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鎔戎王離去。
秦君贏嘉隻好帶兵迴到河穀,這時太子贏恬、公子贏載已經將隊伍集合完畢。見國君帶隊迴來,兩位公子都十分高興,趕緊迎上來,“君父,鎔戎王可抓住了?”
秦君一臉陰沉沒有迴答他們的問話,徑直向前走去。
“這是怎麽迴事?”二位公子問後麵過來的秦軍校尉。
“鎔戎王跑了----”校尉無奈的說道。
“跑了?”
二位公子大為吃驚,在他們看來,秦君帶這麽多的將士捉拿一個單槍匹馬的鎔戎王,那是簡直就是甕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事情,怎麽會讓他跑了?
見二位公子詫異的樣子,校尉隻好將事情的經過簡單給二人說了說。
二人聽罷,對於這位鎔戎王多多少少有些崇拜,這些野蠻人做事真的是不計後果。
既然沒有將鎔戎王拿住,那麽到底還啟程迴不迴國,可就要等國君發話了。
“君父,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迴不迴國?”公子贏載小心翼翼的問道,他很清楚現在君父的心情肯定不好。
“啟程,迴國。”秦君贏嘉肯定的說道。
“那鎔戎王還捉不捉?”很顯然贏載的這句話問的是多餘了。
秦君贏嘉抬起頭,不滿的看了他一眼,“這麽大的草原藏個把人,簡直就是大海撈針,你說說該怎麽找?”
贏載知趣的“哦”了一聲。
見孩子這樣,秦君贏嘉覺著對待他有些冷漠了,於是緩和了一下語氣說道:“其實現在抓不抓鎔戎王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他的手下沒兵、沒人、沒有了土地和草場,與普通百姓無異,對我們沒有多少威脅了,我們不必為他擔心了。整頓兵馬,迴國----”
“諾----”
於是乎,秦軍壓著搶來的鎔戎百姓以及大量的物資,開始了迴國之路。
越往南走,天氣也跟著好了起來,風也小了,雪也小了,穿著從鎔戎那裏搶來的皮衣,秦軍身上也溫暖了,當然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在將軍趙驥的帶領下,大軍又開始唱起了歌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雖然是同一首歌,但不同的時期唱出來,卻有著不同的效果。此時,秦人歡快的歌聲傳遍了關中的秦山渭水,此時他們的心情是激動的,他們的歌聲是響亮的,他們的士氣也是高漲的,當然了他們迴家的心情也是迫切的。
不到一天的時間,秦軍來到了鎔戎過冬的鄜畤(fuzhi)。
這時原本陰沉沉的天空已經放晴,冬日少見的陽光灑滿大地。
望著這冬日少有的晴好天氣,秦君贏嘉的心情也好多了。
“季子,你說說,整場戰鬥過程中一直是陰雲密布,為何到了這裏卻就是晴空萬裏呢?”秦君贏嘉望著湛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高興的問道。
季子也抬起頭望著萬裏晴空,心情開朗,意味深長的說道:“這隻能說明上天一直在眷顧這秦人,我們應該感謝上天才是。”
聽完季子的話,秦君贏嘉剛才還是熱烈的神情,一下子凝重起來。
“國君,我說的不對嗎?”見國君如此神情,季子以為自己說錯了話,連忙問道。
“不,你沒有說錯,是我做錯了。我在想整場戰鬥,上天真的是在眷顧這秦人,雖然在來的路上,我們受到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上來說還算順利;你想想鎔戎人隱藏的那麽深,怎麽會讓我們很隨意的就找到了呢,難道不是上天在幫助我們嗎?再想想,為何這麽大的一場戰鬥下來,秦人卻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呢,而且損失也很小呢?這些都說明上天在幫助秦人。”秦君贏嘉一臉凝重的說道。
“還有,為何一直陰沉沉的天空為何在這一刻就放晴了呢?這都在警示我們一件事情。”
“什麽事情?”
“我們應該祭天了,應該感謝上天對我秦人的眷顧了。”秦君贏嘉道。
要知道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迷信神靈的,一般有個什麽高興的事情,要感謝一下神靈;當然了悲傷的事情更要問一下神靈,看看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有違神靈的意願。
“國君打算祭天?”季子問道。
秦君點點頭。
“國君打算在這個地方祭天?”季子吃驚的問道。
“對,就在這裏祭天,一方麵可向上天告慰我們取得的勝利,二則也可以向周邊的國家昭示這個地方已經屬於秦國。先生以為如何?”
季子愣住了,秦君身邊的將士們也愣住了。
祭天?
國君要祭天。
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上,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著嚴格的規定和程序,並不是你有誠意、有想法就可以祭祀的。
《禮記?曲禮》記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偏。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偏。大夫祭五祀,歲偏。士祭其先。”這句話就是說:“士”這個階層的人在一年終了隻祭祖先,“大夫”階層為五祀,“諸侯”階層不能祭天地隻能祭社稷,“天子”職掌祭天地的專有權,在這裏等級森嚴,不可逾越一步。至於普通老百姓嗎?連祭祀祖先的權利都沒有。
現在秦國的國君要祭祀上天,這可是典型的“非禮”啊!
更何況祭祀上天,哪有那麽簡單,首先要搭建一個土丘作為郊祀的台子名為“祀天寰丘”;還要請祭師來主持祭典。
這些秦君可都沒有啊!
“這個?不好吧。”季子擔心的說道。
“有何不好?”秦君贏嘉不解的問道。
“周禮有規定,祭祀天地這可是天子的事情,我們作為周王室的屬國,祭祀上天,可是有違祖製的事情,國君還請三思。”
雖然季子感到擔心的,但是秦君卻不那樣認為,他擺擺手道:“季子先生多慮了,我們隻是為了感謝上天對秦人的眷顧,並不是要代替天子行使祭祀的權利。這個分寸我還是有把握的,你就放心吧,我不會越禮的。”
季子雖然擔心,但是聽到國君如此說了之後,也感到無可奈何,於是繼續道:“即便是國君要在這兒祭天,祭師從哪兒請啊?總不能從雍城請我們的祭師過來吧,這一來一往,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祭師?
主持祭奠的關鍵人物,從哪兒請呢?
這倒是難住了秦君贏嘉。
秦君贏嘉隻好帶兵迴到河穀,這時太子贏恬、公子贏載已經將隊伍集合完畢。見國君帶隊迴來,兩位公子都十分高興,趕緊迎上來,“君父,鎔戎王可抓住了?”
秦君一臉陰沉沒有迴答他們的問話,徑直向前走去。
“這是怎麽迴事?”二位公子問後麵過來的秦軍校尉。
“鎔戎王跑了----”校尉無奈的說道。
“跑了?”
二位公子大為吃驚,在他們看來,秦君帶這麽多的將士捉拿一個單槍匹馬的鎔戎王,那是簡直就是甕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事情,怎麽會讓他跑了?
見二位公子詫異的樣子,校尉隻好將事情的經過簡單給二人說了說。
二人聽罷,對於這位鎔戎王多多少少有些崇拜,這些野蠻人做事真的是不計後果。
既然沒有將鎔戎王拿住,那麽到底還啟程迴不迴國,可就要等國君發話了。
“君父,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迴不迴國?”公子贏載小心翼翼的問道,他很清楚現在君父的心情肯定不好。
“啟程,迴國。”秦君贏嘉肯定的說道。
“那鎔戎王還捉不捉?”很顯然贏載的這句話問的是多餘了。
秦君贏嘉抬起頭,不滿的看了他一眼,“這麽大的草原藏個把人,簡直就是大海撈針,你說說該怎麽找?”
贏載知趣的“哦”了一聲。
見孩子這樣,秦君贏嘉覺著對待他有些冷漠了,於是緩和了一下語氣說道:“其實現在抓不抓鎔戎王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他的手下沒兵、沒人、沒有了土地和草場,與普通百姓無異,對我們沒有多少威脅了,我們不必為他擔心了。整頓兵馬,迴國----”
“諾----”
於是乎,秦軍壓著搶來的鎔戎百姓以及大量的物資,開始了迴國之路。
越往南走,天氣也跟著好了起來,風也小了,雪也小了,穿著從鎔戎那裏搶來的皮衣,秦軍身上也溫暖了,當然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在將軍趙驥的帶領下,大軍又開始唱起了歌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雖然是同一首歌,但不同的時期唱出來,卻有著不同的效果。此時,秦人歡快的歌聲傳遍了關中的秦山渭水,此時他們的心情是激動的,他們的歌聲是響亮的,他們的士氣也是高漲的,當然了他們迴家的心情也是迫切的。
不到一天的時間,秦軍來到了鎔戎過冬的鄜畤(fuzhi)。
這時原本陰沉沉的天空已經放晴,冬日少見的陽光灑滿大地。
望著這冬日少有的晴好天氣,秦君贏嘉的心情也好多了。
“季子,你說說,整場戰鬥過程中一直是陰雲密布,為何到了這裏卻就是晴空萬裏呢?”秦君贏嘉望著湛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高興的問道。
季子也抬起頭望著萬裏晴空,心情開朗,意味深長的說道:“這隻能說明上天一直在眷顧這秦人,我們應該感謝上天才是。”
聽完季子的話,秦君贏嘉剛才還是熱烈的神情,一下子凝重起來。
“國君,我說的不對嗎?”見國君如此神情,季子以為自己說錯了話,連忙問道。
“不,你沒有說錯,是我做錯了。我在想整場戰鬥,上天真的是在眷顧這秦人,雖然在來的路上,我們受到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上來說還算順利;你想想鎔戎人隱藏的那麽深,怎麽會讓我們很隨意的就找到了呢,難道不是上天在幫助我們嗎?再想想,為何這麽大的一場戰鬥下來,秦人卻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呢,而且損失也很小呢?這些都說明上天在幫助秦人。”秦君贏嘉一臉凝重的說道。
“還有,為何一直陰沉沉的天空為何在這一刻就放晴了呢?這都在警示我們一件事情。”
“什麽事情?”
“我們應該祭天了,應該感謝上天對我秦人的眷顧了。”秦君贏嘉道。
要知道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迷信神靈的,一般有個什麽高興的事情,要感謝一下神靈;當然了悲傷的事情更要問一下神靈,看看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有違神靈的意願。
“國君打算祭天?”季子問道。
秦君點點頭。
“國君打算在這個地方祭天?”季子吃驚的問道。
“對,就在這裏祭天,一方麵可向上天告慰我們取得的勝利,二則也可以向周邊的國家昭示這個地方已經屬於秦國。先生以為如何?”
季子愣住了,秦君身邊的將士們也愣住了。
祭天?
國君要祭天。
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上,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著嚴格的規定和程序,並不是你有誠意、有想法就可以祭祀的。
《禮記?曲禮》記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偏。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偏。大夫祭五祀,歲偏。士祭其先。”這句話就是說:“士”這個階層的人在一年終了隻祭祖先,“大夫”階層為五祀,“諸侯”階層不能祭天地隻能祭社稷,“天子”職掌祭天地的專有權,在這裏等級森嚴,不可逾越一步。至於普通老百姓嗎?連祭祀祖先的權利都沒有。
現在秦國的國君要祭祀上天,這可是典型的“非禮”啊!
更何況祭祀上天,哪有那麽簡單,首先要搭建一個土丘作為郊祀的台子名為“祀天寰丘”;還要請祭師來主持祭典。
這些秦君可都沒有啊!
“這個?不好吧。”季子擔心的說道。
“有何不好?”秦君贏嘉不解的問道。
“周禮有規定,祭祀天地這可是天子的事情,我們作為周王室的屬國,祭祀上天,可是有違祖製的事情,國君還請三思。”
雖然季子感到擔心的,但是秦君卻不那樣認為,他擺擺手道:“季子先生多慮了,我們隻是為了感謝上天對秦人的眷顧,並不是要代替天子行使祭祀的權利。這個分寸我還是有把握的,你就放心吧,我不會越禮的。”
季子雖然擔心,但是聽到國君如此說了之後,也感到無可奈何,於是繼續道:“即便是國君要在這兒祭天,祭師從哪兒請啊?總不能從雍城請我們的祭師過來吧,這一來一往,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祭師?
主持祭奠的關鍵人物,從哪兒請呢?
這倒是難住了秦君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