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長命鎖


    楊廣東征高句麗,動用左右十二軍。


    百萬大軍出動,推掉一個彈丸小國,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鄭言慶是害怕打仗嗎?


    絕不可能!他若是害怕打仗,就不會在白雀寺之戰的時候,鎮靜自若的與山賊周旋血戰。


    所以,他不可能是因為害怕打仗,而生出拒絕之意。


    可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又是什麽原因,讓他想要拒絕這個賺取軍功的機會呢?鄭言慶沒有辦法解釋,因為這裏麵牽扯到的事情,實在是太過於複雜。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這次出征,鄭世安肯定是花費了不少代價,才爭取到手。若沒有合適答案,恐怕勸說不得鄭世安。


    “我隻是覺得,這兩年未曾在爺爺膝下盡孝,心中慚愧。所以……”


    鄭世安擺手道:“膝下盡孝,日後多有機會。可是這軍功武勳,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言慶你莫要做小兒女態,你的孝心,爺爺自然明白。但比起你的前程來,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再者說,高句麗彈丸之地,將其滅國,也不過舉手之間。


    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凱旋歸來。到那時候再盡孝心,爺爺這心裏,會更加開心。此事就這麽說定,勿複言。你在家休息幾天,九月十五前往滎陽,到時候與族中子弟匯合一處,早日開拔吧。莫要誤了時間……我聽說那位來大將軍,是個極重軍紀的人,斷不會為你們而耽擱軍機大事。”


    “是!”


    鄭言慶表麵上順從的答應下來,可心裏卻無比苦澀。


    明知道是一個火坑,還必須要跳進去?而且還要帶著一幫子小正太,公子哥跳進去,那就不隻是麻煩的問題,活生生的一場災難。


    對於鄭家的那幫子公子哥,言慶了解不是很多。


    可以說,除了鄭宏毅外,其他如鄭醒等人,他最多是見過兩麵,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來。


    不過,他倒是聽過一些鄭醒他們的事跡。


    鄭醒年紀比言慶大不少,再有兩年就是成丁的年齡,今年十九歲。


    作為鄭元壽的長子,鄭醒在族中頗受寵愛,更被鄭元壽當作繼承人來培養。他的母親,也就是鄭元壽的老婆,是五姓七大家之一,範陽盧氏的嫡出閨女,早年未出閣時,就以脾氣火爆而著稱。


    對鄭醒很溺愛,絕容忍不得他人的欺負。


    鄭醒從小隨家中武士練武,十四歲時拜入嵩山少林寺學藝三載,武藝高強。


    性情很桀驁,在滎陽縣城裏,乃至於在管城,都是出了名的小霸王,同時還是無數族中少年的偶像。


    鄭言慶要和這樣一個人搭伴兒?


    想一想,就會感覺頭疼。鄭言慶覺得,自己所謂的賺取軍功,隻怕就是要當這幫小子們的保姆。


    一想到這些,言慶還沒有和鄭醒見麵,就已經感覺到了無比棘手。


    酒宴過後,鄭世安把言慶單獨帶到了書房裏。


    當了兩年的老太爺,鄭世安也開始學著妝點門麵,在書房裏擺放了不少的書籍。不過看那些書籍嶄新模樣,就知道他並沒有翻閱過。事實上,鄭世安這把年紀了,再讓他看書學習,著實也為難了他。書擺在那裏,也就是個點綴。反正,這些書籍,將來還是留給言慶閱讀。


    鄭世安讓言慶坐下,在書架旁邊的牆壁上,打開一個暗格。


    從裏麵取出一套衣服,上麵還擺放著一枚玉佩,而後輕輕的放在了鄭言慶的麵前。


    言慶一怔,詫異的看了看鄭世安,又低頭向玉佩看去。


    雖說已過去十四年,可他還是一眼就認出,那方玉佩,正是他還在繈褓中時,佩戴的那枚長命鎖。


    鄭言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長大後,卻從未見過它。


    他也知道,長命鎖一直在鄭世安手中保存,可他卻找不到合適的借口,向鄭世安詢問下落。


    “爺爺,這是……”


    言慶詫異的抬起頭,看著鄭世安問道。


    雖然他清楚這些東西的來曆,但是在表麵上,還要裝出不解的模樣。


    鄭世安笑了笑,在鄭言慶身邊坐下,用粗糙的手掌摸了摸鄭言慶的腦袋瓜子,然後拿起那枚長命鎖。


    眼中,流露出一絲緬懷之色。


    他自言自語道:“一晃十四年了,言慶你也長大成人,有些事情爺爺必須要和你說明白才行。


    你不是爺爺的骨血,這個你也一定知道。當年爺爺和大老爺從洛陽返迴滎陽,在路上發現你被人棄於路上,所以就把你收養過來。這枚長命鎖,就是你當年隨身佩戴的東西。”


    鄭言慶下意識的拉住了鄭世安的衣袖。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何人?可是對於那天夜裏的慘烈廝殺,鄭言慶至今仍牢記於心中。


    隻是,他沒想到,鄭世安會突然提起這件事情。


    鄭世安說:“這枚長命鎖價值不菲,大老爺說這是北魏年間的名匠所造,能持有這種東西的人,非富則貴。你被棄之荒野,恐怕是家中遭遇了禍事,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大老爺一開始,並不讚同我收養你。可是我覺得,總是一個小生命,難不成要眼睜睜的看著你凍死?


    後來把你抱走,到了汜水關之後,著人四處打聽,卻沒有打聽到任何消息。


    那一年最大的事情,一個是漢王征伐遼東失利;另一個就是宇文佑之子在洛陽被賀若弼所殺。


    這件事情,想必你已經知道。本來我還以為你和宇文佑之間有聯係。可是後來遇到朵朵,才知道並非如此。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暗中打聽,可依舊沒有任何訊息。言慶,你已經長大,這些事你遲早會知道,所以爺爺也不想瞞你。此次你將出征,爺爺思來想去,決定把這些事和你說明白,把這枚長命鎖還給你。說不定,有一日你能和家人重逢,也不一定。”


    鄭言慶緊緊握住了鄭世安的胳膊,輕聲道:“爺爺……”


    “言慶,不管你將來能否找到你的親生父母,在爺爺眼中,你始終都是爺爺的乖孫兒。爺爺也知道你為什麽不想出征……可是因為鄭醒他們?其實,這也是大夥兒商議的結果。鄭醒的武藝不錯,隻是性子有些莽烈。此次出征,最主要的還是為他謀求前程。大家夥覺得,需要有個人能從中輔佐鄭醒,可一時間又想不到合適的人選。所以爺爺就想到了你……


    這兩年,你隱居於峨嵋山,一方麵是為了給長孫家的小娘子治病;另一方麵恐怕也有想淡化朵朵的事情。不過兩年時間已經足夠!如今天下人的目光都盯在了陛下東征,我覺得你正可借此機會複出。


    言慶,你如今雖有雲騎尉爵位,可終究是和人意氣之爭得來。沒有足夠的武勳,恐怕也難以令人信服。這兩年來,我思來想去,也正是這原因,才讓陛下一直對你不聞不問吧。如果你得了足夠的武勳,陛下一定會大用你。所以此次你明裏是輔佐鄭醒,但凡事還需見機行事,能自己賺取的功勞,就不要給別人賺走。總之先顧著自己,然後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鄭世安苦口婆心的說教,讓鄭言慶無言以對。


    他點點頭說:“爺爺放心,孫兒心裏省得!”


    “省得是最好,我就怕你到時候腦袋發熱,做出什麽傻事……你這孩子,就是太不冷靜了。”


    鄭言慶知道,鄭世安說他犯傻,還是指三年前白雀寺遇襲的事情。


    當時他有玉蹄兒做腳力,有大把機會逃走。可偏偏不走,留下來和大夥兒並肩作戰。這件事情,鄭世安可是不止一次的說過鄭言慶。他不懂什麽軍心士氣,也不懂鄭言慶當時的那些想法。反正他就是覺得,言慶是為了保護其他人才留在那裏,結果落得個險些命喪黃泉。


    在鄭世安眼中,言慶的性命和前程,高於一切。


    雖說已過去三年,他提起此事的時候,也是語氣淡漠。可鄭言慶依舊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那濃濃的關切之意。心裏不由得一暖,緊緊握住了鄭世安的大手。父母是誰,對他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身邊有一個關懷他,愛護他,願意為他考慮的爺爺,這已經足夠了。


    其實,不管鄭世安把不把長命鎖還給他,言慶心裏已經拿定了主意,一定要為鄭世安養老送終。


    他輕聲道:“爺爺,你放心吧。”


    “放心,放心,我怎能放得下心呢?”


    鄭世安說著話,替言慶把長命鎖在頸中戴好。


    然後他拉著鄭言慶走出書房,到了另一間房舍中。


    “關於你的身世,我雖然沒有打聽出太多線索,但依稀感覺到,你好像和製槊大師言虎有關。


    我撿到你的那天,正是言虎家中遭遇不幸的日子。隻是言虎似乎是單身,膝下也沒有子嗣,以至於我也不太清楚,你們究竟有沒有關係。還記得你十歲生日那一年,王正送你十字刀時,曾提到了言虎。我其實當時想和你說,但……而且,言虎的家在周山腳下,我實不知,你為何會出現在汜水關外。不過從那天開始,我就開始,為你打聽各種關於言虎的消息。”


    說著話,鄭世安打開了一個木櫃。


    櫃子裏麵,隻擺放著一杆長約一長八尺左右的馬槊。


    馬槊的形狀,與魚俱羅所使用的重槊頗為相似。有兒臂粗細,槊首較之普通的馬槊槊首寬大厚重。巴掌寬的槊首,泛著一股森森寒意,槊幹更是用上等的柘木製成,纏繞一圈圈銀絲。


    “這是……”


    “你要出征了,手中怎能無槊?”


    鄭世安笑著道,伸手從櫃中把馬槊取下來,遞給了鄭言慶。


    “這是去年我從洛陽離開時,與偶然間在通遠市上看到。大錘子說,這支馬槊是出自言虎之手,我一聽就立刻買了下來。據賣槊的人說,它原本是開皇年間名將史萬歲的兵器。史萬歲被殺之後,家產被抄沒。那賣槊的人,就是當年抄沒史萬歲家產的人,偷偷把它保留下來。


    不管你和言虎有沒有關係,隻憑這玩意兒是他親手所做,我覺得就值得拿下。


    你試試看,趁手不趁手?”


    鄭言慶點了點頭,伸手從鄭世安手裏接過了馬槊。他握槊的方法,已經成了習慣,一把握住了中間,順勢舞動一下。


    “好槊!”


    言慶忍不住讚歎一聲。


    不愧是製槊大師的手筆,不管是握槊的手感,還是使力的均勻,都不同於那種製式的馬槊。


    份量大約在六十斤上下,正合手。


    言慶如今才十四歲,不管是力量還是身體的發育,都還要成長。孫思邈說他可以用六十斤到九十斤份量的兵器。然則交戰之時,能省一分力則省一分力,言慶覺得這支槊對他現在而言,正合適。


    鄭世安見言慶喜歡,臉上頓時露出開懷笑容。


    這世上還有什麽事情,能比得上買來的東西,趁孫兒的心意呢?


    “這兩天,你可以再做些準備,看看還需要什麽東西不需要。”


    鄭世安說著話,打開了另一個櫃子。


    裏麵擺放著一套盔甲,大小也正合言慶的體型。


    “這是我拜托鄭威從南方買來的鎧甲,做工精細,穿在身上也不重,但防護力非常好,就作為你出征的裝備吧。”


    言慶感激的看了一看鄭世安。


    雖則到現在,他還是不太情願出征,可對鄭世安的這份好意,卻不能不心領。


    他想了想,“爺爺,我還需要一支鋼鞭。”


    “鋼鞭?”鄭世安想了想,“這個可以找你大錘子爺爺商量。那老兒是天生打鐵的命!搬來這邊以後,說霍山的水好,於是在山裏建了一座鐵爐。沒事的時候,他就溜達過去鍛打兩下。


    估計若是知道給你打造兵器,那老兒不曉得會有多開心呢。”


    鄭言慶點點頭,於是讓人把兵器和鎧甲帶到了自己的房間裏,又和鄭世安說了會兒知心話,這才迴房休息。


    第二天,他找到了雄大錘。


    按照魚俱羅鋼鞭的式樣,請雄大錘打造一柄。


    魚俱羅的鋼鞭,那是經過特殊設計,重達六十斤。一鞭下去,可以將堅硬的石頭打成粉碎。


    這個分量,對鄭言慶顯然有些不合適。


    於是雄大錘實驗了一下,把鋼鞭的分量定在了三十六斤。


    他的事情可不少,不僅僅要為言慶打造鋼鞭,還要為雄大海重新打造兵器。兩年前打造的斧頭,對於現在的雄大海,顯然已不太合適。雄大海的斧頭,得在二百斤靠上。混元功已登堂入室的雄大海,力量倍增。右手斧一百二十斤,左手斧九十八斤。而且在峨嵋山上,他還練就了一個絕活兒。


    峨嵋山的猴子好投擲東西,雄大海在山上和猴子比試投擲石子,後來在言慶的啟發下,開始練習飛斧。五斤重的小斧頭,三十步之內,雄大海可以做到例無虛發,而且快準狠,殺傷力奇強。


    所以,雄大錘還準備為他打造二十支飛斧,隨身攜帶。


    此外還有盔甲等物品。雄大海本身的分量就不輕,二百多斤的塊頭,普通盔甲自然不太合適。


    若是按照他體型打造,那一套明光甲下來,又得幾十斤。


    再加上兵器和暗器,坐騎的壓力太過於巨大。所以雄大錘設計了一套鎧甲,隻保護主要關節和要害,加起來不過十幾斤而已。算下來,這麽東西要在十天內打造出來,工作量可不算小。


    好在,雄大錘離開洛陽,迴到鞏縣的時候,一些子侄也跟了過來。


    這些子侄,大都在當年的雄記鐵鋪裏幹過活兒,所以雄大錘倒是不缺幫手。再者說了,雄大海也是個鍛打的好手,有他在,雄大錘也能輕鬆許多。於是在當天,雄大錘就帶著子侄和雄大海,入山打造兵器。


    言慶把事情安排妥當,便開始了悠閑輕鬆的日子。


    十字刀他用著有點輕,不壓手,可是沈光卻覺得正好。


    於是言慶把十字刀送給了沈光,又讓沈光非常感動。他的十字刀,固然不是什麽神兵利器,可也是北魏年間的名匠打造而成。削鐵如泥有些過分,但殺人不見血,卻是毫不誇張。


    沈光擅長小巧輕靈的功夫,十字刀對他而言,最合胃口。


    他整日裏抱著十字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美其名曰說是要和十字刀培養感情。鄭言慶也懶得管他,帶著小念和兩頭小獒,或是入山觀賞風景,或是陪著鄭世安,去慈雲寺,燒香拜佛。


    這慈雲寺,也在霍山。


    始建於東漢年間,也是當年最早一批佛寺,幾乎和白馬寺的曆史相同。


    寺裏供奉的是釋迦摩尼,而主持則是來自於嵩山少林出家的一名僧人。當主持聽言慶提及法順的名號時候,頓時露出敬重之色。這讓鄭世安,也感覺到臉上非常光彩。我孫子不管到那裏,都是光彩照人。即便遠赴西南岷蜀,也能遇到大人物!這一高興,就添了百貫香火錢。


    於是乎鄭世安開心了,主持也很高興。


    言慶向他打聽少林寺的情況,那主持更信誓旦旦的保證,將來一定為他做引薦。


    日子一天天的,就這麽悄然流逝。


    這一天,鄭言慶和鄭世安登上了一艘小船,在秀麗的伊洛河上泛舟。


    毛小念坐在一旁,為他二人烹茶,祖孫兩人則手談一局。言慶的棋力不高,鄭世安的棋力卻不弱。每每看到言慶愁眉苦臉的模樣,鄭世安就忍不住大笑。在他看來,能讓他這個聰明的近乎妖孽的孫兒犯愁,實在是一大快事。


    一匹馬,從田莊方向疾馳而來。


    馬上端坐的人,正是黨士傑。


    他在河岸邊勒住了戰馬,雙手做喇叭狀,大聲喊道:“少爺,管城兵曹,徐公子前來拜訪。”


    書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篡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新並收藏篡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