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二十一艘。
群船飛空,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
茶餘飯後,牆角樹下,酒樓榮社,無一不在談論。
當飛空閣再一次飛躍天江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二十一艘飛空船。
各地甚至已經開了賭局,賭李清閑最後能帶多少飛空船迴返賢王城。
二十二艘,二十三艘,二十四艘……
一艘一艘地增加,一天一天向南飛。
當飛空閣抵達定南王軍營之後,得到消息的天下各處,都死一般的寂靜。
那是定南王,朝廷可用大軍中,最強一支。
也是唯一一支從建國起就成建製保留且頻繁參戰的。
在開國前,定南軍隨太祖征戰南北。
在太宗時期,平定南蠻。
在世祖時期,正式南調,是朝廷唯一一支能跟東鼎國比戰功的大軍。
到了仁宗天康帝時期,雖然沒有大戰,但曆次小規模戰鬥都顯現出定南軍的不凡。
進入太寧朝後,定南王韜光養晦,多年沒傳出什麽消息。
直至南方諸國大亂,定南王府這個龐然大物才再一次顯露在天下人視線的盡頭,如蒼茫群山。
李清閑的拜帖,定南王敢接。
太寧帝怎麽看?
雖說名義上兩人一南一北,分別是朝廷最強兩軍之主。
但,定南王的態度,很耐人尋味。
就在天下人紛紛討論定南王和李清閑關係的時候,後麵的消息,掀翻了齊國。
全國各地的人,吵作一團。
定南王沒有派遣飛空船,但是李清閑的三十二艘從齊國境內起飛的飛空船,進入東鼎國境內,拜訪東鼎國國主。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些人破口大罵李清閑賣國。
有些人認為東鼎國本就有抗妖職責,實屬正常。
也有人等著看朝廷好戲。
更有人宣揚李清閑要與東鼎國聯手,一南一北瓜分齊國國土。
在紛紛擾擾中,李清閑的飛空船隊多了一艘又一艘。
東鼎國軍方一艘,東鼎國皇室一艘,東鼎國文修一艘,東鼎國武修一艘,東鼎國命術師一艘……
隨後,李清閑竟然還飛往各地小國。
之後,各地人紛紛聽到搞笑的消息。
得知能為難太寧帝和齊國朝廷,南方小國有飛空船的必然出動跟隨,沒有的,跑東鼎國或大派借也要弄一艘跟隨。
於是,除卻齊國的幾個傀儡國家,南方諸國所有國家,都至少派了一艘飛空船。
拜訪完最後一個國家,飛空閣自南向北,向賢王城的方向,返航。
飛空閣後方,跟著整整五十九艘飛空船。
巨大的“人”字形隊伍以飛空閣為頭雁,宛如春天的大雁群,向北飛翔。
所過之處,無數人族雙眼通紅。
“過河!”
“過河!”
“過河!”
無數人族散落在天南地北,但所有人都好像能聽到他人的聲音,聲聲相連,如浪跟隨飛空閣,從南向北,層層推進,飛過山巒,飛過河川,一直飛到神都城東側。
神都城,萬人空巷。
全城居民拖家帶口,衝出東城門,站在城外,望著東南方。
“來了!”
“是過河船隊!”
“真的是,原來傳說都是真的……”
神都百姓淚流滿麵。
他們本以為是謠傳,本以為是吹噓,當看到那麽多的飛空船聯手北飛,壓抑在心中多年的情感,齊齊爆發。
第1140章 船隊
無數百姓嚎啕大哭。
那不隻是一隻船隊。
那是人族。
那不隻是一船船的人。
那是人族的脊梁。
有些人,放棄了。
閑王軍沒有放棄。
天下人沒有放棄。
那是人族,最後的希望。
“過河!”
“過河!”
“過河!”
全城百姓,齊齊大吼。
數十萬人的吼聲疊加在一起,聲音如柳絮飄散。
皇宮。
“嗯?”
“啟稟聖上,賊王路過,萬眾痛罵。”
“城東?”
“城東。”
禦書房內恢複寂靜,隻留毛筆在紙麵遊走的聲音。
城東,門外。
韓安博與鄭輝站在人群中,手掌慢慢擦拭臉頰。
他擦了很多次,但臉上總是濕的。
“他一定知道,我們在看他。”鄭輝低聲道。
“他知道。”韓安博眼眶微紅。
“人族,還是有硬骨頭的。”鄭輝道。
“當然,一直有。”韓安博道。
兩人與全城百姓一起,目送飛空船隊與太陽一起遠去。
當太陽與飛空船隊一起消失在眼前後,眾人依舊遲遲不肯離去。
神都城的百姓們,似乎忘記了說話,默默地往迴走。
偶爾有孩子興奮地大叫一聲,被爹娘捂住嘴。
韓安博與鄭輝沉默著,隨著人群返迴神都城。
“你說,閑王還能迴神都嗎?”鄭輝突然問。
未等韓安博迴答,鄭輝笑了笑,似是自言自語道:“皇上聖明,清閑一定能迴來,和往常一樣,一起喝羊湯,吃白饃。”
“是,皇上聖明。”韓安博輕聲道。
鄭輝輕聲道:“聽說皇上小時候很聰明,是所有皇子中,僅次於賢太子的。讀書比別的皇子都好,修煉比別的皇子都好,連做人,也勝過其他皇子。除了賢太子,所有皇子都比不過他。”
“是有這迴事。”
“聽說他出身不好,在宮裏吃過苦頭,過繼給當今太後,也沒落著什麽好,小時候挺慘的。”
“宮裏的事,就那樣。隻要別死人,沒人管。”
“還好他努力修煉,努力讀書,有學問,有實力,先帝委派的差事,也辦得妥當。”
“皇上處理政務很厲害。”
“是啊。然後就被先帝委派重任,一步一步手握重權。賢太子與皇上多次接觸後,惺惺相惜,賢太子信任皇上,皇上也別無他心。我當年聽過一些老吏員講過兩人的故事。賢太子當年救過皇上,不是一次,是三次。可以說,皇上當年是鐵杆的太子一黨。他對賢太子的幫助也非常大。”
“確實如此。一開始,賢太子與他相處和睦,私下有人說,這皇家將來的一帝一王,定然能讓齊國昌盛。可不知道怎麽了,後來他突然被奪了權,不再委以重任。有人說是賢太子的手段,但我是不信的。”
“賢太子是能容人的。我記得他的那位有名的瘸子幕僚,曾當眾羞辱他,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虛心求教,最終讓對方心服口服,傳為一段佳話。更何況,當時皇子們鬥的厲害,賢太子一直遠離神都,就是想避開爭鬥。”
“是啊。賢太子終究還是沒能避開。再之後,皇上不知道怎麽就再度掌權,得到先帝信任,但從此以後,皇上與賢太子的關係,便江河日下。”
鄭輝道:“坊間流傳,皇上與賢太子曾在紫亭一番長談,之後便老死不相往來。具體說了什麽,沒人知道。”
韓安博道:“我聽說的更細一些,說他們倆兄弟當時大吵一架。皇上拂袖而去,據說臨走前,說了一句‘兄有謀無斷,不可為帝’。”
群船飛空,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
茶餘飯後,牆角樹下,酒樓榮社,無一不在談論。
當飛空閣再一次飛躍天江的時候,身後已經跟了二十一艘飛空船。
各地甚至已經開了賭局,賭李清閑最後能帶多少飛空船迴返賢王城。
二十二艘,二十三艘,二十四艘……
一艘一艘地增加,一天一天向南飛。
當飛空閣抵達定南王軍營之後,得到消息的天下各處,都死一般的寂靜。
那是定南王,朝廷可用大軍中,最強一支。
也是唯一一支從建國起就成建製保留且頻繁參戰的。
在開國前,定南軍隨太祖征戰南北。
在太宗時期,平定南蠻。
在世祖時期,正式南調,是朝廷唯一一支能跟東鼎國比戰功的大軍。
到了仁宗天康帝時期,雖然沒有大戰,但曆次小規模戰鬥都顯現出定南軍的不凡。
進入太寧朝後,定南王韜光養晦,多年沒傳出什麽消息。
直至南方諸國大亂,定南王府這個龐然大物才再一次顯露在天下人視線的盡頭,如蒼茫群山。
李清閑的拜帖,定南王敢接。
太寧帝怎麽看?
雖說名義上兩人一南一北,分別是朝廷最強兩軍之主。
但,定南王的態度,很耐人尋味。
就在天下人紛紛討論定南王和李清閑關係的時候,後麵的消息,掀翻了齊國。
全國各地的人,吵作一團。
定南王沒有派遣飛空船,但是李清閑的三十二艘從齊國境內起飛的飛空船,進入東鼎國境內,拜訪東鼎國國主。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些人破口大罵李清閑賣國。
有些人認為東鼎國本就有抗妖職責,實屬正常。
也有人等著看朝廷好戲。
更有人宣揚李清閑要與東鼎國聯手,一南一北瓜分齊國國土。
在紛紛擾擾中,李清閑的飛空船隊多了一艘又一艘。
東鼎國軍方一艘,東鼎國皇室一艘,東鼎國文修一艘,東鼎國武修一艘,東鼎國命術師一艘……
隨後,李清閑竟然還飛往各地小國。
之後,各地人紛紛聽到搞笑的消息。
得知能為難太寧帝和齊國朝廷,南方小國有飛空船的必然出動跟隨,沒有的,跑東鼎國或大派借也要弄一艘跟隨。
於是,除卻齊國的幾個傀儡國家,南方諸國所有國家,都至少派了一艘飛空船。
拜訪完最後一個國家,飛空閣自南向北,向賢王城的方向,返航。
飛空閣後方,跟著整整五十九艘飛空船。
巨大的“人”字形隊伍以飛空閣為頭雁,宛如春天的大雁群,向北飛翔。
所過之處,無數人族雙眼通紅。
“過河!”
“過河!”
“過河!”
無數人族散落在天南地北,但所有人都好像能聽到他人的聲音,聲聲相連,如浪跟隨飛空閣,從南向北,層層推進,飛過山巒,飛過河川,一直飛到神都城東側。
神都城,萬人空巷。
全城居民拖家帶口,衝出東城門,站在城外,望著東南方。
“來了!”
“是過河船隊!”
“真的是,原來傳說都是真的……”
神都百姓淚流滿麵。
他們本以為是謠傳,本以為是吹噓,當看到那麽多的飛空船聯手北飛,壓抑在心中多年的情感,齊齊爆發。
第1140章 船隊
無數百姓嚎啕大哭。
那不隻是一隻船隊。
那是人族。
那不隻是一船船的人。
那是人族的脊梁。
有些人,放棄了。
閑王軍沒有放棄。
天下人沒有放棄。
那是人族,最後的希望。
“過河!”
“過河!”
“過河!”
全城百姓,齊齊大吼。
數十萬人的吼聲疊加在一起,聲音如柳絮飄散。
皇宮。
“嗯?”
“啟稟聖上,賊王路過,萬眾痛罵。”
“城東?”
“城東。”
禦書房內恢複寂靜,隻留毛筆在紙麵遊走的聲音。
城東,門外。
韓安博與鄭輝站在人群中,手掌慢慢擦拭臉頰。
他擦了很多次,但臉上總是濕的。
“他一定知道,我們在看他。”鄭輝低聲道。
“他知道。”韓安博眼眶微紅。
“人族,還是有硬骨頭的。”鄭輝道。
“當然,一直有。”韓安博道。
兩人與全城百姓一起,目送飛空船隊與太陽一起遠去。
當太陽與飛空船隊一起消失在眼前後,眾人依舊遲遲不肯離去。
神都城的百姓們,似乎忘記了說話,默默地往迴走。
偶爾有孩子興奮地大叫一聲,被爹娘捂住嘴。
韓安博與鄭輝沉默著,隨著人群返迴神都城。
“你說,閑王還能迴神都嗎?”鄭輝突然問。
未等韓安博迴答,鄭輝笑了笑,似是自言自語道:“皇上聖明,清閑一定能迴來,和往常一樣,一起喝羊湯,吃白饃。”
“是,皇上聖明。”韓安博輕聲道。
鄭輝輕聲道:“聽說皇上小時候很聰明,是所有皇子中,僅次於賢太子的。讀書比別的皇子都好,修煉比別的皇子都好,連做人,也勝過其他皇子。除了賢太子,所有皇子都比不過他。”
“是有這迴事。”
“聽說他出身不好,在宮裏吃過苦頭,過繼給當今太後,也沒落著什麽好,小時候挺慘的。”
“宮裏的事,就那樣。隻要別死人,沒人管。”
“還好他努力修煉,努力讀書,有學問,有實力,先帝委派的差事,也辦得妥當。”
“皇上處理政務很厲害。”
“是啊。然後就被先帝委派重任,一步一步手握重權。賢太子與皇上多次接觸後,惺惺相惜,賢太子信任皇上,皇上也別無他心。我當年聽過一些老吏員講過兩人的故事。賢太子當年救過皇上,不是一次,是三次。可以說,皇上當年是鐵杆的太子一黨。他對賢太子的幫助也非常大。”
“確實如此。一開始,賢太子與他相處和睦,私下有人說,這皇家將來的一帝一王,定然能讓齊國昌盛。可不知道怎麽了,後來他突然被奪了權,不再委以重任。有人說是賢太子的手段,但我是不信的。”
“賢太子是能容人的。我記得他的那位有名的瘸子幕僚,曾當眾羞辱他,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虛心求教,最終讓對方心服口服,傳為一段佳話。更何況,當時皇子們鬥的厲害,賢太子一直遠離神都,就是想避開爭鬥。”
“是啊。賢太子終究還是沒能避開。再之後,皇上不知道怎麽就再度掌權,得到先帝信任,但從此以後,皇上與賢太子的關係,便江河日下。”
鄭輝道:“坊間流傳,皇上與賢太子曾在紫亭一番長談,之後便老死不相往來。具體說了什麽,沒人知道。”
韓安博道:“我聽說的更細一些,說他們倆兄弟當時大吵一架。皇上拂袖而去,據說臨走前,說了一句‘兄有謀無斷,不可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