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武的話音剛落,其他人也表示了這個態度,尤其是胡林更是如此,這一路逃亡早就心裏憋著一股子鳥氣了。
不過老金和馬世州卻沒說話,兩人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朱慎錐抬起手,示意大家不要激動,部落發生驚變,自己的老丈人和大舅哥都沒了,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差一點死在追殺之中。
此外,這一路逃亡中,為了掩護塔娜母子,商隊的兄弟和蒙古護衛損失了三分之一,如此血仇怎能不報?朱慎錐從來不是好相與的,哪會咽的下這口惡氣?
不過相比氣憤難填的王晉武,朱慎錐卻要理智的多,別看這場遭遇戰贏得輕易,可這一仗之所以能大勝一半也是運氣使然。
一來追擊的蒙古騎兵連日交戰,本就疲憊,而朱慎錐這邊卻是以逸待勞。
二來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不少,別看朱慎錐這邊人不多,可擁有佛郎機、鳥銃等殺傷力強大的火器,人人披甲手中裝備精良,反觀蒙古騎兵那邊,除了頭目和領軍的首領外,披甲的蒙古人隻是少數,而且手上的武器也無非就是一把馬刀和弓箭罷了。
至於其三,對方一路追擊,塔娜她們一路逃亡,這些蒙古騎兵早就成了驕兵,在他們眼裏追上塔娜等人把她們全部殺死已是板上釘釘了,而突然冒出來的朱慎錐他們更如土雞瓦狗一般,下意識以為憑著自己騎兵對步兵的巨大優勢,根本不用顧慮直接衝過去就能把朱慎錐給打得落花流水。
所謂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但這些蒙古騎兵怎麽都沒想到朱慎錐他們不是隨便拿捏的軟柿子,而是一塊堅硬無比的岩石。直接一頭撞上去後,被嚴陣以待的戰陣迎頭痛擊,當佛郎機火炮發射後,這些蒙古人瞬間給打得暈頭轉向,隨後又在經驗的趨勢下做出了錯誤選擇,從而導致徹底戰敗。
如果對方早就有準備,這一仗雖然能贏卻絕對無法全殲,而且自己這邊的傷亡也肯定要大上不少。所以說這一仗贏得輕易隻是幸運罷了,假如僅僅隻把這一仗作為雙方的真實力量對比就大錯特錯。
阿失帖木兒部落的人口不少,這可是一個數萬人的大部落,現在阿失帖木兒、哈丹巴特爾父子已經不在了,旭日幹也死在了嘎力巴的手裏,嘎力巴應該控製住了部落,手中可調用的力量遠比朱慎錐強大的多。
哈丹巴特爾的兩千精騎是部落原本最強大的戰力,但這個戰力已損失在了漠北。除去追擊塔娜的這股騎兵外,嘎力巴手上至少還有不少人可以調用,就算這些力量精銳程度不足以和哈丹巴特爾的精騎相比,也不是朱慎錐他們這些人能抗衡的。
一時間,朱慎錐心裏盤算起來,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是兩條路。
一條路是馬上帶人撤迴大明,先確保妻兒的安全,以後再想辦法討迴。
這個選擇看起來是最穩當不過的,可這樣做的後果也是嚴重的,解決了追兵,嘎力巴那邊要得知消息起碼也是好幾日之後了,在這時間間隙中足夠朱慎錐他們全部安全撤迴大明去。
可是,這麽一撤阿失帖木兒等人的仇就報不了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嘎力巴徹底掌控住部落大權後,想要報仇更難。
再加上現在這麽一撤,朱慎錐在草原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蕩然無存,未來想繼續和以前那樣進行貿易根本就不可能,除非朱慎錐找其他部落合作,可這都需要時間,而且還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另一條路就是像王晉武他們說的那樣,報仇不隔夜,領軍直接打迴去弄死嘎力巴這個王八操的。
這樣做的風險同樣也有,一旦嘎力巴現在已經徹底控製住了部落,也有所準備的話,他們這些人朝部落前進弄不好就是羊入虎口,到時候嘎力巴集合部落的力量,以雙方實力對比差距下,朱慎錐的贏麵並不大。
可仔細思索之後,朱慎錐還是選擇了後者。
他考慮過得失,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阿失帖木兒部落絕對不能有失,更不能讓嘎力巴如此輕易得手。一旦部落的關係斷了,加上嘎力巴成了部落的新首領,那麽自己在草原的貿易就徹底結束了。
就算朱慎錐以後找尋其他部落的合作關係,先不說這些部落是否能和阿失帖木兒部落那樣值得信任,僅僅要聯係上這些部落並取得貿易合作也需要時間。
這些時間至少一年半載甚至更久,其中損失更是巨大。現在的朱慎錐各處都在用錢,他大部分資金的來源都是依靠和草原貿易中得來的,貿易的中斷會直接導致資金的斷流,這個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再加上嘎力巴的緣故,就算未來和其他部落貿易你能保證嘎力巴這條毒蛇不做出其他事來?他既然能挑唆旭日幹弑父,又反手殺掉了旭日幹上位,就連親妹妹塔娜都不放過,更不用說對付朱慎錐。
阿失帖木兒的部落是大部落,在這片草原影響力不小,如果嘎力巴在草原上放出風去,朱慎錐要想和其他部落合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再說了,有這麽一個仇人在,雙方都不會放心,老話說的好,從來隻有千裏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嘎力巴的問題不解決,朱慎錐在草原舉步艱難。
現在打迴去雖然有風險,卻同樣不是沒有一點機會。
部落驚變,嘎力巴的速度再快他現在也隻是表麵上控製部落而已,哪怕他殺掉了在場議事的幾個部落長老和頭領,可在蒙古部落中想徹底封鎖消息是根本不可能的。用這種方式強行上位,就算部落中的人俯首承認嘎力巴的統治,但他這個統治基礎並不牢靠。
因為阿失帖木兒等人的緣故,嘎力巴要想徹底控製住部落還需要時間,給他的時間越久,他控製部落的程度也就越大。等到嘎力巴把部落中潛在的反對者一個個全解決掉,上上下下全由他的人把持的話,那麽這個部落就徹底成了他的了,到時候很難再撼動嘎力巴在部落的統治。
從時間和部落基礎來看,現在對朱慎錐還是有利的,,如果這時候突然反擊部落,他們麵對的也僅隻是嘎力巴的人而不是整個部落的反抗。假如等他徹底控製住部落就不一樣了,那要麵對的就是一個大部落的力量了,別說朱慎錐現在這些人了,就算多幾倍人手恐怕也做不到。
此外,追兵已被徹底解決,現在嘎力巴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事,在派出追兵追殺塔娜的一刻,在嘎力巴看來塔娜等人已是他的刀下亡魂了,無非就是早一些晚一些的而已。
嘎力巴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他派出的追兵會在朱慎錐手裏全軍覆沒,趁這個消息還沒泄露,迴頭打嘎力巴一個措手不及。
朱慎錐很快就做出了決定,當這個決定說出口時,王晉武等人瞬間眉飛色舞,叫嚷著要給嘎力巴點顏色看看。
不過馬世州提出,雖然現在反擊有贏的可能,但風險也很大,直接就這樣大搖大擺迴去恐怕不妥,得想其他辦法才行。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眾人商討之下琢磨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化妝成嘎力巴的騎兵返迴部落,隻要不引起部落那邊的注意,混進部落內,那麽這事就成功了一半。
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錯,而且也符合兵法。戰爭中為贏得勝利向來手段百出,無所不用其極,化妝成敵人的模樣讓對手放鬆警惕,趁其不備發動攻擊,這種方法在戰爭中很是常見。
雖然尋常,一旦用好了效果卻不差,而且現在從目前情況來看,使用這個辦法也是最合適的。
說幹就幹,大夥就此討論起來,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把這事給定了下來,接著開始連夜準備,一夜過後,第二日清晨,換了一身蒙古人服飾的朱慎錐親自領軍,帶著王晉武等人化妝成蒙古騎兵,徑直就朝著部落方向而去。
因為化妝前往,隊伍就此分成了兩隊,跟隨塔娜逃出來的商隊護衛們和塔娜母子留了下來,他們跟著這一次北上草原的車隊走。
新軍和朱慎錐同行,此外還有塔娜的幾個蒙古護衛和胡林等人,他們這些人加起來也就百人左右,全穿著蒙古服飾,騎著蒙古的戰馬,手上也拿著蒙古的馬刀和弓箭,至於其他武器都由空出來的戰馬馱著,稍加掩飾之下不仔細看也發現不了。
至於火器,佛郎機太過笨重自然是沒辦法攜帶,鳥銃什麽的都帶在身邊。除去他們之外,還從蒙古騎兵俘虜中挑出了幾人隨行,帶上這幾人的目的自然是要迷惑對手,畢竟他們是噶力巴的部下,一旦接近部落必然會有人來盤查,到時候他們就能派上用處。
發生遭遇戰的地方離部落的位置不算遠,快馬也就兩日左右的距離,不過因為新軍中大部分人雖然會騎馬,可要像蒙古人那樣嫻熟卻沒可能,為了照顧這些人,朱慎錐一行速度放緩了些,走了三日才接近了部落,當抵達部落附近的時候,已是當日的傍晚時分,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了。
不過老金和馬世州卻沒說話,兩人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朱慎錐抬起手,示意大家不要激動,部落發生驚變,自己的老丈人和大舅哥都沒了,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差一點死在追殺之中。
此外,這一路逃亡中,為了掩護塔娜母子,商隊的兄弟和蒙古護衛損失了三分之一,如此血仇怎能不報?朱慎錐從來不是好相與的,哪會咽的下這口惡氣?
不過相比氣憤難填的王晉武,朱慎錐卻要理智的多,別看這場遭遇戰贏得輕易,可這一仗之所以能大勝一半也是運氣使然。
一來追擊的蒙古騎兵連日交戰,本就疲憊,而朱慎錐這邊卻是以逸待勞。
二來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不少,別看朱慎錐這邊人不多,可擁有佛郎機、鳥銃等殺傷力強大的火器,人人披甲手中裝備精良,反觀蒙古騎兵那邊,除了頭目和領軍的首領外,披甲的蒙古人隻是少數,而且手上的武器也無非就是一把馬刀和弓箭罷了。
至於其三,對方一路追擊,塔娜她們一路逃亡,這些蒙古騎兵早就成了驕兵,在他們眼裏追上塔娜等人把她們全部殺死已是板上釘釘了,而突然冒出來的朱慎錐他們更如土雞瓦狗一般,下意識以為憑著自己騎兵對步兵的巨大優勢,根本不用顧慮直接衝過去就能把朱慎錐給打得落花流水。
所謂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但這些蒙古騎兵怎麽都沒想到朱慎錐他們不是隨便拿捏的軟柿子,而是一塊堅硬無比的岩石。直接一頭撞上去後,被嚴陣以待的戰陣迎頭痛擊,當佛郎機火炮發射後,這些蒙古人瞬間給打得暈頭轉向,隨後又在經驗的趨勢下做出了錯誤選擇,從而導致徹底戰敗。
如果對方早就有準備,這一仗雖然能贏卻絕對無法全殲,而且自己這邊的傷亡也肯定要大上不少。所以說這一仗贏得輕易隻是幸運罷了,假如僅僅隻把這一仗作為雙方的真實力量對比就大錯特錯。
阿失帖木兒部落的人口不少,這可是一個數萬人的大部落,現在阿失帖木兒、哈丹巴特爾父子已經不在了,旭日幹也死在了嘎力巴的手裏,嘎力巴應該控製住了部落,手中可調用的力量遠比朱慎錐強大的多。
哈丹巴特爾的兩千精騎是部落原本最強大的戰力,但這個戰力已損失在了漠北。除去追擊塔娜的這股騎兵外,嘎力巴手上至少還有不少人可以調用,就算這些力量精銳程度不足以和哈丹巴特爾的精騎相比,也不是朱慎錐他們這些人能抗衡的。
一時間,朱慎錐心裏盤算起來,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是兩條路。
一條路是馬上帶人撤迴大明,先確保妻兒的安全,以後再想辦法討迴。
這個選擇看起來是最穩當不過的,可這樣做的後果也是嚴重的,解決了追兵,嘎力巴那邊要得知消息起碼也是好幾日之後了,在這時間間隙中足夠朱慎錐他們全部安全撤迴大明去。
可是,這麽一撤阿失帖木兒等人的仇就報不了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嘎力巴徹底掌控住部落大權後,想要報仇更難。
再加上現在這麽一撤,朱慎錐在草原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蕩然無存,未來想繼續和以前那樣進行貿易根本就不可能,除非朱慎錐找其他部落合作,可這都需要時間,而且還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另一條路就是像王晉武他們說的那樣,報仇不隔夜,領軍直接打迴去弄死嘎力巴這個王八操的。
這樣做的風險同樣也有,一旦嘎力巴現在已經徹底控製住了部落,也有所準備的話,他們這些人朝部落前進弄不好就是羊入虎口,到時候嘎力巴集合部落的力量,以雙方實力對比差距下,朱慎錐的贏麵並不大。
可仔細思索之後,朱慎錐還是選擇了後者。
他考慮過得失,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阿失帖木兒部落絕對不能有失,更不能讓嘎力巴如此輕易得手。一旦部落的關係斷了,加上嘎力巴成了部落的新首領,那麽自己在草原的貿易就徹底結束了。
就算朱慎錐以後找尋其他部落的合作關係,先不說這些部落是否能和阿失帖木兒部落那樣值得信任,僅僅要聯係上這些部落並取得貿易合作也需要時間。
這些時間至少一年半載甚至更久,其中損失更是巨大。現在的朱慎錐各處都在用錢,他大部分資金的來源都是依靠和草原貿易中得來的,貿易的中斷會直接導致資金的斷流,這個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再加上嘎力巴的緣故,就算未來和其他部落貿易你能保證嘎力巴這條毒蛇不做出其他事來?他既然能挑唆旭日幹弑父,又反手殺掉了旭日幹上位,就連親妹妹塔娜都不放過,更不用說對付朱慎錐。
阿失帖木兒的部落是大部落,在這片草原影響力不小,如果嘎力巴在草原上放出風去,朱慎錐要想和其他部落合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再說了,有這麽一個仇人在,雙方都不會放心,老話說的好,從來隻有千裏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嘎力巴的問題不解決,朱慎錐在草原舉步艱難。
現在打迴去雖然有風險,卻同樣不是沒有一點機會。
部落驚變,嘎力巴的速度再快他現在也隻是表麵上控製部落而已,哪怕他殺掉了在場議事的幾個部落長老和頭領,可在蒙古部落中想徹底封鎖消息是根本不可能的。用這種方式強行上位,就算部落中的人俯首承認嘎力巴的統治,但他這個統治基礎並不牢靠。
因為阿失帖木兒等人的緣故,嘎力巴要想徹底控製住部落還需要時間,給他的時間越久,他控製部落的程度也就越大。等到嘎力巴把部落中潛在的反對者一個個全解決掉,上上下下全由他的人把持的話,那麽這個部落就徹底成了他的了,到時候很難再撼動嘎力巴在部落的統治。
從時間和部落基礎來看,現在對朱慎錐還是有利的,,如果這時候突然反擊部落,他們麵對的也僅隻是嘎力巴的人而不是整個部落的反抗。假如等他徹底控製住部落就不一樣了,那要麵對的就是一個大部落的力量了,別說朱慎錐現在這些人了,就算多幾倍人手恐怕也做不到。
此外,追兵已被徹底解決,現在嘎力巴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事,在派出追兵追殺塔娜的一刻,在嘎力巴看來塔娜等人已是他的刀下亡魂了,無非就是早一些晚一些的而已。
嘎力巴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他派出的追兵會在朱慎錐手裏全軍覆沒,趁這個消息還沒泄露,迴頭打嘎力巴一個措手不及。
朱慎錐很快就做出了決定,當這個決定說出口時,王晉武等人瞬間眉飛色舞,叫嚷著要給嘎力巴點顏色看看。
不過馬世州提出,雖然現在反擊有贏的可能,但風險也很大,直接就這樣大搖大擺迴去恐怕不妥,得想其他辦法才行。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眾人商討之下琢磨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化妝成嘎力巴的騎兵返迴部落,隻要不引起部落那邊的注意,混進部落內,那麽這事就成功了一半。
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錯,而且也符合兵法。戰爭中為贏得勝利向來手段百出,無所不用其極,化妝成敵人的模樣讓對手放鬆警惕,趁其不備發動攻擊,這種方法在戰爭中很是常見。
雖然尋常,一旦用好了效果卻不差,而且現在從目前情況來看,使用這個辦法也是最合適的。
說幹就幹,大夥就此討論起來,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把這事給定了下來,接著開始連夜準備,一夜過後,第二日清晨,換了一身蒙古人服飾的朱慎錐親自領軍,帶著王晉武等人化妝成蒙古騎兵,徑直就朝著部落方向而去。
因為化妝前往,隊伍就此分成了兩隊,跟隨塔娜逃出來的商隊護衛們和塔娜母子留了下來,他們跟著這一次北上草原的車隊走。
新軍和朱慎錐同行,此外還有塔娜的幾個蒙古護衛和胡林等人,他們這些人加起來也就百人左右,全穿著蒙古服飾,騎著蒙古的戰馬,手上也拿著蒙古的馬刀和弓箭,至於其他武器都由空出來的戰馬馱著,稍加掩飾之下不仔細看也發現不了。
至於火器,佛郎機太過笨重自然是沒辦法攜帶,鳥銃什麽的都帶在身邊。除去他們之外,還從蒙古騎兵俘虜中挑出了幾人隨行,帶上這幾人的目的自然是要迷惑對手,畢竟他們是噶力巴的部下,一旦接近部落必然會有人來盤查,到時候他們就能派上用處。
發生遭遇戰的地方離部落的位置不算遠,快馬也就兩日左右的距離,不過因為新軍中大部分人雖然會騎馬,可要像蒙古人那樣嫻熟卻沒可能,為了照顧這些人,朱慎錐一行速度放緩了些,走了三日才接近了部落,當抵達部落附近的時候,已是當日的傍晚時分,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