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明王監國元年十月。


    隨著大明朝廷委派的江北總督兼兩淮鹽運大使彰武侯楊秀清的到任,以及一係列鹽務新政的頒布,揚州東關一帶的市麵終於又一次變得熙熙攘攘起來了。


    揚州東關緊挨著大運河,同時也是蘇北沿海各處產出的食鹽通過鹽運河和大運河進入揚州的通道。因此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這一帶就成為了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聚集地。


    不過這鹽商雖富,在大清小聖主康麻子眼中,也就是一頭頭圈養起來的肥豬......需要花錢的時候捉幾頭來宰了便是。自打粵滇亂起,大清朝的軍費開支就完全失了控製,朝廷的那點稅收根本禁不住花銷,所以揚州的“肥豬”們挨宰的時候就到了,這三四年間,前前後後報效了不下兩千萬兩銀子。


    當然了,康熙是聖主嘛!也不會白拿這些鹽商的銀子的。所以在淮東即將遭受明軍攻打的當口,他就命令施琅、傅弘烈照著揚州鹽商報效銀子的名冊抓人......不,是保護起來!


    施、傅二人就把揚州東關這邊有頭有臉的大鹽商的全家,連帶著丫鬟、仆役,全都保護起來,送去了北京。男的一律當包衣奴才,女的則看年齡、長相,還過得去的就分給北京之變中沒了老婆的八旗子弟當娘子了。康熙自己也以身作則,分到了十個揚州瘦馬以紀念死於北京之亂的馬佳氏......


    但是施琅跑路的時候還是留了一線......並沒有屠城,隻是抓了那些送錢給大清充軍費的鹽商,還把順帶著把揚州全城上檔次的青樓和養瘦馬的人販子給洗劫了。。


    所以被明軍收複的是一座還存著一些元氣的揚州城。


    當然了,這座揚州城和明末揚州十日之難前的繁華是不能相比的,但是放在全國人口隻有兩千多萬的新大明,也算是不錯的地方了。


    而且揚州、通州、淮安三個州府境內的海灘鹽場也還存在,這些才是揚州繁華的根本啊!


    而借著揚州鹽務新政的施行,覬覦鹽業大利的商人和資本,就開始從大明各地向揚州東關這邊匯集過來了。而其中也有一些從北方“逃迴來”的大鹽商家的夥計,也都熟門熟路地幹起了販鹽的老本行。


    在揚州東關大街附近的一條小巷子中,一座空置了好幾個月,最近才放租出去的宅院裏頭,就住著這麽一群據說是從北方跑迴來,現在準備合夥創業的“小鹽商”。


    而為首的兩人, 正是周培公和李光地!


    這兩位一個是湖北人,一個是福建人, 口音不對, 太容易露餡, 所以到了揚州之後就不怎麽出門,一直宅在院子裏麵研究反書......同時指派桐城人張英領著一群從被“請”去北京當奴才的“鹽n代”, 出們去張羅食鹽的買賣。


    他們選擇“搞鹽”可不僅僅是為了打掩護,還為了方便轉移“造反資金”——這可是他們研究明朝錦衣衛編寫的“反書”後得出的結論!


    原來造反事業是很費錢的!


    所以在錦衣衛反書的記載中,明朝的白蓮教徒在大部分時候都忙著斂財......周培公、李光地二人是不用研究怎麽斂財的, 康熙會給他們發經費的。


    但是這些經費怎麽轉移,造反的白蓮教徒們又怎麽集中,造反用的兵器怎麽輸送,造反的宣傳鼓動工作又該怎麽進行, 還有造反的指揮機關怎麽設置,造反的命令怎麽發布,反賊團體的中下層該怎麽控製......等等的一大堆問題,在周培公找到的那本錦衣衛“反書”當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這部書......簡直就是個造反指南啊!


    周培公得了這本奇書之後當然是如獲至寶, 不僅馬上整本抄錄下來帶迴去仔細研究,還一個勁兒的誘惑和他一起南下的李光地、張英、趙申喬、高士奇一起看。


    而這幾位在大清境內的時候都還能把持住,瞄都不瞄一眼。但是當他們乘坐的沙船從海州抵達揚州府的瓜洲埠稅關後, 他們馬上就改變了想法......既然他們已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那麽造反指南還是要好好看的!


    萬一裏麵真有東西呢?


    就在周培公和李光地二人看反書看得津津有味,臉上還浮現出高深莫名的笑容的時候, 一陣腳步聲響就從兩人所在的書房外麵傳來了。


    正在研究反書的周培公和李光地一下就慌張起來了,李光地放下反書,抄起了一支燧發槍, 顫顫巍巍地對準了房門。而周培公則深吸口氣,道:“誰在外頭, 是張五嗎?”


    外麵傳來了張英的聲音:“是我,李六。”


    李光地這才鬆了口氣,低頭一看被他攥在手裏的燧發手槍, 發現根本沒有上彈藥......


    這個時候房門吱呀呀一聲響動,已經被推了開來, 然後就看見一身員外打扮, 腦袋上套了頂風帽的張英快步走了進來。


    “怎樣?”周培公問。


    “妥了!”張英一臉的慨歎,“到底是新朝氣象啊......辦起事兒來就是利索,也不用給一兩銀子的賄賂,價值五萬兩的鹽引已經到手了!


    而且他們的鹽法製定得也實在高明......沒有什麽窩根(販運食鹽的特權證明),不管什麽人都可以辦個商號,然後去販賣食鹽。隻需要以商號的名義在東廠官銀號製定的保證賬戶內存入一筆保證金,就能購入相應數量的鹽引了。


    至於往哪兒販鹽,賣什麽價,兩淮鹽運衙門一律不問。隻要依法繳納鹽價百分之五的通關稅,再交點車船過稅,就能行銷天下了!


    而且也不會有什麽私鹽......一來場鹽本就不貴;二來沒有鹽運衙門的鹽引副票,揚州稅關都過不了,各地的稅關也無法通過,沒有鹽引副票和通關稅票,別處分銷食鹽的商號根本不敢入貨。


    更加高明的是,雖然場鹽和鹽引都不貴......但是鹽運衙門和揚州稅關能拿到的銀子卻也不少。”


    周培公給圖海當過師爺,知道鹽務上的貓膩很多,現在聽了張英的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就問了一句:“都不貴,那他們怎麽撈銀子?”


    張英道:“我跟人打聽了,這場鹽是場商的買賣,他們要交一筆鹽場租金,年底還得結一筆商稅。


    而咱們幹得是運商,得花錢買鹽引,還得存一筆無息的保證金......咱們是無息,但是東廠官銀號會把應付的利息轉給鹽運衙門,咱們拿到鹽以後還得加百分之五的通關稅。


    最後,咱們這些運商都得在揚州府登記並且租用或購買經營場地,每年還得繳納一筆商稅,可以定額,也可以根據販運食鹽的金額從量加稅。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他們拿到的稅銀也不少!這些稅都是一環扣著一環,缺了一環下麵的買賣就沒法做了。而且負責收銀子的鹽運衙門、揚州關、揚州府稅務司都隻管賬不管銀,銀子根本不從他們那兒過,他們要貪就得走賬上貪,這三個衙門的賬和官銀號的賬,到年底還得核對,根本就沒有下手的辦法......這辦法真是好啊,鹽稅根本沒法逃漏,一年得多收多少銀子?


    咱們要不給皇上遞個密折,讓咱大清的長蘆鹽政也用這法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埋大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羅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羅羅並收藏活埋大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