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了三人,接下來對幾個蒙古將領就沒這麽客氣了。除了南路軍的蒙古將領打了一頓鞭子外,西路軍跟著索海逃迴來的兩個蒙古將領就倒黴到了家,因為西路軍戰敗是蒙古部隊先崩潰,這才導致主將戰死,皇太極大怒之下直接讓人把他們拉出去砍頭,那兩個蒙古將領驚恐萬分大唿冤枉,可已無濟於事,不一會兒兩人的人頭落地,裝在了盤子裏拿了進來。


    皇太極看了一眼擺手讓人端下去,這還不算他讓人把這兩顆人頭送去蒙古部給他們的台吉,再派使者去蒙古人那邊恐嚇一番,不從蒙古人那邊弄些人丁和牛羊作為彌補怎麽肯罷休,至少也得彌補一下此戰失敗的損失。


    等處置完了這些人,等所有人退去後,皇太極有些疲憊的坐在椅中,抬手揉著發漲的眉心。


    這些年皇太極越發感覺到精力不濟,不僅是和大明的戰爭不順,還有八旗內部的原因。八旗是努爾哈赤所創,正是因為有八旗製度在,這才把原本一盤散沙的女真人捏在了一起,造就了後來的後金政權和現在的大清。


    但八旗製度雖造就了女真人的崛起,可同樣這個製度有著相當的缺陷,尤其是隨著女真人的地盤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後,八旗製度的先天缺陷就越發嚴重。


    等到皇太極稱帝後,改後金為大清,八旗製度的弊端更是顯露無疑,作為原始部落時期的女真政權使用八旗製度沒有問題,可作為一個新生的國家政權來說,八旗製度卻是建立在奴隸製基礎上的,而當製度從奴隸製朝著中央集權製改變的時候,製度的問題就不再適應眼下情況了。


    皇太極作為大清皇帝早就看出了這點,他可不是隻知道打仗殺人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在政治上的眼光別說區區大清了,哪怕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佼佼者的。可是他的身份和政權的基礎就來自於八旗製度,作為大清皇帝皇太極哪怕明明知道八旗製度的缺陷但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維持八旗製度而不能廢除,充其量在原本的製度上盡力修補罷了。


    皇太極在繼承大汗之位後就對八旗製度開刀,通過換旗和排除異己再加上用自己的人替代原來的旗主掌控各旗的方式來消除八旗製度的隱患。雖然他這樣做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現在八旗中大部分已經都掌控在了皇太極的手裏,而且通過這次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劃分,皇太極直接掌握了三個旗,再加他的兒子豪格和身邊的支持者比如代善等人,成為了能壓倒諸旗的絕對力量。


    可就算這樣八旗的根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這不是皇太極不想解決而是他沒辦法解決。八旗製度先天不足,如果要徹底解決隻能把這個製度全部推翻重新設置新的製度,可一旦八旗製度被推翻了,那麽八旗的統治就會崩潰,而他這個皇帝之所以是皇帝,權利也來自於八旗,他總不能自尋死路吧?一旦八旗沒了,大清也就沒了,他去哪裏當皇帝呢?


    無奈之下皇太極隻能在八旗製度上不斷修補,參考大明的政權結構進行原本八旗製度的補充,比如現在仿效大明在八旗製度結構之外設置朝廷六部,目的就是彌補八旗製度的不足,再利用這種製度漸漸削弱和改變原來的八旗結構,從而達到真正的中央集權。


    但要做到這點也不是容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製度想結合起來不是一加一那麽容易,其中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而且朝廷製度的健全會直接影響到八旗製度的根本,這對於八旗貴族和之前既得利益者是一個嚴重威脅。


    這些人可不傻,他們的權利和榮華富貴都來自於八旗製度,換句話來說他們就是後金(現在的大清)創業的原始股東,眼下皇太極想再起爐灶,通過中央集權的手段削弱八旗影響,把權利全部歸於皇權,這些原始股東怎麽肯答應?


    為了做到這點,這些日子皇太極花了太多的精力,投入了太多的努力了,可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因為朱慎錐的橫空出世,導致曆史發生了改變,原本曆史中皇太極圍攻錦州最後成功,守備錦州的祖大壽在突圍無望守城無糧的情況下隻能投降,不僅祖大壽投降了皇太極,就連被崇禎皇帝從中原戰場上派到遼東戰場上作為救火隊長的洪承疇也兵敗被俘。


    錦州的失陷和祖大壽、洪承疇的被俘給大明帶來了深遠影響,自此戰後大明丟掉了遼西走廊的戰略要地,隻能被動龜縮在山海關防禦。整個遼東徹底落到了皇太極的手裏,皇太極在拿下整個遼東後繼續四處出擊,不僅收服了北方的索倫部,還把整個漠南蒙古都攬入了勢力範圍。


    可現在情況不同了,由於朱慎錐的原因錦州之戰非但沒有戰敗,大明不僅守住了錦州城,還用渡海攻擊的戰術把皇太極的後方擾得一片大亂,就連正藍旗都發生了叛亂這樣的惡劣情況。


    此外祖大壽和洪承疇現在也好好的,祖大壽依舊當他的錦州守將,遼西走廊也依舊在明軍的手中。至於洪承疇就更不用說了,在解決了中原的流寇後,眼下洪承疇已是湖廣總督一方大員,正誌得意滿呢。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洪承疇在湖廣總督任上呆上幾年,說不定就能被召入京,然後不是當一部尚書就是直接入閣為閣老,到時候位極人臣不在話下。


    皇太極沒了祖大壽問題還不大,畢竟祖大壽隻是一個武將而已。但現在沒了洪承疇卻完全不同,曆史上在錦州之戰後洪承疇被俘,沒多久洪承疇就投降了皇太極,而正是因為洪承疇的投降使得皇太極最終完成了中央集權製度和八旗製度的融合,使得他的大清徹底從原本的奴隸製政權轉變為封建製政權,這才有了後來入主中原的可能。


    換句話來說,洪承疇對皇太極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或許說沒有洪承疇就沒有後來的大清。而現在洪承疇好端端的在大明那邊當他的湖廣總督呢,皇太極想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八旗製度根本就不可能,哪怕他身邊有範文程的幫助也是一樣,範文程雖有些才能,可他的才能卻很有限,哪裏能和洪承疇相比。


    “來人!”不知過了多久,皇太極開口喊道。


    話音剛落,一個太監就從一旁冒了出來,沒錯!就是太監。


    以前後金時期女真統治者身邊是沒太監的,努爾哈赤也不喜歡這種閹人。不過現在皇太極不一樣了,後金已成了大清,他皇太極也從原本的汗位成了皇帝。


    既然是皇帝,身邊怎麽可能沒太監呢?但遼東之前是沒太監的,不過之前己已之變時期,皇太極不是領軍攻到了大明京畿麽?還差一點打下了京師。在這場戰爭中,皇太極掠奪了不少明人返迴遼東,而掠奪的這些明人中居然有好幾個太監。


    這幾個太監隻是派駐京畿的小太監,因為皇太極的軍隊來的太過突然,他們得知消息太晚沒來得及跑掉,不幸就成了俘虜。


    當了俘虜後很快他們的身份就被女真人知道了,得知他們居然是太監後女真人原本是打算直接殺掉了事的,在女真人看來太監這種人根本就沒什麽用,區區幾個閹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放著就是浪費糧食。但皇太極得知俘虜了幾個太監後就來了興趣,特意讓人把這幾個太監送來瞧瞧,等看過後皇太極就把他們留了下來,作為皇帝身邊有太監伺候是必須的,所以這幾個太監就成了盛京皇宮的首批太監。


    今天伺候的這個太監叫吳良輔,吳良輔少年淨身入宮,在宮中是最低級的宦官,身上連品級都沒有。在宮裏呆了幾年好不容易巴結上了一個管事太監,拜對方為幹爹這才有機會出人頭地。之前他就是從宮中被派到京畿附近皇莊辦事去的,可沒想這家夥運氣不好,頭一次出宮辦事就遇到了皇太極領兵打進關的禍事,還沒等他來得及跑呢,就和其他人一起被八旗兵給俘虜了,要不是吳良輔腦子靈活求饒的快,再加上他當時穿著太監服飾八旗兵還以為他是個什麽官兒就沒殺他,就此當了俘虜,之後被皇太極看上來到盛京皇宮。


    吳良輔投靠皇太極後使出了全身解數伺候新主子,這兩年隨著皇太極對他的信任地位也漸漸高了,算是在這邊站穩了腳跟。今日正是他服侍,聽到皇太極喊人,連忙就從一旁跑了出來,跪地磕頭詢問皇上有什麽吩咐。


    “去,把範先生給朕找來。”皇太極開口說道。


    吳良輔應了一聲,連忙起身去就傳旨,過了沒多久範文程就匆匆趕來。


    範文程見了皇太極先是叩拜,口稱奴才,按理說範文程是漢人隻能稱臣不能稱奴才,不過皇太極當年看在範文程在老汗時期就投靠了後金,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特意給了他一個旗人的身份,從一個明人一下子成了鑲紅旗的包衣,雖旗內地位不高,可終究也是旗人了,身份的改變這才讓他有了自稱奴才的榮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明末當宗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苟在明末當宗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