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件。”
陳老板打開了一個盒子,對張天元說道。
張天元迫不及待地過去看了一眼。
竟然是清乾隆禦製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而且這玩意兒竟然是一對!
兩瓷瓶展現典型的帝都畫琺琅風格,尤顯珍貴,所繪花卉相同,唯構圖有別,兩瓶圖樣如鏡映像,相伴成趣。
瓶身飾四圓形開光,內繪庭院景致、四時花卉,巧妙動人,和諧統一,讓人聯想起中國南方園林月洞門。
構圖典雅,寓意吉慶長壽。
四時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罌粟寓意秋天,以終年花開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現冬天,精製白瓷繪飾入微,媲美帝都玻璃胎畫琺琅器,讓人印象深刻;
比較一件帝都故宮藏清乾隆玻璃小瓶,繪有類似的琺琅彩裝飾,收錄於張榮著《光凝秋水:清宮辦瓣處玻璃器》、帝都2005年、圖版84。
這個資料,張天元可是記得非常清楚的,此時他那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自然就是立了大功了。
開光景中石台灌的渲染頗法,可能由供職清宮之西洋畫師引入。
早於雍正時期,西風頗染己於琺琅彩瓷上出現;
比較一件台北鴻禧美術館藏清雍正琺琅彩芙蘆雁紋懷,開光外圍之天藍地雲蝠紋,色彩搭配協調,當世罕見。
可比較一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磁胎洋彩雲龍撇口碗,上飾藍天白雲,施濃豔藍料,有別於典型景德鎮風格,收錄於廖寶秀著《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圖錄中此對碗被稱為「洋彩」,而乾隆七年《活計檔》將其記錄為「磁胎琺琅畫山水雲龍碗一對」。
琺琅彩紙槌瓶,頸上所繪黃地纏枝花卉紋,與帝都銅胎畫琺琅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信這件瓷瓶,與銅胎器一樣,出自同類作坊,由深諳銅、瓷胎畫琺琅的藝匠繪畫。
金屬胎畫琺琅於康熙年間帝都作坊,風格延續至乾隆時期,多繪纏枝花卉,粗莖等寬,齒狀葉緣,脈絡清晰,深色描邊,輪廓清晰,末端園鈍或偶現尖鉤狀。
紋飾所用色彩多樣,唯陰影效果不甚明顯。
此繪畫風格未為景德鎮所用,後者所繪色地纏枝花卉較為簡約,多飾羽狀紋,末端塵銳或偶做圓鉤狀,強調明暗陰影。
瓶肩所繪螭龍紋帶,與帝都製金屬胎畫琺琅及其他琺琅彩瓷極為近似,異於景德鎮所繪仿古青銅螭龍紋。
對瓶所施釉彩新奇,顏色多樣,豔麗矚目,細如仰蓮瓣紋等副紋飾也施五色,與景德鎮常見粉彩大相徑庭。
帝都與景德鎮製彩瓷之別,還見於所落款識。
乾隆時期,帝都內廷造琺琅器常見楷書年款,景德鎮則常署篆書六字青花款,偶以白地、甚或鬆石綠地釉上藍料四字款替之。
上浦博物館藏琺琅彩瓷瓶,繪西洋人物圖景,明暗對比強烈,瓶勁繪黃地龍蝠穿纏枝花卉紋,與這件東西瓶頸繪飾風格十分接近,兩件拍品原屬賀璧理之藏。
賀璧理,光緒初年任職京滬兩地之海關總稅務司專員,是早期收藏清代華美禦瓷的西方鑒賞家之一。
晚清時期,清瓷禦器在海外未為人識,賀璧理己雅藏禦瓷。
他的部分收藏得自一位怡親王,可能為第六任親王載垣鹹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讚攘政務王大臣,曾輔佐幼皇同治。
十九世紀末,賀璧理把大約三百件清代瓷珍運往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其中便包括此對紙槌瓶,後刊登於1887-88博物院年報。
其收藏在1925年於紐約安德森藝廊拍賣。
後於1935年於倫敦蘇富比售出。
部分藏品現為大維德基金會之重要收藏,現大部分展覽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沒想到這個陳老板倒是挺神通廣大的嘛,居然連這樣的東西都能弄到手,這可是連張天元苦苦尋找很長時間都未曾弄到的啊。
“這樣,這三件乾隆年間的瓷器,我給以一億美金,怎麽樣啊陳老板?”
張天元這個出價,絕對非常夠意思了。
所以陳老板也並沒有拒絕。
他笑了笑道:“看起來我之前是有點小巧張老師了啊,沒想到張老師不僅是風水大家,而且也是個有錢人啊,行,一億就一億,這樣吧,給你打個九折,算九千萬,另外那三件美人瓷也白送給你。”
張天元給的價格厚道。
陳老板這心裏頭自然也高興,所以給出的優惠自然也是非常大的。
“陳老板夠意思啊。”
張天元笑著跟陳老板握了握手,兩人這筆交易算是達成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老板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對不起,我先去接個電話,馬上迴來,這個事兒說定了。”
陳老板走到一旁,打了片刻的電話就迴來了。
“張老師,我這裏有一幅石濤的畫,你有興趣嗎?”
他迴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詢問張天元另外一件東西是不是要。
這個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省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
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
工書法,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
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綜觀石濤一生繪畫作品中,無論是尋丈巨製,還是尺頁小品,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觀之令人難以忘懷。
年方16歲的石濤已在繪畫藝術方麵顯露出他的天賦,當年的《山水人物花卉冊》是目前所能見到石濤署年款最早的作品之一。
此冊其中一頁的畫麵為:臨山的浩淼江水中,一葉扁舟正逐波蕩漾,舟中端坐一人物正捧讀《離騷》。
畫麵下方是題詩:「落木寒生秋氣高,蕩波小艇讀《離騷》;夜深還向山中去,孤鶴遼天鬆響濤。」
陳老板打開了一個盒子,對張天元說道。
張天元迫不及待地過去看了一眼。
竟然是清乾隆禦製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而且這玩意兒竟然是一對!
兩瓷瓶展現典型的帝都畫琺琅風格,尤顯珍貴,所繪花卉相同,唯構圖有別,兩瓶圖樣如鏡映像,相伴成趣。
瓶身飾四圓形開光,內繪庭院景致、四時花卉,巧妙動人,和諧統一,讓人聯想起中國南方園林月洞門。
構圖典雅,寓意吉慶長壽。
四時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罌粟寓意秋天,以終年花開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現冬天,精製白瓷繪飾入微,媲美帝都玻璃胎畫琺琅器,讓人印象深刻;
比較一件帝都故宮藏清乾隆玻璃小瓶,繪有類似的琺琅彩裝飾,收錄於張榮著《光凝秋水:清宮辦瓣處玻璃器》、帝都2005年、圖版84。
這個資料,張天元可是記得非常清楚的,此時他那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自然就是立了大功了。
開光景中石台灌的渲染頗法,可能由供職清宮之西洋畫師引入。
早於雍正時期,西風頗染己於琺琅彩瓷上出現;
比較一件台北鴻禧美術館藏清雍正琺琅彩芙蘆雁紋懷,開光外圍之天藍地雲蝠紋,色彩搭配協調,當世罕見。
可比較一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磁胎洋彩雲龍撇口碗,上飾藍天白雲,施濃豔藍料,有別於典型景德鎮風格,收錄於廖寶秀著《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圖錄中此對碗被稱為「洋彩」,而乾隆七年《活計檔》將其記錄為「磁胎琺琅畫山水雲龍碗一對」。
琺琅彩紙槌瓶,頸上所繪黃地纏枝花卉紋,與帝都銅胎畫琺琅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信這件瓷瓶,與銅胎器一樣,出自同類作坊,由深諳銅、瓷胎畫琺琅的藝匠繪畫。
金屬胎畫琺琅於康熙年間帝都作坊,風格延續至乾隆時期,多繪纏枝花卉,粗莖等寬,齒狀葉緣,脈絡清晰,深色描邊,輪廓清晰,末端園鈍或偶現尖鉤狀。
紋飾所用色彩多樣,唯陰影效果不甚明顯。
此繪畫風格未為景德鎮所用,後者所繪色地纏枝花卉較為簡約,多飾羽狀紋,末端塵銳或偶做圓鉤狀,強調明暗陰影。
瓶肩所繪螭龍紋帶,與帝都製金屬胎畫琺琅及其他琺琅彩瓷極為近似,異於景德鎮所繪仿古青銅螭龍紋。
對瓶所施釉彩新奇,顏色多樣,豔麗矚目,細如仰蓮瓣紋等副紋飾也施五色,與景德鎮常見粉彩大相徑庭。
帝都與景德鎮製彩瓷之別,還見於所落款識。
乾隆時期,帝都內廷造琺琅器常見楷書年款,景德鎮則常署篆書六字青花款,偶以白地、甚或鬆石綠地釉上藍料四字款替之。
上浦博物館藏琺琅彩瓷瓶,繪西洋人物圖景,明暗對比強烈,瓶勁繪黃地龍蝠穿纏枝花卉紋,與這件東西瓶頸繪飾風格十分接近,兩件拍品原屬賀璧理之藏。
賀璧理,光緒初年任職京滬兩地之海關總稅務司專員,是早期收藏清代華美禦瓷的西方鑒賞家之一。
晚清時期,清瓷禦器在海外未為人識,賀璧理己雅藏禦瓷。
他的部分收藏得自一位怡親王,可能為第六任親王載垣鹹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讚攘政務王大臣,曾輔佐幼皇同治。
十九世紀末,賀璧理把大約三百件清代瓷珍運往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其中便包括此對紙槌瓶,後刊登於1887-88博物院年報。
其收藏在1925年於紐約安德森藝廊拍賣。
後於1935年於倫敦蘇富比售出。
部分藏品現為大維德基金會之重要收藏,現大部分展覽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沒想到這個陳老板倒是挺神通廣大的嘛,居然連這樣的東西都能弄到手,這可是連張天元苦苦尋找很長時間都未曾弄到的啊。
“這樣,這三件乾隆年間的瓷器,我給以一億美金,怎麽樣啊陳老板?”
張天元這個出價,絕對非常夠意思了。
所以陳老板也並沒有拒絕。
他笑了笑道:“看起來我之前是有點小巧張老師了啊,沒想到張老師不僅是風水大家,而且也是個有錢人啊,行,一億就一億,這樣吧,給你打個九折,算九千萬,另外那三件美人瓷也白送給你。”
張天元給的價格厚道。
陳老板這心裏頭自然也高興,所以給出的優惠自然也是非常大的。
“陳老板夠意思啊。”
張天元笑著跟陳老板握了握手,兩人這筆交易算是達成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老板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對不起,我先去接個電話,馬上迴來,這個事兒說定了。”
陳老板走到一旁,打了片刻的電話就迴來了。
“張老師,我這裏有一幅石濤的畫,你有興趣嗎?”
他迴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詢問張天元另外一件東西是不是要。
這個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省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
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
工書法,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
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綜觀石濤一生繪畫作品中,無論是尋丈巨製,還是尺頁小品,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觀之令人難以忘懷。
年方16歲的石濤已在繪畫藝術方麵顯露出他的天賦,當年的《山水人物花卉冊》是目前所能見到石濤署年款最早的作品之一。
此冊其中一頁的畫麵為:臨山的浩淼江水中,一葉扁舟正逐波蕩漾,舟中端坐一人物正捧讀《離騷》。
畫麵下方是題詩:「落木寒生秋氣高,蕩波小艇讀《離騷》;夜深還向山中去,孤鶴遼天鬆響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