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清楚記得大約零五年秋季,故宮裏的《清明上河圖》、汝窯瓷器展、龍美術館的“宮廷藝術大展”以及拍場上的最貴妃嬪像,造就了宮廷藝術在藝術界與收藏界的持續熱度。


    尤以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治國有方,弄墨有法,值得稱道。


    其實他們的文人墨客情懷不僅之於書畫、陶瓷,清朝皇帝尤其是乾隆帝對文房四寶亦是偏愛有加。


    那年保利春拍的清宮玉賞文玩專場中,清乾隆的一套十方“龍香”禦墨拍出82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打破禦墨拍賣紀錄。


    雖然這樣的高價並不頻出,卻投射了些許禦墨收藏的信號,尤其是近幾年來,在書畫藏家、藝術家、書法家的藏品清單中,必有幾錠像樣的古墨收藏。


    禦墨收藏以故宮博物院為主,卻也僅存明清兩朝的禦墨收藏。


    故宮收藏最早的墨算是明宣德時期的墨,永樂之前的墨都沒有確定的故宮傳世收藏,隻有清朝仿永樂墨,橢圓形,上麵刻著“大明永樂年造”。


    就目前看來,明朝留存下來為數不多的禦墨主要在宣德、成化、隆慶、萬曆四個時期,而且是黑墨少,彩墨多。


    那時候墨造出來就是為了使用,彩墨用的少,相對比黑墨也要結實一點,所以留下來的多一些,黑墨造的多,反而留下來的少。


    《乾隆檔案》也記載著,把明朝遺存下來的破的、裂的黑墨全部都搗碎,重新揉揉捏捏就變成乾隆的墨了。


    明朝後期宮廷多政治鬥爭,皇帝少理朝政,用墨量不大,作為製作禦墨的司禮監也就不再繼續製墨,留存下來的墨就更少了。


    一直到清朝,皇帝開始幹實事兒,設立了單獨的機構“禦書處”,主要印書,也負責製墨,才開啟了清朝禦墨收藏的序幕。


    康熙時期的禦墨樣式並不繁雜,墨的正麵多刻以“萬壽無疆”“天章煥彩”等固定的四個字,以祝福皇帝長壽、或者誇皇帝文采好等詞匯。


    墨的背麵則刻一株鬆樹或者幾條龍,這是康熙時期地方進貢墨的樣式,所以現在能夠看到的康熙時期流行的墨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圖案。


    到了雍正時期,開始覺得這樣的形式過於簡單,就開始在原有字和圖案基礎上,加小米粒大的珍珠,亦或是在墨的周邊畫一圈螭龍、夔龍圖案,再塗上金色,就更漂亮也更加有檔次了。


    而到了乾隆時期,禦墨的製作開始變得繁雜起來,傳統的樣式就逐漸被摒棄,日常用墨和收藏禦墨也開始出現明確的劃分:“現在大量存在的是一種叫作淳化軒的墨,一種是一個小人拱手作揖,被用作日常使用;有一些舍不得用的墨則加入了另外的設計,就像比較有名的七十二月令、六十四禦園景等,把季節氣候、三山五園主要風景都精選了做到墨上。”


    這就是如今清朝收藏中值得稱道的多套禦墨。


    當然,即使收藏數量龐大,但禦墨對於故宮的藏品來說依然算是小項,對於皇帝來說也主要還是為畫畫、寫字服務。


    而在儲藏地點來看,清朝的禦墨收藏則主要分布於四個區域,包括養心殿、乾清宮、慈寧宮和北五所。


    養心殿和乾清宮毫無疑問是皇帝所在之處,北五所的古董房一直是儲存文玩之處,算是清宮的庫房,所以留存禦墨也說的通;而慈寧宮區域所留存的墨多以彩墨為主,專家猜測原因可能是給太後抄佛經、畫畫使用而留存。


    錦盒製作是清朝禦墨收藏的重要部分,到了雍正時期,就找造辦處給一些沒有用過的墨加盒子,於是墨以前都是光光的一塊,後來加盒子就形成了一種形式,有漆盒、木頭盒等各式各樣的盒子。


    尤其是在乾隆時期,檔案裏很多記載,有時候乾隆嫌盒子不好換一個,有的一套墨九塊用了一塊還剩八塊,放在盒子裏不好看,幹脆下令重新定做一個八塊的盒子。


    有的好墨用了一塊剩下的舍不得用了,就再重新換一個盒子,所以大量記載都是換盒子的記載。


    從而就間接的知道乾隆時期宮廷裏的禦墨製作和收藏。


    當然乾隆對於文化的愛好傳承於康熙,書畫如此,禦墨亦是如此,所以乾隆時期改變了早期禦墨的設計,但是他卻特別喜好康熙時期留下的禦墨。


    康熙根據他自己的心意設計禦墨,留下了14種,到乾隆時,他覺得是爺爺喜歡的墨自己也喜歡,於是把這14種墨重新打造了個盒子收藏起來。


    後來根據這14種墨的啟發,想別的類似題材,發展成26錠,後來又發展到40錠,乾隆這套40錠墨一直非常有名。


    僅這四十錠墨就有三種不同的叫法。


    乾隆時期的六十四禦園景,把乾隆熱愛的三山五園,還包括圓明園被燒了的景色都做到了墨上。


    64錠墨裏就有各個墨家的成果,就如當時的曹素功所做的12錠墨又單獨組合成一套,例如其中的三山組成一套,五園組成一套,中海、南海、紫禁城又都不一樣,取的名字也不一樣,但是湊成一個大的組合就叫64禦園景,這一大套可以分成不同的的部分。


    又像西湖十景實際上是45景,不僅僅指現在的西湖景色,而是把整個杭州地區的景色都做到墨上。


    前麵是景色,後麵是他的禦題詩,大部分都是楷體字,也有行書,個別的還有篆書,石鼓文、金文也有。


    不僅以景致入墨,乾隆帝時期的墨品還有表現內廷中較為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文化活動題材的,乾隆親自參與禦墨的圖稿設計,一般以他的禦製詩文為藍本,由宮廷畫家集體創作,也有皇帝以賜本或內臣恭摹形式為藍本,命令臣下進行命題式創作的。


    他對內廷禦用墨及藏墨的參與貫穿其整個統治時期,他除對墨品本身的製造及鑒選、分類做出具體要求。


    如今經常在市場中看到的包括“七十二月令”“西湖十景”“40錠禦墨”等墨稿設計後來都流傳到地方,由清末的地方墨家再繼續做。


    當然,也有並未流傳出宮的禦墨特例,一套名為《禦筆題畫詩墨》的乾隆款九錠禦墨就沒有在民間發現其他版本,這套禦墨是乾隆精選了他最喜愛的曆代名家繪畫分別題詩作賦,下旨要求選最好的刻工依樣微雕刻模製作而成,據傳這套禦墨前後耗時兩年方才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秘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域神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域神燈並收藏鑒寶秘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