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節
懸壺濟世,我隻是想長生不老 作者:每天三問吃什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數的目光匯聚向他。
顧擔沒有說話,他擠開人流,迴頭看去,那有幾分熟悉的宮殿裏,已經不會再有熟悉的人了。
顧擔忽然覺得唿吸有些艱難。
像是有什麽東西卡在喉嚨裏,隱隱作痛。
他的後輩,如今竟僅剩下了一個。
凡塵一世,難過百年。
長生,又有多久?
他背離了身後那好似察覺到什麽,嚎啕大哭的人群。
孤獨而寂寥的向著前方走去,身旁空無一人。
第289章 薪火相傳
夏朝五十三年,王莽駕崩的消息,終究是傳了出去。
與此同時,傳出去的還有他所留下的那一份詔令。
堅守了夏朝五十三年之久的夏皇,離去之後,仍舊在考慮著這片土地上的夏朝子民。
當日,有收到消息的百姓奔至街道,嚎啕大哭。
多為上了歲數的老人。
這些人或許沒有經曆過大月內部烽煙四起,群雄割據的混亂場麵,卻曾親眼一步步見證著夏朝如何邁入強盛之中。
作為皇帝,天下的惡他首當其衝,而天下的善,也理所當然有他一份。
他們無比悲傷,痛失了這麽一位聖君賢主。
也有人會後悔,後悔在王莽剛剛登基之時,曾大肆辱罵過他。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過去了。
人死不能複生。
悲愴也好,歡喜也罷,這個世界少了誰,都會正常運轉。
無論是推崇備至的聖賢,還是勤政愛民的聖君賢主,也一樣。
死亡麵前,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唯有那一個個閃耀在曆史中的名字,隱約間能夠依稀窺得幾分風采。
王莽駕崩之後,新皇繼位。
是他和許婉容的孩子。
新皇並未忤逆王莽遺留的那份詔書,一切從簡。
麵對舉國悲愴的局麵,新皇沒有什麽動作,包括就連自己登基的事情,都未廣設祭壇去昭告天下。
從這方麵來說,他倒是也算識相。
夏朝五十四年。
新皇選了年號,承平。
終王莽一生,都是未曾設立年號的,他的野心很大,希望後人提及夏皇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會是他。
而他的孩子,就不得不去選一個年號,來跟父輩區別開來,表示已經換了皇帝。
此後再稱唿新皇,已經不是夏皇,而是承平帝。
承平承平,承接太平。
承平帝的手下沒有王莽那麽多的賢人,除了荀軻之外,王莽還有公尚過、禽厘勝這樣的人為他所用,他若是想做出比王莽更高的事業幾無可能。
承平二字,即是對先皇的認可,也是對自身的激勵。
時移世易,大有不同。
如今宗師在凡塵是極為稀缺的人物,起碼在夏朝周邊的土地上,哪怕有人晉升宗師,得知不周山脈的消息後,也會立刻趕過去,凡塵間的國度,根本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吸引到宗師。
此前隻是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宗師去哪裏也都差不多,畢竟故土難離,很多宗師便留在了自己的國度,安安穩穩混吃等死,享盡榮華富貴。
如今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追求,故土也隻是一份迴憶而已。
問就是喜歡,留就是不行。
宗師開始變得“珍貴”,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
而作為大宗師的荀軻,理所當然的比所有宗師更高一等,特別是在如今的局麵之下。
儒家在飛速壯大著。
新的理念正在洗禮夏朝,荀軻推崇教化,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而惡中求善,便需要學習美好的品德。
各地的私塾和書院紛紛設立,大行其道。
用的教材,乃是荀軻所著。
裏麵有各種各樣的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甚至是曾經熟識之人的故事。
比如墨子,比如公尚過,比如禽厘勝,比如王莽……這些人的事情,有些被他寫了進去。
其中絕不僅僅有誇讚之詞,甚至隱隱間有所批判,但大體上,無疑是勸人向善的。
如果寫這本書籍的人不是荀軻,恐怕會被人聲討到在夏朝都待不下去。
但他是荀軻,是儒家的領袖,是墨子的徒弟,是夏朝的大宗師。
所以,他有資格對前人品評,就算是承平帝也不能說什麽。
唯有一個人有資格提出不同的意見。
“顧先生,您看。”
愈發清淨的顧家小院中,荀軻將自己完成的著作遞給了顧擔。
顧擔接過,不緊不慢的看了起來。
看到那些熟悉之人的故事時,臉上也難免露出一絲笑容,可細細品評一番其間真味,卻發現有些地方,有待商榷。
比如荀軻書寫關於墨丘的故事時,就提到墨丘創建墨家的時候,標準極高,天下英豪想要加入墨家,都被墨家幾近嚴苛至極的條例給逼退,留下的人寥寥無幾。
當然,這也是事實。
顧擔也是認同這一點的,墨家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好到已經超脫出了這個時代,哪怕短暫的輝煌過,也難免會沒落。
而禽厘勝又是一個死心眼的人,他堅定的沿著墨丘的路繼續前行,沒有修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連顧擔自己都說不清楚。
是該慶幸墨家沒有“墮落”,還是惋惜超脫了時代的墨家終究要敗於時代?
隻希望,禽厘勝臨走之前,他所說的那一番話,能給禽厘勝一些啟迪。
相反,反倒是顯得離經叛道的荀軻,正在做著一件真正能夠改變夏朝的大事。
教化百姓,求善求真。
這是需要去紮根一地,不停努力的一件事。
“還不錯。”
最終,顧擔還是點頭,沒有覺得哪裏有修改的必要。
落冊成書。
此後,這本書就會成為啟蒙無數夏朝子民的必讀書籍之一,從這本書上,去了解到夏朝初創,乃至創建前的一個個前輩們,是如何拋頭顱撒熱血,換來今日和平安穩的局麵。
承平承平,承接的不僅僅是夏朝,還有先輩們的理念。
這,何嚐又不是一種薪火相傳呢?
時間繼續向前,永不停歇的推移。
顧家小院,靜謐了下來。
已經很少會有人來訪,如今的荀軻忙碌的腳不沾地,小瑩也有太醫院和天下醫館的事情需要去做。
此前經常來訪這間小院子的人,反倒是王莽那個小子。
王莽故去之後,小院似乎也脫離到了塵世之外。
一日,顧擔繼續去夏朝的藏經閣拿書看。
卻是驚訝的發現,關於所有道藏的書籍,他皆已看完,倒背如流。
竟然連書都有看盡的一天。
仔細算一算,他紮根在這裏,也已經七十五年。
七十五年啊,這當真是一段不短的時光,漫長到與他同時代的人,已經紛紛凋零。
唯有墨丘那一個宗師,理論上能夠陪他更久,卻也已經沉眠許久,沒有醒來的跡象。
但墨丘的血肉完好,麵色紅潤,並無宗師逝世後那樣喪失身體活力,並不像是真的天人永隔,更像是沉浸在一場無法言述的安眠之中。
顧擔每一次青木化生訣有所進境之後,都會跑到白蓮傳承之地看一看他,為他再補充一下青木液。
“墨兄啊,你要是再不起來,等你睡醒的時候,除了我怕是見不到任何一個熟悉的人了。”
輕輕拍了拍棺材板,顧擔一聲歎息。
山洞空曠,他的聲音沿著山洞迴響,層層疊疊,像是無數人在一同發聲。
然而沒有迴答。
顧擔在棺材旁坐了一夜。
時間來到夏朝五十九年。
五年間並未發生什麽大事,一切乏善可陳。
承平帝也沒搞過大動作,非常老實。
隻不過朝廷上的官員換了一批,這倒相當常規了。
顧擔沒有說話,他擠開人流,迴頭看去,那有幾分熟悉的宮殿裏,已經不會再有熟悉的人了。
顧擔忽然覺得唿吸有些艱難。
像是有什麽東西卡在喉嚨裏,隱隱作痛。
他的後輩,如今竟僅剩下了一個。
凡塵一世,難過百年。
長生,又有多久?
他背離了身後那好似察覺到什麽,嚎啕大哭的人群。
孤獨而寂寥的向著前方走去,身旁空無一人。
第289章 薪火相傳
夏朝五十三年,王莽駕崩的消息,終究是傳了出去。
與此同時,傳出去的還有他所留下的那一份詔令。
堅守了夏朝五十三年之久的夏皇,離去之後,仍舊在考慮著這片土地上的夏朝子民。
當日,有收到消息的百姓奔至街道,嚎啕大哭。
多為上了歲數的老人。
這些人或許沒有經曆過大月內部烽煙四起,群雄割據的混亂場麵,卻曾親眼一步步見證著夏朝如何邁入強盛之中。
作為皇帝,天下的惡他首當其衝,而天下的善,也理所當然有他一份。
他們無比悲傷,痛失了這麽一位聖君賢主。
也有人會後悔,後悔在王莽剛剛登基之時,曾大肆辱罵過他。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過去了。
人死不能複生。
悲愴也好,歡喜也罷,這個世界少了誰,都會正常運轉。
無論是推崇備至的聖賢,還是勤政愛民的聖君賢主,也一樣。
死亡麵前,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唯有那一個個閃耀在曆史中的名字,隱約間能夠依稀窺得幾分風采。
王莽駕崩之後,新皇繼位。
是他和許婉容的孩子。
新皇並未忤逆王莽遺留的那份詔書,一切從簡。
麵對舉國悲愴的局麵,新皇沒有什麽動作,包括就連自己登基的事情,都未廣設祭壇去昭告天下。
從這方麵來說,他倒是也算識相。
夏朝五十四年。
新皇選了年號,承平。
終王莽一生,都是未曾設立年號的,他的野心很大,希望後人提及夏皇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會是他。
而他的孩子,就不得不去選一個年號,來跟父輩區別開來,表示已經換了皇帝。
此後再稱唿新皇,已經不是夏皇,而是承平帝。
承平承平,承接太平。
承平帝的手下沒有王莽那麽多的賢人,除了荀軻之外,王莽還有公尚過、禽厘勝這樣的人為他所用,他若是想做出比王莽更高的事業幾無可能。
承平二字,即是對先皇的認可,也是對自身的激勵。
時移世易,大有不同。
如今宗師在凡塵是極為稀缺的人物,起碼在夏朝周邊的土地上,哪怕有人晉升宗師,得知不周山脈的消息後,也會立刻趕過去,凡塵間的國度,根本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吸引到宗師。
此前隻是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宗師去哪裏也都差不多,畢竟故土難離,很多宗師便留在了自己的國度,安安穩穩混吃等死,享盡榮華富貴。
如今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追求,故土也隻是一份迴憶而已。
問就是喜歡,留就是不行。
宗師開始變得“珍貴”,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
而作為大宗師的荀軻,理所當然的比所有宗師更高一等,特別是在如今的局麵之下。
儒家在飛速壯大著。
新的理念正在洗禮夏朝,荀軻推崇教化,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而惡中求善,便需要學習美好的品德。
各地的私塾和書院紛紛設立,大行其道。
用的教材,乃是荀軻所著。
裏麵有各種各樣的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甚至是曾經熟識之人的故事。
比如墨子,比如公尚過,比如禽厘勝,比如王莽……這些人的事情,有些被他寫了進去。
其中絕不僅僅有誇讚之詞,甚至隱隱間有所批判,但大體上,無疑是勸人向善的。
如果寫這本書籍的人不是荀軻,恐怕會被人聲討到在夏朝都待不下去。
但他是荀軻,是儒家的領袖,是墨子的徒弟,是夏朝的大宗師。
所以,他有資格對前人品評,就算是承平帝也不能說什麽。
唯有一個人有資格提出不同的意見。
“顧先生,您看。”
愈發清淨的顧家小院中,荀軻將自己完成的著作遞給了顧擔。
顧擔接過,不緊不慢的看了起來。
看到那些熟悉之人的故事時,臉上也難免露出一絲笑容,可細細品評一番其間真味,卻發現有些地方,有待商榷。
比如荀軻書寫關於墨丘的故事時,就提到墨丘創建墨家的時候,標準極高,天下英豪想要加入墨家,都被墨家幾近嚴苛至極的條例給逼退,留下的人寥寥無幾。
當然,這也是事實。
顧擔也是認同這一點的,墨家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好到已經超脫出了這個時代,哪怕短暫的輝煌過,也難免會沒落。
而禽厘勝又是一個死心眼的人,他堅定的沿著墨丘的路繼續前行,沒有修正,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連顧擔自己都說不清楚。
是該慶幸墨家沒有“墮落”,還是惋惜超脫了時代的墨家終究要敗於時代?
隻希望,禽厘勝臨走之前,他所說的那一番話,能給禽厘勝一些啟迪。
相反,反倒是顯得離經叛道的荀軻,正在做著一件真正能夠改變夏朝的大事。
教化百姓,求善求真。
這是需要去紮根一地,不停努力的一件事。
“還不錯。”
最終,顧擔還是點頭,沒有覺得哪裏有修改的必要。
落冊成書。
此後,這本書就會成為啟蒙無數夏朝子民的必讀書籍之一,從這本書上,去了解到夏朝初創,乃至創建前的一個個前輩們,是如何拋頭顱撒熱血,換來今日和平安穩的局麵。
承平承平,承接的不僅僅是夏朝,還有先輩們的理念。
這,何嚐又不是一種薪火相傳呢?
時間繼續向前,永不停歇的推移。
顧家小院,靜謐了下來。
已經很少會有人來訪,如今的荀軻忙碌的腳不沾地,小瑩也有太醫院和天下醫館的事情需要去做。
此前經常來訪這間小院子的人,反倒是王莽那個小子。
王莽故去之後,小院似乎也脫離到了塵世之外。
一日,顧擔繼續去夏朝的藏經閣拿書看。
卻是驚訝的發現,關於所有道藏的書籍,他皆已看完,倒背如流。
竟然連書都有看盡的一天。
仔細算一算,他紮根在這裏,也已經七十五年。
七十五年啊,這當真是一段不短的時光,漫長到與他同時代的人,已經紛紛凋零。
唯有墨丘那一個宗師,理論上能夠陪他更久,卻也已經沉眠許久,沒有醒來的跡象。
但墨丘的血肉完好,麵色紅潤,並無宗師逝世後那樣喪失身體活力,並不像是真的天人永隔,更像是沉浸在一場無法言述的安眠之中。
顧擔每一次青木化生訣有所進境之後,都會跑到白蓮傳承之地看一看他,為他再補充一下青木液。
“墨兄啊,你要是再不起來,等你睡醒的時候,除了我怕是見不到任何一個熟悉的人了。”
輕輕拍了拍棺材板,顧擔一聲歎息。
山洞空曠,他的聲音沿著山洞迴響,層層疊疊,像是無數人在一同發聲。
然而沒有迴答。
顧擔在棺材旁坐了一夜。
時間來到夏朝五十九年。
五年間並未發生什麽大事,一切乏善可陳。
承平帝也沒搞過大動作,非常老實。
隻不過朝廷上的官員換了一批,這倒相當常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