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滸開篇原著原文——
向甲馬營中生太祖武德皇帝來。
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傳位與真宗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
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
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隻見化一陣清風而去。
耳邊道八個甚字?
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
如果平行位麵這個理論是大家共所接受、認可的話,那麽無論正史、野史,都是我們所沒有經曆卻真實發生過的曆史的平行位麵。
同理,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必定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或許也是北宋末年的一個平行時空而已。
道理很簡單,倘若僅憑梁山大軍就可以打敗遼國的話,還會有靖康之恥的發生?
請幾個法術了得、道行高深的奇人異士下山便能輕鬆退敵、化險為夷。
任何人在看一本小說時,旁白幾乎就是作者的原意,是不會有撒謊或摻假的成分的。
反倒是裏麵的人物角色的話,你要抱著懷疑、審慎的態度來讀。
因為小說中的人物角色,都有各自為人處世的準則、方法、立場、性格以及感qingse彩等種種因素,都有自我意識,這是基本常識。
所以我自己給《水滸傳》的定位是魔幻小說,施耐庵也已經不止一次的在原著原文詳細說明了。
宋江等人是星宿下凡,這也是毋庸置疑、無可辯駁的。
所以——
首先,水滸的世界觀以及背景是相當之複雜且宏大的,姓趙的一家來頭也都不小,宋太祖趙匡胤乃是霹靂大仙下凡,而宋仁宗趙禎則是赤腳大仙下凡。
你自個估摸估摸這其中的信息含量有多大,說這其中沒有什麽貓膩、牽扯、勾當或潛藏的秘辛,是絕無可能的。
再加上那一百零八座天罡地煞魔星,如此一環扣一環,那種諱莫如深的感覺儼然撲麵而來,如此就更不用多說。
由此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或者說水滸故事的發生地“人間”,僅僅是三界六道、十方諸宰以大法力運轉摩弄於股掌之間的冰山一角而已。
僅僅是隸屬於“上界”所管轄的吸收香火供奉、宰割並榨取剩餘價值等養分、抑或專為神仙閑暇之餘遊戲玩樂的眾多曆練場之一。
這就有點像現在多元宇宙的網絡小說中的主位麵與次位麵之上下關係,所謂世界如恆河沙數,但即便是沙子,那也是有大有小的。
從霹靂大仙被“下放”轉世為趙匡胤,之後赤腳大仙也被“下放”成為趙禎,便可推斷出其中隱秘的樞機症結。
水滸中所在的人間界,應該是懲罰並貶謫犯錯的神仙的“監獄”,先把你的一身修為給限製住,掐斷犯上作亂的苗頭,遏止一切能夠改變形勢局麵與政策製度的、甚至有一定手段足以動搖玉皇大帝的根基的能力存在者,杜絕那些離經叛道且桀驁難馴的、敢於藐視天威神旨、罔顧天規天條之法紀的反骨刺頭和恐怖分子及不確定因素。
如此這般或“下放”、或“封印”的集中在一個被稱之為人間閻浮世界的地方,以免形成不好的風氣並造成不良影響,還便於看管、監視、考察,刑滿釋放,或者在下界幹出一番功績,就能提前返迴上界,複歸原職,或繼而可得到升遷也不一定。(現在的監獄不是也有工作業務指標嗎?)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人間監獄”是否存在監獄長?
假設如果有的話,那上一任監獄長十有八九是大唐時期的龍虎山洞玄天師!
由此往下推導,“水滸”宋徽宗時期的監獄長就不難猜測了!
水滸作者施耐庵對遊離於故事框架之外的“上界”,從頭到尾幾乎是隻字未提。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近乎於“開放式”的架構,使得這塊“真空地帶”,可以說是一塊鮮少被開墾、發掘的寶地,足以讓任何同人小說盡情天馬行空、神魂飛越的發揮想象力往裏麵填充。
換言之,水滸“上界”的世界觀可以說是一切皆有可能的,隻要是明代以前對於妖怪的文獻記載、異誌奇錄,無形中都能化為“上界”這塊空白地帶的顏料。
並由此推導、鋪展開來,先做一個定位假設,好承上啟下。
倘若人間界的萬國江山,僅僅是上界大神通者眼中的一盤棋,那麽整個乾坤寰宇又何嚐不是呢?
話說有“滄海桑田”這麽一個成語,其最初的出處是晉朝人葛洪寫的《神仙傳·麻姑》:
“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說的是仙人王方平遊曆凡間,於某年的七夕節那天晚上,受一個凡人修真者粉絲蔡經之邀在洛陽會麵,遂與妹妹麻姑聯袂而至。
這個麻姑可是能夠跟彭祖齊名的女壽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仙家哥妹倆相見時,妹妹麻姑對哥哥王方平說:“自從上次見麵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成了桑田。”
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要幹涸了,很快就要揚起塵土了。”
這段對話,意味深長啊!
這“東海”是否代指東方四海?
這“塵土”是否意喻沙場疆塵?
要知道,如果東海真的幹涸過,在神話傳說的世界觀裏,那至少應該是遠古時期以前,十個太陽一同出現在天空的場景。
即便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除非處於太陽係之外的太空,用不亞於“光年”的洞視能力,否則絕無可能。
或者說,這兩個神仙口中的東海,其實是另一個世界的東海。
那樣也太變態了吧!簡直是細思極恐。
為什麽要說這段看似與《水滸》毫不相幹的成語故事呢?
可不是無緣無故的。
因為要寫同人小說的緣故,當我再次從頭又看一遍《水滸傳》時,開篇引言及第一章的敘事進展,給我的感覺,概括起來恰恰和滄海桑田、白雲蒼狗何其相似?
“水滸”的時空軸序,猶如滄海桑田轉瞬即逝。
裏麵的人物角色,包括那一百單八將,無不是白雲蒼狗的命運!
而“水滸”故事的時代背景,其實跟他們認為的“東海”差不多。
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麽這樣說?
諸位看官一定要切實認清、注意清楚的一點就是,《水滸傳》原著原文所描繪的世界觀,可不是純粹的物理世界,客觀上是存在妖魔鬼怪、神仙真靈的奇談異誌之論。
依照《水滸傳》原著原文的旁白說法,以及等同於上帝視角的作者框架來看,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其實的的確確全是魔星下凡、轉世曆劫來的,一同被放逐或貶謫,籍此磨煉躁動叛逆的心性。
其實大宋朝隻是一個被下放的試煉場,而想要返迴上界的通關密碼隻有一個,那就是表忠心。
表麵上看,是在向趙宋朝廷盡忠,其實更深層次的從宏觀角度來論,宋江這一幫是在間接的向上天表忠心。
而上界的主宰,除了昊天玉皇大帝,還能有誰?
所以宋江是絕對可值得任用的,除非他傻到為了匆匆一世為人的榮華富貴而萬劫不複,即便滿朝文武皆反,宋江等人也絕不可能造反。
自宋江機緣巧合或冥冥之中地得到九天玄女暗中傳授的三卷天書指點之後,其便“恍然大悟”,擺在他麵前的隻有一條路,接受招安。
不然的話,就接著再被龍虎山的某位道士鎮壓百年春秋吧。
換言之,這象征著通關密碼的天書,其核心意涵總結起來就一個字:忠!
給誰盡忠?
當然是上天了!
那誰代表著上天?
當然是人間的天子了!
如果你天魁星在人間都無法做到人臣之禮、盡忠職守這麽簡單的事,又何談再重迴天界來給我這個天帝效命?
這是一場考驗。
諸位看官,懂了嗎?
宋江為什麽不敢反、不願反,甚至還要乖乖的喝下那杯毒酒,他是在做給上天看的。
人間種種的榮華富貴,皆不過浮雲殘煙,隻有置之死地才能永享仙福、重獲神籙。
連秦皇漢武都無法做到的長生不朽,隻要選擇盡忠,他們就能重新獲得......
從《水滸》原著的結局來看,天魁星宋江這一支如願以償,成為受萬民膜拜、信仰的神靈。
如果你是宋江,你麵臨著他的境況與選擇,你是願意當一世貌似高高在上,卻終生受神靈所左右擺布的傀儡皇帝,還是永不服輸的抗爭到底?
誠然,熱血的愣頭青當然會選擇後者,但這卻是一條殘酷、黑暗且永無盡頭的輪迴。
代表著上天執法者的天師,能夠封印你一次,就能封印你第二次、第三次......而且這還僅僅隻是上天委派在人間的一個最小的基層幹部而已。
《水滸傳》以及裏麵的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可不是現在網絡小說中有無數光環加身的絕對主角,他們說到底不過是一qun向現實低頭的囚犯而已。
而這其中以入雲龍公孫勝為代表的其他星宿,他們顯然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要麽是另辟蹊徑之舉,要麽是出於誰都不信的心理。
要大膽的想象,所謂的受招安,無非是做給老天看的,是給那位真正高高在上坐在淩霄寶殿,冷冷俯視著人間、掌控著萬物命運的無上至尊看的。
宋江是在向天道法則、神諭仙條臣服,並非是向繁文縟節、俗規理教低頭。
作為讀者,你隻能接受作者對其故事世界架構的設定,你不能睜眼說瞎話,逾越而超過了作者的權限,乃至無視作者的設定框架。
這就好比,你看完金庸的小說,然後拋卻所有對於武功的設定,因為現實世界是不存在那種超人般的武功的,那你不是傻缺是什麽?或者你就適合讀現實題材的小說。
作者對一本書的故事架構,總體就相當於世界觀的天花板,隻能臆測、想象、推導,不能用頭去撞,這是常識。
作者施耐庵明明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宋江等一百零八個人全是星宿下凡,但有些人非要說他們不是,你非要說那是宋江為了要哄騙其他人而編造的惑眾妖言,這......如果當真死不承認“水滸”中那些可以說完全脫離了科學價值觀體係、以及唯物主義者的思想邏輯軌跡的情節的話,我隻能說,你最好適合看現實主義的現代文學小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你非要以“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我認為的,就是施耐庵的本意”這種明學思維去二次創作的話,罔顧《水滸傳》原著原文白紙黑字的情節,是很難寫下去的,也串聯不通的。
因為原著中間直到後麵抗遼國、平田虎、蕩王慶、征方臘那一大部分,幾乎都是這種怪力亂神、匪夷所思、光怪陸離的情節,什麽兩軍陣前鬥法,然後召喚神龍、黃巾力士、天兵神將、幻術陣法之類的層出不窮,你又怎麽解釋呢?
類似的情節若僅僅隻出現過一兩次,你可以說是鬼扯,勉強能解釋為障眼法之類的伎倆。
但諸如公孫勝、喬道清乃至羅真人這類修士的手段,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現實意義所認知的“變戲法”的範疇,而且還是每隔那麽幾章,就大篇幅的描寫。
難道施耐庵故意寫得如此矛盾、別扭?如果有人天真到就是這麽認為的,那我無話可說。
偏執、極端到這種程度,已經可笑到,相當於拿著玄幻小說當科學叢書看,然後就在那圈圈點點的想當然評價說,這裏不合理,那裏又不合常規,或者違反了什麽什麽定律,這不是傻缺是什麽?
由此可見,“奇門異術”、“道法神通”這種玄之又玄的神秘力量,顯然已經成為“水滸世界”客觀存在的事實與法則。
《水滸傳》的作者已經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了一百零八將的身世來曆及怪誕背景,盡管你覺得不符合史實,並與主流價值觀相悖逆,且有點荒謬不經,但這是小說,一本名為《水滸傳》的小說,不是《大宋宣和遺事》,更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真正的北宋末年之曆史......
首先得要清楚的明白這一點!
當然了,如果創作的是綜合版的或魔改版的,比如特意將很多同樣以宋朝為時代背景的小說混在一起,如此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如果要正兒八經的gao原著同人,那就最好以作者白紙黑字上寫的故事情節及其所表達的清晰思路,作為觀點、腦洞的支撐。
便拿羅真人來打個比方,模糊而又曖.昧的部分,你可以隨便說其在“水滸世界”中是仙、是魔,或者是如同“西遊”金池長老那樣的妖人,甚至最後可以將他變成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超級大反派,但卻不能說這號角色是假象幻覺且完全不存在的。
這就是看《水滸傳》最基本的常識。
這就好比《三國演義》無論如何也終究不是《三國誌》,千萬不能當真。
而對於時間的概念,水滸隻籠統的標明了年號,作者並沒有明確的說是多少多少年(呃……施耐庵那會兒好像也不知道所謂的“公元”,大概是用的天支紀年法加上某朝某代皇帝的年號)。
換言之,靖康元年在虛構的小說背景中,是可以隨時啟動、變更、發生的,並不僅僅指“靖康”,這種情況包括任何“水滸宋朝”的年號,都是可以在不違背原著的既定情況下任意更改的。
最後再說一次,水滸並不是曆史,甚至與以科學理念為先的物質世界都存在極大的違和感。
如果你硬要用“曆史”去局限“水滸”的話,這就像是試圖用邊長相等的sanjiao形去覆蓋一個正方形。
雖然有的地方、大部分麵積被遮住了,但還是依然會存在著不相吻合、乃至矛盾齟齬之處,甚至在某些方麵直接突破了原有框架的設定。
因為,“曆史”跟“水滸”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
假如我們現實中曾經過往的曆史世界是個三維時空的話,那麽水滸位麵很有可能是個四維空間,詳情請參考“水滸傳第41迴: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這種比盜夢空間還要高深的領域,絕對不在一個維度上。
而現實中的曆史資料,尤其是北宋末年的曆史,隻能作為“水滸”的參考,而不能完全喧賓奪主的掩蓋、甚至取代了作者原來的本意及設定,不然這就有點以偏概全、末本倒置了。
你不能說現實怎麽怎麽樣、曆史上如何如何,然後卻一派不容置疑的以你個人單方麵主觀思維,想當然耳的偏頗、狹隘之觀點,去貿然推翻小說中鐵一般的事實。
比如,水滸中的道法、玄術,是真的神通一般的技能,而非障眼法、戲法。
還有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也是真的,盡管以現實中的物理知識來看,理論上解釋不通,而且非常扯蛋。
因為一個人想要把一棵深植土地的大楊柳樹像拔蔥一樣弄起來,至少需要上萬斤的力量,這......
但魯智深確實輕而易舉的做到了,而且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偷奸耍滑、沒有任何糊弄人的水分。
由此可見,水滸雖然是基於曆史而虛構的世界,但其已然形成了自己非常宏大的體係。
何況在水滸的世界觀裏,客觀上是存在天界的,雖然作者沒有全麵描述過。
不過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可以從九天玄女的道場進行推測、揣摩、臆度。
由此可見,水滸中的凡間,隻不過是《水滸傳》的其中一麵罷了!
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施耐庵筆下雖然沒有詳細寫到,卻明確有所涉及的另外一麵——上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以說是仙界、神界,但或許還要宏大許多,也未嚐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最後,是我對“水滸”主位麵的一些腦洞。
我猜,水滸的人世間很有可能僅僅是犯了天條或得罪了上司的神仙的流放、曆劫之地。
甚至,整個曆史的輪迴與演進,隻不過是漂浮在茫茫時空長河之上的冰山一角。
這一百零八顆棋子的出現,從深淵之下蹦出,乍看如流星般劃過紅塵、複歸天際。
但在我看來,倒像是“上界”在借此模擬著某種宿命的格局,乃至芸芸眾生的走向、落點,以及命運或宿命的表象。
形形色色、出身各不同的梁山好漢們,幾乎包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主要人qun和各個階級,你可以將他們視作為一個時代的結局、社會的縮影,當然也能更大膽一點,想象成上天的一局棋。
棋終,很難出現和局,否則,不可能沒有犧牲者,自然也會有棄子和活子。
或者還有一種視角,就是徹底排除現實世界的曆史,就僅以水滸世界而論。
其實上天給了一次北宋避免或挽迴國破家亡、兵燹流年、中原沉淪、生靈塗炭、宗廟丘墟的翻盤機會,那便是接納梁山好漢等天降的星宿神將,這即是上天安排的挽狂瀾於既倒、救萬民於水火、扶大廈於將傾的轉圜及止損的殺業功德的承接單位。
可惜,道君皇帝宋徽宗沒有把握住,毫無識人之明。
上界推算、預測到了幾百年後神州會陸沉,遂提前布下一百零八顆棋子在龍虎山,但前提得是輔佐的必須是個明君,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不難理解,史書上那些個匡扶社稷、救國救民、出將入相的能人,也大都有神話傳說或出身不凡乃至仙緣奇遇等諸如此類的神秘色彩背景附加值,比如唐朝的李靖(野史傳說其功德圓滿後位列仙班,生前還有遇到過神龍、鳥仙之類的奇聞異事)、宋朝的嶽飛(傳說嶽飛是金翅大鵬轉世,還是仙人給取的名字)。
而所謂的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宿,性質上是差不多的,以此來體現與眾不同,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
接下來,談一談我個人對招安與否的粗淺看法。
首先,我是不讚同說宋朝是一個很弱的政權這種極其荒謬的論述的,一個除近現代以來,上至先秦,下到明清,兩千年多來,一個國民生產總值高居榜首的朝代,能弱到哪裏去?
即便是偏安一隅的南宋,都要比明、清兩朝富裕得多。
隻不過是生不逢時而已,沒辦法,兩宋先後碰到的對手、勁敵,一個個都tm太變tai了。
以往的朝代,無論漢唐,對手無非是結構單一的遊牧民族。
而宋朝最開始的敵人遼國,半遊牧、半農耕,而且還同樣建立了科舉製度,政體幾乎沒有短板。
中間滿萬不可敵的金朝就不用多說了,都能把遼國打趴下。
最後的敵人朦國,這個就更毋庸贅敘,橫掃歐亞。
歐洲諸國在朦國鐵騎之下,鮮少有能夠扛住一年的,而南宋硬是抵擋了五十多年,你說這個政權很弱,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一個國家,對外非常強硬,但治下百姓卻貧困交加,充其量隻能算是外強中幹而已,並不是什麽值得讚揚的。
當然,靖康之恥這種尊嚴、臉麵被丟在地上踐踏的被動遭遇也是令人無比惋惜且痛恨的,更加不應該讓它發生。
且說宋朝的政體,有一種將中央集權和分封製結合的感覺,可謂是取長補短。
為什麽這麽說,你看《水滸》中的北j大名府,其最高行政長官梁中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還可以隨自己的意願來任命、裁撤下轄武將,幾乎就相當於一方諸侯。
而你再看整個《水滸》的社會結構,也很有意思,尤其是縣城以外的農村地帶,到處分布著各種莊、市、寨之類的堡壘,典型的就是祝、扈、李家莊和曾頭市。
且是個有資產的大地主,家裏都豢養著很多莊客,就以托塔天王晁蓋和小旋風柴進為例,頗類似春秋戰國時期的食客與君主的關係。
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看《水滸》時,每當梁山的頭領被祝家莊或曾頭市的人捉住、羈押在彼時,他們的第一念頭並不是想著要把這些全國通緝的江洋大盜轉交到州衙裏領賞,而是直接“解上東京去!”
可見,這些當地的莊、市、寨之類的大地主階級豪強勢力的堡壘,就像無數的楔子一樣釘在了全國各地,且並不受當地的縣衙、州府的直接管轄,還製約著類似晁蓋、柴進這種同樣是地主鄉紳階級的反骨仔。
柴進絕對是心裏不平衡的,甚至早有謀反的舉措、布局,這是毋庸置疑的,從原著原文中他的行為作風就能看出端倪:為人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為當世孟嚐君,綽號小旋風。
但你看他資助過的人,大都是朝廷的通緝罪犯,可見此人野心勃勃,甚至早有謀逆之意,他在等待時機、積蓄人脈,好能夠振臂一唿。
可惜,碰到宋江這麽個坑爹的帶大哥。
換言之,在底層結構的潛意識思想裏,他們是效忠於趙官家的,便好似阮小五唱的那句詩: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你看看,連三阮這麽叛逆、剽悍的人,都對趙宋朝廷忠心耿耿,這表現倒有點類似春秋時期,那些諸子百家的豪傑智者們隻會指著他們的國君,離亂兵燹也是他們的國君造成的,卻不會因此怪罪周天子。
而令人佩服的就是,趙宋皇室並未像周天子那樣大權旁落,反而還享三百年的國祚,超過了之前的唐朝,也是後來的明、清所不及的。
無形中更是把大部分天高皇帝遠的農村地帶全都打碎、打散了,相互製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皇權不下縣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句話好像並不適用於宋朝。
老鼠製約著地方上的da象,而少部分豺狼虎豹司牧著無數的牛羊豬狗乃至老鼠,成qun結隊時還可以威懾da象。
千山萬水之上,一條所謂的龍,高枕無憂的睡臥雲端。
這應該就是宋朝大略的社會形態了吧!
再說宋朝體製重文輕武,這不過是亂世劇烈震蕩產生的後遺症,況且如果一味的窮兵黷武,會有文化經濟上的繁榮複興嗎?
想要兩頭兼顧,最終可能兩邊都落不著好、甚至科科不及格。
不過有宋一朝,對武將軍權、兵員調度這方麵確實有點矯枉過正了,雖然有效的抑製了內部擁兵自重、謀反篡位的隱患,卻也難免埋下了靖康之恥的外部禍根。
一個人且要為自己的言行買單,更何況一個帝國皇朝的上層首腦。
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吧!
綜上所述,招安是條絕處逢生的出路。
梁山這種地方勢力,想要改朝換代或者得到最終的勝利,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梁山恰恰缺的就是人和!
如果梁山硬是要逆天而行,無非就是翻版的“黃巢起義”或“安史之亂”而已,最後摘桃子的是誰?契丹。而黃巢和安祿山最後都是什麽結果,曆史也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果宋江當真如他在潯陽樓上題的那首詞一樣,效仿黃巢的話,最後便宜的十有八九會是大殺四方的金人,還有一兩成可能是被金人逼到牆角而作困獸之鬥的遼國人。
況且,唐朝皇帝可以緊急遷都,難道趙宋朝廷就不能嗎?
而拒不招安,結局隻有一個,等死!
道理很簡單,水泊梁山養不了那麽多人,其下還有數萬嘍囉兵,早晚坐吃山空。
還有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老百姓的心態,對土匪草寇多半是排斥、甚至厭惡的,參見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以及曾頭市的激烈應對並且還積極響應朝廷號召的實際情況,祝家莊轄治的一個客店小二都對所謂的梁山好漢咬牙切齒、憤恨不已,全然沒一好話,這已經是底層中的底層了,更何況其他大部分更願意安貧樂道的老百姓?
即便是一百零八個所謂的好漢,也沒多少個是離經叛道的,大部分還是向往正常生活、尤其是招安以後的“光宗耀祖,榮華富貴”的。
不要被電視劇給影響了,我們討論的是原著小說。
盡管原著中的趙宋朝廷已經漸漸腐朽,但至少還是有秩序可言的,內部還是相對穩定的。
盡管這些個村坊山莊處於被壓迫階級的金字塔低端,再不公平,他們也不會願意被一qun盜賊統治,因為一旦如此就不再是社會,而是森林,殺你都不需要理由。
維持穩定是整個宋朝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兩宋三百年,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和暴動騷亂多達數百次,為什麽沒有一次成功?
因為唐末亂世且相距不遠、厲厲猶新,曾經五代十國那兵燹頻仍、民不聊生的悲慘故事,老人長者們還口口相傳著,傳說黃巢過所之處殺了八百萬,甚至以婦孺作軍糧,雖然有些妖魔化的誇大色彩,但並非空穴來風。
何況民間野史嘛,自然也就流傳盛起於街頭巷尾、村坊草舍,普通老百姓能夠知道的亦大多是這些道聽途說、經過了幾多手後的資料。
從唐末至北宋也才隔了一百多年,有這前車之鑒在,安貧樂道的平頭老百姓當然會自發性的提防、遏製像“黃巢”這類反社會的暴徒誕生。
無可置疑的,無論什麽時代,也都會有不甘寂.寞的亡命之徒的存在。
那麽有的看官肯定會說了,梁山造反不就行了,按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去,奪了皇帝老兒的鳥位!”直接推翻趙宋,改朝換代,或者聯合方臘等其餘的造反勢力,四麵開花,合擊朝廷,定下盟約協議,先入汴京者為天子,最後翻身農奴把歌唱。
想得倒是ting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是非常骨感的。
四大寇都存在著一個同樣難以彌補的短板,那就是不得民心。
人和即代表了生力軍跟糧草、賦稅的來源,打仗打的就是這幾樣,要維係一個穩固的政權,靠的也是這幾樣。
而且,也不細細琢磨琢磨,區區一個梁山水泊的周圍,就有祝、扈、李、曾這四個平均武裝力量過萬的關卡堡壘(包括青壯村民),若想要一路通關打到開封汴京去,除非傾巢出動,如此還有那麽一丟丟的可能逆襲成功,因為越靠近政治、經濟中心,人煙稠密之地,類似的村坊市鎮等堡壘的防守就越加森嚴且強悍,何況是京畿重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然的話,就等著被朝廷堅壁清野吧。
而如果你傾巢出動,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玩個毛線!
再者,即便你一路攻城略地,無非是繳獲一些給養,然而這個過程難免損兵折將,必定造成相應代價的減員,即便得到大批俘虜,敢用嗎?
在沒有收服軍心之前,可全是不確定因素,一個稍有不慎就可能倒戈相向,要麽全都殺掉,要麽分出部分兵力嚴加看管。
如此分兵旁騖、軍心渙散,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朝廷的軍馬兩麵包抄,更是九死一生!
這亦也是方臘那一方即便坐擁十數州縣及麾下號稱百萬的“烏合之眾”,其實也就十來萬,仍不敢跟朝廷硬剛的原因,直到被朝廷招降宋江,玩了一手趨虎吞狼,最終直到滅亡也一直困守江南一隅,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方臘的策略是對的,隻有經營好了大後方,才能創造出前進的可能,卻不料被宋江這廝給“黑吃黑”當作踏腳石坑了。
宋江將方臘視作進身之階,其又何曾不是朝廷的一枚棋子,還是恨不得丟棄的那種,二者想想也是夠悲催的。
有的人肯定會天真的認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學方臘不就行了?
誠然,這招棋是有可能打開一片局麵的,但成功的概率也是很渺茫的。
不過這屬於破釜沉舟、鋌而走險的一步棋。
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學的好,沒那金剛鑽,你就別充大頭蒜,可見宋江還是有這個自知之明的。
人,貴在自知!
改朝換代,即便是建立一方小政權,那也得團結一致並且需要一定的革命精神,而明顯同chuang異夢、甚至離心離德、派係林立的梁山集團,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而且想要贏得最後的勝利,必須扛到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北境淪陷,如此才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不僅需要一定的膽識和戰略眼光,集團勢力還需要具有極強的柔韌性和抗壓性。
不然的話,稍有不慎,走錯一步,下場就會跟曆史中的方臘一樣。
我說的是曆史中的方臘,因為一旦我們跳脫出“水滸”的框架局限,縱觀曆史大勢,以上帝視角而論,方臘就是被趙宋朝廷派童貫為元帥,率領幾路大軍,從多個方麵給硬生生逼入絕境,進而步步為營、鯨吞蠶食困死的。
換言之,縱使沒有梁山兵力參與剿滅方臘等三大寇的反叛勢力,他們的下場也應該是差不多結局,敗亡之途沒什麽兩樣的,蹦躂不了多久。
而所謂四大寇中勢力最強的梁山集團,隻不過是壓死其他三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或者說,梁山僅僅隻是在水滸這個虛構的世界中多餘的病毒細胞,朝廷順勢播散出去並利用了一下,加速了其餘三大寇的滅亡,反正有沒有這些感染源,都能置其餘三方於死地,隻是要傷筋動骨一番而已,最後再把這片被感染而糜爛的rou整塊剔除。
何況,倘若宋江死扛到底,就是不招安的話,諸君認為,他們還能大口喝酒、大塊吃rou多久?
要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一起聚在這個烏托邦式的地方逍遙法外的活著,前提是最大公約數沒有崩塌,而維持現狀和心態的基礎指標便是得有相應的資源供給、生產勞作、戰略縱深等等騰挪轉圜的空間。
而梁山這個八百裏水泊,中間幾個島嶼洲渚,何以掀起滔天風浪?
防守尚且如履薄冰、捉襟見肘,遑論逆風進攻?
況且這個“八百裏水泊”也是有很大的水分的,眾所周知,山東距離開封也就五、六百裏,如果是水泊泛濫的囊括範圍達到八百裏的話,那不就連汴京城也包圍、覆蓋在內了嗎?簡直是扯淡。
最合理的說法應該是總麵積達到方圓八百裏,也就是說,直徑也才三十裏這樣,百分之八十的麵積還是無法開墾的水窪。
如此,即便是天天打漁,想要養活這數萬整天吃吃喝喝的嘍囉,怕也難如登天。
心態是最重要的,有麵包時還可以談理想,而一旦瀕臨饑餓線,或者整體到了饑寒交困過半數的那天,試想會發生什麽?
不難推測,十有八九是人心離亂,緊接著內部自相傾軋,然後樹倒猢猻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梁山,同樣決定了趙宋朝廷的穩固與否。
最後,我在度娘上查了下,宋徽宗趙佶的兒女譜係是很清楚的,其十二子也另有其人,乃名為趙植,生於1108年,被趙佶封為莘王,母懿肅貴妃王氏。
但我已經在前文說過了,水滸之“曆史”,並非現實之曆史。
故水滸並不是真正的曆史,而本文更是《水滸傳》的同人小說,曆史中的宋徽宗趙佶好像也並沒有一個姓慕容的貴妃,然而水滸中施耐庵明確的寫了有這麽一號女人物,因為青州的知府慕容彥達就是靠他這個貴妃妹妹才當上的官。
所以,由此可見,這本身就是個虛構的世界,我寫的也不是曆史流,諸位看官不必較真。
再者,我本人既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唯心主義者,隻要能說服我的道理,我都可以欣然接受、虛心納諫。
於是乎,如果平行位麵這個理論是確鑿有實的話,那麽推而導之,無論傳統的正史,還是坊間野史,皆屬於我們未曾親身經曆的真切“曆史”的平行位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理,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必定是一個虛構的世界,這是毋庸置疑也無可辯駁的。
或許,“水滸”也僅僅隻是北宋末年這段曆史之中,較為特殊的一段平行時空而已。
由此可見,水滸中的凡間,隻不過是《水滸傳》的其中一麵罷了!
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施耐庵筆下雖然沒有詳細寫到,卻明確有所涉及、提起的另外一麵——上界。
可以說是仙界、神界,但或許還要宏大許多,也未嚐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它始終隱藏在水滸世界的閻浮眾生所看不見的迷霧之外。
如此再往下大膽設想,“靖康之恥”就很可能是天罰之意造成的,抑或者是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暗中推波助瀾,比如佛門。
目的在於磨礪或成全金翅大鵬——嶽飛。
也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劫數吧!
否則的話,縱使金國十萬女真鐵騎,恐怕也過不了恰好卡在北方幽燕要衝地帶的二仙山羅真人那一關,除非金兀術當真是赤須龍轉世。
而據各種野史記載和民間傳說,赤須龍乃趙匡胤之前身。
請諸位看官細想想這其中的貓膩和吊詭之處。
“趙匡胤”滅了北宋,然後政權便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南宋,所謂的天子、皇帝稱號遂從趙構手上,又轉移給了宋太zu這一支血脈後裔那裏,這因果關係,想想都毛骨悚然。
且眾所周知,道教幾乎是宋朝的國教,尤其到了宋徽宗時期,香火更是達到了鼎盛。
這時期,所謂的天子趙佶還自稱道君皇帝,可見其是如何的癡迷於修仙,那股狂熱勁已經是廢寢忘食、無可救藥的地步,活脫脫道教的虔誠信徒、狂熱擁躉。
然正所謂,物極必反!
即便道教的神仙大佬們樂見其成,難道佛門就真的四大皆空到毫不在意這份香火?難免稍微染指,甚至cha手褫奪。
妙就妙在,“水滸”的結局、終點,剛好完美的規避了這一迎麵而來的重大曆史事件——“靖康之恥”。
於是,你可以認為“水滸”的世界中並沒有發生這一悲劇,但施耐庵作為有風骨、節操的傳統文人,又不能罔顧曆史事實,所以宋江等人必須死。
不過出於對泱泱華夏的深厚民族情結,留下那段讓讀者各抒己見的想象餘地,雖然不是完全空白到開放式的結局,但也是極好的。
因為通過唿延灼和朱仝最後的一段敘事,可以清楚的知道,宋、金之間還是爆發了曠日chijiu的戰爭。
在這裏,先說明一下,《水滸傳》故事線的時間發展軸序,本就與現實世界的曆史記載年輪表,二者是嚴重不符的。
而且地理、人物方麵也存在漏洞,比如不應該出現在仁宗朝嘉佑三年(1058)的範仲淹(卒於1052年),以及當時不屬於北宋疆域的入雲龍公孫勝的家鄉薊州。
還有“嗣漢天師”這一尊號,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封給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的。
而洪太尉去到龍虎山上清宮時,主持真人向前對他說:“好教太尉得知:這代天師,號曰虛靖天師......”
這裏又出現了明顯的混淆,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時空錯亂,抑或者也可說是作者施耐庵故意為之的,目的是想借虛靖天師的名頭來客串一場作為華麗開頭。
要知道,那個被賜號“虛靖”的天師,不是宋仁宗時期的第二十七代天師的張象中,而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
而這個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卻是宋徽宗賜號的“虛靖先生”,其著有《虛靖語錄》七卷。
張繼先的思想還影響了心學大師陸九淵。
傳說張繼先神通廣大,道法神奇。
在張天師一脈近兩千年的曆史中,地位僅次於祖天師張道陵。
張象中對應了宋仁宗,張繼先才對應宋徽宗,二者的時間跨度相差了上百年,而且還對調了過來,異常巧妙的互相換了個順序。
隻要各位看官去度娘搜索對應一下便明白了的。
當然了,或許以上也很大可能真的是施耐庵的知識盲點,那就全當我是在胡亂的妄加揣測、過度解讀了!
很明顯,這種之於故事綱領而言屬於細枝末節,但之於人文史觀而言卻是常識題目的部分,十有八九並非施耐庵的紕漏、疏忽,而是作者故意為之的“混淆”,主觀上旨在告訴讀者,小說就是小說,虛構的世界隻可以作為想象參考,但切勿跟現實世界對號入座。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必吹毛求疵、毫厘必較。
你不會真的認為,本身作為大文豪的施耐庵,難道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名鼎鼎的範仲淹的死亡時間,以及宋朝疆域都gao不清楚吧?
像《水滸傳》這種鴻篇巨著,作者在著筆構思之前,應該是已經有充分準備的資料積累、整理了的,也有說是和羅貫中一起寫的,據說是師徒關係。
以上種種,兩位不世大家卻犯了同樣低級的錯誤,這概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就隻有一種解釋,作者開宗明義便隱晦地告訴讀者,水滸中的這個大宋,是不存在於你們想當然耳所認為的曆史世界。
而本文反正也不是那些要嚴格按照曆史發展軌跡、時空修正章程的架空類小說。
本就是虛構的魔幻玄奇、修真小說的同人。
所以諸位看官不必太過計較這些小細節,千萬別太認真,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更莫用金科玉律般的曆史書,來糾正鄙人創作的虛妄荒唐之東西。
敬謝!
“求鮮花”、“求打賞”、“求收藏”,都拜求!
水滸開篇原著原文——
向甲馬營中生太祖武德皇帝來。
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傳位與真宗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
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
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隻見化一陣清風而去。
耳邊道八個甚字?
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
如果平行位麵這個理論是大家共所接受、認可的話,那麽無論正史、野史,都是我們所沒有經曆卻真實發生過的曆史的平行位麵。
同理,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必定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或許也是北宋末年的一個平行時空而已。
道理很簡單,倘若僅憑梁山大軍就可以打敗遼國的話,還會有靖康之恥的發生?
請幾個法術了得、道行高深的奇人異士下山便能輕鬆退敵、化險為夷。
任何人在看一本小說時,旁白幾乎就是作者的原意,是不會有撒謊或摻假的成分的。
反倒是裏麵的人物角色的話,你要抱著懷疑、審慎的態度來讀。
因為小說中的人物角色,都有各自為人處世的準則、方法、立場、性格以及感qingse彩等種種因素,都有自我意識,這是基本常識。
所以我自己給《水滸傳》的定位是魔幻小說,施耐庵也已經不止一次的在原著原文詳細說明了。
宋江等人是星宿下凡,這也是毋庸置疑、無可辯駁的。
所以——
首先,水滸的世界觀以及背景是相當之複雜且宏大的,姓趙的一家來頭也都不小,宋太祖趙匡胤乃是霹靂大仙下凡,而宋仁宗趙禎則是赤腳大仙下凡。
你自個估摸估摸這其中的信息含量有多大,說這其中沒有什麽貓膩、牽扯、勾當或潛藏的秘辛,是絕無可能的。
再加上那一百零八座天罡地煞魔星,如此一環扣一環,那種諱莫如深的感覺儼然撲麵而來,如此就更不用多說。
由此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或者說水滸故事的發生地“人間”,僅僅是三界六道、十方諸宰以大法力運轉摩弄於股掌之間的冰山一角而已。
僅僅是隸屬於“上界”所管轄的吸收香火供奉、宰割並榨取剩餘價值等養分、抑或專為神仙閑暇之餘遊戲玩樂的眾多曆練場之一。
這就有點像現在多元宇宙的網絡小說中的主位麵與次位麵之上下關係,所謂世界如恆河沙數,但即便是沙子,那也是有大有小的。
從霹靂大仙被“下放”轉世為趙匡胤,之後赤腳大仙也被“下放”成為趙禎,便可推斷出其中隱秘的樞機症結。
水滸中所在的人間界,應該是懲罰並貶謫犯錯的神仙的“監獄”,先把你的一身修為給限製住,掐斷犯上作亂的苗頭,遏止一切能夠改變形勢局麵與政策製度的、甚至有一定手段足以動搖玉皇大帝的根基的能力存在者,杜絕那些離經叛道且桀驁難馴的、敢於藐視天威神旨、罔顧天規天條之法紀的反骨刺頭和恐怖分子及不確定因素。
如此這般或“下放”、或“封印”的集中在一個被稱之為人間閻浮世界的地方,以免形成不好的風氣並造成不良影響,還便於看管、監視、考察,刑滿釋放,或者在下界幹出一番功績,就能提前返迴上界,複歸原職,或繼而可得到升遷也不一定。(現在的監獄不是也有工作業務指標嗎?)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人間監獄”是否存在監獄長?
假設如果有的話,那上一任監獄長十有八九是大唐時期的龍虎山洞玄天師!
由此往下推導,“水滸”宋徽宗時期的監獄長就不難猜測了!
水滸作者施耐庵對遊離於故事框架之外的“上界”,從頭到尾幾乎是隻字未提。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近乎於“開放式”的架構,使得這塊“真空地帶”,可以說是一塊鮮少被開墾、發掘的寶地,足以讓任何同人小說盡情天馬行空、神魂飛越的發揮想象力往裏麵填充。
換言之,水滸“上界”的世界觀可以說是一切皆有可能的,隻要是明代以前對於妖怪的文獻記載、異誌奇錄,無形中都能化為“上界”這塊空白地帶的顏料。
並由此推導、鋪展開來,先做一個定位假設,好承上啟下。
倘若人間界的萬國江山,僅僅是上界大神通者眼中的一盤棋,那麽整個乾坤寰宇又何嚐不是呢?
話說有“滄海桑田”這麽一個成語,其最初的出處是晉朝人葛洪寫的《神仙傳·麻姑》:
“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說的是仙人王方平遊曆凡間,於某年的七夕節那天晚上,受一個凡人修真者粉絲蔡經之邀在洛陽會麵,遂與妹妹麻姑聯袂而至。
這個麻姑可是能夠跟彭祖齊名的女壽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仙家哥妹倆相見時,妹妹麻姑對哥哥王方平說:“自從上次見麵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成了桑田。”
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要幹涸了,很快就要揚起塵土了。”
這段對話,意味深長啊!
這“東海”是否代指東方四海?
這“塵土”是否意喻沙場疆塵?
要知道,如果東海真的幹涸過,在神話傳說的世界觀裏,那至少應該是遠古時期以前,十個太陽一同出現在天空的場景。
即便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除非處於太陽係之外的太空,用不亞於“光年”的洞視能力,否則絕無可能。
或者說,這兩個神仙口中的東海,其實是另一個世界的東海。
那樣也太變態了吧!簡直是細思極恐。
為什麽要說這段看似與《水滸》毫不相幹的成語故事呢?
可不是無緣無故的。
因為要寫同人小說的緣故,當我再次從頭又看一遍《水滸傳》時,開篇引言及第一章的敘事進展,給我的感覺,概括起來恰恰和滄海桑田、白雲蒼狗何其相似?
“水滸”的時空軸序,猶如滄海桑田轉瞬即逝。
裏麵的人物角色,包括那一百單八將,無不是白雲蒼狗的命運!
而“水滸”故事的時代背景,其實跟他們認為的“東海”差不多。
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麽這樣說?
諸位看官一定要切實認清、注意清楚的一點就是,《水滸傳》原著原文所描繪的世界觀,可不是純粹的物理世界,客觀上是存在妖魔鬼怪、神仙真靈的奇談異誌之論。
依照《水滸傳》原著原文的旁白說法,以及等同於上帝視角的作者框架來看,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其實的的確確全是魔星下凡、轉世曆劫來的,一同被放逐或貶謫,籍此磨煉躁動叛逆的心性。
其實大宋朝隻是一個被下放的試煉場,而想要返迴上界的通關密碼隻有一個,那就是表忠心。
表麵上看,是在向趙宋朝廷盡忠,其實更深層次的從宏觀角度來論,宋江這一幫是在間接的向上天表忠心。
而上界的主宰,除了昊天玉皇大帝,還能有誰?
所以宋江是絕對可值得任用的,除非他傻到為了匆匆一世為人的榮華富貴而萬劫不複,即便滿朝文武皆反,宋江等人也絕不可能造反。
自宋江機緣巧合或冥冥之中地得到九天玄女暗中傳授的三卷天書指點之後,其便“恍然大悟”,擺在他麵前的隻有一條路,接受招安。
不然的話,就接著再被龍虎山的某位道士鎮壓百年春秋吧。
換言之,這象征著通關密碼的天書,其核心意涵總結起來就一個字:忠!
給誰盡忠?
當然是上天了!
那誰代表著上天?
當然是人間的天子了!
如果你天魁星在人間都無法做到人臣之禮、盡忠職守這麽簡單的事,又何談再重迴天界來給我這個天帝效命?
這是一場考驗。
諸位看官,懂了嗎?
宋江為什麽不敢反、不願反,甚至還要乖乖的喝下那杯毒酒,他是在做給上天看的。
人間種種的榮華富貴,皆不過浮雲殘煙,隻有置之死地才能永享仙福、重獲神籙。
連秦皇漢武都無法做到的長生不朽,隻要選擇盡忠,他們就能重新獲得......
從《水滸》原著的結局來看,天魁星宋江這一支如願以償,成為受萬民膜拜、信仰的神靈。
如果你是宋江,你麵臨著他的境況與選擇,你是願意當一世貌似高高在上,卻終生受神靈所左右擺布的傀儡皇帝,還是永不服輸的抗爭到底?
誠然,熱血的愣頭青當然會選擇後者,但這卻是一條殘酷、黑暗且永無盡頭的輪迴。
代表著上天執法者的天師,能夠封印你一次,就能封印你第二次、第三次......而且這還僅僅隻是上天委派在人間的一個最小的基層幹部而已。
《水滸傳》以及裏麵的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可不是現在網絡小說中有無數光環加身的絕對主角,他們說到底不過是一qun向現實低頭的囚犯而已。
而這其中以入雲龍公孫勝為代表的其他星宿,他們顯然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要麽是另辟蹊徑之舉,要麽是出於誰都不信的心理。
要大膽的想象,所謂的受招安,無非是做給老天看的,是給那位真正高高在上坐在淩霄寶殿,冷冷俯視著人間、掌控著萬物命運的無上至尊看的。
宋江是在向天道法則、神諭仙條臣服,並非是向繁文縟節、俗規理教低頭。
作為讀者,你隻能接受作者對其故事世界架構的設定,你不能睜眼說瞎話,逾越而超過了作者的權限,乃至無視作者的設定框架。
這就好比,你看完金庸的小說,然後拋卻所有對於武功的設定,因為現實世界是不存在那種超人般的武功的,那你不是傻缺是什麽?或者你就適合讀現實題材的小說。
作者對一本書的故事架構,總體就相當於世界觀的天花板,隻能臆測、想象、推導,不能用頭去撞,這是常識。
作者施耐庵明明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宋江等一百零八個人全是星宿下凡,但有些人非要說他們不是,你非要說那是宋江為了要哄騙其他人而編造的惑眾妖言,這......如果當真死不承認“水滸”中那些可以說完全脫離了科學價值觀體係、以及唯物主義者的思想邏輯軌跡的情節的話,我隻能說,你最好適合看現實主義的現代文學小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你非要以“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我認為的,就是施耐庵的本意”這種明學思維去二次創作的話,罔顧《水滸傳》原著原文白紙黑字的情節,是很難寫下去的,也串聯不通的。
因為原著中間直到後麵抗遼國、平田虎、蕩王慶、征方臘那一大部分,幾乎都是這種怪力亂神、匪夷所思、光怪陸離的情節,什麽兩軍陣前鬥法,然後召喚神龍、黃巾力士、天兵神將、幻術陣法之類的層出不窮,你又怎麽解釋呢?
類似的情節若僅僅隻出現過一兩次,你可以說是鬼扯,勉強能解釋為障眼法之類的伎倆。
但諸如公孫勝、喬道清乃至羅真人這類修士的手段,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現實意義所認知的“變戲法”的範疇,而且還是每隔那麽幾章,就大篇幅的描寫。
難道施耐庵故意寫得如此矛盾、別扭?如果有人天真到就是這麽認為的,那我無話可說。
偏執、極端到這種程度,已經可笑到,相當於拿著玄幻小說當科學叢書看,然後就在那圈圈點點的想當然評價說,這裏不合理,那裏又不合常規,或者違反了什麽什麽定律,這不是傻缺是什麽?
由此可見,“奇門異術”、“道法神通”這種玄之又玄的神秘力量,顯然已經成為“水滸世界”客觀存在的事實與法則。
《水滸傳》的作者已經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了一百零八將的身世來曆及怪誕背景,盡管你覺得不符合史實,並與主流價值觀相悖逆,且有點荒謬不經,但這是小說,一本名為《水滸傳》的小說,不是《大宋宣和遺事》,更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真正的北宋末年之曆史......
首先得要清楚的明白這一點!
當然了,如果創作的是綜合版的或魔改版的,比如特意將很多同樣以宋朝為時代背景的小說混在一起,如此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如果要正兒八經的gao原著同人,那就最好以作者白紙黑字上寫的故事情節及其所表達的清晰思路,作為觀點、腦洞的支撐。
便拿羅真人來打個比方,模糊而又曖.昧的部分,你可以隨便說其在“水滸世界”中是仙、是魔,或者是如同“西遊”金池長老那樣的妖人,甚至最後可以將他變成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超級大反派,但卻不能說這號角色是假象幻覺且完全不存在的。
這就是看《水滸傳》最基本的常識。
這就好比《三國演義》無論如何也終究不是《三國誌》,千萬不能當真。
而對於時間的概念,水滸隻籠統的標明了年號,作者並沒有明確的說是多少多少年(呃……施耐庵那會兒好像也不知道所謂的“公元”,大概是用的天支紀年法加上某朝某代皇帝的年號)。
換言之,靖康元年在虛構的小說背景中,是可以隨時啟動、變更、發生的,並不僅僅指“靖康”,這種情況包括任何“水滸宋朝”的年號,都是可以在不違背原著的既定情況下任意更改的。
最後再說一次,水滸並不是曆史,甚至與以科學理念為先的物質世界都存在極大的違和感。
如果你硬要用“曆史”去局限“水滸”的話,這就像是試圖用邊長相等的sanjiao形去覆蓋一個正方形。
雖然有的地方、大部分麵積被遮住了,但還是依然會存在著不相吻合、乃至矛盾齟齬之處,甚至在某些方麵直接突破了原有框架的設定。
因為,“曆史”跟“水滸”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
假如我們現實中曾經過往的曆史世界是個三維時空的話,那麽水滸位麵很有可能是個四維空間,詳情請參考“水滸傳第41迴: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這種比盜夢空間還要高深的領域,絕對不在一個維度上。
而現實中的曆史資料,尤其是北宋末年的曆史,隻能作為“水滸”的參考,而不能完全喧賓奪主的掩蓋、甚至取代了作者原來的本意及設定,不然這就有點以偏概全、末本倒置了。
你不能說現實怎麽怎麽樣、曆史上如何如何,然後卻一派不容置疑的以你個人單方麵主觀思維,想當然耳的偏頗、狹隘之觀點,去貿然推翻小說中鐵一般的事實。
比如,水滸中的道法、玄術,是真的神通一般的技能,而非障眼法、戲法。
還有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也是真的,盡管以現實中的物理知識來看,理論上解釋不通,而且非常扯蛋。
因為一個人想要把一棵深植土地的大楊柳樹像拔蔥一樣弄起來,至少需要上萬斤的力量,這......
但魯智深確實輕而易舉的做到了,而且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偷奸耍滑、沒有任何糊弄人的水分。
由此可見,水滸雖然是基於曆史而虛構的世界,但其已然形成了自己非常宏大的體係。
何況在水滸的世界觀裏,客觀上是存在天界的,雖然作者沒有全麵描述過。
不過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可以從九天玄女的道場進行推測、揣摩、臆度。
由此可見,水滸中的凡間,隻不過是《水滸傳》的其中一麵罷了!
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施耐庵筆下雖然沒有詳細寫到,卻明確有所涉及的另外一麵——上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以說是仙界、神界,但或許還要宏大許多,也未嚐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最後,是我對“水滸”主位麵的一些腦洞。
我猜,水滸的人世間很有可能僅僅是犯了天條或得罪了上司的神仙的流放、曆劫之地。
甚至,整個曆史的輪迴與演進,隻不過是漂浮在茫茫時空長河之上的冰山一角。
這一百零八顆棋子的出現,從深淵之下蹦出,乍看如流星般劃過紅塵、複歸天際。
但在我看來,倒像是“上界”在借此模擬著某種宿命的格局,乃至芸芸眾生的走向、落點,以及命運或宿命的表象。
形形色色、出身各不同的梁山好漢們,幾乎包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主要人qun和各個階級,你可以將他們視作為一個時代的結局、社會的縮影,當然也能更大膽一點,想象成上天的一局棋。
棋終,很難出現和局,否則,不可能沒有犧牲者,自然也會有棄子和活子。
或者還有一種視角,就是徹底排除現實世界的曆史,就僅以水滸世界而論。
其實上天給了一次北宋避免或挽迴國破家亡、兵燹流年、中原沉淪、生靈塗炭、宗廟丘墟的翻盤機會,那便是接納梁山好漢等天降的星宿神將,這即是上天安排的挽狂瀾於既倒、救萬民於水火、扶大廈於將傾的轉圜及止損的殺業功德的承接單位。
可惜,道君皇帝宋徽宗沒有把握住,毫無識人之明。
上界推算、預測到了幾百年後神州會陸沉,遂提前布下一百零八顆棋子在龍虎山,但前提得是輔佐的必須是個明君,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不難理解,史書上那些個匡扶社稷、救國救民、出將入相的能人,也大都有神話傳說或出身不凡乃至仙緣奇遇等諸如此類的神秘色彩背景附加值,比如唐朝的李靖(野史傳說其功德圓滿後位列仙班,生前還有遇到過神龍、鳥仙之類的奇聞異事)、宋朝的嶽飛(傳說嶽飛是金翅大鵬轉世,還是仙人給取的名字)。
而所謂的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宿,性質上是差不多的,以此來體現與眾不同,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
接下來,談一談我個人對招安與否的粗淺看法。
首先,我是不讚同說宋朝是一個很弱的政權這種極其荒謬的論述的,一個除近現代以來,上至先秦,下到明清,兩千年多來,一個國民生產總值高居榜首的朝代,能弱到哪裏去?
即便是偏安一隅的南宋,都要比明、清兩朝富裕得多。
隻不過是生不逢時而已,沒辦法,兩宋先後碰到的對手、勁敵,一個個都tm太變tai了。
以往的朝代,無論漢唐,對手無非是結構單一的遊牧民族。
而宋朝最開始的敵人遼國,半遊牧、半農耕,而且還同樣建立了科舉製度,政體幾乎沒有短板。
中間滿萬不可敵的金朝就不用多說了,都能把遼國打趴下。
最後的敵人朦國,這個就更毋庸贅敘,橫掃歐亞。
歐洲諸國在朦國鐵騎之下,鮮少有能夠扛住一年的,而南宋硬是抵擋了五十多年,你說這個政權很弱,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一個國家,對外非常強硬,但治下百姓卻貧困交加,充其量隻能算是外強中幹而已,並不是什麽值得讚揚的。
當然,靖康之恥這種尊嚴、臉麵被丟在地上踐踏的被動遭遇也是令人無比惋惜且痛恨的,更加不應該讓它發生。
且說宋朝的政體,有一種將中央集權和分封製結合的感覺,可謂是取長補短。
為什麽這麽說,你看《水滸》中的北j大名府,其最高行政長官梁中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還可以隨自己的意願來任命、裁撤下轄武將,幾乎就相當於一方諸侯。
而你再看整個《水滸》的社會結構,也很有意思,尤其是縣城以外的農村地帶,到處分布著各種莊、市、寨之類的堡壘,典型的就是祝、扈、李家莊和曾頭市。
且是個有資產的大地主,家裏都豢養著很多莊客,就以托塔天王晁蓋和小旋風柴進為例,頗類似春秋戰國時期的食客與君主的關係。
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看《水滸》時,每當梁山的頭領被祝家莊或曾頭市的人捉住、羈押在彼時,他們的第一念頭並不是想著要把這些全國通緝的江洋大盜轉交到州衙裏領賞,而是直接“解上東京去!”
可見,這些當地的莊、市、寨之類的大地主階級豪強勢力的堡壘,就像無數的楔子一樣釘在了全國各地,且並不受當地的縣衙、州府的直接管轄,還製約著類似晁蓋、柴進這種同樣是地主鄉紳階級的反骨仔。
柴進絕對是心裏不平衡的,甚至早有謀反的舉措、布局,這是毋庸置疑的,從原著原文中他的行為作風就能看出端倪:為人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為當世孟嚐君,綽號小旋風。
但你看他資助過的人,大都是朝廷的通緝罪犯,可見此人野心勃勃,甚至早有謀逆之意,他在等待時機、積蓄人脈,好能夠振臂一唿。
可惜,碰到宋江這麽個坑爹的帶大哥。
換言之,在底層結構的潛意識思想裏,他們是效忠於趙官家的,便好似阮小五唱的那句詩: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你看看,連三阮這麽叛逆、剽悍的人,都對趙宋朝廷忠心耿耿,這表現倒有點類似春秋時期,那些諸子百家的豪傑智者們隻會指著他們的國君,離亂兵燹也是他們的國君造成的,卻不會因此怪罪周天子。
而令人佩服的就是,趙宋皇室並未像周天子那樣大權旁落,反而還享三百年的國祚,超過了之前的唐朝,也是後來的明、清所不及的。
無形中更是把大部分天高皇帝遠的農村地帶全都打碎、打散了,相互製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皇權不下縣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句話好像並不適用於宋朝。
老鼠製約著地方上的da象,而少部分豺狼虎豹司牧著無數的牛羊豬狗乃至老鼠,成qun結隊時還可以威懾da象。
千山萬水之上,一條所謂的龍,高枕無憂的睡臥雲端。
這應該就是宋朝大略的社會形態了吧!
再說宋朝體製重文輕武,這不過是亂世劇烈震蕩產生的後遺症,況且如果一味的窮兵黷武,會有文化經濟上的繁榮複興嗎?
想要兩頭兼顧,最終可能兩邊都落不著好、甚至科科不及格。
不過有宋一朝,對武將軍權、兵員調度這方麵確實有點矯枉過正了,雖然有效的抑製了內部擁兵自重、謀反篡位的隱患,卻也難免埋下了靖康之恥的外部禍根。
一個人且要為自己的言行買單,更何況一個帝國皇朝的上層首腦。
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吧!
綜上所述,招安是條絕處逢生的出路。
梁山這種地方勢力,想要改朝換代或者得到最終的勝利,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梁山恰恰缺的就是人和!
如果梁山硬是要逆天而行,無非就是翻版的“黃巢起義”或“安史之亂”而已,最後摘桃子的是誰?契丹。而黃巢和安祿山最後都是什麽結果,曆史也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果宋江當真如他在潯陽樓上題的那首詞一樣,效仿黃巢的話,最後便宜的十有八九會是大殺四方的金人,還有一兩成可能是被金人逼到牆角而作困獸之鬥的遼國人。
況且,唐朝皇帝可以緊急遷都,難道趙宋朝廷就不能嗎?
而拒不招安,結局隻有一個,等死!
道理很簡單,水泊梁山養不了那麽多人,其下還有數萬嘍囉兵,早晚坐吃山空。
還有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老百姓的心態,對土匪草寇多半是排斥、甚至厭惡的,參見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以及曾頭市的激烈應對並且還積極響應朝廷號召的實際情況,祝家莊轄治的一個客店小二都對所謂的梁山好漢咬牙切齒、憤恨不已,全然沒一好話,這已經是底層中的底層了,更何況其他大部分更願意安貧樂道的老百姓?
即便是一百零八個所謂的好漢,也沒多少個是離經叛道的,大部分還是向往正常生活、尤其是招安以後的“光宗耀祖,榮華富貴”的。
不要被電視劇給影響了,我們討論的是原著小說。
盡管原著中的趙宋朝廷已經漸漸腐朽,但至少還是有秩序可言的,內部還是相對穩定的。
盡管這些個村坊山莊處於被壓迫階級的金字塔低端,再不公平,他們也不會願意被一qun盜賊統治,因為一旦如此就不再是社會,而是森林,殺你都不需要理由。
維持穩定是整個宋朝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兩宋三百年,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和暴動騷亂多達數百次,為什麽沒有一次成功?
因為唐末亂世且相距不遠、厲厲猶新,曾經五代十國那兵燹頻仍、民不聊生的悲慘故事,老人長者們還口口相傳著,傳說黃巢過所之處殺了八百萬,甚至以婦孺作軍糧,雖然有些妖魔化的誇大色彩,但並非空穴來風。
何況民間野史嘛,自然也就流傳盛起於街頭巷尾、村坊草舍,普通老百姓能夠知道的亦大多是這些道聽途說、經過了幾多手後的資料。
從唐末至北宋也才隔了一百多年,有這前車之鑒在,安貧樂道的平頭老百姓當然會自發性的提防、遏製像“黃巢”這類反社會的暴徒誕生。
無可置疑的,無論什麽時代,也都會有不甘寂.寞的亡命之徒的存在。
那麽有的看官肯定會說了,梁山造反不就行了,按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去,奪了皇帝老兒的鳥位!”直接推翻趙宋,改朝換代,或者聯合方臘等其餘的造反勢力,四麵開花,合擊朝廷,定下盟約協議,先入汴京者為天子,最後翻身農奴把歌唱。
想得倒是ting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是非常骨感的。
四大寇都存在著一個同樣難以彌補的短板,那就是不得民心。
人和即代表了生力軍跟糧草、賦稅的來源,打仗打的就是這幾樣,要維係一個穩固的政權,靠的也是這幾樣。
而且,也不細細琢磨琢磨,區區一個梁山水泊的周圍,就有祝、扈、李、曾這四個平均武裝力量過萬的關卡堡壘(包括青壯村民),若想要一路通關打到開封汴京去,除非傾巢出動,如此還有那麽一丟丟的可能逆襲成功,因為越靠近政治、經濟中心,人煙稠密之地,類似的村坊市鎮等堡壘的防守就越加森嚴且強悍,何況是京畿重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然的話,就等著被朝廷堅壁清野吧。
而如果你傾巢出動,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玩個毛線!
再者,即便你一路攻城略地,無非是繳獲一些給養,然而這個過程難免損兵折將,必定造成相應代價的減員,即便得到大批俘虜,敢用嗎?
在沒有收服軍心之前,可全是不確定因素,一個稍有不慎就可能倒戈相向,要麽全都殺掉,要麽分出部分兵力嚴加看管。
如此分兵旁騖、軍心渙散,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朝廷的軍馬兩麵包抄,更是九死一生!
這亦也是方臘那一方即便坐擁十數州縣及麾下號稱百萬的“烏合之眾”,其實也就十來萬,仍不敢跟朝廷硬剛的原因,直到被朝廷招降宋江,玩了一手趨虎吞狼,最終直到滅亡也一直困守江南一隅,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方臘的策略是對的,隻有經營好了大後方,才能創造出前進的可能,卻不料被宋江這廝給“黑吃黑”當作踏腳石坑了。
宋江將方臘視作進身之階,其又何曾不是朝廷的一枚棋子,還是恨不得丟棄的那種,二者想想也是夠悲催的。
有的人肯定會天真的認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學方臘不就行了?
誠然,這招棋是有可能打開一片局麵的,但成功的概率也是很渺茫的。
不過這屬於破釜沉舟、鋌而走險的一步棋。
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學的好,沒那金剛鑽,你就別充大頭蒜,可見宋江還是有這個自知之明的。
人,貴在自知!
改朝換代,即便是建立一方小政權,那也得團結一致並且需要一定的革命精神,而明顯同chuang異夢、甚至離心離德、派係林立的梁山集團,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而且想要贏得最後的勝利,必須扛到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北境淪陷,如此才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不僅需要一定的膽識和戰略眼光,集團勢力還需要具有極強的柔韌性和抗壓性。
不然的話,稍有不慎,走錯一步,下場就會跟曆史中的方臘一樣。
我說的是曆史中的方臘,因為一旦我們跳脫出“水滸”的框架局限,縱觀曆史大勢,以上帝視角而論,方臘就是被趙宋朝廷派童貫為元帥,率領幾路大軍,從多個方麵給硬生生逼入絕境,進而步步為營、鯨吞蠶食困死的。
換言之,縱使沒有梁山兵力參與剿滅方臘等三大寇的反叛勢力,他們的下場也應該是差不多結局,敗亡之途沒什麽兩樣的,蹦躂不了多久。
而所謂四大寇中勢力最強的梁山集團,隻不過是壓死其他三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或者說,梁山僅僅隻是在水滸這個虛構的世界中多餘的病毒細胞,朝廷順勢播散出去並利用了一下,加速了其餘三大寇的滅亡,反正有沒有這些感染源,都能置其餘三方於死地,隻是要傷筋動骨一番而已,最後再把這片被感染而糜爛的rou整塊剔除。
何況,倘若宋江死扛到底,就是不招安的話,諸君認為,他們還能大口喝酒、大塊吃rou多久?
要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一起聚在這個烏托邦式的地方逍遙法外的活著,前提是最大公約數沒有崩塌,而維持現狀和心態的基礎指標便是得有相應的資源供給、生產勞作、戰略縱深等等騰挪轉圜的空間。
而梁山這個八百裏水泊,中間幾個島嶼洲渚,何以掀起滔天風浪?
防守尚且如履薄冰、捉襟見肘,遑論逆風進攻?
況且這個“八百裏水泊”也是有很大的水分的,眾所周知,山東距離開封也就五、六百裏,如果是水泊泛濫的囊括範圍達到八百裏的話,那不就連汴京城也包圍、覆蓋在內了嗎?簡直是扯淡。
最合理的說法應該是總麵積達到方圓八百裏,也就是說,直徑也才三十裏這樣,百分之八十的麵積還是無法開墾的水窪。
如此,即便是天天打漁,想要養活這數萬整天吃吃喝喝的嘍囉,怕也難如登天。
心態是最重要的,有麵包時還可以談理想,而一旦瀕臨饑餓線,或者整體到了饑寒交困過半數的那天,試想會發生什麽?
不難推測,十有八九是人心離亂,緊接著內部自相傾軋,然後樹倒猢猻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梁山,同樣決定了趙宋朝廷的穩固與否。
最後,我在度娘上查了下,宋徽宗趙佶的兒女譜係是很清楚的,其十二子也另有其人,乃名為趙植,生於1108年,被趙佶封為莘王,母懿肅貴妃王氏。
但我已經在前文說過了,水滸之“曆史”,並非現實之曆史。
故水滸並不是真正的曆史,而本文更是《水滸傳》的同人小說,曆史中的宋徽宗趙佶好像也並沒有一個姓慕容的貴妃,然而水滸中施耐庵明確的寫了有這麽一號女人物,因為青州的知府慕容彥達就是靠他這個貴妃妹妹才當上的官。
所以,由此可見,這本身就是個虛構的世界,我寫的也不是曆史流,諸位看官不必較真。
再者,我本人既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唯心主義者,隻要能說服我的道理,我都可以欣然接受、虛心納諫。
於是乎,如果平行位麵這個理論是確鑿有實的話,那麽推而導之,無論傳統的正史,還是坊間野史,皆屬於我們未曾親身經曆的真切“曆史”的平行位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理,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必定是一個虛構的世界,這是毋庸置疑也無可辯駁的。
或許,“水滸”也僅僅隻是北宋末年這段曆史之中,較為特殊的一段平行時空而已。
由此可見,水滸中的凡間,隻不過是《水滸傳》的其中一麵罷了!
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施耐庵筆下雖然沒有詳細寫到,卻明確有所涉及、提起的另外一麵——上界。
可以說是仙界、神界,但或許還要宏大許多,也未嚐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它始終隱藏在水滸世界的閻浮眾生所看不見的迷霧之外。
如此再往下大膽設想,“靖康之恥”就很可能是天罰之意造成的,抑或者是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暗中推波助瀾,比如佛門。
目的在於磨礪或成全金翅大鵬——嶽飛。
也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劫數吧!
否則的話,縱使金國十萬女真鐵騎,恐怕也過不了恰好卡在北方幽燕要衝地帶的二仙山羅真人那一關,除非金兀術當真是赤須龍轉世。
而據各種野史記載和民間傳說,赤須龍乃趙匡胤之前身。
請諸位看官細想想這其中的貓膩和吊詭之處。
“趙匡胤”滅了北宋,然後政權便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南宋,所謂的天子、皇帝稱號遂從趙構手上,又轉移給了宋太zu這一支血脈後裔那裏,這因果關係,想想都毛骨悚然。
且眾所周知,道教幾乎是宋朝的國教,尤其到了宋徽宗時期,香火更是達到了鼎盛。
這時期,所謂的天子趙佶還自稱道君皇帝,可見其是如何的癡迷於修仙,那股狂熱勁已經是廢寢忘食、無可救藥的地步,活脫脫道教的虔誠信徒、狂熱擁躉。
然正所謂,物極必反!
即便道教的神仙大佬們樂見其成,難道佛門就真的四大皆空到毫不在意這份香火?難免稍微染指,甚至cha手褫奪。
妙就妙在,“水滸”的結局、終點,剛好完美的規避了這一迎麵而來的重大曆史事件——“靖康之恥”。
於是,你可以認為“水滸”的世界中並沒有發生這一悲劇,但施耐庵作為有風骨、節操的傳統文人,又不能罔顧曆史事實,所以宋江等人必須死。
不過出於對泱泱華夏的深厚民族情結,留下那段讓讀者各抒己見的想象餘地,雖然不是完全空白到開放式的結局,但也是極好的。
因為通過唿延灼和朱仝最後的一段敘事,可以清楚的知道,宋、金之間還是爆發了曠日chijiu的戰爭。
在這裏,先說明一下,《水滸傳》故事線的時間發展軸序,本就與現實世界的曆史記載年輪表,二者是嚴重不符的。
而且地理、人物方麵也存在漏洞,比如不應該出現在仁宗朝嘉佑三年(1058)的範仲淹(卒於1052年),以及當時不屬於北宋疆域的入雲龍公孫勝的家鄉薊州。
還有“嗣漢天師”這一尊號,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封給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的。
而洪太尉去到龍虎山上清宮時,主持真人向前對他說:“好教太尉得知:這代天師,號曰虛靖天師......”
這裏又出現了明顯的混淆,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時空錯亂,抑或者也可說是作者施耐庵故意為之的,目的是想借虛靖天師的名頭來客串一場作為華麗開頭。
要知道,那個被賜號“虛靖”的天師,不是宋仁宗時期的第二十七代天師的張象中,而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
而這個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卻是宋徽宗賜號的“虛靖先生”,其著有《虛靖語錄》七卷。
張繼先的思想還影響了心學大師陸九淵。
傳說張繼先神通廣大,道法神奇。
在張天師一脈近兩千年的曆史中,地位僅次於祖天師張道陵。
張象中對應了宋仁宗,張繼先才對應宋徽宗,二者的時間跨度相差了上百年,而且還對調了過來,異常巧妙的互相換了個順序。
隻要各位看官去度娘搜索對應一下便明白了的。
當然了,或許以上也很大可能真的是施耐庵的知識盲點,那就全當我是在胡亂的妄加揣測、過度解讀了!
很明顯,這種之於故事綱領而言屬於細枝末節,但之於人文史觀而言卻是常識題目的部分,十有八九並非施耐庵的紕漏、疏忽,而是作者故意為之的“混淆”,主觀上旨在告訴讀者,小說就是小說,虛構的世界隻可以作為想象參考,但切勿跟現實世界對號入座。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必吹毛求疵、毫厘必較。
你不會真的認為,本身作為大文豪的施耐庵,難道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名鼎鼎的範仲淹的死亡時間,以及宋朝疆域都gao不清楚吧?
像《水滸傳》這種鴻篇巨著,作者在著筆構思之前,應該是已經有充分準備的資料積累、整理了的,也有說是和羅貫中一起寫的,據說是師徒關係。
以上種種,兩位不世大家卻犯了同樣低級的錯誤,這概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就隻有一種解釋,作者開宗明義便隱晦地告訴讀者,水滸中的這個大宋,是不存在於你們想當然耳所認為的曆史世界。
而本文反正也不是那些要嚴格按照曆史發展軌跡、時空修正章程的架空類小說。
本就是虛構的魔幻玄奇、修真小說的同人。
所以諸位看官不必太過計較這些小細節,千萬別太認真,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更莫用金科玉律般的曆史書,來糾正鄙人創作的虛妄荒唐之東西。
敬謝!
“求鮮花”、“求打賞”、“求收藏”,都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