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桑海小聖賢莊後山

    清風微拂,此時有兩名帥氣青年盤膝而坐,其中一位白衣青年,正悠然自得的泡著功夫茶,一切本是那麽的突兀又自然。而另一位紫衣青年,正盯著對方手中的動作,頗為不舍道:“師兄這是要離開了?”

    白衣男子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著遠方,拿起了手中的功夫茶輕輕一品,深思良久才道:“是的,已經很多年月了,滄海桑田,也不知道變化有多大!”

    對麵的紫衣青年不解的追問道“我記得師兄從小在小聖賢莊長大,對師兄來說,小聖賢莊就是師兄的家,可為何~聽師兄口氣,似乎是思鄉情切?”

    “師弟說的沒錯,當年要不是師傅將我從狼堆裏救起,為兄已經深入狼腹,對我來說,師傅亦如父,小聖賢莊亦如家,可為兄心中頗有執念。我從何而來,又將從何處而去。為此,不管萬水千山,也要尋求一個答案。”說完後,將手中茶水一飲而盡後,深深的看著對麵的紫衣男子,最終還是開了口,表情頗為嚴肅。

    “韓非師弟,為兄將要遠遊,再見已不知何時,對你和李斯師弟,很是放心不下!你們一個內心自卑,一個強的像頭牛。師傅修為精深,身子硬朗,心態很好,又很少外出,除了掛念外我並不擔心。李斯師弟腹有經綸,xiong有溝壑,是為王佐之才。但自知寒門出身,一直自卑。我經常當著他麵說,一個人的出身是不能選擇的,來到這個世界,這是父母的恩賜,而門第之見是當世之人愚昧之罪,但最終的最佟結果或是結局是可選擇的。以他的心性,適合做官,但須知伴君如伴虎,不稍作提點,下場不好。而韓非師弟你卻~隻適合著書立說。”

    “師兄,我~”韓派欲言又止,實在是不好反駁啊!眼前這位師兄可是被譽為儒家百年來最有天賦的人,突力之強不說,無論是威望才學還是功績,在儒家更是僅此於懷傅的存在,在諸子百家頗有盛名,戰國七雄更是爭相拉攏,被世人尊為當世聖人。要不是對入朝官毫無興趣,現在已經封侯拜相了,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知道對自己指點也是為了自己好,所還是受著吧。

    “我知道因為師弟你的身份,所心你沒有選擇,也正是因為這樣,可能最後師弟你將不再是你。為兄也不是要阻攔你,隻是想說,如若以後,事不可為,就迴小聖賢莊,這裏永遠是你的家,畢竟你已經盡力了不是嗎?不為別的,多為你的家人想想,你永遠都不是一個人。”朝韓非會心一笑之後,便輕聲離開,留韓非一人在此獨飲。

    韓非看著案幾上留下來的折帖,沉思良久後道:“師兄這是又預測到了什麽嗎?家人~”韓非不得不重視,畢竟師兄的預測每次都很準。

    (折帖:與現在的請柬模樣類似,由紙做成。5年前因為竹簽割屁.股,致使主角不得不發明造紙術,以解近憂。現在由儒家經營,推向天下。)

    打開折帖後,韓非讀著讀著越來越精神,直至怒目大睜而暈了過去。原來帖子上寫的盡是華夏兩千多年後的法製核心思想以及政治哲學理論(在此就不細述了,上次被河蟹的原因)

    與韓非分別後,又來到荀況住處。兩人下著棋,你來我往,默不作聲。

    “你的心很不平靜!子非!”

    “師傅,子非曾經聽說過一種魚,生命力極其頑強,由於向往著陸地上的景色,離開了它們耐以生存的大海。為了在陸地上生存,不斷的改變自己,先是強大自己的肺,又長出了牙齒和四肢,直至在陸地上兇威赫赫。”

    “然後呢?”

    “可當它想再次迴到海裏時,卻再也下不了水了!”

    “所以呢?”荀子不停的落子,沒有抬頭看子非,而是不停的打量棋局,仿佛隻有勝利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所以,它就一直生活在水邊,希望能以此來再度改變自己。”子非拿著棋子,遲遲沒有落下,盯著對麵的荀子,希望能從他身上看出點什麽。

    “為師如果沒有記錯,你已經五年沒有輸過了!”荀子麵帶笑容,縷著胡須,像是在為了贏得棋局而高興,但是顫動的手指已經出賣了他。

    說完便慢慢地站了起來,背對著子非道:“我記得,你過兩天就16歲了,過得還真快,你都長大了!”

    子非沒有反駁,而是鼓足勇氣說道:“再過兩天,子非來到小聖賢莊就16年了,這16年來,是師傅親手一口一口將子非喂大的,也是師傅一字一句教子非認字寫字的,也是師傅幫子非……子非雖非您親子,但在子非心中,師傅一直都是子非父親!”道不盡萬千,說到最後,子非已經是淚流滿麵。

    仿佛想到了什麽,很難想象,在外人眼中的儒家高人荀子,此時已經輕微的搖晃,語氣凝噎。“父親嗎?可子非終究是子非啊!當初給你取名就沒取對!還白白浪費了為師三個月時間。”

    子非看著一直將自己視為親兒的荀子,此時的樣子讓人很是心疼,想要上前安慰卻又止住了,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很要麵子的,何況是一代大儒,多餘的安慰隻會適得其反。離別之情本溢於言表,但很多的疑問chanrao在子非心頭,思念之情早已經不起掩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子非和荀子都知道,這一別,很有可能就是永別。但荀子還是很快便收攏了情緒,問道:“你從未離開過桑海,卻又如此突然,是找到了屬於你的那片海,還是找到了能讓你改變的水呢?”

    “師傅,弟子疑惑。”子非並未正麵迴答。

    “說來聽聽。”荀子轉過身,緩緩的盤坐下來,又露出來了一副嚴肅的表情。

    子非不語,而是慢慢地撤掉了棋盤,準備給荀子泡茶。如今茶藝已經成為小聖賢莊的必修課,請教求學時,為對方泡茶,以示尊敬。

    待水漸漸燒開後,子非才道:“師傅相信前世今生嗎?”

    看著盯著自己的子非,荀子陷入了沉思。最後灑然一笑道:“萬物必有其終,人死道消,魂又歸於何處?世間萬物何其多也,為師也不能盡覽盡言,就比如你所說的魚。記得你十歲那年問為師,為何水往低處流?又為何樹上的果子隻會掉落在地上?這是自古以來的迷題,即便是聖人,也從未解釋過,隻會覺得一切本該如此。為師自認飽學,卻難以為你解惑。這就是子非要去尋求的答案嗎?”

    聽完荀子的話,子非知道不需要再繼續安慰,便答:“最近弟子偶然入夢,夢中之人,人人如龍,個個飽學如仕,行行出狀元才。天下愛國如子,百姓安居樂業,法治天下,人人平等,繁榮昌盛,萬世太平。如果真是這樣,該有多好!”

    荀子聽後用異樣的眼神打量子非,弱弱的問道:“子非可知墨家?”

    “師傅指墨家由來還是指看法?”子非不用想也知道,剛剛所言讓荀子有所警惕,擔心自己走墨家老路,或者與墨家擦出異樣的火花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修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純情爆米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純情爆米花並收藏大秦修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