,豈料才克複渭州,會聽到楊再興這番指示,實在有些按捺不住,這才出言反對,心下卻早早打定主意,若是楊再興不從,便率兒郎們返山寨過活,也不願在此間受氣!
楊再興四顧之下,城樓上十餘位將領、義軍統領都個個眼神閃爍,不敢直視自己,曉得這話雖是趙雲所說,卻已經是諸將心頭大實話,隻是敢開口的不多,落得趙雲出頭罷了。
“眾位所想,楊某豈會不知?”楊再興不敢輕忽,此事終須有個交待,否則後患無窮:“隻是楊某以為,事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有不計成敗隻論對錯者,然此時卻並非講論對錯的時候,嶽家軍該如何行止,不但要看對錯,亦須看成敗!”
“譬如當日,嶽帥於朱仙鎮班師,楊某痛徹骨髓,以為絕不可取,然彼時嶽帥曾道,開封打與不打,不可看成敗,隻能講對錯。如今不同,隻能講成敗,不可看對錯!南下直取臨洮,通川中大宋境內,甚為便宜,若取道京兆府,則可直通鄂州軍中,與舊時兄弟共抗金賊,豈不快哉?此是對錯;但若是南下,且不論以疲兵攻高城,能否便取,隻要嶽家軍一入宋境,得臨安一旨,著嶽雷往臨安覲見,嶽雷去是不去?若秦檜挾聖意下旨,命楊存忠北上接管嶽家軍,此旨接是不接?”
楊再興四顧之下,見諸將開始有些恍然,這才接著道:“若遵臨安之意,則北伐大計成空,若不遵旨,則坐實嶽雷逆臣賊子之名,嶽帥之鑒不遠,吾輩豈能再陷嶽雷於不義?若臨安不能下旨令鄂州軍北上恢複舊地,不能為嶽帥洗雪冤案,嶽家軍絕不可南下!”
牛皋在諸將之中,是第一個聽到這番說辭的,其時還在太原府還軍汾州時節,眼下京西路諸城唾手可得,心中又癢,隻是不敢開口罷了,再聽楊再興一番剖白,心下大是歎服:“老楊這廝,不但鐵槍,也稱得上鐵嘴!”
眾將卻凜然受教,心知楊再興並非小氣之人,但嶽雷南下,多半仍是嶽飛下場,甚至更慘,當下再無人敢開口勸大軍南下,趙雲囁嚅道:“楊兄弟,老夫愚昧,幾乎令二公子身陷險境!楊兄弟放心,自此咱家再不敢有悖軍令,全聽楊兄弟吩咐!”
楊再興哈哈一笑,拍拍趙雲肩頭:“自家兄弟,客氣甚麽?隻是此後某家也吩咐不了趙兄——趙兄兵馬還須隨嶽雷鎮守渭州,此處數十年前為大宋與夏國征戰之所在,也是金賊北上反撲必經之所,渭州無恙,則河東自安,此事非同小可,是以非嶽雷不可擔當,趙兄可願輔佐嶽雷治此數州之地?”
趙雲熱血上湧:“是極!老夫這百多斤,便交與二公子了!當日賊子著某家去任甚麽平陽府路副總管,被老夫將信使殺了個幹淨,此番這官兒卻連印信也無,老夫便當定了!哈哈哈!”
城樓上眾將皆是一笑。
牛皋咳了一聲,腆著臉道:“老楊,這渭州雖險要,卻容不下許多兵馬,這三萬多兵馬,總不成在此閑耍,能否讓老牛帶些兒郎們,卻與賊子們在渭河上耍耍?”
楊再興破顏而笑:“早等著你開口呢!——還想著耍!牛副帥此番莫辭勞苦,隻怕耍子的機會不能夠再有了:大軍隻留一萬在此,其餘大部北返,副帥須坐鎮汾州,召集河東流民各歸城池,種植夏糧,河東數十州縣,皆由嶽家軍訓練廂兵,澤州打造兵甲,再屯田數年,那時兵甲完備,錢糧充足,定當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眾將一時間氣血沸騰,都意氣難平,這才盡去起初時的不如意,開始計算將來北上光景。
“是矣!恢複河北,是嶽家軍本份事,豈可假手旁人?牛兄,三年之內,河東百萬人口,楊某要十萬精兵,能做到否?”楊再興直視牛皋,挑釁似地逼問。
“老楊!莫欺某家年老!”牛皋暴喝道:“願立軍令狀!”
眾將大笑。
“楊叔叔此間事了,將往何處?”嶽雷見自家守渭州至延安一路,河東已經交給牛皋,卻沒聽說楊再興下落,忍不住追問。
“嗬嗬!——”楊再興捋須一笑:“某家是大金國澤州府尹,此番不返所任州治事,難道與一眾太行山賊上山落草不成?”
眾將又是一陳暴笑。
臨安城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臣知荊南府劉錡伏奏:近者奉旨宣撫河東,察有故罪臣嶽飛次子嶽雷者,召集河東、太行義民,北上克複太原至汾州諸府,南下殺賊至解州、渭州之界,取州縣五十有一,破敵行台元帥撒離喝、開府儀同三司阿魯補等輩,殲敵酋所部逾十萬計,河北賊軍為之十去其八,江淮間皆乏兵馬守備。此功實堪為靖康以來難能者,雖臣昔年以微末之功,仍難副之,此為大宋之福。河東黎庶,鹹慶王師複至,臣所過之處,故宋人心猶在,俱還就宋服,臣敢以此為賀,伏候敕旨。”
此書雖為急奏,不曾廣為宣揚,但中樞也不敢稍加阻滯,除錄下副本之外,直接送入大內,卻不曉得為何三五日之內,臨安城中瓦子裏坊,盡在傳揚,道是朝庭遣人至河東查訪,已經勘實嶽雷收複河東,臨安城中河北南遷宋人個個以手加額,江南富室多有設宴西湖大加慶賀者。隻是這番喜氣卻令大內著實為難,昔年有李廣難封,如今卻有嶽雷也難封!
秦檜自然坐立不安,雖連日進宮,卻得趙構明旨,令嶺南管見州對嶽門諸人優加撫慰。此事可大可小,若嶽雷再立幾個功勞,豈不是連嶽飛也有赦免之日?
垂拱殿內,趙構對秦檜一番說辭已經厭煩透頂,卻不得不強撐精神,聽秦檜勸誡:“陛下,自和議之後,大宋連年豐登,江南民安國富,以區區二十萬錢帛,得萬民之安,實為大幸。如今一旦封賞河北宋民,縱舍其罪不論,萬一北國追究起來,隻道嶽雷是我大宋所遣,隻怕江淮之上,兵鋒再起,兵連禍結,一時間未易安穩。昔時楊再興之封,金國舍而不問,已是難得,若再行此事,隻怕不妥罷?”
數日後,臨安旨下,封楊再興為河東路節度使,加上澤潞二州、汾州,此刻楊再興必竟也算三鎮節度使了,因此秦檜與趙構稍加妥協,加封了一個“開府儀同三司”!
楊再興至此,終於成了大宋行台樞密使,當上了“相爺”!更為巧妙的是,旨中有“河東義民,可便宜封賞”!
趙構最終還是將這燙手山芋,扔給了楊再興這個厚臉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