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看見有人問我和直接看理論有什麽區別……
呃,我摘抄一段理論給你們康康。
產品的價值等於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餘價值)],——而在這裏,就必須注意按產品的物質構成來區分產品,因為由資本要素構成的那一部分產品不能用於個人消費,反之亦然。因此,馬克思把社會總生產(因而也就是把社會總產品)分為兩個部類:(1)生產資料的生產,即生產資本要素(隻能用於生產消費的商品)的生產;(2)消費資料的生產,即用於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個人消費的商品的生產。
現在以下列公式[阿拉伯數字表示價值單位——譬如百萬盧布,羅馬數字表示上述社會生產的兩個部類。剩餘價值率為100%]作為研究的基礎:
14000c+1000v+1000m=6000資本=7500
22000c+500v+500m=3000產品=9000
我們先假定研究的是簡單再生產,即假定生產不擴大,一直保持原有的規模;這就是說,全部額外價值都被資本家用於非生產方麵,即用於個人需要而不用於積累。在這種情形下可以看出,首先,2500v和2500m應被第2部類的資本家和工人消費掉,因為這種產品是以滿足個人需要的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其次,以實物形式存在的14000c應由第1部類的資本家消費掉,因為要使生產規模不變,下一年度就得保持同樣數量的資本來生產生產資料;可見補償這一部分資本也沒有什麽困難,因為與之相應的、以煤、鐵、機器等實物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產品,將在從事生產資料生產的資本家之間進行交換,並照舊成為他們的不變資本。這樣還剩下1(v+m)和2c。11000v+11000m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22000c則是以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第1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在簡單再生產即在額外價值全部消費掉的情況下)應消費掉價值2000[1000(v)+1000(m)]的消費資料。第2部類的資本家要能繼續原有規模的生產,就應當購進價值2000的生產資料,以補償自己的不變資本(20002c)。由此可見,1v+1m應當和2c。交換,否則就不能按原有規模進行生產。簡單再生產的條件,就是第1部類的可變資本加額外價值等於第2部類的不變資本:1(v+m)=2c。換句話說,這個規律可表述為:全年新生產出來的價值總額(兩部類的),應等於以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的總價值:1(v+m)+2(v+m)=2(c+v+m)。
我用下麵的公式說明所講的內容: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
i(1000v+500m)=ii1500c
i500m積累起來,加到i4000c中去:
i4500c+1000v+(500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
i4500c+1000v+1000m=6500
ii1500c+750v+750m=3000
i(1000v+500m)=ii1500c
i500m照前麵那樣積累起來,餘類推。]。
(資本論第一卷某一段)
(呃……我大概就是,把這種語言轉化成書裏的語言。)
(這大概就是我寫的,和文獻原文的區別把……)
呃,我摘抄一段理論給你們康康。
產品的價值等於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餘價值)],——而在這裏,就必須注意按產品的物質構成來區分產品,因為由資本要素構成的那一部分產品不能用於個人消費,反之亦然。因此,馬克思把社會總生產(因而也就是把社會總產品)分為兩個部類:(1)生產資料的生產,即生產資本要素(隻能用於生產消費的商品)的生產;(2)消費資料的生產,即用於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個人消費的商品的生產。
現在以下列公式[阿拉伯數字表示價值單位——譬如百萬盧布,羅馬數字表示上述社會生產的兩個部類。剩餘價值率為100%]作為研究的基礎:
14000c+1000v+1000m=6000資本=7500
22000c+500v+500m=3000產品=9000
我們先假定研究的是簡單再生產,即假定生產不擴大,一直保持原有的規模;這就是說,全部額外價值都被資本家用於非生產方麵,即用於個人需要而不用於積累。在這種情形下可以看出,首先,2500v和2500m應被第2部類的資本家和工人消費掉,因為這種產品是以滿足個人需要的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其次,以實物形式存在的14000c應由第1部類的資本家消費掉,因為要使生產規模不變,下一年度就得保持同樣數量的資本來生產生產資料;可見補償這一部分資本也沒有什麽困難,因為與之相應的、以煤、鐵、機器等實物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產品,將在從事生產資料生產的資本家之間進行交換,並照舊成為他們的不變資本。這樣還剩下1(v+m)和2c。11000v+11000m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22000c則是以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第1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在簡單再生產即在額外價值全部消費掉的情況下)應消費掉價值2000[1000(v)+1000(m)]的消費資料。第2部類的資本家要能繼續原有規模的生產,就應當購進價值2000的生產資料,以補償自己的不變資本(20002c)。由此可見,1v+1m應當和2c。交換,否則就不能按原有規模進行生產。簡單再生產的條件,就是第1部類的可變資本加額外價值等於第2部類的不變資本:1(v+m)=2c。換句話說,這個規律可表述為:全年新生產出來的價值總額(兩部類的),應等於以消費資料形式存在的產品的總價值:1(v+m)+2(v+m)=2(c+v+m)。
我用下麵的公式說明所講的內容: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
i(1000v+500m)=ii1500c
i500m積累起來,加到i4000c中去:
i4500c+1000v+(500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
i4500c+1000v+1000m=6500
ii1500c+750v+750m=3000
i(1000v+500m)=ii1500c
i500m照前麵那樣積累起來,餘類推。]。
(資本論第一卷某一段)
(呃……我大概就是,把這種語言轉化成書裏的語言。)
(這大概就是我寫的,和文獻原文的區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