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三十一章有子如孛迭,教人如何放心!
“什麽?楊再興在太行山賊中?此子不是已經入宋國殿前司軍麽?如何會在太行?”
兀術聞酈瓊迴報,未能成功招安,原本也在意料之中,不過聊盡人事,以免大軍出動罷了,但聞說楊再興也在晉州軍中,卻再不能安坐椅上,起身在書房內來迴踱步。
“晉州城中兵馬如何?此去可曾探得虛實?”兀術停下來時,突然想到關鍵處,忙問酈瓊。
“末將慚愧,還未到晉城便被楊再興攔下,遠隔數裏,隻見到旌旗整齊,城頭也不知有多少軍兵,大約總不下四五千之數。”酈瓊這個估計,應該說還是比較保守的,但說得多了,又不知兀術會如何反應。若是以為酈瓊在為太行山賊張目,那便是極冤枉的罪名了。
兀術默然許久,方道:“有楊再興一人,足以當萬騎,晉州兵馬,須算作兩萬上下,若要攻取,非六、七萬兵馬莫辦!酈將軍看,此戰當如何措置?”
酈瓊猶豫一陣,咬咬牙道:“丞相,依末將看,此戰實在不必打。”
兀術微微一笑:“為何?”
酈瓊察顏觀色,心知兀術並未發作,大約有可能同意自己的意見,才道:“那晉城不過是一座孤城,雖然抵住太行諸陘,卻原本就不得通行。楊再興雖勇,卻不過是匹夫之流,現在給他占了晉城,大軍去攻,便勝也須多有折損,連番征戰之際,和議已成,將士思歸,此戰下來。眾將士恐怕能迴上京的不會過半,若楊再興不再攻取其他城池,諒那區區一座晉城能有何用?若是他要襲取其他諸城,一勇之夫能守得幾座城?那時他守此城,我便攻彼城,卻不難為了他?”
兀術思之再三,才頹然道:“將軍之言,實中本相肺腑。大金軍征戰多年,早已經不能再有大戰,若非如此,本相豈不知江南趙構正圖重整河山?然大戰再起,大金國本動搖,則社稷危矣,蒙古諸部不斷起釁,已危及上京。本待大軍北上。縱橫草原,將蒙古諸部驅退千裏,哪裏知道這太行山下又殺出個楊再興來!雞肋!雞肋啊!”
酈瓊不敢作聲,此前數年,兀術幾曾在他麵前吐露心事?這些事與大金國命運相關。稍有差池,便是不測之禍,此時還是守拙的好。
次日,開封城中沒有大軍集結的跡象。相反,卻是有兩隊使臣,分別出城,一往東南,一往西北,後者正是往晉城方向而去。
開封城內,孛迭不解地問兀術:“父親,這楊再興勇則勇矣。大軍不去征討也就罷了,何必修書給他?若楊再興並非宋國所遣,而是為太行諸賊所脅迫,致書臨安又何益哉?還不如就此攔下宋帝梓宮與韋妃,趙構還不是我等俎上之肉?偏生修什麽書?”
兀術轉頭看著孛迭,麵雖慈和,卻直盯得孛迭心中發毛,兀術方才長歎一聲:“孩兒啊。為父老矣。女真宗室之內,英雄再難有。為父本指望你能多學些統軍治國之道,為何直到今日,在臨安數年,竟然還不知江南朝政?有失為父所望啊!”
孛迭沉默不語,半晌才抗聲道:“父親,我大金鐵騎,天下無敵,雖有一時之敗,卻也並非南朝那般腐儒所能相抗,現下嶽飛已滅,韓世忠已貶,張俊之輩,哪裏是父親對手?孩兒雖不懂大政,卻也不下楊再興等輩,有父親領我大金三軍,孩兒自然可以直驅江南,平定天下,也不過就三兩年間之事,父親為何如此謹慎?”
兀術閉目久久不語,忽而仰天落淚,看得孛迭心中大懼,忙跪伏在地:“孩兒不通事務,讓父親失望,請父親責罰!”
兀術沉聲道:“罷了!為父他日為你安排一處閑職,隻是莫太露鋒芒,緊守門戶,或者可以保得吾家百年傳世,不致絕後!若還如今日以勇力自恃,隻怕為父身歿之後,他人不肯放過你!臨安雖然渾濁,卻是天下間朝政最為複雜的地方,為父安排你在秦檜府上,正要讓你見識一番,便是稍有濡染,也勝過上京城中那班粗人,誰知為父錯了!楊再興占晉城之意,豈是你能妄測!以楊再興自比,你也自視太高了!”
孛迭憤然而退,實在不明白為什麽父相對楊再興如此忌諱,小小晉城又有什麽了不起。
兀術卻在孛迭退去後,頹然跌坐在椅上,對這個勇武聞名於大金的孩子深深失望,另一麵則對楊再興更加又恨又怕:“這楊南蠻是不是已經料到我不敢以大軍薄晉城?為什麽在這個時刻,在大軍已經將要北撤的時候,偏偏要出來占了晉城?太行諸賊,本不足慮,多了一個楊再興,此後河洛之間,教人如何放得下心?但願臨安之書,可以略略轄製楊再興,舍此以外,當真隻有出兵一途了。”
五日之後,兀術使臣到了晉城之外,如上次一樣,楊再興仍不讓金使靠近,而是在離城裏許之外等候。拆書一看,其辭略曰:“字付宋國殿前右軍都統製楊再興足下,某自統軍以來,屢戰屢勝,連克名城,惟前年於將軍陣前一敗,思之實無可贖,將軍之勇,不負神槍之名,宋國以建節相封,實不為過,然宋帝、秦檜之流,安能用將軍之才?嶽飛名震南北,終以功高見忌,將軍之上太行,亦不失為自保良策,可憐勇冠南北大宋神槍,卻與太行山賊為伍,據一孤城為變,豈能盡展將軍武略?若肯棄暗投明,必在韓常、酈瓊等輩之上,若將軍有意,某便棄一晉城與賊何妨!若得將軍至開封,某必倒履相迎,此意至誠,發自肺腑,惟將軍審之。”
楊再興閱罷,大笑道:“兀術倒是好意,卻將某家瞧得忒小了,哈哈哈哈!楊某若能為如此言辭所動,臨安城中便是安樂鄉,何必在此與兀術相持?迴複你家丞相,晉城百裏之內,莫讓某家見到一名金賊!他雖一腔好意,楊某手中鐵槍卻不認得人!不過也讓他放心,其餘城池,還暫且寄在兀術名下,數年之間,某家得便時才去取!”
來使實在不知如此迴答是否符合兀術心意,卻隻得惟惟而退,哪裏敢抗聲多嘴!
四月初五,臨安城中,王次翁已經奉旨出京,前往上京,迎還徽宗梓宮與韋後,趙構卻接到兀術來書,言及送現在上京為官地張中彥之親屬北上,及楊再興據晉城為變之事,同時,楊再興自晉城所發的書函也參差抵達,趙構在福寧殿內,麵對兩封書函,麵有難色。
楊再興書中略曰:“殿前司右軍都統製、領汾州節度使、武略大夫楊再興上奏:臣於前月逐賊以救家小,不意中途生變,反為賊子所劫,故樞密副使嶽飛次子亦在同列,然後方知柔福郡主與臣家小俱已擄至太行山,賊子遂以臣家小及郡主平安相脅,利臣之勇,以取晉城,臣家小雖是細事,郡主安危實有莫大幹係,不得已而殺金賊、克晉城,現暫羈係於晉城中,郡主則被囚於太行寨中,臣也隻在匆忙間一唔,未及詳談。此事頗預朝廷大體,臣不敢擅自定奪,故奏明於右,伏候敕旨。”
兀術書中除了張中彥家小之事,便提到楊再興事體:“近聞宋國都統製楊再興者,與太行山賊並力一處,害大金統軍之將,占晉城以為變,某聞之愀然不樂,料此亦非兩國言和之意,必非閣下本心,然楊賊既為宋臣,閣下已不免失察之責,倘重加懲處,尚不失大國體統,若縱之為變,吾恐江南河山分崩之日不遠矣,敢以此相告,惟閣下審之。”
“此事秦卿以為如何?”自和談成功以來,秦檜功勞日著,在福寧殿也自在了許多,眼下兩封書函,便是由趙構和秦檜分別閱讀的,隨後才交換。
秦檜微微一笑:“楊再興此舉,恐怕並非太行義民之意,臣以為,此子不滿嶽飛伏法,與賊合力,劫嶽雷而上太行,日後以嶽家大旗招集人手為其所用,倒是可能得多。但觀乎克晉城之舉,卻並非為嶽飛辯冤,其意難測。然臣以為,楊再興一勇之夫,以殺賊為能事,偃城、黃連之戰,威名震動南北,自然不肯久居臨安,此番前去,隻是為兀術多事罷了,卻無妨大宋事體。”
趙構沉吟道:“難道也與和議無妨麽?”
秦檜道:“若兀術不肯議和,早早便明言了,豈會等到此事方反悔?楊再興之事雖然令其不快,也須知與我大宋朝廷無關,左右推在太行山賊身上,隻讓兀術派遣軍兵平定就是,難道還須讓我大宋軍兵北上以平麽?陛下勿憂,臣料兀術必無見責之意,或者隻是要我朝明辨與此事無關罷了。”
趙構點頭認可:“秦卿果然深明其理,這便迴書,讓兀術自去平定罷。”
“觀乎楊再興之舉,實非我朝本意,然其家小為太行賊人所係,恐亦不得已而為之,晉城在上國境內,下邦兵馬,不便平定,還望丞相天威,不戰而勝,大軍到日,賊子束手出降,方稱我朝本意,若得生擒楊再興,還望付與本朝,明正其罪!”
兀術得書時,王次翁已經去得遠了,兀術苦笑道:“這趙構倒推得幹淨!”
次日,酈瓊得令,率馬步軍一萬五千,前往平定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有子如孛迭,教人如何放心!
“什麽?楊再興在太行山賊中?此子不是已經入宋國殿前司軍麽?如何會在太行?”
兀術聞酈瓊迴報,未能成功招安,原本也在意料之中,不過聊盡人事,以免大軍出動罷了,但聞說楊再興也在晉州軍中,卻再不能安坐椅上,起身在書房內來迴踱步。
“晉州城中兵馬如何?此去可曾探得虛實?”兀術停下來時,突然想到關鍵處,忙問酈瓊。
“末將慚愧,還未到晉城便被楊再興攔下,遠隔數裏,隻見到旌旗整齊,城頭也不知有多少軍兵,大約總不下四五千之數。”酈瓊這個估計,應該說還是比較保守的,但說得多了,又不知兀術會如何反應。若是以為酈瓊在為太行山賊張目,那便是極冤枉的罪名了。
兀術默然許久,方道:“有楊再興一人,足以當萬騎,晉州兵馬,須算作兩萬上下,若要攻取,非六、七萬兵馬莫辦!酈將軍看,此戰當如何措置?”
酈瓊猶豫一陣,咬咬牙道:“丞相,依末將看,此戰實在不必打。”
兀術微微一笑:“為何?”
酈瓊察顏觀色,心知兀術並未發作,大約有可能同意自己的意見,才道:“那晉城不過是一座孤城,雖然抵住太行諸陘,卻原本就不得通行。楊再興雖勇,卻不過是匹夫之流,現在給他占了晉城,大軍去攻,便勝也須多有折損,連番征戰之際,和議已成,將士思歸,此戰下來。眾將士恐怕能迴上京的不會過半,若楊再興不再攻取其他城池,諒那區區一座晉城能有何用?若是他要襲取其他諸城,一勇之夫能守得幾座城?那時他守此城,我便攻彼城,卻不難為了他?”
兀術思之再三,才頹然道:“將軍之言,實中本相肺腑。大金軍征戰多年,早已經不能再有大戰,若非如此,本相豈不知江南趙構正圖重整河山?然大戰再起,大金國本動搖,則社稷危矣,蒙古諸部不斷起釁,已危及上京。本待大軍北上。縱橫草原,將蒙古諸部驅退千裏,哪裏知道這太行山下又殺出個楊再興來!雞肋!雞肋啊!”
酈瓊不敢作聲,此前數年,兀術幾曾在他麵前吐露心事?這些事與大金國命運相關。稍有差池,便是不測之禍,此時還是守拙的好。
次日,開封城中沒有大軍集結的跡象。相反,卻是有兩隊使臣,分別出城,一往東南,一往西北,後者正是往晉城方向而去。
開封城內,孛迭不解地問兀術:“父親,這楊再興勇則勇矣。大軍不去征討也就罷了,何必修書給他?若楊再興並非宋國所遣,而是為太行諸賊所脅迫,致書臨安又何益哉?還不如就此攔下宋帝梓宮與韋妃,趙構還不是我等俎上之肉?偏生修什麽書?”
兀術轉頭看著孛迭,麵雖慈和,卻直盯得孛迭心中發毛,兀術方才長歎一聲:“孩兒啊。為父老矣。女真宗室之內,英雄再難有。為父本指望你能多學些統軍治國之道,為何直到今日,在臨安數年,竟然還不知江南朝政?有失為父所望啊!”
孛迭沉默不語,半晌才抗聲道:“父親,我大金鐵騎,天下無敵,雖有一時之敗,卻也並非南朝那般腐儒所能相抗,現下嶽飛已滅,韓世忠已貶,張俊之輩,哪裏是父親對手?孩兒雖不懂大政,卻也不下楊再興等輩,有父親領我大金三軍,孩兒自然可以直驅江南,平定天下,也不過就三兩年間之事,父親為何如此謹慎?”
兀術閉目久久不語,忽而仰天落淚,看得孛迭心中大懼,忙跪伏在地:“孩兒不通事務,讓父親失望,請父親責罰!”
兀術沉聲道:“罷了!為父他日為你安排一處閑職,隻是莫太露鋒芒,緊守門戶,或者可以保得吾家百年傳世,不致絕後!若還如今日以勇力自恃,隻怕為父身歿之後,他人不肯放過你!臨安雖然渾濁,卻是天下間朝政最為複雜的地方,為父安排你在秦檜府上,正要讓你見識一番,便是稍有濡染,也勝過上京城中那班粗人,誰知為父錯了!楊再興占晉城之意,豈是你能妄測!以楊再興自比,你也自視太高了!”
孛迭憤然而退,實在不明白為什麽父相對楊再興如此忌諱,小小晉城又有什麽了不起。
兀術卻在孛迭退去後,頹然跌坐在椅上,對這個勇武聞名於大金的孩子深深失望,另一麵則對楊再興更加又恨又怕:“這楊南蠻是不是已經料到我不敢以大軍薄晉城?為什麽在這個時刻,在大軍已經將要北撤的時候,偏偏要出來占了晉城?太行諸賊,本不足慮,多了一個楊再興,此後河洛之間,教人如何放得下心?但願臨安之書,可以略略轄製楊再興,舍此以外,當真隻有出兵一途了。”
五日之後,兀術使臣到了晉城之外,如上次一樣,楊再興仍不讓金使靠近,而是在離城裏許之外等候。拆書一看,其辭略曰:“字付宋國殿前右軍都統製楊再興足下,某自統軍以來,屢戰屢勝,連克名城,惟前年於將軍陣前一敗,思之實無可贖,將軍之勇,不負神槍之名,宋國以建節相封,實不為過,然宋帝、秦檜之流,安能用將軍之才?嶽飛名震南北,終以功高見忌,將軍之上太行,亦不失為自保良策,可憐勇冠南北大宋神槍,卻與太行山賊為伍,據一孤城為變,豈能盡展將軍武略?若肯棄暗投明,必在韓常、酈瓊等輩之上,若將軍有意,某便棄一晉城與賊何妨!若得將軍至開封,某必倒履相迎,此意至誠,發自肺腑,惟將軍審之。”
楊再興閱罷,大笑道:“兀術倒是好意,卻將某家瞧得忒小了,哈哈哈哈!楊某若能為如此言辭所動,臨安城中便是安樂鄉,何必在此與兀術相持?迴複你家丞相,晉城百裏之內,莫讓某家見到一名金賊!他雖一腔好意,楊某手中鐵槍卻不認得人!不過也讓他放心,其餘城池,還暫且寄在兀術名下,數年之間,某家得便時才去取!”
來使實在不知如此迴答是否符合兀術心意,卻隻得惟惟而退,哪裏敢抗聲多嘴!
四月初五,臨安城中,王次翁已經奉旨出京,前往上京,迎還徽宗梓宮與韋後,趙構卻接到兀術來書,言及送現在上京為官地張中彥之親屬北上,及楊再興據晉城為變之事,同時,楊再興自晉城所發的書函也參差抵達,趙構在福寧殿內,麵對兩封書函,麵有難色。
楊再興書中略曰:“殿前司右軍都統製、領汾州節度使、武略大夫楊再興上奏:臣於前月逐賊以救家小,不意中途生變,反為賊子所劫,故樞密副使嶽飛次子亦在同列,然後方知柔福郡主與臣家小俱已擄至太行山,賊子遂以臣家小及郡主平安相脅,利臣之勇,以取晉城,臣家小雖是細事,郡主安危實有莫大幹係,不得已而殺金賊、克晉城,現暫羈係於晉城中,郡主則被囚於太行寨中,臣也隻在匆忙間一唔,未及詳談。此事頗預朝廷大體,臣不敢擅自定奪,故奏明於右,伏候敕旨。”
兀術書中除了張中彥家小之事,便提到楊再興事體:“近聞宋國都統製楊再興者,與太行山賊並力一處,害大金統軍之將,占晉城以為變,某聞之愀然不樂,料此亦非兩國言和之意,必非閣下本心,然楊賊既為宋臣,閣下已不免失察之責,倘重加懲處,尚不失大國體統,若縱之為變,吾恐江南河山分崩之日不遠矣,敢以此相告,惟閣下審之。”
“此事秦卿以為如何?”自和談成功以來,秦檜功勞日著,在福寧殿也自在了許多,眼下兩封書函,便是由趙構和秦檜分別閱讀的,隨後才交換。
秦檜微微一笑:“楊再興此舉,恐怕並非太行義民之意,臣以為,此子不滿嶽飛伏法,與賊合力,劫嶽雷而上太行,日後以嶽家大旗招集人手為其所用,倒是可能得多。但觀乎克晉城之舉,卻並非為嶽飛辯冤,其意難測。然臣以為,楊再興一勇之夫,以殺賊為能事,偃城、黃連之戰,威名震動南北,自然不肯久居臨安,此番前去,隻是為兀術多事罷了,卻無妨大宋事體。”
趙構沉吟道:“難道也與和議無妨麽?”
秦檜道:“若兀術不肯議和,早早便明言了,豈會等到此事方反悔?楊再興之事雖然令其不快,也須知與我大宋朝廷無關,左右推在太行山賊身上,隻讓兀術派遣軍兵平定就是,難道還須讓我大宋軍兵北上以平麽?陛下勿憂,臣料兀術必無見責之意,或者隻是要我朝明辨與此事無關罷了。”
趙構點頭認可:“秦卿果然深明其理,這便迴書,讓兀術自去平定罷。”
“觀乎楊再興之舉,實非我朝本意,然其家小為太行賊人所係,恐亦不得已而為之,晉城在上國境內,下邦兵馬,不便平定,還望丞相天威,不戰而勝,大軍到日,賊子束手出降,方稱我朝本意,若得生擒楊再興,還望付與本朝,明正其罪!”
兀術得書時,王次翁已經去得遠了,兀術苦笑道:“這趙構倒推得幹淨!”
次日,酈瓊得令,率馬步軍一萬五千,前往平定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