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這番態度反而讓袁崇煥有些不會了,他麵露欣喜,心裏卻在叫苦。
自己隻是吹個牛逼而已,你現在倒好居然不給自己半點退路,難不成自己還真的五年裏把遼東建奴給解決了?如果自己真有這個本事,早就做成這事了,還會拖到今日?
可事到如今不幹也不成了,崇禎皇帝已經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仿佛他袁崇煥一去遼東就能拳打皇太極,腳踢八旗一般。
不僅全部答應了他的要求,還賜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讓袁崇煥去遼東後大膽放心地幹,不要有任何顧慮,他這個皇帝就是他最堅實的後盾,他在京師期待袁崇煥的勝利歸來。
無奈,袁崇煥隻能打碎牙吞了下去,表麵高高興興地接過了皇帝所賜的尚方寶劍,然後告辭皇帝後迴去準備,盡快去遼東赴任。
等袁崇煥離開後,興奮的崇禎皇帝當天晚飯都多吃了幾碗,胃口好的不行,睡著後還情不自禁地在夢裏笑出聲來。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肯定能成為大明中興之主,現在魏忠賢的閹黨一掃而空,朝堂上沒了奸臣都是君子,內有賢臣,外又有袁崇煥這樣的大將和能人,如此大明怎能不複興呢?
等到五年後,遼東平定,整個大明必然蒸蒸日上,自己的名字將被曆史所銘記,成為千古一帝,這不就是崇禎一直想做的麽?
接下來的幾日,崇禎皇帝召見了內閣閣老和部堂官,要求所有人配合袁崇煥的平遼大計。而當得知袁崇煥居然在皇帝麵前獅子大開口,一下子要了八十萬兩銀子,後續還需要撥款四百萬銀子的軍費,戶部尚書畢自嚴差一點就暈了過去,當著崇禎皇帝的麵臉色鐵青,直接就說沒錢。
畢自嚴告訴崇禎皇帝,戶部早就是個大窟窿了,每年的財政赤字高達一百三十多萬兩,自己身為戶部尚書每天都為銀子的事吃不好睡不好,拚命想辦法也填補不了漏洞。
四百八十萬兩銀子?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多少?把戶部上下包括自己全給賣了也拿不出這個銀子來,別說這麽大一筆數了,哪怕就是第一批的八十萬兩他也拿不出來。
說著這情況,畢自嚴不由得當著崇禎皇帝的麵直接哭了起來,老淚橫流之下哭訴說自己真沒錢,就算皇帝要逼死自己也沒銀子,他還想找地方弄銀子呢。翻來覆去就一句話,要銀子沒有,要錢就自己老命一條,要不你崇禎皇帝直接把他砍了腦袋算了,也省得自己再為這個事煩惱。
聽到畢自嚴這番迴答,崇禎皇帝也傻眼了。他已經答應袁崇煥了,可現在袁崇煥馬上就要去遼東了,戶部居然拿不出銀子來這可怎麽辦?
當皇帝總不能出爾反爾吧?這要銀子不到位袁崇煥那邊怎麽交代?無奈之下,崇禎皇帝隻能逼著畢自嚴想辦法,四百八十萬兩現在拿不出來,先拿個幾十萬兩救救急也好啊,總不能讓袁崇煥雙手空手去遼東吧?
可沒想到畢自嚴就是個鐵公雞,死活不肯拿錢。
倒也不能怪畢自嚴,大明的財政本就入不敷出,早在天啟皇帝的時候遼東的軍費就緊巴巴的,如果依靠正常賦稅根本就維持不下去,當初天啟皇帝為了解決遼東軍費問題隻能讓魏忠賢想辦法,魏忠賢通過貿易和征收商稅等手段從江南各地弄來了銀子,這才勉強維持遼東軍費開支。
從這點來說,實際上天啟朝的時候遼東軍費並不是由戶部支撐起來的,而是由魏忠賢來解決的。戶部方麵的支出隻是很少部分,大部分都是魏忠賢弄來的銀子。
正是因為如此,戶部才能勉強維持下去,可就算這樣每年依舊有財政赤字,從未有好轉。等到崇禎皇帝登基後,沒多久就弄垮了魏忠賢和閹黨,魏忠賢和閹黨倒台後,人亡政息,自然之前的銀子來源也就沒了。
這個事畢自嚴心裏是清楚的,但他不可能把真相告訴崇禎皇帝。總不能對崇禎皇帝說你弄倒魏忠賢和閹黨是錯的,正是因為魏忠賢和閹黨的倒台導致了現在遼東軍費沒了著落?
這怎麽可以?政治正確還是要的,魏忠賢和閹黨禍國殃民這已經是定論了,絕對不可能給魏忠賢一黨翻案,要不非但崇禎皇帝不答應,滿朝文武也不答應。
此外,魏忠賢和閹黨從哪裏弄的銀子?不就是從江南士紳口袋裏掏出來的麽?而江南士紳的背後又是誰?不就是他們這些文官集團?
畢自嚴同樣是這個集團的成員之一,如果把真相揭露,這不等於背叛自己的階級了麽?所以再難他也不可能動這個腦筋,更不用說仿效當年魏忠賢的做法了。
君臣雙方討價還價,無奈之下畢自嚴隻能從牙縫裏擠出了十二萬兩銀子,多了就真的沒了,再也不肯鬆口。
見此崇禎也是無奈,算算銀子離自己答應袁崇煥的還差許多呢,他隻能向畢自嚴討教還有什麽其他弄銀子的好辦法?
畢自嚴倒給崇禎皇帝拿了個主意,他告訴崇禎皇帝現在戶部的確沒銀子,這答應的十二萬兩銀子還是他騰挪出來的,之後還要想辦法還迴去呢。戶部這邊不用想辦法了,肯定沒可能。
唯一能想辦法的就是皇帝的內庫,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錢。
早在萬曆年間,萬曆皇帝就有藏私房錢的習慣,當時對外派出不少礦監稅監斂財,多年積攢下來內庫裏的金銀可不少。
泰昌皇帝登基後,遼東戰事變化,當時泰昌皇帝就動用了內庫的銀子,後來天啟皇帝繼位一開始也動用了內庫,這才把遼東的局勢給穩住。可之後因為魏忠賢的緣故,天啟皇帝就再也沒從內庫裏拿出半個銅板來,反而通過魏忠賢於民奪利弄了不少銀子進內庫。
現在國家又到了缺銀子的情況,所謂取之於民用於民,畢自嚴希望崇禎皇帝能為大局考慮動用內庫的銀子,先借戶部一百萬兩再說,讓戶部緩口氣,同時也順便解決袁崇煥那邊所需要的八十萬兩銀子,等以後戶部寬裕了,再把這筆銀子還給內庫,這樣不就兩全其美了麽?
聽完畢自嚴的建議,崇禎皇帝氣得鼻子都歪了,恨不能直接拿手邊的茶盞朝畢自嚴的腦袋上砸去。
什麽?要動用內庫?還借戶部一百萬兩?簡直就是開玩笑!
戶部是朝廷的,遼東戰事是國事,當然用的是國家的銀子。而內庫是自己的,這是皇帝私人的銀子,怎麽能把國家大事和私人的事放在一起說?
作為戶部尚書,伱不想辦法為國家弄銀子,反而把主意打到皇帝的私房錢上來了?簡直就是離譜!而且之前自己和畢自嚴商量是先解決袁崇煥要的八十萬兩銀子,可你現在倒好,表麵上說戶部隻能湊出十二萬兩,反而一轉手卻要從自己內庫借一百萬兩出去?
這樣算下來,你戶部非但一文不掏,反而賺了二十萬兩不成?就連之前答應的十二萬兩也成了井中月水中花,這不是糊弄人麽?
再說了,從內庫借銀子說的輕巧,還以後等財政好轉再還給內庫?這種話騙傻子呢!
這借出去的銀子還能迴來?大明的財政那年不是赤字的?一旦這個銀子出了內庫就等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了,崇禎皇帝臉色極為難看,當即一口反對這個建議,死活不肯掏銀子出來。
“陛下,如此臣也沒辦法了,臣是真的拿不出銀子啊。”畢自嚴垂頭喪氣迴答道。
“你是戶部尚書,朕不管,你得幫朕想辦法,無論如何這銀子要找出來。”崇禎皇帝很霸道地命令道。
“臣真是無能為力,要不陛下把臣下獄吧,這個戶部尚書臣不當也罷。”畢自嚴死豬不怕開水燙,直接擺爛。
“你……你……。”一時間,崇禎皇帝還真想喊人直接辦了他畢自嚴,可話到嘴邊崇禎皇帝最終忍了下來。因為他知道就算拿下畢自嚴也沒用,換個尚書依舊辦不了這個事,何況畢自嚴是很有能力的人,自自己登基以來在戶部尚書位置上盡心盡力,靠著他才能維持財政運轉,如果換個能力更不行的上去,說不定還不如他呢。
“畢自嚴!”
“臣在。”
“朕問你,如今財政如此,你有什麽好辦法?”
“陛下,我大明財政問題已有多年,要解決無非開源節流而已,臣這些日子對此也有深思,細想後倒也有些想法,為此臣整理了十二條,還請陛下禦覽。”畢自嚴似乎早有準備,從懷裏出去一本奏折遞上,王承恩上前接過,隨後迴到崇禎皇帝身邊遞給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打開奏折細看,上麵密密麻麻寫了不少財政方麵的建議,看得出畢自嚴是用心的,他這個戶部尚書也是稱職的。
這十二條中,畢自嚴對財政情況做了整理,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其中包括增加鹽引,令商人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項。
不得不說這些建議是有針對性的,而且也有實施的可能,如果能全部做到的話,的確可以緩解部分財政問題。
但崇禎皇帝注意到這裏麵的許多措施都需要時間去實施,根本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而現在戶部拿不出銀子來,這可怎麽辦?
思索片刻,崇禎皇帝當即告訴畢自嚴,這些措施看起來不錯,讓畢自嚴做一個具體方案,可以由戶部想辦法實施起來。此外,目前最關鍵是要解決軍費問題,這八十萬兩可等不了太久,無論如何都要先拿出來,讓畢自嚴迴去好好想想還有什麽立即奏效的辦法。
自此,畢自嚴拜別皇帝,迴去想辦法了。很快這個事就傳了出去,沒多久就傳到了宮外,被許多官員所得知。
當天傍晚,監察禦史毛羽健碰巧也聽說此事,正為家中破事焦頭爛額的毛羽健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一拍大腿就朝書房奔去,片刻洋洋灑灑寫了一本奏折,第二日一早直送到了崇禎皇帝禦前。
自己隻是吹個牛逼而已,你現在倒好居然不給自己半點退路,難不成自己還真的五年裏把遼東建奴給解決了?如果自己真有這個本事,早就做成這事了,還會拖到今日?
可事到如今不幹也不成了,崇禎皇帝已經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仿佛他袁崇煥一去遼東就能拳打皇太極,腳踢八旗一般。
不僅全部答應了他的要求,還賜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讓袁崇煥去遼東後大膽放心地幹,不要有任何顧慮,他這個皇帝就是他最堅實的後盾,他在京師期待袁崇煥的勝利歸來。
無奈,袁崇煥隻能打碎牙吞了下去,表麵高高興興地接過了皇帝所賜的尚方寶劍,然後告辭皇帝後迴去準備,盡快去遼東赴任。
等袁崇煥離開後,興奮的崇禎皇帝當天晚飯都多吃了幾碗,胃口好的不行,睡著後還情不自禁地在夢裏笑出聲來。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肯定能成為大明中興之主,現在魏忠賢的閹黨一掃而空,朝堂上沒了奸臣都是君子,內有賢臣,外又有袁崇煥這樣的大將和能人,如此大明怎能不複興呢?
等到五年後,遼東平定,整個大明必然蒸蒸日上,自己的名字將被曆史所銘記,成為千古一帝,這不就是崇禎一直想做的麽?
接下來的幾日,崇禎皇帝召見了內閣閣老和部堂官,要求所有人配合袁崇煥的平遼大計。而當得知袁崇煥居然在皇帝麵前獅子大開口,一下子要了八十萬兩銀子,後續還需要撥款四百萬銀子的軍費,戶部尚書畢自嚴差一點就暈了過去,當著崇禎皇帝的麵臉色鐵青,直接就說沒錢。
畢自嚴告訴崇禎皇帝,戶部早就是個大窟窿了,每年的財政赤字高達一百三十多萬兩,自己身為戶部尚書每天都為銀子的事吃不好睡不好,拚命想辦法也填補不了漏洞。
四百八十萬兩銀子?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多少?把戶部上下包括自己全給賣了也拿不出這個銀子來,別說這麽大一筆數了,哪怕就是第一批的八十萬兩他也拿不出來。
說著這情況,畢自嚴不由得當著崇禎皇帝的麵直接哭了起來,老淚橫流之下哭訴說自己真沒錢,就算皇帝要逼死自己也沒銀子,他還想找地方弄銀子呢。翻來覆去就一句話,要銀子沒有,要錢就自己老命一條,要不你崇禎皇帝直接把他砍了腦袋算了,也省得自己再為這個事煩惱。
聽到畢自嚴這番迴答,崇禎皇帝也傻眼了。他已經答應袁崇煥了,可現在袁崇煥馬上就要去遼東了,戶部居然拿不出銀子來這可怎麽辦?
當皇帝總不能出爾反爾吧?這要銀子不到位袁崇煥那邊怎麽交代?無奈之下,崇禎皇帝隻能逼著畢自嚴想辦法,四百八十萬兩現在拿不出來,先拿個幾十萬兩救救急也好啊,總不能讓袁崇煥雙手空手去遼東吧?
可沒想到畢自嚴就是個鐵公雞,死活不肯拿錢。
倒也不能怪畢自嚴,大明的財政本就入不敷出,早在天啟皇帝的時候遼東的軍費就緊巴巴的,如果依靠正常賦稅根本就維持不下去,當初天啟皇帝為了解決遼東軍費問題隻能讓魏忠賢想辦法,魏忠賢通過貿易和征收商稅等手段從江南各地弄來了銀子,這才勉強維持遼東軍費開支。
從這點來說,實際上天啟朝的時候遼東軍費並不是由戶部支撐起來的,而是由魏忠賢來解決的。戶部方麵的支出隻是很少部分,大部分都是魏忠賢弄來的銀子。
正是因為如此,戶部才能勉強維持下去,可就算這樣每年依舊有財政赤字,從未有好轉。等到崇禎皇帝登基後,沒多久就弄垮了魏忠賢和閹黨,魏忠賢和閹黨倒台後,人亡政息,自然之前的銀子來源也就沒了。
這個事畢自嚴心裏是清楚的,但他不可能把真相告訴崇禎皇帝。總不能對崇禎皇帝說你弄倒魏忠賢和閹黨是錯的,正是因為魏忠賢和閹黨的倒台導致了現在遼東軍費沒了著落?
這怎麽可以?政治正確還是要的,魏忠賢和閹黨禍國殃民這已經是定論了,絕對不可能給魏忠賢一黨翻案,要不非但崇禎皇帝不答應,滿朝文武也不答應。
此外,魏忠賢和閹黨從哪裏弄的銀子?不就是從江南士紳口袋裏掏出來的麽?而江南士紳的背後又是誰?不就是他們這些文官集團?
畢自嚴同樣是這個集團的成員之一,如果把真相揭露,這不等於背叛自己的階級了麽?所以再難他也不可能動這個腦筋,更不用說仿效當年魏忠賢的做法了。
君臣雙方討價還價,無奈之下畢自嚴隻能從牙縫裏擠出了十二萬兩銀子,多了就真的沒了,再也不肯鬆口。
見此崇禎也是無奈,算算銀子離自己答應袁崇煥的還差許多呢,他隻能向畢自嚴討教還有什麽其他弄銀子的好辦法?
畢自嚴倒給崇禎皇帝拿了個主意,他告訴崇禎皇帝現在戶部的確沒銀子,這答應的十二萬兩銀子還是他騰挪出來的,之後還要想辦法還迴去呢。戶部這邊不用想辦法了,肯定沒可能。
唯一能想辦法的就是皇帝的內庫,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錢。
早在萬曆年間,萬曆皇帝就有藏私房錢的習慣,當時對外派出不少礦監稅監斂財,多年積攢下來內庫裏的金銀可不少。
泰昌皇帝登基後,遼東戰事變化,當時泰昌皇帝就動用了內庫的銀子,後來天啟皇帝繼位一開始也動用了內庫,這才把遼東的局勢給穩住。可之後因為魏忠賢的緣故,天啟皇帝就再也沒從內庫裏拿出半個銅板來,反而通過魏忠賢於民奪利弄了不少銀子進內庫。
現在國家又到了缺銀子的情況,所謂取之於民用於民,畢自嚴希望崇禎皇帝能為大局考慮動用內庫的銀子,先借戶部一百萬兩再說,讓戶部緩口氣,同時也順便解決袁崇煥那邊所需要的八十萬兩銀子,等以後戶部寬裕了,再把這筆銀子還給內庫,這樣不就兩全其美了麽?
聽完畢自嚴的建議,崇禎皇帝氣得鼻子都歪了,恨不能直接拿手邊的茶盞朝畢自嚴的腦袋上砸去。
什麽?要動用內庫?還借戶部一百萬兩?簡直就是開玩笑!
戶部是朝廷的,遼東戰事是國事,當然用的是國家的銀子。而內庫是自己的,這是皇帝私人的銀子,怎麽能把國家大事和私人的事放在一起說?
作為戶部尚書,伱不想辦法為國家弄銀子,反而把主意打到皇帝的私房錢上來了?簡直就是離譜!而且之前自己和畢自嚴商量是先解決袁崇煥要的八十萬兩銀子,可你現在倒好,表麵上說戶部隻能湊出十二萬兩,反而一轉手卻要從自己內庫借一百萬兩出去?
這樣算下來,你戶部非但一文不掏,反而賺了二十萬兩不成?就連之前答應的十二萬兩也成了井中月水中花,這不是糊弄人麽?
再說了,從內庫借銀子說的輕巧,還以後等財政好轉再還給內庫?這種話騙傻子呢!
這借出去的銀子還能迴來?大明的財政那年不是赤字的?一旦這個銀子出了內庫就等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了,崇禎皇帝臉色極為難看,當即一口反對這個建議,死活不肯掏銀子出來。
“陛下,如此臣也沒辦法了,臣是真的拿不出銀子啊。”畢自嚴垂頭喪氣迴答道。
“你是戶部尚書,朕不管,你得幫朕想辦法,無論如何這銀子要找出來。”崇禎皇帝很霸道地命令道。
“臣真是無能為力,要不陛下把臣下獄吧,這個戶部尚書臣不當也罷。”畢自嚴死豬不怕開水燙,直接擺爛。
“你……你……。”一時間,崇禎皇帝還真想喊人直接辦了他畢自嚴,可話到嘴邊崇禎皇帝最終忍了下來。因為他知道就算拿下畢自嚴也沒用,換個尚書依舊辦不了這個事,何況畢自嚴是很有能力的人,自自己登基以來在戶部尚書位置上盡心盡力,靠著他才能維持財政運轉,如果換個能力更不行的上去,說不定還不如他呢。
“畢自嚴!”
“臣在。”
“朕問你,如今財政如此,你有什麽好辦法?”
“陛下,我大明財政問題已有多年,要解決無非開源節流而已,臣這些日子對此也有深思,細想後倒也有些想法,為此臣整理了十二條,還請陛下禦覽。”畢自嚴似乎早有準備,從懷裏出去一本奏折遞上,王承恩上前接過,隨後迴到崇禎皇帝身邊遞給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打開奏折細看,上麵密密麻麻寫了不少財政方麵的建議,看得出畢自嚴是用心的,他這個戶部尚書也是稱職的。
這十二條中,畢自嚴對財政情況做了整理,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其中包括增加鹽引,令商人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項。
不得不說這些建議是有針對性的,而且也有實施的可能,如果能全部做到的話,的確可以緩解部分財政問題。
但崇禎皇帝注意到這裏麵的許多措施都需要時間去實施,根本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而現在戶部拿不出銀子來,這可怎麽辦?
思索片刻,崇禎皇帝當即告訴畢自嚴,這些措施看起來不錯,讓畢自嚴做一個具體方案,可以由戶部想辦法實施起來。此外,目前最關鍵是要解決軍費問題,這八十萬兩可等不了太久,無論如何都要先拿出來,讓畢自嚴迴去好好想想還有什麽立即奏效的辦法。
自此,畢自嚴拜別皇帝,迴去想辦法了。很快這個事就傳了出去,沒多久就傳到了宮外,被許多官員所得知。
當天傍晚,監察禦史毛羽健碰巧也聽說此事,正為家中破事焦頭爛額的毛羽健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一拍大腿就朝書房奔去,片刻洋洋灑灑寫了一本奏折,第二日一早直送到了崇禎皇帝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