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看看再說嘛。”
張天元笑了笑,沒有多說,他對油畫的了解自然不如對國畫的了解,畢竟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國畫上麵。
不過嘛,他有鑒字訣,實在不行就借助外掛了,反正也沒人會說他什麽。
當二鬼子打開那幅油畫的時候,張天元就不由得驚訝了起來。
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個女人,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女人,而且還是個外國女人。
“哎呦,這怎麽看起來像牆上印刷的畫兒啊,二鬼子你不會把印刷品拿來坑人吧。”
有人喊道。
“屁,你們也不想想,專家的眼睛多厲害,我拿印刷品來,那不是有病嗎?”
二鬼子罵道。
張天元沒有理會他們,而是仔細看著這幅畫。
畫家的畫工十分了得,不僅將這個女人的美貌描繪了出來,而且還將這個女人的性格甚至她所從事的職業都精妙地透露給了大家。
簡直可以說是點睛妙筆了。
隻可惜這幅畫上沒有留款,所以很難判斷這幅畫的作者是誰,不過張天元相信絕對是一位著名的油畫大師。
如果他對油畫足夠熟悉的話,應該就能看出來。
不過沒關係,眼睛看不出來,但是鑒字訣會告訴他答案的。
想到這裏,他很幹脆地啟動了鑒字訣。
“列賓?”
我的天,這居然是列賓的畫!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是著名的俄國畫家,巡迴展覽畫派重要代表人物。
出生於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
1873-76年先後旅行意大利及法國,研究歐洲古典及近代美術。
迴國後勤奮作畫,創作了大量的曆史畫、風俗畫和肖像畫,表現了人民的貧窮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1878年,他參加巡迴展覽美術協會。
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複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
列賓的創作中始終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同時他本人也與進步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知識分子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繪製了許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鬥爭”為題材的優秀作品。
描繪流放者突然迴家場景時的《意外歸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這幅油畫就象是一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一個革命者被流放後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家人是多麽的悲傷,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後他和家人是多麽的意外、興奮。
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
畫家的繪畫天賦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畫麵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襲黑衣的老婦人剛從坐著的椅子中站起來,轉向“歸來者”,似乎要撲過去擁抱,又抬不動腳步;
桌邊坐著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抬起頭注視著,嘴巴吃驚地半張著,好像要喊出聲來;
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著的書本移向“陌生人”;
……再看歸來的“流放者”,個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沉重的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是經曆了長途跋涉才得於與親人相見。
他的姿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
從流放者身上我們感覺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
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及其它種種複雜的情感。
畫家其它革·命題材的作品還有《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
而放在桌上的這幅畫,說實話張天元真是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是畫中的女人,張天元卻知道。
這是一戰時期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女間諜。
她的名字叫瑪塔·哈麗。
在世界間諜史上,瑪塔·哈麗算是最富傳奇的美女間諜之一。
她生活在一戰期間,被稱為二十世紀女間諜的鼻祖,她是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軍事秘密女間諜的代名詞。
1903年,一位專門跳印度婆羅門神婆舞蹈的舞娘出現在巴黎,她就是“瑪塔·哈麗”,在爪哇語中意為“黎明的眼睛”。
她的“身世”相當離奇:出生在印度南部,是一位活佛與神廟中的舞娘所生;
她的外貌楚楚動人,她的舞姿性感撩人;
她穿著異域舞蹈家的華麗服飾,專為上流社會表演****舞蹈……這神秘傳奇的一切使她在巴黎迅速走紅。
同時憑借獨到的引誘男人的本領,她很快成為社交界紅得發紫的高級交際花,無數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瑪塔·哈麗生活奢華放蕩,揮霍無度,經常入不敷出。
一戰爆發後,為了增加收入,瑪塔·哈裏轉而從事間諜活動。
1915年,她正式成為德國情報機關的間諜。
她利用美色引誘法國的軍政要人,從數不清的身居要職的情人那裏騙取軍事機密,並把情報傳遞給德國,德國人為此向她付出了數百萬美元的報酬。
但是她和各國官員的頻頻聯係很快引起了法國政府的懷疑,她被捕了。
消息傳出後,許多人都難以置信,他們認為瑪塔·哈裏隻是喜歡和男人調情、喜歡冒險,根本不會是真正的間諜;
也有人猜測,瑪塔·哈裏試圖充當雙重間諜。
她自己則在法庭上辯解道:“我是妓女,沒錯;但我不是叛徒,永遠不是。”
最終法國軍方仍將瑪塔·哈裏定為超級間諜,並以叛國罪對其判處死刑。
1917年,瑪塔·哈莉被處決,直到臨刑前,她依然楚楚動人。
她拒絕遮住眼睛,也不讓行刑者把她綁在木樁上。
在被槍決前,據說她還向12人的行刑隊送去了飛吻。
美女間諜瑪塔·哈裏死後,她的頭被保存在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後,這位風流女諜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紅唇秀發,栩栩如生。
2000年瑪塔·哈裏的頭顱不翼而飛,普遍認為是被其崇拜者偷走了。
隨後瑪塔·哈裏基金會決定在她的故鄉為其建造一座博物館,裏麵將展示大量實物,包括瑪塔·哈裏充滿激情的情書、絢麗多彩的舞台服裝,光彩耀目的珠寶首飾,姿態各異的果體照片和她被捕後寫的一份自述。
盡管引起爭議,但據說這個博物館還是建成了。
(未完待續。)
張天元笑了笑,沒有多說,他對油畫的了解自然不如對國畫的了解,畢竟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國畫上麵。
不過嘛,他有鑒字訣,實在不行就借助外掛了,反正也沒人會說他什麽。
當二鬼子打開那幅油畫的時候,張天元就不由得驚訝了起來。
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個女人,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女人,而且還是個外國女人。
“哎呦,這怎麽看起來像牆上印刷的畫兒啊,二鬼子你不會把印刷品拿來坑人吧。”
有人喊道。
“屁,你們也不想想,專家的眼睛多厲害,我拿印刷品來,那不是有病嗎?”
二鬼子罵道。
張天元沒有理會他們,而是仔細看著這幅畫。
畫家的畫工十分了得,不僅將這個女人的美貌描繪了出來,而且還將這個女人的性格甚至她所從事的職業都精妙地透露給了大家。
簡直可以說是點睛妙筆了。
隻可惜這幅畫上沒有留款,所以很難判斷這幅畫的作者是誰,不過張天元相信絕對是一位著名的油畫大師。
如果他對油畫足夠熟悉的話,應該就能看出來。
不過沒關係,眼睛看不出來,但是鑒字訣會告訴他答案的。
想到這裏,他很幹脆地啟動了鑒字訣。
“列賓?”
我的天,這居然是列賓的畫!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是著名的俄國畫家,巡迴展覽畫派重要代表人物。
出生於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
1873-76年先後旅行意大利及法國,研究歐洲古典及近代美術。
迴國後勤奮作畫,創作了大量的曆史畫、風俗畫和肖像畫,表現了人民的貧窮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1878年,他參加巡迴展覽美術協會。
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複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
列賓的創作中始終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同時他本人也與進步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知識分子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繪製了許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鬥爭”為題材的優秀作品。
描繪流放者突然迴家場景時的《意外歸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這幅油畫就象是一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一個革命者被流放後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家人是多麽的悲傷,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後他和家人是多麽的意外、興奮。
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
畫家的繪畫天賦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畫麵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襲黑衣的老婦人剛從坐著的椅子中站起來,轉向“歸來者”,似乎要撲過去擁抱,又抬不動腳步;
桌邊坐著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抬起頭注視著,嘴巴吃驚地半張著,好像要喊出聲來;
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著的書本移向“陌生人”;
……再看歸來的“流放者”,個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沉重的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是經曆了長途跋涉才得於與親人相見。
他的姿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
從流放者身上我們感覺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
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及其它種種複雜的情感。
畫家其它革·命題材的作品還有《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
而放在桌上的這幅畫,說實話張天元真是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是畫中的女人,張天元卻知道。
這是一戰時期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女間諜。
她的名字叫瑪塔·哈麗。
在世界間諜史上,瑪塔·哈麗算是最富傳奇的美女間諜之一。
她生活在一戰期間,被稱為二十世紀女間諜的鼻祖,她是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軍事秘密女間諜的代名詞。
1903年,一位專門跳印度婆羅門神婆舞蹈的舞娘出現在巴黎,她就是“瑪塔·哈麗”,在爪哇語中意為“黎明的眼睛”。
她的“身世”相當離奇:出生在印度南部,是一位活佛與神廟中的舞娘所生;
她的外貌楚楚動人,她的舞姿性感撩人;
她穿著異域舞蹈家的華麗服飾,專為上流社會表演****舞蹈……這神秘傳奇的一切使她在巴黎迅速走紅。
同時憑借獨到的引誘男人的本領,她很快成為社交界紅得發紫的高級交際花,無數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瑪塔·哈麗生活奢華放蕩,揮霍無度,經常入不敷出。
一戰爆發後,為了增加收入,瑪塔·哈裏轉而從事間諜活動。
1915年,她正式成為德國情報機關的間諜。
她利用美色引誘法國的軍政要人,從數不清的身居要職的情人那裏騙取軍事機密,並把情報傳遞給德國,德國人為此向她付出了數百萬美元的報酬。
但是她和各國官員的頻頻聯係很快引起了法國政府的懷疑,她被捕了。
消息傳出後,許多人都難以置信,他們認為瑪塔·哈裏隻是喜歡和男人調情、喜歡冒險,根本不會是真正的間諜;
也有人猜測,瑪塔·哈裏試圖充當雙重間諜。
她自己則在法庭上辯解道:“我是妓女,沒錯;但我不是叛徒,永遠不是。”
最終法國軍方仍將瑪塔·哈裏定為超級間諜,並以叛國罪對其判處死刑。
1917年,瑪塔·哈莉被處決,直到臨刑前,她依然楚楚動人。
她拒絕遮住眼睛,也不讓行刑者把她綁在木樁上。
在被槍決前,據說她還向12人的行刑隊送去了飛吻。
美女間諜瑪塔·哈裏死後,她的頭被保存在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後,這位風流女諜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紅唇秀發,栩栩如生。
2000年瑪塔·哈裏的頭顱不翼而飛,普遍認為是被其崇拜者偷走了。
隨後瑪塔·哈裏基金會決定在她的故鄉為其建造一座博物館,裏麵將展示大量實物,包括瑪塔·哈裏充滿激情的情書、絢麗多彩的舞台服裝,光彩耀目的珠寶首飾,姿態各異的果體照片和她被捕後寫的一份自述。
盡管引起爭議,但據說這個博物館還是建成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