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長女之後,淚眼婆娑的秦連豹同羅氏顧不得感傷,又腳不沾地地操持起了長子的親事來。
何大人對六哥非常滿意。
親自考較六哥的學問,又領著他往鄉間市井走了走。
不過幾天光景,還不待低頭娶媳婦兒的秦連豹開口同他提議親的事兒,抬頭嫁女兒的何大人就已是主動同秦連豹說起提親的事兒來了。
還道他們家並沒有甚的忌諱,一切按照古禮行事就成了。
至於聘金聘禮的,一概沒問也沒說。
卻同六哥談的非常投契。
若不是秦連豹收到家裏加急送來的家書,趕著迴來崇塘送別茴香,何大人在同六哥聊過保嬰堂裏的運營諸事後,勢必還要帶著他下鄉談一談開河築堤治水的事體的。
其實這年頭,或許大多讀書人仍舊隻知道搖頭晃腦的同四書五經拚老命。可真正的文人學子,尤其能夠考上進士,科舉入仕的,不管立足朝廷中樞的也好,還是外放主政一方的也罷,大多都得十項全能。
專業素養方麵的要求非常之高,就譬如何大人好了,如今主政一方,既要教撫百姓、征收錢糧、斷案明法……還要執掌水利、漕運、貿易,甚至於剿匪等等的非常規事務。
若是有朝一日,何大人能夠晉升中樞的話兒,一樣還得全麵發展、遍地開花。今天抓吏治,明天管財政,後天負責軍事,甚至於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挨個兒轉過來的,也不是沒有的。
說起來不免叫人歎為觀止。
但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學在於長,業在於精,這似乎並不是甚的負責任的、正常的現象,可放在如今這世道再來看,卻是君主專製同關聯體製的伴生物。
這個世道既是如此。
當然,如今也有人覺得做官是這世間最容易的事體,依樣畫葫蘆即可。
退一步說,凡事兒總有先例可循,還能揣摩上意,隻要能將一切政務裱糊一般糊弄過去,不在自個兒手上砸鍋也就成了。若果真個遇到亟待解決的突發問題,既沒有先例可循,又沒有上司意見,但“一把手”身後總有師爺、幕僚、書吏、門生、幫閑等等一幹人等幫著出謀劃策不是。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當上官兒。
這世上百樣米養百樣人,確實人各有誌。
況且市場自有市場的力量,社會自有社會的邏輯,官員碌碌無為,有時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兒。
畢竟如今這世道,即便是糊塗官,隻要活得足夠長,也不求功實,隻要不出錯,很可能就能列位公卿。竟然如此,好容易讀書讀出來的一幹官員們又何必鑽研政務、認真工作。對於這些人來說,上司的喜好、衙門的空缺,以及黨同伐異的安危禍福,或許更加重要的。
但顯然何大人並不覺得當官是件容易的事體,他有誌向有毅力,是希望能夠紮紮實實的為國家百姓做些實事兒的。如此一來,當官自然不簡單。
他自個兒有誌向,見到確有真才實學的六哥,自然喜歡。
腹有真才實學,又人品端方、心思敏捷……在何大人看來,六哥個人的素養,已經足以蓋過他家世上頭的失色了。
對於這點,何太太並不反對。
那秦家六少爺的品貌,她是帶著次女偷偷瞧過一眼的,確實再沒有甚的可挑剔的。說句實在話,就算同門當戶對人家精心培養出來的大家少爺相比,也不遑多讓的。
可哪怕次女低嫁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體了,她這心裏還是不免邁不過這道坎兒。
他們並不是南地生人,老爺應該也不可能在這新安府當一輩子的知府,女兒嫁的這樣遠,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再見。
何況嫡嫡親的姐妹們縱是姐妹情深,也脫不過互相攀比。正經嫡出的女孩兒,嫁的還不如族裏別房房裏養活的庶女……饒是她這個當娘的但想到,都跟生挖了心肝似的,更遑論姑娘自個兒。
別看她紅著臉,嘴上不說,隻是埋頭做針線,心裏頭還不知道怎的苦呢!
何況她這心裏還有一重隱憂,聽說秦家那孩子還是他們這一房頭的獨子,家底據說雖然豐厚,可婆婆這樣年輕,又是那樣小門小戶的人家,隻怕自家姑娘不生出個三個五個兒子來,秦家的長輩是不會滿意的……
不過哪怕何太太心裏堵得慌,可既是何大人滿心覺得這樁婚事實屬天作之合,何太太也沒話兒講。
總算不過半月,秦家請了大媒,送了提親的贄見禮物過來,眼見裏頭還有一對活雁,據說還是女婿親自獵到的,何太太這心裏總算舒坦了些許。
互換庚帖合過八字,行了納吉禮,一切周全之後,議親也就正式開始了。
秦家這廂,羅氏長鬆了一口氣,正忙著置辦小定禮。
何家家世不凡,之前備下的定禮不免有些不夠瞧,有些東西自然要再做添減,好在還有姚氏杜氏幾個妯娌忙中抽空給她幫忙,倒也不至於亂了手腳。
六哥這廂親事落定,家裏頭比他年長的二堂哥三堂哥那廂也已經有了眉目了。至於五堂哥,沈氏也在忙著給他說親了。唯有四堂哥,來說親的還沒有一家讓杜氏十分滿意的。
二堂哥定的是禮詩圩姚氏族裏老親孔家的姑娘,崇塘三甲聲名遠播的培文書院的山長,就是孔姑娘的祖父。
至於這樁親事,其實就是二堂哥,也是孔山長親自瞧中,托了姚家人過來說和的。
而三堂哥這廂,秦連熊同杜氏早就屬意同錢運仁結個姻親了。秦連熊同錢運仁心照不宣,錢運仁前年就將太太孩子從老家接了過來,兩家相看了一迴,這樁親事也就這麽落定了。
隻這樣一來,明年家裏頭很可能就要連辦三樁喜事兒了。
饒是秦老娘早就知道家裏頭這些個小字輩們因著年齡相仿的緣故,婚期上頭必然是要摞到一塊兒去。可一想到明年就得吃上三迴孫媳婦茶,老人家還是又高興又犯愁。
高興的自然是添人添丁,孩子們都成了家,她自然了了一筆心事兒。
可犯愁也是真犯愁,按著鄉間的規矩,自然是沒有邁過鍋台上炕的道理的。
大的還沒成家,小的先行婚嫁自然不合規矩。可他們這堂兄弟三人,怕是再難按照序齒來辦喜事兒的。
姚氏妯娌幾個卻並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各家情狀不一,操持婚事兒的進度自然不一樣,一定要按著序齒來行婚嫁,不免有些強人所難了。何況婚禮又不比旁的,擇吉請期這都得按著孩子們的八字兒來,哪個日子對孩子們更好,自然要把婚期定在哪一天。
隻要事先說明緣由,她們妯娌又一碗水端平了,新進門的小妯娌應該不會因著這樣的事情就心裏頭不痛快的。
孩子剛剛上身的左氏卻有些緊張。
明年一年裏就要進門的三個弟媳婦,出身各不相同,想來為人處世、性情上頭也必然不會相同。
她出身左家,也算見慣了妯娌間的明爭暗鬥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新媳婦進了婆家門,同婆婆、妯娌、小姑打交道的辰光甚至於比相公還要來的多。小姑還有出嫁的辰光,可妯娌之間性情各異,又跟科場上的學子似的,彼此又是爭先爭長的關係。
既要爭奪婆婆的喜歡,還要爭奪主持中饋的權利,更要爭奪公婆的家產。
套用郭氏的一句話——同行是冤家。
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像自家婆婆、叔婆婆這樣處的跟嫡親姐妹似的妯娌,別說她在此之前聞所未聞了,就連她娘家母親、祖母都再不曾聽說過的。
她自然也想能有相處起來不會臉紅的妯娌,可家裏頭小姑子們眼睛雪亮,早就總結過了。
婆婆、叔婆婆們能處的這樣好,一來是太婆婆這個婆婆實在手腕高明,在挑媳婦兒的辰光,就已經拿捏住了人心了。二來婆婆、叔婆婆們果如太婆婆所想的那般,明事理識大體,心地良善。三來婆婆、叔婆婆們不但同甘,還曾共苦過,是真正的患難之交,可謂是誌同道合的諍友、摯友,感情自然不同一般的。
這世上多少人能夠共苦卻不能同甘,即便如此,左氏還是覺得她們這輩人,或許真個不如上輩人的。
不過,雖然她以前總覺得,若是能同妯娌們坐在一起談論天氣好壞,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可如今就算是為了肚子裏的孩子,不管是姑娘還是小子,她這個當長嫂的,都應該努力一把才是。
隻看他們這一輩的兄弟姐妹們,就能知道一個家庭的和樂,對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於孩子的一生,有多麽重要了。
隻想到這裏,左氏腦海中忽的浮現丁香嬌俏的身影來。
忍不住朝服侍她歇息的丈夫打聽道:“三妹,丁香的親事還沒有眉目嗎?”
大堂哥給左氏搭上薄被,卻有些詫異。
他知道妻子在自家這個大家庭裏過的還算不錯,沒有在婆婆、太婆婆、叔婆婆那兒受到甚的磋磨,日常也能有自己的閑暇工夫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同妹妹們也都處的很好。
但即便舊年通了那麽多的信,妻子同妹妹們之間好像仍舊隔著層薄紗,起碼這樣的事情,她之前就從不曾過問過。
倒不是不關心,或許隻是覺得不方便打聽而已。
自打定親後,他往左家也算走的勤快了,自然知道左家那樣的大環境,想來不會給妻子太好的體驗同教導。還能保持本心,就已經是她本性純良了。
卻沒想到她忽的好似想明白了甚的,雖然不知道是甚的事兒觸動了左氏,但這也不是甚的說不得的事兒。
沒有正麵迴答左氏的問題,側著身子,給她扇風:“你覺得,小麥那小子怎的樣?”
“小麥叔叔?”左氏也換了個姿勢,仰頭望著丈夫,有些驚訝丈夫怎的會忽的提起小麥來。
家裏頭景況同別家不一樣,嫡嫡親的小姑子小叔子不老少,外姓的也不算少。她剛進門的辰光,光是認人識姓就費了一番工夫了。
待到好容易將人認全了,又開始擔心起素日裏的避忌來。這麽些個小叔子,到底年紀相仿,日常起居,自是應當避諱些。
倒沒沒想到,甭管這串小小子往日裏怎樣鬧騰,當著她的麵,卻是十分收斂,也叫她鬆了一口氣。
既是大夥兒俱都守著“禮”字兒,往日裏就算說笑上兩句,也不會走了大褶兒,倒是不必避貓鼠兒似的躲著了。
她對這些個小叔子,也漸漸熟悉了起來。若不是進門年頭實在短,她都想給往日相與的族妹說門親事兒了。
雖不是小麥,可小麥也不錯,即便不能科舉下場,但念書習武照樣用功,而且做事兒妥帖,又是自家一手教導長大的,是個極好的心腹幕僚人選。
也不隱瞞,照實說給大堂哥聽:“以後相公同叔叔們若是入仕的話,有小麥叔叔在身邊幫襯著,肯定事半功倍……”
大堂哥一愣,他倒是還不曾想到這樣遠。
更何況他雖確實想當官,但小麥不一定想給他們做幕僚,說不得他就想去壅白芹,這會子說這個還為時過早了。
就同左氏道:“我們家丁香,同小麥挺處的來的,至於小麥……那小子眼光不錯。”
左氏怔了怔,把丈夫的話擺在心上嚼了又嚼,以為自己聽錯了。
望著大堂哥:“相公,你說甚的?丁香,同小麥叔叔嗎?”
大堂哥就應了一聲,朝著左氏點了點頭:“爹娘如今雖還在觀望,不過應是八九不離十的事兒了。”
左氏嘴唇翕翕,一肚子的話兒要說,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怎的會是小麥呢!
家裏頭羅冀不錯,年方十六歲,都已經是武秀才了,家裏頭做媒的都已經踏破門檻了,就連她都確實有些動心的。還有文啟,雖然還沒有迴京口下場應試,可憑著他的功底,但凡下場,一個秀才總是篤定的。
可小麥,他可是奴籍放良的出身,不說自己斷了科舉仕途,後世三代都不能下場的……
何大人對六哥非常滿意。
親自考較六哥的學問,又領著他往鄉間市井走了走。
不過幾天光景,還不待低頭娶媳婦兒的秦連豹開口同他提議親的事兒,抬頭嫁女兒的何大人就已是主動同秦連豹說起提親的事兒來了。
還道他們家並沒有甚的忌諱,一切按照古禮行事就成了。
至於聘金聘禮的,一概沒問也沒說。
卻同六哥談的非常投契。
若不是秦連豹收到家裏加急送來的家書,趕著迴來崇塘送別茴香,何大人在同六哥聊過保嬰堂裏的運營諸事後,勢必還要帶著他下鄉談一談開河築堤治水的事體的。
其實這年頭,或許大多讀書人仍舊隻知道搖頭晃腦的同四書五經拚老命。可真正的文人學子,尤其能夠考上進士,科舉入仕的,不管立足朝廷中樞的也好,還是外放主政一方的也罷,大多都得十項全能。
專業素養方麵的要求非常之高,就譬如何大人好了,如今主政一方,既要教撫百姓、征收錢糧、斷案明法……還要執掌水利、漕運、貿易,甚至於剿匪等等的非常規事務。
若是有朝一日,何大人能夠晉升中樞的話兒,一樣還得全麵發展、遍地開花。今天抓吏治,明天管財政,後天負責軍事,甚至於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挨個兒轉過來的,也不是沒有的。
說起來不免叫人歎為觀止。
但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學在於長,業在於精,這似乎並不是甚的負責任的、正常的現象,可放在如今這世道再來看,卻是君主專製同關聯體製的伴生物。
這個世道既是如此。
當然,如今也有人覺得做官是這世間最容易的事體,依樣畫葫蘆即可。
退一步說,凡事兒總有先例可循,還能揣摩上意,隻要能將一切政務裱糊一般糊弄過去,不在自個兒手上砸鍋也就成了。若果真個遇到亟待解決的突發問題,既沒有先例可循,又沒有上司意見,但“一把手”身後總有師爺、幕僚、書吏、門生、幫閑等等一幹人等幫著出謀劃策不是。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當上官兒。
這世上百樣米養百樣人,確實人各有誌。
況且市場自有市場的力量,社會自有社會的邏輯,官員碌碌無為,有時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兒。
畢竟如今這世道,即便是糊塗官,隻要活得足夠長,也不求功實,隻要不出錯,很可能就能列位公卿。竟然如此,好容易讀書讀出來的一幹官員們又何必鑽研政務、認真工作。對於這些人來說,上司的喜好、衙門的空缺,以及黨同伐異的安危禍福,或許更加重要的。
但顯然何大人並不覺得當官是件容易的事體,他有誌向有毅力,是希望能夠紮紮實實的為國家百姓做些實事兒的。如此一來,當官自然不簡單。
他自個兒有誌向,見到確有真才實學的六哥,自然喜歡。
腹有真才實學,又人品端方、心思敏捷……在何大人看來,六哥個人的素養,已經足以蓋過他家世上頭的失色了。
對於這點,何太太並不反對。
那秦家六少爺的品貌,她是帶著次女偷偷瞧過一眼的,確實再沒有甚的可挑剔的。說句實在話,就算同門當戶對人家精心培養出來的大家少爺相比,也不遑多讓的。
可哪怕次女低嫁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體了,她這心裏還是不免邁不過這道坎兒。
他們並不是南地生人,老爺應該也不可能在這新安府當一輩子的知府,女兒嫁的這樣遠,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再見。
何況嫡嫡親的姐妹們縱是姐妹情深,也脫不過互相攀比。正經嫡出的女孩兒,嫁的還不如族裏別房房裏養活的庶女……饒是她這個當娘的但想到,都跟生挖了心肝似的,更遑論姑娘自個兒。
別看她紅著臉,嘴上不說,隻是埋頭做針線,心裏頭還不知道怎的苦呢!
何況她這心裏還有一重隱憂,聽說秦家那孩子還是他們這一房頭的獨子,家底據說雖然豐厚,可婆婆這樣年輕,又是那樣小門小戶的人家,隻怕自家姑娘不生出個三個五個兒子來,秦家的長輩是不會滿意的……
不過哪怕何太太心裏堵得慌,可既是何大人滿心覺得這樁婚事實屬天作之合,何太太也沒話兒講。
總算不過半月,秦家請了大媒,送了提親的贄見禮物過來,眼見裏頭還有一對活雁,據說還是女婿親自獵到的,何太太這心裏總算舒坦了些許。
互換庚帖合過八字,行了納吉禮,一切周全之後,議親也就正式開始了。
秦家這廂,羅氏長鬆了一口氣,正忙著置辦小定禮。
何家家世不凡,之前備下的定禮不免有些不夠瞧,有些東西自然要再做添減,好在還有姚氏杜氏幾個妯娌忙中抽空給她幫忙,倒也不至於亂了手腳。
六哥這廂親事落定,家裏頭比他年長的二堂哥三堂哥那廂也已經有了眉目了。至於五堂哥,沈氏也在忙著給他說親了。唯有四堂哥,來說親的還沒有一家讓杜氏十分滿意的。
二堂哥定的是禮詩圩姚氏族裏老親孔家的姑娘,崇塘三甲聲名遠播的培文書院的山長,就是孔姑娘的祖父。
至於這樁親事,其實就是二堂哥,也是孔山長親自瞧中,托了姚家人過來說和的。
而三堂哥這廂,秦連熊同杜氏早就屬意同錢運仁結個姻親了。秦連熊同錢運仁心照不宣,錢運仁前年就將太太孩子從老家接了過來,兩家相看了一迴,這樁親事也就這麽落定了。
隻這樣一來,明年家裏頭很可能就要連辦三樁喜事兒了。
饒是秦老娘早就知道家裏頭這些個小字輩們因著年齡相仿的緣故,婚期上頭必然是要摞到一塊兒去。可一想到明年就得吃上三迴孫媳婦茶,老人家還是又高興又犯愁。
高興的自然是添人添丁,孩子們都成了家,她自然了了一筆心事兒。
可犯愁也是真犯愁,按著鄉間的規矩,自然是沒有邁過鍋台上炕的道理的。
大的還沒成家,小的先行婚嫁自然不合規矩。可他們這堂兄弟三人,怕是再難按照序齒來辦喜事兒的。
姚氏妯娌幾個卻並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各家情狀不一,操持婚事兒的進度自然不一樣,一定要按著序齒來行婚嫁,不免有些強人所難了。何況婚禮又不比旁的,擇吉請期這都得按著孩子們的八字兒來,哪個日子對孩子們更好,自然要把婚期定在哪一天。
隻要事先說明緣由,她們妯娌又一碗水端平了,新進門的小妯娌應該不會因著這樣的事情就心裏頭不痛快的。
孩子剛剛上身的左氏卻有些緊張。
明年一年裏就要進門的三個弟媳婦,出身各不相同,想來為人處世、性情上頭也必然不會相同。
她出身左家,也算見慣了妯娌間的明爭暗鬥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新媳婦進了婆家門,同婆婆、妯娌、小姑打交道的辰光甚至於比相公還要來的多。小姑還有出嫁的辰光,可妯娌之間性情各異,又跟科場上的學子似的,彼此又是爭先爭長的關係。
既要爭奪婆婆的喜歡,還要爭奪主持中饋的權利,更要爭奪公婆的家產。
套用郭氏的一句話——同行是冤家。
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像自家婆婆、叔婆婆這樣處的跟嫡親姐妹似的妯娌,別說她在此之前聞所未聞了,就連她娘家母親、祖母都再不曾聽說過的。
她自然也想能有相處起來不會臉紅的妯娌,可家裏頭小姑子們眼睛雪亮,早就總結過了。
婆婆、叔婆婆們能處的這樣好,一來是太婆婆這個婆婆實在手腕高明,在挑媳婦兒的辰光,就已經拿捏住了人心了。二來婆婆、叔婆婆們果如太婆婆所想的那般,明事理識大體,心地良善。三來婆婆、叔婆婆們不但同甘,還曾共苦過,是真正的患難之交,可謂是誌同道合的諍友、摯友,感情自然不同一般的。
這世上多少人能夠共苦卻不能同甘,即便如此,左氏還是覺得她們這輩人,或許真個不如上輩人的。
不過,雖然她以前總覺得,若是能同妯娌們坐在一起談論天氣好壞,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可如今就算是為了肚子裏的孩子,不管是姑娘還是小子,她這個當長嫂的,都應該努力一把才是。
隻看他們這一輩的兄弟姐妹們,就能知道一個家庭的和樂,對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於孩子的一生,有多麽重要了。
隻想到這裏,左氏腦海中忽的浮現丁香嬌俏的身影來。
忍不住朝服侍她歇息的丈夫打聽道:“三妹,丁香的親事還沒有眉目嗎?”
大堂哥給左氏搭上薄被,卻有些詫異。
他知道妻子在自家這個大家庭裏過的還算不錯,沒有在婆婆、太婆婆、叔婆婆那兒受到甚的磋磨,日常也能有自己的閑暇工夫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同妹妹們也都處的很好。
但即便舊年通了那麽多的信,妻子同妹妹們之間好像仍舊隔著層薄紗,起碼這樣的事情,她之前就從不曾過問過。
倒不是不關心,或許隻是覺得不方便打聽而已。
自打定親後,他往左家也算走的勤快了,自然知道左家那樣的大環境,想來不會給妻子太好的體驗同教導。還能保持本心,就已經是她本性純良了。
卻沒想到她忽的好似想明白了甚的,雖然不知道是甚的事兒觸動了左氏,但這也不是甚的說不得的事兒。
沒有正麵迴答左氏的問題,側著身子,給她扇風:“你覺得,小麥那小子怎的樣?”
“小麥叔叔?”左氏也換了個姿勢,仰頭望著丈夫,有些驚訝丈夫怎的會忽的提起小麥來。
家裏頭景況同別家不一樣,嫡嫡親的小姑子小叔子不老少,外姓的也不算少。她剛進門的辰光,光是認人識姓就費了一番工夫了。
待到好容易將人認全了,又開始擔心起素日裏的避忌來。這麽些個小叔子,到底年紀相仿,日常起居,自是應當避諱些。
倒沒沒想到,甭管這串小小子往日裏怎樣鬧騰,當著她的麵,卻是十分收斂,也叫她鬆了一口氣。
既是大夥兒俱都守著“禮”字兒,往日裏就算說笑上兩句,也不會走了大褶兒,倒是不必避貓鼠兒似的躲著了。
她對這些個小叔子,也漸漸熟悉了起來。若不是進門年頭實在短,她都想給往日相與的族妹說門親事兒了。
雖不是小麥,可小麥也不錯,即便不能科舉下場,但念書習武照樣用功,而且做事兒妥帖,又是自家一手教導長大的,是個極好的心腹幕僚人選。
也不隱瞞,照實說給大堂哥聽:“以後相公同叔叔們若是入仕的話,有小麥叔叔在身邊幫襯著,肯定事半功倍……”
大堂哥一愣,他倒是還不曾想到這樣遠。
更何況他雖確實想當官,但小麥不一定想給他們做幕僚,說不得他就想去壅白芹,這會子說這個還為時過早了。
就同左氏道:“我們家丁香,同小麥挺處的來的,至於小麥……那小子眼光不錯。”
左氏怔了怔,把丈夫的話擺在心上嚼了又嚼,以為自己聽錯了。
望著大堂哥:“相公,你說甚的?丁香,同小麥叔叔嗎?”
大堂哥就應了一聲,朝著左氏點了點頭:“爹娘如今雖還在觀望,不過應是八九不離十的事兒了。”
左氏嘴唇翕翕,一肚子的話兒要說,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怎的會是小麥呢!
家裏頭羅冀不錯,年方十六歲,都已經是武秀才了,家裏頭做媒的都已經踏破門檻了,就連她都確實有些動心的。還有文啟,雖然還沒有迴京口下場應試,可憑著他的功底,但凡下場,一個秀才總是篤定的。
可小麥,他可是奴籍放良的出身,不說自己斷了科舉仕途,後世三代都不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