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灣步兵的重型標槍早已更新換代,不再是大小不一的狗頭人短矛。


    鐵匠鋪能夠熔煉鐵水、製作鐵錠後,也有了鑄模的基礎。


    雖然鐵水的質地不高,還無法打造修長的鐵劍,但至少能夠鍛造部分農具和鐵製矛頭。


    河灣步兵現在使用的重型標槍,來自鐵匠鋪的批量生產,製作簡單,規格統一。


    質量不夠,那就重量來湊,和其他步兵裝備一樣,重型標槍主打一個“重”字,講究一個勢大力沉。


    一尺長的重型鐵矛頭,再加兩尺長的硬木杆,足有三公斤重。


    久經訓練的河灣步兵,不僅能夠將其輕鬆拋射到六十米外,也能在二十米範圍內進行精準投擲。


    三支重型標槍,足夠在肉搏戰前提供充足的火力,給予對手毀滅性的打擊。


    一些精通短矛的步兵,也會把它當做近戰單手武器。


    畢竟躲在盾陣後麵捅人,隻要是尖的都好用。


    就連狗頭人親衛,也迅速換上了這種新式標槍,充當輔助十字弩的武器。


    菲莎什麽都學,這種好東西,怎麽可能放過。


    河灣步兵的標槍投擲,比野民的長弓威力更加強大,一波矛雨潑過去,中者無不立斃倒地。


    就算是手持盾牌的豺狼人蠻兵也難以幸免,它們的破木盾可沒有足夠的鐵料來加固,在勢大力沉的重型標槍麵前瞬間破碎。


    況且一矛不死,還有第二矛。


    兩輪標槍投擲,能夠衝到近距離的豺狼人隻剩下不到三十頭。


    有經驗的老兵,在豺狼人武器砸來的前一秒狠狠撞上,提前結束對方武器的運行軌跡,甚至能將對方的攻擊打斷。


    他們會在盾牌遭受撞擊之前,用手臂、胳膊或肩膀抵住盾牌的背麵,從而保護自己相對脆弱的腕骨。


    沉重的盾牌、厚實的毛皮護甲、壯碩的肌肉,給堅硬的臂骨提供了重重保護。


    盾牌連番遭受豺狼人鏈錘的重擊,甚至出現了裂縫,後麵的步兵卻渾然無事,戰力無損。


    步兵右手的厚脊寬刃鐵劍,會緊貼著圓盾,以最刁鑽的角度捅出,並且在收迴來之前盡量攪上一攪。


    等到豺狼人發覺,它們的腸肚內髒已經跑到了外麵,落在地上,被步兵們肆意踐踏。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豺狼人表現得兇猛殘暴,卻無所作為,互相擁擠踐踏,在步兵的盾陣前徒勞的劈砍。


    步兵的盾陣卻始終保持,身前的敵人屍體開始堆積。


    有的老兵甚至一邊作戰,一邊閑聊,討論迴去後會得到什麽賞賜。


    經曆過多次戰鬥和無數次的演練,這種程度的戰鬥已經不能激起他們的熱血了。


    當戰爭變成打靶訓練,巴薩卡長弓手發揮的威力成倍提升,幾乎靜態的目標,連最緊張的野民少女也能輕易射中。


    戰鬥結束的如此迅速,仿佛單方麵的屠殺,當最後一隻豺狼人倒下後,河灣步兵團隻有一人死亡,十人不同程度的受傷。


    巴薩卡長弓手毫無戰損,每人隻少了半袋箭。


    死去的那個步兵純屬倒黴,捅死一個豺狼人後,他放低盾牌探頭查看,卻被另外一頭豺狼人蠻兵趁機甩出鏈錘,打得腦漿迸裂,當場斃命。


    其餘的受傷人員就好多了,最嚴重的那個戰鬥位置處於盾陣側翼,被豺狼人蠻兵繞到身後,肩膀上吃了一記連枷,隻能躺在擔架上吐血。


    但看他一邊咳血,一邊罵罵咧咧的樣子,估計還有救。


    傷亡如此小,副團長維奇還不滿意,揪住幾個步兵不停的訓斥,指責他們在戰場上不合格的表現。


    這幾個步兵在剛才的戰鬥中過於勇猛,企圖衝出盾陣攻擊敵人,以至於同伴們不得不倉促跟進,使得整個盾陣都朝前移動了好幾步。


    要不是對麵的豺狼人更不合格,這些出現紕漏的步兵,或許就是豺狼人突破步兵盾陣的機會。


    幾個打仗最勇猛的步兵,像一群狗頭人幼崽一樣,被年紀比他們還小的維奇指責,縮頭縮腦,絲毫不敢反駁。


    維奇還隻是冷靜的指責,換成裏奧,那就是拿鞭子往死裏抽。


    換成烏裏揚就更加苛刻,很好,你的田沒了。


    以烏裏揚的標準,戰陣的進退變化,隻能來自指揮官的號令,胡亂移動的,可以視為逃兵。


    馬格納在一旁聽得很懵逼,什麽時候彰顯勇武,也要被指責了?


    野民打仗衝在最前麵,隻會受到首領大力褒獎,被族人奉為勇士。


    一場戰鬥下來,巴薩卡長弓手射殺的豺狼人占據八成,河灣步兵擊殺的豺狼人並不多。


    他們的盾陣防禦力強悍,但也行動緩慢,豺狼人隻要稍微後退,就可以躲開步兵的攻擊。


    但豺狼人卻躲不掉巴薩卡長弓手的精準點射。


    因為有河灣步兵的牽製,巴薩卡長弓手的安全性大增,一些大膽的弓手會貼近到戰場幾十米外,在步兵盾陣的側翼近距離的射擊。


    這個距離,巴薩卡弓手的箭誤差不超過三公分,箭術精湛的獵手,甚至能夠貼著步兵的頭皮命中目標。


    防禦狀態的步兵,甚至能夠看到弓手的重箭在耳邊唿嘯而過,將身前的豺狼人射個對穿。


    步兵們表示很欣賞弓手們的箭術,但是不建議這麽做。


    這一場伏擊,繳獲的戰利品不多,隻有一些獸皮和武器。


    這支豺狼人狩獵隊才外出不久,還沒有找到獵物,沒想到自己卻變成了獵物。


    見識了河灣步兵的精銳強悍,馬格納才徹底心服。


    這些裝備沉重、移動緩慢、顯得笨拙的河灣步兵,刷新了他的認知。


    戰鬥不僅要看擊殺數,也要看戰損比。


    野民擅長三十人以下的小規模作戰,超過三十人,就容易失去配合,在激烈的戰鬥中陷入單打獨鬥。


    戰鬥時間越久,產生傷亡的速度就越快。


    說穿了,就是還停留在狩獵的層麵,而缺乏軍事化訓練。


    與之相比,就連劫掠為生的豺狼人狩獵隊,軍事素質都比野民更高,它們至少能夠在戰鬥中保持基本的陣型,也能時刻聽從隊長的指揮。


    而河灣步兵,才達到正規軍隊的標準,緊密的陣型,冷靜的心態,無間的配合,將整支部隊變成一頭戰爭巨獸,對鬆散的敵人形成碾壓之勢。


    明明豺狼人蠻兵的力量更強、速度更快,也更加的殘暴嗜血,卻對河灣步兵無可奈何,就像是一口咬在了堅硬的石頭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領主:萬族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逸並收藏戰爭領主:萬族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