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四十五章樺葉四書,典籍傳於番邦。通胡!
紹興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燕京城外,官道之上,人影稀疏。
一隊大車出了城門,緩緩向南,車隊前麵是二十餘騎精壯漢子,每一輛馬車上都坐了兩名夥計,三十餘車滿載貨物,加上車上的人,壓得車軸吱吱作響,車隊最後是兩輛載人的大篷馬車,馬車後還有十餘騎護衛。每位騎手或夥計身上所著衣服隻樣式略有差別,但皆為深藍色,左胸前皆繡著碗大一個“晉”字,頭三輛馬車上還高插“晉城商號”四字大旗。
出得城後,行得三數裏,一行人漸漸放鬆,言談間也開始嘻笑自若,為首的騎士轉頭,鬥笠下雙眼電閃,看著漸漸遠去的燕京城牆,口中喃喃道:“燕京城!哼,且由你等暫住著,老子定要持刀槍取迴來!”
近旁的騎士們忙道:“羅爺小心些,此地還在賊子心腹內。”
羅彥不再言語,繼續南行,此次奉命押貨至上京,再押東北物產南返,感慨萬千。隨行本用不了這許多人,河北地麵上,敢於作亂的早已經被斬殺殆盡,不論是抗金的宋民,還是占山的盜匪,都沒有可能在數千裏荒蕪的地麵上求生。自燕雲上下三百裏,大量人口都是自關東遷來的契丹、渤海及女真人,總數不下數十萬戶,但漢人所存無幾,總的來說還是地廣人稀,大金國的中原屯田計劃還沒能取得兀術所想見到的成功。車隊所到之處,過半城池盡是殘垣斷壁,城狐社鼠才是真正的主人,鷹翔鴉噪是天空僅有的活物。田壟荒廢,不見稼穡之徒,桑枝亂長,不見采桑之女。燕雲一帶。夷狄諸族還可自在些,漢人則須嚴格按女真族規矩剃發易服,“留發不留頭”之說至天眷年間才得暫止,否則眼下這隊商號也無法在河北通行無阻。
出城二十裏外,車隊徹底放鬆,才在路邊稍事休息。數塊殘壁證明,十數年前這裏應該還有一個小小村莊,說不定路邊還有過茶棚。南往北往的客商曾在這裏歇腳,眼下卻荒涼得讓人心悸,遠處隱約可見金人修的移民居所,卻人影緲無,大約還沒有遷居進去。
車隊停下後,拘束了許久的晉城漢子們罵罵咧咧,係好車馬,躲在路邊樹下歇息。大車門簾掀處,兩位小廝扶出一位老人來,儒巾下頭發花白,頜下長須稀疏,麵容消瘦。身材卻高,隻是忒瘦弱了些,下車後站定時顫顫巍巍,卻並非為雙腿坐得僵硬。而是眼中淚水涔涔而下,望著燕京方向,口中喃喃不休:“十五年,十五年了……”
羅彥上前去,拱手道:“洪尚書,且到樹下歇著,喝些水解渴。”
老人擺擺手:“什麽尚書,羅將軍謬稱了。老朽十五年未能稍竟王事,不過因人成事者,能以一把枯骨還歸朝廷,已經托天之福,朝中自有尚書,將軍叫一聲洪皓便是。此行數千裏,還須勞累將軍,洪皓在此不敢言謝。麵聖之日。自當言及將軍忠義!”
羅彥躬身道:“洪大人忠義動天,豈是末將所能比地?‘大宋蘇武’之名。南北何人不知?楊大人再三叮囑,須照料洪大人周全,安敢懈怠!”
洪皓頜首道:“‘大宋神槍’之名,震動天下,吾本料其為大宋軍中一赳赳武夫,豈知如此心存國朝,雖陷番邦而不屈身事賊,以一孤城而退兀術十萬之軍,以一勇將而有經邦濟世之策,事繁之餘,尚且念及老朽,此非常人矣,此去江南,必先到晉城麵請教益,以廣洪某陋識。”
其實此刻楊再興在晉城中正雙耳發燙:“哪位又在念老楊了?”
原來羅彥在上京辦差完成之際,適逢完顏亶大赦天下,洪皓久滯上京,巴不得早一日南返便好,等不得宋使完成手續率眾南下,聞說晉城商號大隊南返,便主動上門要求隨行。十五年前洪皓以“徽猷閣待製、假禮部尚書”之名出使,金主憐其才而不遣,洪皓卻始終不肯在偽齊和金朝任職,氣節遠勝如今身居高位的宇文虛中等人。
其時當政的完顏宗翰不許洪皓請歸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縱的偽齊劉豫政權去當官。洪皓嚴詞拒絕:“萬裏銜命,不得奉兩宮南歸。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願偷生鼠狗間,願就鼎鑊無悔。”完顏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斬首。兩名壯士“執劍夾承”,擁之以下,洪皓麵不改色,從容而行。後雖以氣節驚動諸權貴而得免一死,卻忍受諸般艱難,後來雖羈絆上京,卻通過多般渠道,屢屢將上京城中賊人動靜及五國城中宋室詳情報與江南。上京城中分號眾人中,老成者也有些見識,見是洪皓上門,驚得目瞪口呆,羅彥聞訊,幹脆以楊再興之名義,一力承擔洪皓南歸的一應事務。
一行人歸心似箭,隻恨貨物沉重,不能快走,過燕京時已經去了大半個月,再往南即是過去的大宋故土,洪皓近日來的焦渴至此稍解,雖然仍不能釋懷於河北大地盡墜胡塵,卻僥幸自家終於能夠在身殞之前得返故國,不致葬身白山黑水間。
楊再興此時所做的,恰與洪皓相反,這邊在急如星火地南下,晉城外卻是千百漢子心急火燎地從南方趕來,在榷場墟集中逐一點對名冊,隨後編入行伍,進入晉城內外較場,隻歇息得一兩日,便隨眾軍開始訓練。洪皓過燕京之際,晉城軍已經達到兩萬一千餘人,且正陸續增長中,連負責新兵訓練與後勤保障地王蘭都覺得壓力過大,卻是不敢去跟楊再興分說,隻得咬牙催逼麾下眾人抓緊布置營房,讓新來的兵卒有吃有住。
“舉槍!須要直,須有力,須見筋節,身與槍合,槍與意合!端平!殺!”嶽雷站在一隊新兵麵前。大聲喝叫道。新兵們得知眼前的教官就是嶽二公子,無不心下凜然,哪敢稍有違誤!昔年自朱仙鎮北上太行的千餘騎精兵,雖大半為楊再興所部,仍有諸匠作一行人,眼下則全是晉城棟梁之才,沒有一名普通士卒。隻是當年三十人左右的匠作隊伍,眼下已經擴充到過千人。而當年嶽家軍中最普通的一騎。也都至少率兵上百,或另居他職,如協助嶽雷練兵的將校就全出自當年地騎兵中。隻是連番征戰之後,從梁興手中轉到俠義社時,所剩已經不足700人,否則如今王蘭也不會緊張於新兵增長過快。
八月初,早春糧食已經開始收割,雄定關卻傳來消息:大夏國第一批商隊將至晉城!
太行陘中。天僅一線,峽穀幽深,駝馬步步艱難,幸好有晉城軍中士卒隨行,遇到滯澀處。眾軍士齊心協力,以助商隊通行,夏人頗為感激。隻是卻不知這些軍士們卻搶著幹這趟差事:在中原多年,夏人倒也罷了。其間地吐蕃奴也不罕見,隻是間或有幾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卻從未見過,讓軍士們大開眼界,再者山上枯燥無味,能夠借送商隊之名迴晉城中與家人少聚,也強於守關。
這批夏人共三百餘人,駝馬之屬不下千餘。滿載貨物,為首者為任得敬家宰,隨主姓任,名之才,自夏主李仁孝頒旨之日起,便早早地發足了財:要往晉城榷場,須得在任之才處略使些財物方可。此訊一出,任家便宅處賓客盈門。雖說任得敬拿了大頭去。任之才也收獲不少。隻恨所過州縣,被大金官兵掠去不少。太原府又抽去一成稅,雖有任之才全力周旋,抵達太行陘時仍隻得七成半貨物了。但大夏國中,多年未得宋貨,雖由金國榷場輾轉輸送些許過去,哪裏滿足得了需求?此番前來,眾人都是心中有數:隻要貨源充足,當不下三四倍利,哪裏在乎路上損失些許!
隻是任之才有些見識,一入太行陘,知是楊再興麾下兵馬把守,小心翼翼觀察,隻怕當真如金人所說,不過是些太行山賊,那時不要說財貨,就是能不能保得命歸也還難說。路上每見一寨,任之才便是心中一突:莫不成將我等連貨誑入寨中?待見一寨複一寨,眾軍始終沒有動靜,才示意夏人收拾好兵刃,不必如此戒備。而晉城軍秋毫無犯之處,與昔年的大宋軍、眼下的大金軍,皆迥然不同,更讓任之才暗自稱許。
待入了榷場,任之才與眾人皆歡唿雀躍:這等規模的榷場,乃是久戰商場地行商們曆來未見,墟集中大型貨倉便有數十個,各家客棧足可容兩萬人,其間往來客商絡繹不絕,隨時有上萬人流連榷場,墟中曆經年餘建設,早不複當日簡陋,房舍比晉城中更加精美,路麵全換成了石板,雖暴雨也無泥濘,道旁綠樹皆從太行移來,此刻綠蔭正濃。集上買賣之聲不絕,便是太原府上的北貨也不如這裏齊全,而成堆擺放地江南貨物,更讓夏人眼花瞭亂。當然了,夏人大批商隊的到來,也讓場上晉城夥計、主事們大喜過望,待得貨囊打開,酥、絨、金銀器皿、琉璃等物更讓晉城商號主事們心花怒放:此刻江南民生漸複,富戶們競尚奢華,隻少這等奇貨,若是盡數販去,哪裏能夠不發財?便是經手地一成利,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同時兩眼放光的卻是夏人:江南的珠寶玉器、絲綢、字畫、典籍、瓷器、茶葉都正是大夏的緊俏貨,從金夏間榷場轉運過去的價格高過此間數倍,且量少得可憐,國中用度尚且不夠,哪裏能夠向西域輸出?來自西域地幾名胡人更加留連忘返:這才是天朝大國的氣象,相比之下,興慶府不過是黃沙中地一堆大石頭罷了!
任之才眼見這般規模,心知以前所聞的晉城商號名下無虛,當下安頓眾人住下,在高林處問得詳細,按規矩租下一間大倉庫,將所有駝馬上的貨物卸下。並租畜欄安置牲口,方才慢慢打聽行情,少量出貨,而上門來地江南各分號主事早已經擠破了門檻。任之才顧不得這些,隻催促高林早早帶路,好去拜會楊再興。隻是楊再興此刻府中有貴客,哪裏有空見他!
“洪先生,此是正宗雨前龍井,今年才出的新茶,臨安分號運來,且為先生一洗胡塵中所受濁氣!”楊再興恭恭敬敬將洪皓迎入書房,著人泡上好茶來。
洪皓卻在著意觀察這位聞名已久的無敵將軍,與自己想像中大是不同,身著儒服,卻並無十分牽強像,竟是略有一絲書卷氣,楊再興自臨安一年間,屢見嶽飛儒服風範,暗自仰慕,眼下在晉城中沒幾個讀書人,便大膽模仿,冒充斯文,竟然讓洪皓暗自稱許:“果有儒將之風,誠為大宋之福矣。”
彼此謙讓一番,落座之後,洪皓並未品茗,卻是隨手撿起書案上一本翻到一半的舊書,細看時,卻是北魏賈思勰所著地《齊民要術》,正翻至《貨殖》一卷,楊再興心叫要糟:這老夫子平生治經,連詩詞之類都以為非正業,何況如此農桑之事,商賈之道,哪裏入得他地法眼!昔年完顏宗尹所生八子皆師從洪皓學經,苦無書籍,洪皓隨手默寫在樺樹葉、樹皮上教授弟子,居然以此讓儒家經學流入女真地界,後來宗尹創製女真小字,其間未嚐沒有洪皓之功。如此功力,豈會看得起這等學問?
豈知洪皓看見此書,聯想到一路上從羅彥處聞知楊再興事業,居然濁淚盈眶,驚得楊再興手足無措:“楊某不學無術,讓先生見笑了。”
洪皓擺擺手:“楊大人過謙了!以軍中無敵將帥,而能開創晉城如此局麵,楊大人所學,皆經世致用之學,洪某枉自皓首窮經,於世何補哉!”
楊再興惶恐道:“先生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氣節動天,樺葉書經,聞名南北,豈是小子可比!某家才疏學淺,困守此孤城,自料才拙不足以擔當抗金大業,正當請教於先生,還請先生賜教!”
第一百四十五章樺葉四書,典籍傳於番邦。通胡!
紹興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燕京城外,官道之上,人影稀疏。
一隊大車出了城門,緩緩向南,車隊前麵是二十餘騎精壯漢子,每一輛馬車上都坐了兩名夥計,三十餘車滿載貨物,加上車上的人,壓得車軸吱吱作響,車隊最後是兩輛載人的大篷馬車,馬車後還有十餘騎護衛。每位騎手或夥計身上所著衣服隻樣式略有差別,但皆為深藍色,左胸前皆繡著碗大一個“晉”字,頭三輛馬車上還高插“晉城商號”四字大旗。
出得城後,行得三數裏,一行人漸漸放鬆,言談間也開始嘻笑自若,為首的騎士轉頭,鬥笠下雙眼電閃,看著漸漸遠去的燕京城牆,口中喃喃道:“燕京城!哼,且由你等暫住著,老子定要持刀槍取迴來!”
近旁的騎士們忙道:“羅爺小心些,此地還在賊子心腹內。”
羅彥不再言語,繼續南行,此次奉命押貨至上京,再押東北物產南返,感慨萬千。隨行本用不了這許多人,河北地麵上,敢於作亂的早已經被斬殺殆盡,不論是抗金的宋民,還是占山的盜匪,都沒有可能在數千裏荒蕪的地麵上求生。自燕雲上下三百裏,大量人口都是自關東遷來的契丹、渤海及女真人,總數不下數十萬戶,但漢人所存無幾,總的來說還是地廣人稀,大金國的中原屯田計劃還沒能取得兀術所想見到的成功。車隊所到之處,過半城池盡是殘垣斷壁,城狐社鼠才是真正的主人,鷹翔鴉噪是天空僅有的活物。田壟荒廢,不見稼穡之徒,桑枝亂長,不見采桑之女。燕雲一帶。夷狄諸族還可自在些,漢人則須嚴格按女真族規矩剃發易服,“留發不留頭”之說至天眷年間才得暫止,否則眼下這隊商號也無法在河北通行無阻。
出城二十裏外,車隊徹底放鬆,才在路邊稍事休息。數塊殘壁證明,十數年前這裏應該還有一個小小村莊,說不定路邊還有過茶棚。南往北往的客商曾在這裏歇腳,眼下卻荒涼得讓人心悸,遠處隱約可見金人修的移民居所,卻人影緲無,大約還沒有遷居進去。
車隊停下後,拘束了許久的晉城漢子們罵罵咧咧,係好車馬,躲在路邊樹下歇息。大車門簾掀處,兩位小廝扶出一位老人來,儒巾下頭發花白,頜下長須稀疏,麵容消瘦。身材卻高,隻是忒瘦弱了些,下車後站定時顫顫巍巍,卻並非為雙腿坐得僵硬。而是眼中淚水涔涔而下,望著燕京方向,口中喃喃不休:“十五年,十五年了……”
羅彥上前去,拱手道:“洪尚書,且到樹下歇著,喝些水解渴。”
老人擺擺手:“什麽尚書,羅將軍謬稱了。老朽十五年未能稍竟王事,不過因人成事者,能以一把枯骨還歸朝廷,已經托天之福,朝中自有尚書,將軍叫一聲洪皓便是。此行數千裏,還須勞累將軍,洪皓在此不敢言謝。麵聖之日。自當言及將軍忠義!”
羅彥躬身道:“洪大人忠義動天,豈是末將所能比地?‘大宋蘇武’之名。南北何人不知?楊大人再三叮囑,須照料洪大人周全,安敢懈怠!”
洪皓頜首道:“‘大宋神槍’之名,震動天下,吾本料其為大宋軍中一赳赳武夫,豈知如此心存國朝,雖陷番邦而不屈身事賊,以一孤城而退兀術十萬之軍,以一勇將而有經邦濟世之策,事繁之餘,尚且念及老朽,此非常人矣,此去江南,必先到晉城麵請教益,以廣洪某陋識。”
其實此刻楊再興在晉城中正雙耳發燙:“哪位又在念老楊了?”
原來羅彥在上京辦差完成之際,適逢完顏亶大赦天下,洪皓久滯上京,巴不得早一日南返便好,等不得宋使完成手續率眾南下,聞說晉城商號大隊南返,便主動上門要求隨行。十五年前洪皓以“徽猷閣待製、假禮部尚書”之名出使,金主憐其才而不遣,洪皓卻始終不肯在偽齊和金朝任職,氣節遠勝如今身居高位的宇文虛中等人。
其時當政的完顏宗翰不許洪皓請歸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縱的偽齊劉豫政權去當官。洪皓嚴詞拒絕:“萬裏銜命,不得奉兩宮南歸。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願偷生鼠狗間,願就鼎鑊無悔。”完顏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斬首。兩名壯士“執劍夾承”,擁之以下,洪皓麵不改色,從容而行。後雖以氣節驚動諸權貴而得免一死,卻忍受諸般艱難,後來雖羈絆上京,卻通過多般渠道,屢屢將上京城中賊人動靜及五國城中宋室詳情報與江南。上京城中分號眾人中,老成者也有些見識,見是洪皓上門,驚得目瞪口呆,羅彥聞訊,幹脆以楊再興之名義,一力承擔洪皓南歸的一應事務。
一行人歸心似箭,隻恨貨物沉重,不能快走,過燕京時已經去了大半個月,再往南即是過去的大宋故土,洪皓近日來的焦渴至此稍解,雖然仍不能釋懷於河北大地盡墜胡塵,卻僥幸自家終於能夠在身殞之前得返故國,不致葬身白山黑水間。
楊再興此時所做的,恰與洪皓相反,這邊在急如星火地南下,晉城外卻是千百漢子心急火燎地從南方趕來,在榷場墟集中逐一點對名冊,隨後編入行伍,進入晉城內外較場,隻歇息得一兩日,便隨眾軍開始訓練。洪皓過燕京之際,晉城軍已經達到兩萬一千餘人,且正陸續增長中,連負責新兵訓練與後勤保障地王蘭都覺得壓力過大,卻是不敢去跟楊再興分說,隻得咬牙催逼麾下眾人抓緊布置營房,讓新來的兵卒有吃有住。
“舉槍!須要直,須有力,須見筋節,身與槍合,槍與意合!端平!殺!”嶽雷站在一隊新兵麵前。大聲喝叫道。新兵們得知眼前的教官就是嶽二公子,無不心下凜然,哪敢稍有違誤!昔年自朱仙鎮北上太行的千餘騎精兵,雖大半為楊再興所部,仍有諸匠作一行人,眼下則全是晉城棟梁之才,沒有一名普通士卒。隻是當年三十人左右的匠作隊伍,眼下已經擴充到過千人。而當年嶽家軍中最普通的一騎。也都至少率兵上百,或另居他職,如協助嶽雷練兵的將校就全出自當年地騎兵中。隻是連番征戰之後,從梁興手中轉到俠義社時,所剩已經不足700人,否則如今王蘭也不會緊張於新兵增長過快。
八月初,早春糧食已經開始收割,雄定關卻傳來消息:大夏國第一批商隊將至晉城!
太行陘中。天僅一線,峽穀幽深,駝馬步步艱難,幸好有晉城軍中士卒隨行,遇到滯澀處。眾軍士齊心協力,以助商隊通行,夏人頗為感激。隻是卻不知這些軍士們卻搶著幹這趟差事:在中原多年,夏人倒也罷了。其間地吐蕃奴也不罕見,隻是間或有幾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卻從未見過,讓軍士們大開眼界,再者山上枯燥無味,能夠借送商隊之名迴晉城中與家人少聚,也強於守關。
這批夏人共三百餘人,駝馬之屬不下千餘。滿載貨物,為首者為任得敬家宰,隨主姓任,名之才,自夏主李仁孝頒旨之日起,便早早地發足了財:要往晉城榷場,須得在任之才處略使些財物方可。此訊一出,任家便宅處賓客盈門。雖說任得敬拿了大頭去。任之才也收獲不少。隻恨所過州縣,被大金官兵掠去不少。太原府又抽去一成稅,雖有任之才全力周旋,抵達太行陘時仍隻得七成半貨物了。但大夏國中,多年未得宋貨,雖由金國榷場輾轉輸送些許過去,哪裏滿足得了需求?此番前來,眾人都是心中有數:隻要貨源充足,當不下三四倍利,哪裏在乎路上損失些許!
隻是任之才有些見識,一入太行陘,知是楊再興麾下兵馬把守,小心翼翼觀察,隻怕當真如金人所說,不過是些太行山賊,那時不要說財貨,就是能不能保得命歸也還難說。路上每見一寨,任之才便是心中一突:莫不成將我等連貨誑入寨中?待見一寨複一寨,眾軍始終沒有動靜,才示意夏人收拾好兵刃,不必如此戒備。而晉城軍秋毫無犯之處,與昔年的大宋軍、眼下的大金軍,皆迥然不同,更讓任之才暗自稱許。
待入了榷場,任之才與眾人皆歡唿雀躍:這等規模的榷場,乃是久戰商場地行商們曆來未見,墟集中大型貨倉便有數十個,各家客棧足可容兩萬人,其間往來客商絡繹不絕,隨時有上萬人流連榷場,墟中曆經年餘建設,早不複當日簡陋,房舍比晉城中更加精美,路麵全換成了石板,雖暴雨也無泥濘,道旁綠樹皆從太行移來,此刻綠蔭正濃。集上買賣之聲不絕,便是太原府上的北貨也不如這裏齊全,而成堆擺放地江南貨物,更讓夏人眼花瞭亂。當然了,夏人大批商隊的到來,也讓場上晉城夥計、主事們大喜過望,待得貨囊打開,酥、絨、金銀器皿、琉璃等物更讓晉城商號主事們心花怒放:此刻江南民生漸複,富戶們競尚奢華,隻少這等奇貨,若是盡數販去,哪裏能夠不發財?便是經手地一成利,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同時兩眼放光的卻是夏人:江南的珠寶玉器、絲綢、字畫、典籍、瓷器、茶葉都正是大夏的緊俏貨,從金夏間榷場轉運過去的價格高過此間數倍,且量少得可憐,國中用度尚且不夠,哪裏能夠向西域輸出?來自西域地幾名胡人更加留連忘返:這才是天朝大國的氣象,相比之下,興慶府不過是黃沙中地一堆大石頭罷了!
任之才眼見這般規模,心知以前所聞的晉城商號名下無虛,當下安頓眾人住下,在高林處問得詳細,按規矩租下一間大倉庫,將所有駝馬上的貨物卸下。並租畜欄安置牲口,方才慢慢打聽行情,少量出貨,而上門來地江南各分號主事早已經擠破了門檻。任之才顧不得這些,隻催促高林早早帶路,好去拜會楊再興。隻是楊再興此刻府中有貴客,哪裏有空見他!
“洪先生,此是正宗雨前龍井,今年才出的新茶,臨安分號運來,且為先生一洗胡塵中所受濁氣!”楊再興恭恭敬敬將洪皓迎入書房,著人泡上好茶來。
洪皓卻在著意觀察這位聞名已久的無敵將軍,與自己想像中大是不同,身著儒服,卻並無十分牽強像,竟是略有一絲書卷氣,楊再興自臨安一年間,屢見嶽飛儒服風範,暗自仰慕,眼下在晉城中沒幾個讀書人,便大膽模仿,冒充斯文,竟然讓洪皓暗自稱許:“果有儒將之風,誠為大宋之福矣。”
彼此謙讓一番,落座之後,洪皓並未品茗,卻是隨手撿起書案上一本翻到一半的舊書,細看時,卻是北魏賈思勰所著地《齊民要術》,正翻至《貨殖》一卷,楊再興心叫要糟:這老夫子平生治經,連詩詞之類都以為非正業,何況如此農桑之事,商賈之道,哪裏入得他地法眼!昔年完顏宗尹所生八子皆師從洪皓學經,苦無書籍,洪皓隨手默寫在樺樹葉、樹皮上教授弟子,居然以此讓儒家經學流入女真地界,後來宗尹創製女真小字,其間未嚐沒有洪皓之功。如此功力,豈會看得起這等學問?
豈知洪皓看見此書,聯想到一路上從羅彥處聞知楊再興事業,居然濁淚盈眶,驚得楊再興手足無措:“楊某不學無術,讓先生見笑了。”
洪皓擺擺手:“楊大人過謙了!以軍中無敵將帥,而能開創晉城如此局麵,楊大人所學,皆經世致用之學,洪某枉自皓首窮經,於世何補哉!”
楊再興惶恐道:“先生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氣節動天,樺葉書經,聞名南北,豈是小子可比!某家才疏學淺,困守此孤城,自料才拙不足以擔當抗金大業,正當請教於先生,還請先生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