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頭歎息一聲,“少爺,你連這也忘了,哎!咱林家擁有這顏神鎮上最大的瓷窯,九月初十是齊王的生辰,縣令大人下令,讓咱家燒製一對三尺高的縷空彩繪大花瓶進獻齊王當賀禮,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燒製過體型如此龐大的器具,幾次三番的試燒都以失敗而告終,眼看交貨的期限就要到了,可……”
“哦?顏神鎮?可是青州府的顏神鎮?”林沐風突然眼前一亮。
“是啊,老管家,少爺怎麽了這是?”老孟揉了揉眼,呆在了那裏,他都做好了被林沐風怒斥、甚至是被掃地出門的思想準備了,沒成想,今兒個這林家的少爺這麽和氣,全無往日的那種囂張跋扈。
“少爺患了失憶之疾,什麽都不記得了。”老林頭再次歎息一聲。
顏神鎮,一般人可能還真不知道,但對於林沐風來說,這個名字卻是“聞名已久”了。顏神鎮,別看名字不起眼,但卻是中國瓷器和琉璃發展曆史上的一個重鎮。尤其是在明以後,顏神鎮的瓷器琉璃名氣之大,直追江西的景德鎮,有北瓷之都的美譽,是近代琉璃工藝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整日裏與瓷器和琉璃製品打交道的工藝美術師,尤以擅長內畫而名燥國內外的青年俊彥,居然穿越時空來到了明朝瓷器生產的重鎮顏神,而且,還擁有著一座家傳的瓷窯——一念及此,林沐風情不自禁地興奮起來。
有了超前於這個時代幾百年的瓷器工藝知識,尤其是擁有著鬼斧神工一般的琉璃內畫技藝,起碼未來的生計問題是不用發愁的了。
琉璃是一種古法材料,最早的製作可以上溯到漢唐之前,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隻在傳說與神怪小說裏有記載,像那《西遊記》裏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根據史書的記載,琉璃工藝的複原在清朝初年,而製作生產要在清朝中葉以後才能形成規模,內畫也隨之同時被工匠們發明出來。而現在是明初,這意味著琉璃和內畫還屬於“一片空白”,這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林沐風心裏興奮到了極點,自顧嘿嘿笑了起來,“瓷器和琉璃的曆史,要改寫了!”
“少爺,你說什麽?”老林頭湊上前去,迷惑地問道。
“沒,沒什麽。”林沐風定了定神,淡淡一笑,“老孟是吧?你先不要慌,帶我到窯上去看看。”
……
顏神鎮東南
角的西野坊,聚集著鎮上九成以上的民窯。而林家的瓷窯,在這數十座瓷窯中,無論燒造規模還是雇工人數,都是最大的。從林沐風祖父起就開始經營,至今已經傳了三代。
瓷窯被土坯牆圈了起來,裏麵到處堆滿了日常用瓷器的泥胎、模具和半成品。在院落正中,幾個工匠正圍著一個一米多高的縷空彩繪花瓶呆呆出神。
“少爺來了,趕緊見過少爺。”老孟喝道。
“少爺!”工匠們紛紛見禮,林沐風微微笑著,擺了擺手,“大家不要這麽客氣,嗬嗬。”
工匠們麵麵相覷,臉上浮起了不可思議的神情。林沐風對他們從來是頤指氣使,從來都不正眼看他們,今天卻是這麽和善,沒有一點架子,真是邪門了!
林沐風沒有再理會他們,目光投在了那個已經成為殘品的彩繪花瓶身上。隻掃了一眼,他就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不但造型太僵硬,瓶身也不飽滿,比例明顯不協調,整體看上去沒有一點美感。而且,釉麵毫無光澤且開裂,彩繪技法也相當地粗糙。
難道,這大明朝民窯的瓷器製造工藝水平還這麽低級?不會吧?林沐風歎了口氣,不禁有些失望。
看著林沐風失望的表情,老孟慚愧地在一旁道,“少爺,往日裏我們都是製造一些盆碗之類的小器皿,燒製如此之大的器具還是初次,塑胎和彩繪縷空難度太大,所以……”
“哦,沒關係。我來問你,老孟,你可找到了釉麵開裂的原因?”林沐風笑了笑。
“就是搞不懂啊,少爺。原料都按照祖輩傳下來的配方漿製,燒製的溫度和火候也掌握地一絲不差,但不知為何,總是釉麵開裂。”老孟撓了撓頭,“少爺,我們實在是沒有轍了。”
林沐風上前輕輕探手敲了敲花瓶的瓶身,聲音低沉且發悶,以他的經驗來看,導致釉麵在燒製過程中開裂的原因,八成是泥漿遇高溫在融合堅固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相互排斥。他轉過身來,問道,“老孟,把你們塑胎的泥漿弄一點來給我看看。”
老孟答應一聲,吩咐一個工匠從一旁捧來了一把濕漉漉的泥漿。林沐風用手指挑起一點,放在手心裏搓了搓,搖了搖頭,“老孟,這泥漿柔而不膩,彈性過大韌性不足,不行,得重新配製。”
老孟迷惑地掃了林沐風一眼,心道,“這林家少爺啥時候又懂這些了?看他的樣子,還說得頭頭是道。”心裏的迷惑沒敢說出口來,隻能點頭答應著。
老孟帶著幾個工匠在林沐風的現場指揮下,開始重新配製泥漿。6分瓷土,2分石英砂,2分黏土,過篩篩除掉大點的顆粒,然後經水碓舂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長條形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不斷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泥漿好了,看了看老孟他們為這個三尺彩繪縷空花瓶專門製作的大型軲轆車,林沐風歎了口氣,實在是太簡陋了,沒辦法,現實條件如此,時間又有限,隻能先湊活用了。
林沐風挽起了袖子,準備親自上陣拉坯。老孟一看急了,“少爺,這些粗活由我們來做就行了。”
“不要緊,我來拉,你們協助我。”林沐風俯身將泥漿團摔在軲轆車的轉盤中心,吩咐老孟和一個工匠攜手合作,一起推動起了軲轆車。
轉盤飛轉,扯,拉,拽,柔,抹……林沐風的動作一開始還略微僵硬,可到後來,越來越熟練嫻熟,看得旁邊幾個工匠目瞪口呆,天哪,這還是林家少爺嗎?
一個多時辰後,兩個粗體的泥胎成了。林沐風長身活動了下身子,休息了一會,又讓老孟兩人轉動起了轉盤,而他自己,則拿起一把刻刀,小心翼翼地在胎體表麵旋削著,休整著一些邊邊角角。
“哦?顏神鎮?可是青州府的顏神鎮?”林沐風突然眼前一亮。
“是啊,老管家,少爺怎麽了這是?”老孟揉了揉眼,呆在了那裏,他都做好了被林沐風怒斥、甚至是被掃地出門的思想準備了,沒成想,今兒個這林家的少爺這麽和氣,全無往日的那種囂張跋扈。
“少爺患了失憶之疾,什麽都不記得了。”老林頭再次歎息一聲。
顏神鎮,一般人可能還真不知道,但對於林沐風來說,這個名字卻是“聞名已久”了。顏神鎮,別看名字不起眼,但卻是中國瓷器和琉璃發展曆史上的一個重鎮。尤其是在明以後,顏神鎮的瓷器琉璃名氣之大,直追江西的景德鎮,有北瓷之都的美譽,是近代琉璃工藝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整日裏與瓷器和琉璃製品打交道的工藝美術師,尤以擅長內畫而名燥國內外的青年俊彥,居然穿越時空來到了明朝瓷器生產的重鎮顏神,而且,還擁有著一座家傳的瓷窯——一念及此,林沐風情不自禁地興奮起來。
有了超前於這個時代幾百年的瓷器工藝知識,尤其是擁有著鬼斧神工一般的琉璃內畫技藝,起碼未來的生計問題是不用發愁的了。
琉璃是一種古法材料,最早的製作可以上溯到漢唐之前,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隻在傳說與神怪小說裏有記載,像那《西遊記》裏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根據史書的記載,琉璃工藝的複原在清朝初年,而製作生產要在清朝中葉以後才能形成規模,內畫也隨之同時被工匠們發明出來。而現在是明初,這意味著琉璃和內畫還屬於“一片空白”,這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林沐風心裏興奮到了極點,自顧嘿嘿笑了起來,“瓷器和琉璃的曆史,要改寫了!”
“少爺,你說什麽?”老林頭湊上前去,迷惑地問道。
“沒,沒什麽。”林沐風定了定神,淡淡一笑,“老孟是吧?你先不要慌,帶我到窯上去看看。”
……
顏神鎮東南
角的西野坊,聚集著鎮上九成以上的民窯。而林家的瓷窯,在這數十座瓷窯中,無論燒造規模還是雇工人數,都是最大的。從林沐風祖父起就開始經營,至今已經傳了三代。
瓷窯被土坯牆圈了起來,裏麵到處堆滿了日常用瓷器的泥胎、模具和半成品。在院落正中,幾個工匠正圍著一個一米多高的縷空彩繪花瓶呆呆出神。
“少爺來了,趕緊見過少爺。”老孟喝道。
“少爺!”工匠們紛紛見禮,林沐風微微笑著,擺了擺手,“大家不要這麽客氣,嗬嗬。”
工匠們麵麵相覷,臉上浮起了不可思議的神情。林沐風對他們從來是頤指氣使,從來都不正眼看他們,今天卻是這麽和善,沒有一點架子,真是邪門了!
林沐風沒有再理會他們,目光投在了那個已經成為殘品的彩繪花瓶身上。隻掃了一眼,他就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不但造型太僵硬,瓶身也不飽滿,比例明顯不協調,整體看上去沒有一點美感。而且,釉麵毫無光澤且開裂,彩繪技法也相當地粗糙。
難道,這大明朝民窯的瓷器製造工藝水平還這麽低級?不會吧?林沐風歎了口氣,不禁有些失望。
看著林沐風失望的表情,老孟慚愧地在一旁道,“少爺,往日裏我們都是製造一些盆碗之類的小器皿,燒製如此之大的器具還是初次,塑胎和彩繪縷空難度太大,所以……”
“哦,沒關係。我來問你,老孟,你可找到了釉麵開裂的原因?”林沐風笑了笑。
“就是搞不懂啊,少爺。原料都按照祖輩傳下來的配方漿製,燒製的溫度和火候也掌握地一絲不差,但不知為何,總是釉麵開裂。”老孟撓了撓頭,“少爺,我們實在是沒有轍了。”
林沐風上前輕輕探手敲了敲花瓶的瓶身,聲音低沉且發悶,以他的經驗來看,導致釉麵在燒製過程中開裂的原因,八成是泥漿遇高溫在融合堅固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相互排斥。他轉過身來,問道,“老孟,把你們塑胎的泥漿弄一點來給我看看。”
老孟答應一聲,吩咐一個工匠從一旁捧來了一把濕漉漉的泥漿。林沐風用手指挑起一點,放在手心裏搓了搓,搖了搖頭,“老孟,這泥漿柔而不膩,彈性過大韌性不足,不行,得重新配製。”
老孟迷惑地掃了林沐風一眼,心道,“這林家少爺啥時候又懂這些了?看他的樣子,還說得頭頭是道。”心裏的迷惑沒敢說出口來,隻能點頭答應著。
老孟帶著幾個工匠在林沐風的現場指揮下,開始重新配製泥漿。6分瓷土,2分石英砂,2分黏土,過篩篩除掉大點的顆粒,然後經水碓舂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長條形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不斷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泥漿好了,看了看老孟他們為這個三尺彩繪縷空花瓶專門製作的大型軲轆車,林沐風歎了口氣,實在是太簡陋了,沒辦法,現實條件如此,時間又有限,隻能先湊活用了。
林沐風挽起了袖子,準備親自上陣拉坯。老孟一看急了,“少爺,這些粗活由我們來做就行了。”
“不要緊,我來拉,你們協助我。”林沐風俯身將泥漿團摔在軲轆車的轉盤中心,吩咐老孟和一個工匠攜手合作,一起推動起了軲轆車。
轉盤飛轉,扯,拉,拽,柔,抹……林沐風的動作一開始還略微僵硬,可到後來,越來越熟練嫻熟,看得旁邊幾個工匠目瞪口呆,天哪,這還是林家少爺嗎?
一個多時辰後,兩個粗體的泥胎成了。林沐風長身活動了下身子,休息了一會,又讓老孟兩人轉動起了轉盤,而他自己,則拿起一把刻刀,小心翼翼地在胎體表麵旋削著,休整著一些邊邊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