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魏良卿想不明白,不代表張錫鈞想不到。
張錫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更有洞察人心的本事,而且他在京師這兩年來雖說名聲不顯,可暗中在京師悄悄編織了一張大網,什麽三教五流的人手收攏了不少,再加上魏忠賢和魏良卿的關係,京師的一舉一動全都逃脫不過他的耳目。
表麵上,張錫鈞超脫自然,私下和魏良卿交好,同魏忠賢的幾個幹兒子關係也是不錯。而且他又無心仕途,多次謝絕魏良卿想幫他謀官職的建議,對外隻是一個普通商行的東家而已,平日裏又很少拋頭露麵,知道他存在的人並不多。
田爾耕曾經和張錫鈞打趣,說他有些像汪文言,其實這個比喻倒也沒錯,張錫鈞在許多地方的確和汪文言有些類似,可張錫鈞和汪文言又有著極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張錫鈞一直躲在暗處,從不像汪文言那樣高調。
張錫鈞不僅和閹黨的關係不錯,張錫鈞還和朝中其他黨人,甚至東林黨的有些人也有一點交情。但在接觸中張錫鈞很是小心,從來不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更不隨意摻和政事,因為他這樣的舉動反而讓這些人對張錫鈞頗為信任,再加上張錫鈞手裏也不缺錢,時不時救濟幾個京中低級官員,又或者利用各方麵的關係在對方困難時候出手幫一把,反讓他更為超脫。
張錫鈞看的明白,天啟皇帝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魏忠賢就是天啟皇帝手裏的棋子,而棋盤就是大明的朝堂。
和天啟皇帝博弈的不是別人,正是掌控朝堂的東林黨人。在天啟皇帝登基初期,東林黨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就連天啟皇帝名義上也是東林黨給扶持上去的。
但現在呢?僅僅三年多的時間,天啟皇帝就利用魏忠賢拿到了一部分朝堂之權,甚至還隱隱已有了東林黨正麵抗衡的能力。
雖然這些都是通過魏忠賢達到的,可張錫鈞作為旁觀者看得清清楚楚,不得不承認天啟皇帝的手段老道,謀劃深遠。
張錫鈞飽讀詩書,假如當年沒有卷入白蓮教事的話,說不定現在張錫鈞都金榜題名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張錫鈞當然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到天啟皇帝利用魏忠賢徹底打垮東林黨,大權獨攬一日,那麽也就是魏忠賢這個走狗被烹的時候了。
曆史證明權臣(閹)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不管魏忠賢怎麽再忠心天啟皇帝都沒用。
何況在朱皇帝手下幹活更是如此,朱元璋就不說了,當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為了穩固皇位是殺的人頭滾滾,開國功臣中幾乎被他殺了個遍,至於官員就更多了。
朱棣朱老四也不是好相與的,手裏的刀子絲毫不比他老子鈍,殺人同樣是不眨眼。
就連那個不知所蹤的建文皇帝也是一樣,朱允炆不光是殺旁人,就連自己的親叔叔也能下得去手,要不然也不會逼的朱老四起兵靖難。
後麵的其他朱皇帝們也是一樣,那朝沒有幾個冤死鬼?那朝沒有用完後就和抹布一樣丟掉的寵臣重臣?
別說天啟皇帝了,就連張錫鈞的主子朱慎錐也不是善男信女,張錫鈞當年是怎麽投靠的朱慎錐?又是怎麽來到的京師?要不是張錫鈞當初機靈,看明白了朱慎錐的企圖和想法,說不定以朱慎錐的性格早就直接悄悄弄死他了,哪裏能留他到現在?
說實話,張錫鈞並不看好朱慎錐的謀劃,在他看來現在的大明依舊穩如泰山。魏忠賢的閹黨在東林黨嘴中似乎禍國殃民,可實際上魏忠賢他們這幫人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至少論施政能力來說比誇誇其談的東林黨強多了。
隨著魏忠賢這股閹黨勢力的崛起,大明朝廷在兩黨爭鬥下施政反而比萬曆朝時更平穩些,這些平穩不表現在朝堂,主要表現在地方,地方上的政治氛圍和治理比以前更好了不少,就連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因為有著閹黨的壓製,東林黨和他們在地方的代表群體也有了點收斂,這自然就促使了地方政務的清平使得百姓受益。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再加上又有天啟皇帝這樣的一個英主在,在張錫鈞看來朱慎錐的謀劃到頭來隻是一場空,絕不可能有半點機會。
為此張錫鈞曾經婉轉提醒過朱慎錐,但朱慎錐的迴信卻讓張錫鈞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自己和魏忠賢一樣已經沒了迴頭之路,他同樣是朱慎錐手裏的一顆棋子,如果有半點背叛朱慎錐的企圖,那麽他恐怕死的比魏忠賢更早更慘。
打消了勸說朱慎錐的念頭,張錫鈞隻能為朱慎錐繼續做事和謀劃,這一次幫魏忠賢找女兒就是張錫鈞無意中想到的,原本他想利用這個事做些文章,可沒想魏忠賢卻是這樣的態度,而魏忠賢的態度和反應也證明了魏忠賢他自己也明白所麵臨的處境。
輕歎了一聲,張錫鈞搖搖頭,又不由得苦笑起來。
誰又能想到權勢滔天的魏忠賢魏公公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心中還有如此的擔憂和忐忑呢?不過這樣也好,雖然之前的計劃無法繼續推行下去,可畢竟也能從此事清楚地判斷了魏忠賢的想法,並且搞明白了魏忠賢女兒在他心裏真正的地位。
既然魏忠賢在乎這個女兒,也在乎自己的家人後代,那麽張錫鈞就可以調整計劃從另一個角度下手。現在魏良卿已經把這個事拜托給自己了,張錫鈞決定就借這個機會進行安排。
想到這,張錫鈞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心裏有了主意。他起身取來一張紙,研墨後對照著書冊寫了一封密信給朱慎錐,信中把此事仔細匯報了下,然後告訴朱慎錐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寫完後,把信裝進信封用火漆封上,接著起身就喊來人,來人見了信也不說話,直接就把信接了過去,等明日一早這信就會順著可靠的渠道以最快速度送出去,用不了多久就會落到朱慎錐的手裏。
這信到朱慎錐手中的時候已過去半月,原本不需要這麽長的時間,之所以時間這麽久才到是因為朱慎錐現在還在草原沒有迴到大明,信是經過大明那邊轉道送來的。
看完信,朱慎錐有些出神,他怎麽都沒想到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大名鼎鼎的魏忠賢,九千歲居然有個女兒在民間?如不是有張錫鈞的來信和信中的內容,朱慎錐還以為是個笑話呢。
一時間有些出神,朱慎錐好半天才恢複平常,再一次仔細又看了一遍信裏的內容,等這一次看完,朱慎錐嘴角掛起了笑容,心中對張錫鈞很是滿意。
看來之前他的提醒張錫鈞是記在心裏了,現在通過這個事布局正中朱慎錐的下懷。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個女兒和她的孩子以後能派上什麽用處,可把她們掌控在自己的手裏更有利些。
無論未來如何,魏忠賢又會落到什麽下場,這個女人終究是個重要人物。哪怕最終用不上也沒關係,反正就是一個女兒罷了,多照顧一份也花不了多少精力和銀子,假如真能派上用處這投入和迴報就非常可觀了。
一顆閑子擺在那邊,萬一能起到效果呢?這種情況曆史上又不是沒有,後世曆史上那位名震中華的偉人就是最善於落閑子的,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閑子平日看起來沒什麽用,可往往在關鍵時間所起到的作用卻令人驚歎。
提筆給張錫鈞迴了一封信,信中認可了他的處置和計劃,並提醒張錫鈞小心做事,千萬不要暴露目的。
等信寫完後,讓人送了出去,送信人前腳剛走,王海就來求見朱慎錐。
“主子!”
見了朱慎錐,王海和往常一樣畢恭畢敬向朱慎錐行禮,並口稱主子。
其實早在以前朱慎錐就告訴王海不必如此,雖然王海是朱慎錐當年從蒙古人手下要來的奴隸,可這些年跟著朱慎錐這麽久,王海早就是朱慎錐最信任的人了。
現在的王海也不再是奴隸身份,朱慎錐不僅給了他自由民的身份,還給了王海部落百戶的官職,甚至朱慎錐不在部落的時候,王海還會代替朱慎錐執掌千戶權利,以輔助塔娜母子。
可是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王海依舊以奴才自居,恭恭敬敬稱唿朱慎錐為主子,喊塔娜和騰格爾為女主子和小主子。時間久了,朱慎錐也懶得再勸他,反正他高興就是,僅僅一個稱唿罷了。
“何事?”
“額勒貝格吉台吉部的人來了。”王海迴道。
朱慎錐微微一愣,自從額勒貝格吉台吉陪同桑格上師來到部落,主動聯係朱慎錐提出貿易合作請求後,朱慎錐答應了對方的請求,這近兩月來雙方已經合作了兩次,額勒貝格吉台吉部通過騰格爾部和大明的貿易,用牛羊馬匹和皮毛包括貴重金銀珠寶這些換取了不少物資,貿易進展的很是順利。
而且兩個部落的貿易過程中,順義王卜石兔那邊也沒提出反對,更沒出手阻擾,仿佛這個事視而不見一樣。看來額勒貝格吉台吉當初告訴朱慎錐他會去和卜石兔解釋不是虛言,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解釋,卜石兔才會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張錫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更有洞察人心的本事,而且他在京師這兩年來雖說名聲不顯,可暗中在京師悄悄編織了一張大網,什麽三教五流的人手收攏了不少,再加上魏忠賢和魏良卿的關係,京師的一舉一動全都逃脫不過他的耳目。
表麵上,張錫鈞超脫自然,私下和魏良卿交好,同魏忠賢的幾個幹兒子關係也是不錯。而且他又無心仕途,多次謝絕魏良卿想幫他謀官職的建議,對外隻是一個普通商行的東家而已,平日裏又很少拋頭露麵,知道他存在的人並不多。
田爾耕曾經和張錫鈞打趣,說他有些像汪文言,其實這個比喻倒也沒錯,張錫鈞在許多地方的確和汪文言有些類似,可張錫鈞和汪文言又有著極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張錫鈞一直躲在暗處,從不像汪文言那樣高調。
張錫鈞不僅和閹黨的關係不錯,張錫鈞還和朝中其他黨人,甚至東林黨的有些人也有一點交情。但在接觸中張錫鈞很是小心,從來不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更不隨意摻和政事,因為他這樣的舉動反而讓這些人對張錫鈞頗為信任,再加上張錫鈞手裏也不缺錢,時不時救濟幾個京中低級官員,又或者利用各方麵的關係在對方困難時候出手幫一把,反讓他更為超脫。
張錫鈞看的明白,天啟皇帝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魏忠賢就是天啟皇帝手裏的棋子,而棋盤就是大明的朝堂。
和天啟皇帝博弈的不是別人,正是掌控朝堂的東林黨人。在天啟皇帝登基初期,東林黨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就連天啟皇帝名義上也是東林黨給扶持上去的。
但現在呢?僅僅三年多的時間,天啟皇帝就利用魏忠賢拿到了一部分朝堂之權,甚至還隱隱已有了東林黨正麵抗衡的能力。
雖然這些都是通過魏忠賢達到的,可張錫鈞作為旁觀者看得清清楚楚,不得不承認天啟皇帝的手段老道,謀劃深遠。
張錫鈞飽讀詩書,假如當年沒有卷入白蓮教事的話,說不定現在張錫鈞都金榜題名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張錫鈞當然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到天啟皇帝利用魏忠賢徹底打垮東林黨,大權獨攬一日,那麽也就是魏忠賢這個走狗被烹的時候了。
曆史證明權臣(閹)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不管魏忠賢怎麽再忠心天啟皇帝都沒用。
何況在朱皇帝手下幹活更是如此,朱元璋就不說了,當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為了穩固皇位是殺的人頭滾滾,開國功臣中幾乎被他殺了個遍,至於官員就更多了。
朱棣朱老四也不是好相與的,手裏的刀子絲毫不比他老子鈍,殺人同樣是不眨眼。
就連那個不知所蹤的建文皇帝也是一樣,朱允炆不光是殺旁人,就連自己的親叔叔也能下得去手,要不然也不會逼的朱老四起兵靖難。
後麵的其他朱皇帝們也是一樣,那朝沒有幾個冤死鬼?那朝沒有用完後就和抹布一樣丟掉的寵臣重臣?
別說天啟皇帝了,就連張錫鈞的主子朱慎錐也不是善男信女,張錫鈞當年是怎麽投靠的朱慎錐?又是怎麽來到的京師?要不是張錫鈞當初機靈,看明白了朱慎錐的企圖和想法,說不定以朱慎錐的性格早就直接悄悄弄死他了,哪裏能留他到現在?
說實話,張錫鈞並不看好朱慎錐的謀劃,在他看來現在的大明依舊穩如泰山。魏忠賢的閹黨在東林黨嘴中似乎禍國殃民,可實際上魏忠賢他們這幫人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至少論施政能力來說比誇誇其談的東林黨強多了。
隨著魏忠賢這股閹黨勢力的崛起,大明朝廷在兩黨爭鬥下施政反而比萬曆朝時更平穩些,這些平穩不表現在朝堂,主要表現在地方,地方上的政治氛圍和治理比以前更好了不少,就連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因為有著閹黨的壓製,東林黨和他們在地方的代表群體也有了點收斂,這自然就促使了地方政務的清平使得百姓受益。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再加上又有天啟皇帝這樣的一個英主在,在張錫鈞看來朱慎錐的謀劃到頭來隻是一場空,絕不可能有半點機會。
為此張錫鈞曾經婉轉提醒過朱慎錐,但朱慎錐的迴信卻讓張錫鈞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自己和魏忠賢一樣已經沒了迴頭之路,他同樣是朱慎錐手裏的一顆棋子,如果有半點背叛朱慎錐的企圖,那麽他恐怕死的比魏忠賢更早更慘。
打消了勸說朱慎錐的念頭,張錫鈞隻能為朱慎錐繼續做事和謀劃,這一次幫魏忠賢找女兒就是張錫鈞無意中想到的,原本他想利用這個事做些文章,可沒想魏忠賢卻是這樣的態度,而魏忠賢的態度和反應也證明了魏忠賢他自己也明白所麵臨的處境。
輕歎了一聲,張錫鈞搖搖頭,又不由得苦笑起來。
誰又能想到權勢滔天的魏忠賢魏公公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心中還有如此的擔憂和忐忑呢?不過這樣也好,雖然之前的計劃無法繼續推行下去,可畢竟也能從此事清楚地判斷了魏忠賢的想法,並且搞明白了魏忠賢女兒在他心裏真正的地位。
既然魏忠賢在乎這個女兒,也在乎自己的家人後代,那麽張錫鈞就可以調整計劃從另一個角度下手。現在魏良卿已經把這個事拜托給自己了,張錫鈞決定就借這個機會進行安排。
想到這,張錫鈞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心裏有了主意。他起身取來一張紙,研墨後對照著書冊寫了一封密信給朱慎錐,信中把此事仔細匯報了下,然後告訴朱慎錐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寫完後,把信裝進信封用火漆封上,接著起身就喊來人,來人見了信也不說話,直接就把信接了過去,等明日一早這信就會順著可靠的渠道以最快速度送出去,用不了多久就會落到朱慎錐的手裏。
這信到朱慎錐手中的時候已過去半月,原本不需要這麽長的時間,之所以時間這麽久才到是因為朱慎錐現在還在草原沒有迴到大明,信是經過大明那邊轉道送來的。
看完信,朱慎錐有些出神,他怎麽都沒想到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大名鼎鼎的魏忠賢,九千歲居然有個女兒在民間?如不是有張錫鈞的來信和信中的內容,朱慎錐還以為是個笑話呢。
一時間有些出神,朱慎錐好半天才恢複平常,再一次仔細又看了一遍信裏的內容,等這一次看完,朱慎錐嘴角掛起了笑容,心中對張錫鈞很是滿意。
看來之前他的提醒張錫鈞是記在心裏了,現在通過這個事布局正中朱慎錐的下懷。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個女兒和她的孩子以後能派上什麽用處,可把她們掌控在自己的手裏更有利些。
無論未來如何,魏忠賢又會落到什麽下場,這個女人終究是個重要人物。哪怕最終用不上也沒關係,反正就是一個女兒罷了,多照顧一份也花不了多少精力和銀子,假如真能派上用處這投入和迴報就非常可觀了。
一顆閑子擺在那邊,萬一能起到效果呢?這種情況曆史上又不是沒有,後世曆史上那位名震中華的偉人就是最善於落閑子的,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閑子平日看起來沒什麽用,可往往在關鍵時間所起到的作用卻令人驚歎。
提筆給張錫鈞迴了一封信,信中認可了他的處置和計劃,並提醒張錫鈞小心做事,千萬不要暴露目的。
等信寫完後,讓人送了出去,送信人前腳剛走,王海就來求見朱慎錐。
“主子!”
見了朱慎錐,王海和往常一樣畢恭畢敬向朱慎錐行禮,並口稱主子。
其實早在以前朱慎錐就告訴王海不必如此,雖然王海是朱慎錐當年從蒙古人手下要來的奴隸,可這些年跟著朱慎錐這麽久,王海早就是朱慎錐最信任的人了。
現在的王海也不再是奴隸身份,朱慎錐不僅給了他自由民的身份,還給了王海部落百戶的官職,甚至朱慎錐不在部落的時候,王海還會代替朱慎錐執掌千戶權利,以輔助塔娜母子。
可是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王海依舊以奴才自居,恭恭敬敬稱唿朱慎錐為主子,喊塔娜和騰格爾為女主子和小主子。時間久了,朱慎錐也懶得再勸他,反正他高興就是,僅僅一個稱唿罷了。
“何事?”
“額勒貝格吉台吉部的人來了。”王海迴道。
朱慎錐微微一愣,自從額勒貝格吉台吉陪同桑格上師來到部落,主動聯係朱慎錐提出貿易合作請求後,朱慎錐答應了對方的請求,這近兩月來雙方已經合作了兩次,額勒貝格吉台吉部通過騰格爾部和大明的貿易,用牛羊馬匹和皮毛包括貴重金銀珠寶這些換取了不少物資,貿易進展的很是順利。
而且兩個部落的貿易過程中,順義王卜石兔那邊也沒提出反對,更沒出手阻擾,仿佛這個事視而不見一樣。看來額勒貝格吉台吉當初告訴朱慎錐他會去和卜石兔解釋不是虛言,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解釋,卜石兔才會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