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等三個人是被一輛大吉普拉走的,在吉普車裏,晃元宵似的晃了一個多小時之後,終於停下來,三個人下車一看,哎呀,這不是水泱公社嗎?搞四清的時候不就在這裏住點的嘛!可是這次來可不同於那一次了,身份不同待遇不同嘛!這一次沒有秧歌隊的迎接,也不見吳書記的影子。押解他們的公安把他們交給了公社辦公室,辦完了手續,公安人員一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詫異地問老牛,你這個“老紅軍”是咋啦?咋落到這個地步……老牛隻是搖頭,一言難盡啊!
工作人員把他們帶到後院一間宿舍裏,說,就委屈你們暫住這裏了。上麵交待,不讓你們隨便活動,我也不好背文,以後有事就叫老王代辦。然後叫來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幹部來。說,“老王,三個人就交給你啦!可要看管好啊!”隨後朝老王擠擠眼。
老王拿來熱水瓶,老牛倒了一碗,喝了一口又苦又鹹。老王說,這裏多是鹽堿地,打不出甜水井來。上次你們來演出喝的甜水,那都是社員到十幾裏外推來的。
老牛三個人,被規定隻能在院裏活動,送信。買生活用品都有老王代勞。平時沒有什麽事幹,他們就輪流講鬼故事。大院子空落落的,幾棵粗大的梧桐樹遮得院裏陰陰地,寒風一吹樹葉刷啦刷啦響,門板也吱扭吱扭叫,講到恐怖處頭皮都簌簌的,三個人鑽到被窩裏,蒙著頭不敢出聲,小解也不敢出屋。
那一天夜裏,講到恐怖處,都捂著被子睡著了,突然被一陣淒厲的笑聲驚醒,露出頭一看,哎呀,一個女“鬼”站在屋門口,披頭散發,手裏提著一把菜刀,月光下臉色刷白……三個人捂著被子再也不敢露頭。
“嘻嘻嘻……好你個老吳,你貓在這兒呀!”老牛覺著女“鬼”進屋了,摸著被子裏他的頭,咕噥著,“殺殺殺……吃西瓜,起來呀!”嚇得三個人動也不敢動。
“去去去……走走走,快迴家吧!吳書記迴來啦……”這是老王的聲音,“沒嚇著你們吧?”
三個人這時才露出頭來,一身的冷汗,互相看看,不由得一陣大笑……
遠處又傳來唿喊聲,“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個哭兒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天亮啦,月亮啊,老吳吃飯啦,哈哈哈……”聲音響徹夜空,好瘮人……
三個人問怎麽迴事?老王說,四清運動後期吳書記遭到了審查,說他四不清,還有曆史問題,坐過國民黨的牢獄,出賣革命什麽的……後來不知押到哪裏去了,至今未迴。吳書記的婆娘到處找,找不見,就得了夜遊症,常常夜裏跑到鎮政府來……老牛問,這都是真的?老王說,啥是真的?啥是假的?俺也搞不明白。不過吳書記在這一帶打過遊擊是真,鬼子。土匪。還鄉團他都打過……別的咱就知不道了。
老牛聽了倒對吳書記更崇敬了,而流量聽了心裏卻緊縮起來,想著自己的曆史問題,不寒而栗,張觀濤聽了又想起了妻子,如果叫妻子知道了他的處境,會不會也會像吳書記夫人似的,得個什麽病症?他不敢想下去了,蒙起頭來,暗暗叫苦……
三個人各懷心事,老牛在寂寞中想起雲霞,想起金奐……
雲霞就那麽不辭而別,到底是為了什麽?是她忘情,還是我有錯?
金奐,是個好姑娘……和金奐相處的日子裏,那些親密情景,一幕一幕過電影似的,那麽清晰……特別是迴家探親時的那些日子,讓他感到很甜蜜……他不由自主地笑了,有了對奐的想頭,他也不覺孤寂了。想到家鄉,想到了母親,對了,寫封信給母親……
母親大人奶奶好嗎?您二老的身體都好嗎?艱苦的日子過去了,現在的生活漸漸好起來,您二老就不要再那麽節省了,多吃些好的,保重身子。
偉大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反修防變質的運動,對那些走資本道路的當權派要狠鬥。猛批,我們團也不例外,都參加到運動中了,每天學習。批鬥,很忙,沒時間迴去看二老,隻能抽時間寫封信迴家問候,請見諒。我的身體很好,生活愉快,請勿念……金奐,她也很好……
老牛的心裏翻江倒海,猶如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全有了,不覺淚水就滴到了紙上,他再也寫不下去了……他想,前些日子,他還教育過張觀濤呢,要他穩坐釣魚船,勇敢麵對,還說什麽船到橋頭自然直……如今自己倒撐不住了,真不像一條漢子——漁民後代的漢子。不行!要堅強起來。他在信的末尾署上名字,他署的是乳名——您的兒,永遠不沉的葫蘆。1966……他很珍視這個乳名,他想要像葫蘆一樣,在任何政治風浪中都不要沉底。
老牛收拾起信紙,裝進信封,他對老王說,來這些日子,還不知周圍環境是個什麽樣子,憋死了。想自己去送封信,順便到村外走走。老王說,去吧。這裏百姓們都知道你是“老紅軍班長”老王指的是老牛在舞蹈《艱苦歲月》裏所演的人物沒有人擋你們!老牛感激地握住老王的手,說,謝謝,謝謝……
老牛對張。流說,走吧,還等什麽呢?
“那成嗎?我們可是被管製……”
“隻要你自己不把自己當管製分子,你就不會被管製。說實話,平時想到這個地方來還真不容易呢,這不正是采風的好機會嗎?權當我們就是創作組下來采風的。”
出了公社大門,送上信之後,他們就一直向北走,走不多遠就是北大窪,這裏人叫它泱子,廣闊的水麵是一片濕地,間雜地長著蘆葦和水草,鳥群啾啾地叫著飛過,野鴨撲撲楞楞在水裏鵮食,呱呱叫著的青蛙聽到人的腳步聲,撲嗵撲嗵往水裏跳……遠處是一片望不到頭的鹽堿灘,沒有莊稼,隻有稀疏的野草,放牧的牛羊在艱難的啃食著,牛羊散放著,無人看管。老牛想,我們仨,不就像這些牛羊嗎?散放在這裏,何時是個頭呀……再遠處,那就是汪洋大海了……
老牛看著遠處的海,不由發出感慨:“這真是個好地方呀,有海有灘頭,還有濕地資源,守著個聚寶盆要飯吃。將來有機會,我要在這裏搞一個莊園……造福這一帶百姓,這裏的百姓太苦啦!我們一起來開發!”
“還開發呢,還是想辦法怎麽開脫吧。”流量的情緒一直很低落。
張觀濤卻積極響應,說,好啊,以後這文藝界我是看透了,不是好人呆的地方,我就到這裏來幹點實事……
“你們都現實一點吧,我們現在能不能活著出去,還在兩可呢。”
“流團副,你咋就那麽悲觀呢?不能學學彌勒佛,大肚能裝得天下苦和樂。”老牛寬他的心。
老牛想起了家鄉的大海——這裏的海在北,家鄉的海在南,一個是渤海一個是黃海……母親在南,兒在北,多想能和母親在一起,過過家鄉平淡的生活呀!
茫茫大海上沒有一條漁船,沒有一個打魚的人,不像自己的家鄉,打魚趕海。養殖海帶,多有收獲。
迴去後他問老王,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為什麽不到海裏搞點副業?
老王說,唔,那怎麽成?資本主義的尾巴,都要割掉。自留田都收迴了,趕海打魚。網蟹是要挨批的。吳書記不就扛著頂著的,上邊不讓了,後來換了辛書記就把海封起來了……
老牛想,難道自己跟不上形勢了?太閉塞了。於是要來報紙,看到的消息都讓他震驚。1966年5月28日中央文革小組成立,《人民日報》被工作組奪權,發表聶元梓的第一張大字報,因而導致北京市委的改組,北京大學黨委的改組……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接見群眾和紅衛兵,先後8次共接見一千三百多萬……各地掀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上海刮起了造反派奪報紙。奪市委權的“一月風暴”……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世界人民熱愛毛主席……各國革命者學習毛著,毛主席是世界人民的紅太陽……老牛對這場運動有了新的認識,防修防資本主義複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比不了國事大呀!自己受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麽……
工作人員把他們帶到後院一間宿舍裏,說,就委屈你們暫住這裏了。上麵交待,不讓你們隨便活動,我也不好背文,以後有事就叫老王代辦。然後叫來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幹部來。說,“老王,三個人就交給你啦!可要看管好啊!”隨後朝老王擠擠眼。
老王拿來熱水瓶,老牛倒了一碗,喝了一口又苦又鹹。老王說,這裏多是鹽堿地,打不出甜水井來。上次你們來演出喝的甜水,那都是社員到十幾裏外推來的。
老牛三個人,被規定隻能在院裏活動,送信。買生活用品都有老王代勞。平時沒有什麽事幹,他們就輪流講鬼故事。大院子空落落的,幾棵粗大的梧桐樹遮得院裏陰陰地,寒風一吹樹葉刷啦刷啦響,門板也吱扭吱扭叫,講到恐怖處頭皮都簌簌的,三個人鑽到被窩裏,蒙著頭不敢出聲,小解也不敢出屋。
那一天夜裏,講到恐怖處,都捂著被子睡著了,突然被一陣淒厲的笑聲驚醒,露出頭一看,哎呀,一個女“鬼”站在屋門口,披頭散發,手裏提著一把菜刀,月光下臉色刷白……三個人捂著被子再也不敢露頭。
“嘻嘻嘻……好你個老吳,你貓在這兒呀!”老牛覺著女“鬼”進屋了,摸著被子裏他的頭,咕噥著,“殺殺殺……吃西瓜,起來呀!”嚇得三個人動也不敢動。
“去去去……走走走,快迴家吧!吳書記迴來啦……”這是老王的聲音,“沒嚇著你們吧?”
三個人這時才露出頭來,一身的冷汗,互相看看,不由得一陣大笑……
遠處又傳來唿喊聲,“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個哭兒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天亮啦,月亮啊,老吳吃飯啦,哈哈哈……”聲音響徹夜空,好瘮人……
三個人問怎麽迴事?老王說,四清運動後期吳書記遭到了審查,說他四不清,還有曆史問題,坐過國民黨的牢獄,出賣革命什麽的……後來不知押到哪裏去了,至今未迴。吳書記的婆娘到處找,找不見,就得了夜遊症,常常夜裏跑到鎮政府來……老牛問,這都是真的?老王說,啥是真的?啥是假的?俺也搞不明白。不過吳書記在這一帶打過遊擊是真,鬼子。土匪。還鄉團他都打過……別的咱就知不道了。
老牛聽了倒對吳書記更崇敬了,而流量聽了心裏卻緊縮起來,想著自己的曆史問題,不寒而栗,張觀濤聽了又想起了妻子,如果叫妻子知道了他的處境,會不會也會像吳書記夫人似的,得個什麽病症?他不敢想下去了,蒙起頭來,暗暗叫苦……
三個人各懷心事,老牛在寂寞中想起雲霞,想起金奐……
雲霞就那麽不辭而別,到底是為了什麽?是她忘情,還是我有錯?
金奐,是個好姑娘……和金奐相處的日子裏,那些親密情景,一幕一幕過電影似的,那麽清晰……特別是迴家探親時的那些日子,讓他感到很甜蜜……他不由自主地笑了,有了對奐的想頭,他也不覺孤寂了。想到家鄉,想到了母親,對了,寫封信給母親……
母親大人奶奶好嗎?您二老的身體都好嗎?艱苦的日子過去了,現在的生活漸漸好起來,您二老就不要再那麽節省了,多吃些好的,保重身子。
偉大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反修防變質的運動,對那些走資本道路的當權派要狠鬥。猛批,我們團也不例外,都參加到運動中了,每天學習。批鬥,很忙,沒時間迴去看二老,隻能抽時間寫封信迴家問候,請見諒。我的身體很好,生活愉快,請勿念……金奐,她也很好……
老牛的心裏翻江倒海,猶如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全有了,不覺淚水就滴到了紙上,他再也寫不下去了……他想,前些日子,他還教育過張觀濤呢,要他穩坐釣魚船,勇敢麵對,還說什麽船到橋頭自然直……如今自己倒撐不住了,真不像一條漢子——漁民後代的漢子。不行!要堅強起來。他在信的末尾署上名字,他署的是乳名——您的兒,永遠不沉的葫蘆。1966……他很珍視這個乳名,他想要像葫蘆一樣,在任何政治風浪中都不要沉底。
老牛收拾起信紙,裝進信封,他對老王說,來這些日子,還不知周圍環境是個什麽樣子,憋死了。想自己去送封信,順便到村外走走。老王說,去吧。這裏百姓們都知道你是“老紅軍班長”老王指的是老牛在舞蹈《艱苦歲月》裏所演的人物沒有人擋你們!老牛感激地握住老王的手,說,謝謝,謝謝……
老牛對張。流說,走吧,還等什麽呢?
“那成嗎?我們可是被管製……”
“隻要你自己不把自己當管製分子,你就不會被管製。說實話,平時想到這個地方來還真不容易呢,這不正是采風的好機會嗎?權當我們就是創作組下來采風的。”
出了公社大門,送上信之後,他們就一直向北走,走不多遠就是北大窪,這裏人叫它泱子,廣闊的水麵是一片濕地,間雜地長著蘆葦和水草,鳥群啾啾地叫著飛過,野鴨撲撲楞楞在水裏鵮食,呱呱叫著的青蛙聽到人的腳步聲,撲嗵撲嗵往水裏跳……遠處是一片望不到頭的鹽堿灘,沒有莊稼,隻有稀疏的野草,放牧的牛羊在艱難的啃食著,牛羊散放著,無人看管。老牛想,我們仨,不就像這些牛羊嗎?散放在這裏,何時是個頭呀……再遠處,那就是汪洋大海了……
老牛看著遠處的海,不由發出感慨:“這真是個好地方呀,有海有灘頭,還有濕地資源,守著個聚寶盆要飯吃。將來有機會,我要在這裏搞一個莊園……造福這一帶百姓,這裏的百姓太苦啦!我們一起來開發!”
“還開發呢,還是想辦法怎麽開脫吧。”流量的情緒一直很低落。
張觀濤卻積極響應,說,好啊,以後這文藝界我是看透了,不是好人呆的地方,我就到這裏來幹點實事……
“你們都現實一點吧,我們現在能不能活著出去,還在兩可呢。”
“流團副,你咋就那麽悲觀呢?不能學學彌勒佛,大肚能裝得天下苦和樂。”老牛寬他的心。
老牛想起了家鄉的大海——這裏的海在北,家鄉的海在南,一個是渤海一個是黃海……母親在南,兒在北,多想能和母親在一起,過過家鄉平淡的生活呀!
茫茫大海上沒有一條漁船,沒有一個打魚的人,不像自己的家鄉,打魚趕海。養殖海帶,多有收獲。
迴去後他問老王,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為什麽不到海裏搞點副業?
老王說,唔,那怎麽成?資本主義的尾巴,都要割掉。自留田都收迴了,趕海打魚。網蟹是要挨批的。吳書記不就扛著頂著的,上邊不讓了,後來換了辛書記就把海封起來了……
老牛想,難道自己跟不上形勢了?太閉塞了。於是要來報紙,看到的消息都讓他震驚。1966年5月28日中央文革小組成立,《人民日報》被工作組奪權,發表聶元梓的第一張大字報,因而導致北京市委的改組,北京大學黨委的改組……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接見群眾和紅衛兵,先後8次共接見一千三百多萬……各地掀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上海刮起了造反派奪報紙。奪市委權的“一月風暴”……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世界人民熱愛毛主席……各國革命者學習毛著,毛主席是世界人民的紅太陽……老牛對這場運動有了新的認識,防修防資本主義複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比不了國事大呀!自己受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