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
大雨終於有了止歇的跡象,已不那麽狂暴了,卻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芭蕉葉上的雨點子滾動著,匯集成更大的水珠兒滴滴答答掉落下來。
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湯雞,渾身上下淌著水,好像剛剛從河裏撈上來似的。大家盡量舉著芭蕉葉子,為受傷的兄弟遮風擋雨。
傷兵身上的傷口早就化膿,因為隨身攜帶的藥物早已經用完,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傷口逐漸潰爛……
“韋指揮……”因為浮腫的厲害,傷兵的臉已經腫的好像一個發麵饃饃,泛著妖冶的光澤:“有消息了沒有?”
韋無病輕輕的搖著頭。
作為征討呂宋的先鋒,韋無病帶領一部分人馬最先登陸,與紅毛鬼和當地的土著軍展開激戰。但張三娃的主力卻沒有及時增援上來,前期登陸的人馬大多被打散。
明明知道沿海一帶必然會成為敵人的重點搜索區域,韋無病他們卻始終逗留在海邊,等待著主力的到來。
隻可惜,在這四十多天的時間當中,張三娃的主力始終沒有出現。
憑借多年的戰鬥經驗,韋無病知道肯定出事了,張三娃的主力很有可能遭遇了大敗,已不可能再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了……
隨身攜帶的口糧、藥品、彈藥等物早已消耗一空,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傷員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目前隻剩下最後的一百二十七個人。
這裏與母國相隔萬裏,又有煙波浩渺的汪洋大海阻隔,身在敵境之中,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撤退?
還能撤到哪裏去?
前麵就是大海,後麵就是莽莽群山,所能夠見到的每一個直立行走的生物都是敵人。
這就是絕境!
“韋指揮……”所有人都在看著韋無病,所有的目光都在表達著同一個意思:“怎麽辦?”
在這樣的絕境當中,韋無病不知道應該怎麽辦,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的潮濕,目光依舊無比堅定:“我們是征討呂宋的先鋒,為大軍開路是我們的使命,在接到新的命令之前,必須戰鬥到底。”
甲破刀殘,內無給養外無援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怎麽戰鬥?
“想當年,我等曾作為北伐先遣深入江北,同樣是艱難困苦的絕境,不照樣打出了一個太平盛世?”韋無病的語氣中透著說不出的果斷決絕:“但使我們還有最後一人,也要戰鬥到底。我相信大帥一定會再征呂宋,到時候會有鋪天蓋地的兄弟前來接應我們……”
無邊無際的海洋阻隔之下,李吳山李大帥的援兵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到來,這場等待注定無比漫長,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實,但韋無病的堅定態度依舊對軍心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必須離開這裏,盡可能的遠離海邊,深入到內地去。”韋無病用一種很平靜的語氣說:“我們需要糧食、需要補給……”
在這莽莽叢林之中,不可能有糧食或者是其他的補給,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搶。
搶紅毛鬼,搶呂宋人。
要想繼續戰鬥,生存就是前提。
必須想辦法生存下去。
在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沒有行軍地圖和向導,隻能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亂撞。
完全就是憑借最基本的本能,韋無病帶著這些殘兵敗將一路向西,沿途不斷的留下隻有大旗軍才能識別的專屬印記,他們還在期望著後續的大部隊能夠到來……
背負著傷員在煙瘴重生的密林中穿行,還要時時刻刻提防著敵人的搜索。
隔了兩日之後,一百二十七人的隊伍還剩下一百二十四人,減員三人。
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將傷重不治的戰友就地淹埋,一行人繼續前進。
當天傍晚,他們發現了一個呂宋人的村莊,戰鬥隨之打響。
在這場戰鬥中,他們搶來一些最急需的補給,卻因此造成了進一步的減員:又有七個戰友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更加嚴重的是,這次為了籌措物資而發動的襲擊暴露了他們的蹤跡,紅毛鬼馬上做出了反應,帶著數不清的土著人開始搜山。
為了躲避搜捕,不得不緊急撤退……
這個鬼地方每天都在下雨,淅淅瀝瀝的的雨水已不那麽厲害了,卻更加的陰冷。
這是冬雨!
不知不覺之間,冬天已經來到了。
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甚至忘記了四季輪迴,身上的黑色軍裝早已破爛成了碎布條子,一個個形容枯槁麵黃肌瘦,仿佛茹毛飲血的野人。唯一可以證明他們文明程度的就是手中那柄雪亮的大紮槍……
除了手中的武器之外,看不出絲毫軍中精銳的模樣。
頭發和胡須已經虯結在一起,亂蓬蓬的好像用舊了的毛氈片兒,腳上的軍靴早已爛的不成樣子,隻剩下堅硬的鞋底用草繩勉勉強強的掛著。
幾個人拖拽著一頭死狼進到一個很大的山洞之中,山洞裏立刻傳出一聲整齊的歡唿。
韋無病用和熟練的手法把狼皮剝了下來,掛在洞壁上……這東西慢慢的陰幹之後可以當做衣裳穿。
狼肉是很難見到的食物,舍不得一次吃光,而是要分割成小塊掛起來,把狼骨和內髒斬碎了,混合了芭蕉樹的木芯和木薯之類東西,共同煮成一鍋黏糊糊的肉粥……
用木碗盛了些粥,送到病號的麵前,將病號從幹燥的芭蕉葉上攙扶起來:“兄弟,有好東西吃了……”
因為嚴重的瘧疾,這個病號早已經脫水,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除了眼珠還在轉動之外,和死去很久幹屍沒有太多的區別。
瘦骨嶙峋的胸口距離起伏,單薄如紙的皮膚幹癟且有沒有一丁點的光澤,因為極度的虛弱,連講話都變得異常困難:“韋指揮……我可能不行了?”
“別他娘說屁話,咱們還要一起戰鬥哩。”
病號用枯瘦的手掌死死攥住韋無病的手腕子:“剛才睡覺的時候,夢到俺娘了……我可能要走了。”
氣息奄奄的病號說的很平靜,就好像是在說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我死之後,諸位兄弟好生珍重,我會在天上看著你們,總有一天,咱們還會打迴來,大帥會帶著千軍萬馬殺迴來,隻是我再也見不到那一天了……”
自從呂宋海戰遭逢慘烈大敗之後,已經過了一年多,韋無病率領的這一百多個殘兵敗將艱難求存,時至今日,隻剩下六十一人,已不足當初的一半了。
另外那一半,則永遠的埋骨異鄉,永遠的留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當中,他們卻從未絕望,始終堅定的相信大旗軍一定會殺迴來。
“我迴不去了,”病號並沒有自哀,語氣依舊平靜:“我希望你們能夠迴去,迴到母國去,要是有機會的話,帶著我的紮槍迴去,我的魂靈會依附於咱們的大紮槍之上……”
“別他娘的說這些個喪氣話,我估摸著快了,大帥很快就要殺迴來了……”眼看著戰友已經到了最後的彌留之際,韋無病趕緊扭過頭去,不讓他看到自己眼中的熱淚:“咱們大旗軍百戰百勝,一定會殺迴來,到時候萬馬踏平這彈丸之地,為死去的兄弟們複仇……”
這句話給奄奄一息的病號帶來了極大的希望,他極力的睜大了眼睛,雙眸之中充滿了熠熠的神采,臉上竟然流露出欣喜和狂熱的表情,似乎自己的目光可以穿過洞頂看到整個天下:“韋指揮你聽到了麽?”
“聽到什麽?”
“炮聲,是咱們的火炮在轟鳴。”
韋無病側耳傾聽,卻什麽都沒有聽到。
“兄弟殺上來了,我看到了咱們的軍旗,快衝過去和他們匯合……”病號掙紮著,似乎想要站起來,但這已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動作,他最多隻能勉勉強強的把腦袋抬的更高,似乎已經看到了那杆日月火紋旗幟,正引領著鋪天蓋地的黑衣士兵奮勇作戰。
“你們別傻乎乎的呆著了,趕緊戰鬥,我的紮槍呢?”病號的雙眸全所未有的閃亮,雙手胡亂的摸索著:“戰鼓響了,衝啊……”
哪有什麽戰鼓?哪有什麽千軍萬馬?除了淅淅瀝瀝的冬雨之外,什麽都沒有。
所有的這一切,全都是病號產生的幻覺。
這個戰友的生命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這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韋無病趕緊把那杆大紮槍送到他的手中。
病號死死的捏著大紮槍,就好像是握住了整個世界,猛然爆發出一聲異常響亮的呐喊:“衝啊——”
伴隨著這個高亢的聲音,韋無病感覺到臂彎猛然往下一沉,戰友的腦袋已經軟軟的耷拉了下去,繃緊的身體就好像稀爛的泥巴一樣慢慢的放鬆慢慢的癱軟。
又一個戰友永遠的離開了他們。
淚水忍不住的奪眶而出。
其他的戰友紛紛圍攏上來,雖然一個個衣不蔽體狀若野人,卻很自覺的圍攏在戰友的屍體四周,齊刷刷的打了一個軍禮。
“大旗軍丙字營辛隊一旗伍長趙二喜,陣前格斃紅毛兩人,殺呂宋兵四人,記攻兩級,因功升副隊長……”雖然這個戰友已經死了,作為最高指揮官的韋無病必須記住他的戰功,並且在他死後升了他的職。
獎罰分明,這是軍隊的基礎。
雖然這些人加在一起,都不足半個小隊了,但軍銜仍在,韋無病依舊是大旗東路軍征呂宋部的先鋒官,是副總指揮,銘記士兵的功勞進行賞罰是他的責任。
也就是說,雖然這幾十個人衣衫襤褸,和茹毛飲血的野人沒有什麽分別,他們依舊有著嚴密的組織,不論規模多小,仍然是一支軍隊!
在這個大山洞的洞壁上,刻畫著很多人的名字,每個人的名字下麵都有粗細兩種不停的刻痕。每一條粗大的刻痕都代表著一個紅毛鬼的人頭,細小的刻痕則代表著擊殺的呂宋兵,秘密慢慢匯集成一片。
這些粗細不同的刻痕,就是這支軍隊的功勞簿子,已銘刻是石頭上,仿佛曆史的見證。
在這些銘記功勞的刻痕旁邊,還用尖銳的石頭刻畫出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圓點兒,每一個圓點兒代表一個晝夜。
圓點已經有五百多個了……
在完全斷絕聯係的情況下,在距離母國萬裏之遙的海外之地,韋無病等人已經孤軍奮戰了五百多個日日夜夜……
異國的冬夜潮濕而又陰冷,眾人紛紛聚攏在一起,開始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他們是軍人,集合在一起就是軍隊,而不是野人,不僅僅隻是為了生存下去,還有更加崇高的目標:戰鬥。
因為環境險惡,不能隨心所欲的發起戰鬥,必須量力而行。
什麽時候襲擊敵人,完全取決於手頭上擁有多少物資……最主要是有多少可以攜帶的食物。
為了避免紅毛鬼的搜捕,必須盡可能的襲擊遠處的目標,以免這個“營地”被敵人發現。為了攻擊一個目標,往往要在莽莽群山中行進好幾天,然後才能發起短促的襲擊,一擊得手之後,無論有沒有取得成功,都必須馬上撤退。
食物的數量決定了攻擊範圍,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一些肉食,再帶上前一陣子積攢下來的木薯和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食物,足夠發起一場進攻了。
在這五百多個日日夜夜當中,眾人已經對附近這一帶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
用一根木棍在地麵上劃出一條彎彎曲曲的行進路線,在這條曲線的盡頭重重一點:“就是這裏!”
那是一處紅毛鬼的觀察哨,準確的說是一座引航用的燈塔,位於東延河的入海口處。
那裏至少有四到六個紅毛鬼,還有上百個呂宋的土著兵,因為中途還需要繞路,單程就需要走三天多一點……
這是一次長途奔襲,作戰半徑達到了這支“軍隊”的極限。
雖然很遙遠,但那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目標。
雖然敵人的數量是自己的倍數,而且裝備精良給養充足,但這對於習慣了特種作戰模式的韋無病而言,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
這場長途奔襲的難點不在於戰鬥本身,而是在於如何順利的迴撤。
隻要戰鬥具有強烈的突然性,打擊敵人並不是很困難,困難的是戰鬥過後如何順利的撤迴來,還在迴撤的過程中擺脫敵人的銜尾追擊。
“四柱,老穆你們帶著四個伍在後麵接應,我帶九個人引開呂宋兵,剩下的人攻擊海邊的哨塔……”因為隻有區區的幾十個人,戰鬥人員的安排部署必須精確到個位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整個襲擊作戰計劃環環相扣嚴絲合縫,處處彰顯著一個成熟軍官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
每一次戰鬥都會無法避免的產生傷亡,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會活著退出戰鬥,所以在每次發起戰鬥之前,都會按照“慣例”交代遺言:“如果我死了,老穆接替我,繼續指揮兄弟們作戰。”
那個叫老穆的老兵點了點頭,如往常那樣說道:“要是我死了,四柱子接替我,要是我和四柱子都死了,就由小生子接替。”
生死之事,就這麽輕描淡寫的確定下來……
命令下達之後,眾人七手八腳的把狼肉全都烤熟,分割成為細小的碎塊兒,分發到每一個人的手中,然後又把所有可以吃的東西全部帶在身上,按照確定好的路線朝著海邊的方向進發……
按照原有的作戰計劃,大約需要七天就可以完成的突襲,卻耗費了整整十天的時間,最主要是為了擺脫身後的追兵。
對於這支僅剩下幾十個人的軍隊而言,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輝煌大勝:擊殺紅毛鬼四人,斬殺呂宋兵十二人,還搗毀了敵人的兩艘小船。
因為襲擊太過於突然,而且時機拿捏的恰到好處,己方無一人戰死,僅有二人輕傷。
“清點戰利品。”
“共繳獲糧食二十三袋,原本有二十六袋,敵人追的急,不得不丟掉了幾袋。”
“四包肉幹,一個糖坨子,兩袋子白鹽,還有兩桶油。”
“兩箱子幹餅子(其實就是歐洲的軍用餅幹)”
“呂宋兵的衣裳十六件,靴子四雙,還有一頂帽子,是紅毛鬼的帽子……”
對於這支“軍隊”而言,所有的物資都是很重要的,能搶到什麽就拿什麽,甚至有人背迴來幾個紅毛鬼的鐵飯盒子和一個大鐵盆。
韋無病看著老穆帶迴來的那個小木箱,很奇怪的問道:“這是啥?”
“是紅毛鬼的炮彈。”
紅毛鬼岸防炮的炮彈,一箱十二個,圓滾滾的還帶著長長導火索
這個時代的炮彈非常原始,還沒有實現彈藥一體化,雖然還需要額外裝填發射用的火藥,但這種炮彈已經非常接近後世的“開花彈”了。
對於這種東西,韋無病等人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就熟悉了大旗軍版的“手榴彈”,這玩意不過就是加強版的而已。
“好東西,這可是好東西呀,有了這玩意兒,咱們就可以炸紅毛鬼的船了呢。”
清點完了戰利品之後,辛苦多日的戰士們紛紛躺倒休息,作為最高指揮官的韋無病則拿起一塊尖銳的石塊,小心翼翼的在洞壁上刻畫著,用一個個或粗或細的劃痕記錄著這些人的軍功。
然後又如同往日那樣,在右手邊的洞壁上重重的“點”出是個圓圈,代表時間又過去了十天。
他仔細的數著那些代表時間的小圓點兒,默默的計算著,過了好久才有一種古怪的聲音說道:“兄弟們,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明天就是新年了……”
新年?過的可真快呀,又是嶄新的一年了。
“給母國拜個年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萬裏之外的呂宋密林之中,幾十個軍人齊齊朝著母國的方向跪拜,每一個人都眼含熱淚:
“爹,娘,不孝子在天涯海角給二老拜年了……”
這些人曆經磨難,已在萬裏之外孤軍奮戰了將近兩年之久。
還有很多個兩年在等著他們……
大雨終於有了止歇的跡象,已不那麽狂暴了,卻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芭蕉葉上的雨點子滾動著,匯集成更大的水珠兒滴滴答答掉落下來。
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湯雞,渾身上下淌著水,好像剛剛從河裏撈上來似的。大家盡量舉著芭蕉葉子,為受傷的兄弟遮風擋雨。
傷兵身上的傷口早就化膿,因為隨身攜帶的藥物早已經用完,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傷口逐漸潰爛……
“韋指揮……”因為浮腫的厲害,傷兵的臉已經腫的好像一個發麵饃饃,泛著妖冶的光澤:“有消息了沒有?”
韋無病輕輕的搖著頭。
作為征討呂宋的先鋒,韋無病帶領一部分人馬最先登陸,與紅毛鬼和當地的土著軍展開激戰。但張三娃的主力卻沒有及時增援上來,前期登陸的人馬大多被打散。
明明知道沿海一帶必然會成為敵人的重點搜索區域,韋無病他們卻始終逗留在海邊,等待著主力的到來。
隻可惜,在這四十多天的時間當中,張三娃的主力始終沒有出現。
憑借多年的戰鬥經驗,韋無病知道肯定出事了,張三娃的主力很有可能遭遇了大敗,已不可能再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了……
隨身攜帶的口糧、藥品、彈藥等物早已消耗一空,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傷員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目前隻剩下最後的一百二十七個人。
這裏與母國相隔萬裏,又有煙波浩渺的汪洋大海阻隔,身在敵境之中,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撤退?
還能撤到哪裏去?
前麵就是大海,後麵就是莽莽群山,所能夠見到的每一個直立行走的生物都是敵人。
這就是絕境!
“韋指揮……”所有人都在看著韋無病,所有的目光都在表達著同一個意思:“怎麽辦?”
在這樣的絕境當中,韋無病不知道應該怎麽辦,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的潮濕,目光依舊無比堅定:“我們是征討呂宋的先鋒,為大軍開路是我們的使命,在接到新的命令之前,必須戰鬥到底。”
甲破刀殘,內無給養外無援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怎麽戰鬥?
“想當年,我等曾作為北伐先遣深入江北,同樣是艱難困苦的絕境,不照樣打出了一個太平盛世?”韋無病的語氣中透著說不出的果斷決絕:“但使我們還有最後一人,也要戰鬥到底。我相信大帥一定會再征呂宋,到時候會有鋪天蓋地的兄弟前來接應我們……”
無邊無際的海洋阻隔之下,李吳山李大帥的援兵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到來,這場等待注定無比漫長,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實,但韋無病的堅定態度依舊對軍心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必須離開這裏,盡可能的遠離海邊,深入到內地去。”韋無病用一種很平靜的語氣說:“我們需要糧食、需要補給……”
在這莽莽叢林之中,不可能有糧食或者是其他的補給,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搶。
搶紅毛鬼,搶呂宋人。
要想繼續戰鬥,生存就是前提。
必須想辦法生存下去。
在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沒有行軍地圖和向導,隻能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亂撞。
完全就是憑借最基本的本能,韋無病帶著這些殘兵敗將一路向西,沿途不斷的留下隻有大旗軍才能識別的專屬印記,他們還在期望著後續的大部隊能夠到來……
背負著傷員在煙瘴重生的密林中穿行,還要時時刻刻提防著敵人的搜索。
隔了兩日之後,一百二十七人的隊伍還剩下一百二十四人,減員三人。
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將傷重不治的戰友就地淹埋,一行人繼續前進。
當天傍晚,他們發現了一個呂宋人的村莊,戰鬥隨之打響。
在這場戰鬥中,他們搶來一些最急需的補給,卻因此造成了進一步的減員:又有七個戰友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更加嚴重的是,這次為了籌措物資而發動的襲擊暴露了他們的蹤跡,紅毛鬼馬上做出了反應,帶著數不清的土著人開始搜山。
為了躲避搜捕,不得不緊急撤退……
這個鬼地方每天都在下雨,淅淅瀝瀝的的雨水已不那麽厲害了,卻更加的陰冷。
這是冬雨!
不知不覺之間,冬天已經來到了。
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甚至忘記了四季輪迴,身上的黑色軍裝早已破爛成了碎布條子,一個個形容枯槁麵黃肌瘦,仿佛茹毛飲血的野人。唯一可以證明他們文明程度的就是手中那柄雪亮的大紮槍……
除了手中的武器之外,看不出絲毫軍中精銳的模樣。
頭發和胡須已經虯結在一起,亂蓬蓬的好像用舊了的毛氈片兒,腳上的軍靴早已爛的不成樣子,隻剩下堅硬的鞋底用草繩勉勉強強的掛著。
幾個人拖拽著一頭死狼進到一個很大的山洞之中,山洞裏立刻傳出一聲整齊的歡唿。
韋無病用和熟練的手法把狼皮剝了下來,掛在洞壁上……這東西慢慢的陰幹之後可以當做衣裳穿。
狼肉是很難見到的食物,舍不得一次吃光,而是要分割成小塊掛起來,把狼骨和內髒斬碎了,混合了芭蕉樹的木芯和木薯之類東西,共同煮成一鍋黏糊糊的肉粥……
用木碗盛了些粥,送到病號的麵前,將病號從幹燥的芭蕉葉上攙扶起來:“兄弟,有好東西吃了……”
因為嚴重的瘧疾,這個病號早已經脫水,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除了眼珠還在轉動之外,和死去很久幹屍沒有太多的區別。
瘦骨嶙峋的胸口距離起伏,單薄如紙的皮膚幹癟且有沒有一丁點的光澤,因為極度的虛弱,連講話都變得異常困難:“韋指揮……我可能不行了?”
“別他娘說屁話,咱們還要一起戰鬥哩。”
病號用枯瘦的手掌死死攥住韋無病的手腕子:“剛才睡覺的時候,夢到俺娘了……我可能要走了。”
氣息奄奄的病號說的很平靜,就好像是在說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我死之後,諸位兄弟好生珍重,我會在天上看著你們,總有一天,咱們還會打迴來,大帥會帶著千軍萬馬殺迴來,隻是我再也見不到那一天了……”
自從呂宋海戰遭逢慘烈大敗之後,已經過了一年多,韋無病率領的這一百多個殘兵敗將艱難求存,時至今日,隻剩下六十一人,已不足當初的一半了。
另外那一半,則永遠的埋骨異鄉,永遠的留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當中,他們卻從未絕望,始終堅定的相信大旗軍一定會殺迴來。
“我迴不去了,”病號並沒有自哀,語氣依舊平靜:“我希望你們能夠迴去,迴到母國去,要是有機會的話,帶著我的紮槍迴去,我的魂靈會依附於咱們的大紮槍之上……”
“別他娘的說這些個喪氣話,我估摸著快了,大帥很快就要殺迴來了……”眼看著戰友已經到了最後的彌留之際,韋無病趕緊扭過頭去,不讓他看到自己眼中的熱淚:“咱們大旗軍百戰百勝,一定會殺迴來,到時候萬馬踏平這彈丸之地,為死去的兄弟們複仇……”
這句話給奄奄一息的病號帶來了極大的希望,他極力的睜大了眼睛,雙眸之中充滿了熠熠的神采,臉上竟然流露出欣喜和狂熱的表情,似乎自己的目光可以穿過洞頂看到整個天下:“韋指揮你聽到了麽?”
“聽到什麽?”
“炮聲,是咱們的火炮在轟鳴。”
韋無病側耳傾聽,卻什麽都沒有聽到。
“兄弟殺上來了,我看到了咱們的軍旗,快衝過去和他們匯合……”病號掙紮著,似乎想要站起來,但這已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動作,他最多隻能勉勉強強的把腦袋抬的更高,似乎已經看到了那杆日月火紋旗幟,正引領著鋪天蓋地的黑衣士兵奮勇作戰。
“你們別傻乎乎的呆著了,趕緊戰鬥,我的紮槍呢?”病號的雙眸全所未有的閃亮,雙手胡亂的摸索著:“戰鼓響了,衝啊……”
哪有什麽戰鼓?哪有什麽千軍萬馬?除了淅淅瀝瀝的冬雨之外,什麽都沒有。
所有的這一切,全都是病號產生的幻覺。
這個戰友的生命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這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韋無病趕緊把那杆大紮槍送到他的手中。
病號死死的捏著大紮槍,就好像是握住了整個世界,猛然爆發出一聲異常響亮的呐喊:“衝啊——”
伴隨著這個高亢的聲音,韋無病感覺到臂彎猛然往下一沉,戰友的腦袋已經軟軟的耷拉了下去,繃緊的身體就好像稀爛的泥巴一樣慢慢的放鬆慢慢的癱軟。
又一個戰友永遠的離開了他們。
淚水忍不住的奪眶而出。
其他的戰友紛紛圍攏上來,雖然一個個衣不蔽體狀若野人,卻很自覺的圍攏在戰友的屍體四周,齊刷刷的打了一個軍禮。
“大旗軍丙字營辛隊一旗伍長趙二喜,陣前格斃紅毛兩人,殺呂宋兵四人,記攻兩級,因功升副隊長……”雖然這個戰友已經死了,作為最高指揮官的韋無病必須記住他的戰功,並且在他死後升了他的職。
獎罰分明,這是軍隊的基礎。
雖然這些人加在一起,都不足半個小隊了,但軍銜仍在,韋無病依舊是大旗東路軍征呂宋部的先鋒官,是副總指揮,銘記士兵的功勞進行賞罰是他的責任。
也就是說,雖然這幾十個人衣衫襤褸,和茹毛飲血的野人沒有什麽分別,他們依舊有著嚴密的組織,不論規模多小,仍然是一支軍隊!
在這個大山洞的洞壁上,刻畫著很多人的名字,每個人的名字下麵都有粗細兩種不停的刻痕。每一條粗大的刻痕都代表著一個紅毛鬼的人頭,細小的刻痕則代表著擊殺的呂宋兵,秘密慢慢匯集成一片。
這些粗細不同的刻痕,就是這支軍隊的功勞簿子,已銘刻是石頭上,仿佛曆史的見證。
在這些銘記功勞的刻痕旁邊,還用尖銳的石頭刻畫出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圓點兒,每一個圓點兒代表一個晝夜。
圓點已經有五百多個了……
在完全斷絕聯係的情況下,在距離母國萬裏之遙的海外之地,韋無病等人已經孤軍奮戰了五百多個日日夜夜……
異國的冬夜潮濕而又陰冷,眾人紛紛聚攏在一起,開始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他們是軍人,集合在一起就是軍隊,而不是野人,不僅僅隻是為了生存下去,還有更加崇高的目標:戰鬥。
因為環境險惡,不能隨心所欲的發起戰鬥,必須量力而行。
什麽時候襲擊敵人,完全取決於手頭上擁有多少物資……最主要是有多少可以攜帶的食物。
為了避免紅毛鬼的搜捕,必須盡可能的襲擊遠處的目標,以免這個“營地”被敵人發現。為了攻擊一個目標,往往要在莽莽群山中行進好幾天,然後才能發起短促的襲擊,一擊得手之後,無論有沒有取得成功,都必須馬上撤退。
食物的數量決定了攻擊範圍,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一些肉食,再帶上前一陣子積攢下來的木薯和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食物,足夠發起一場進攻了。
在這五百多個日日夜夜當中,眾人已經對附近這一帶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
用一根木棍在地麵上劃出一條彎彎曲曲的行進路線,在這條曲線的盡頭重重一點:“就是這裏!”
那是一處紅毛鬼的觀察哨,準確的說是一座引航用的燈塔,位於東延河的入海口處。
那裏至少有四到六個紅毛鬼,還有上百個呂宋的土著兵,因為中途還需要繞路,單程就需要走三天多一點……
這是一次長途奔襲,作戰半徑達到了這支“軍隊”的極限。
雖然很遙遠,但那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目標。
雖然敵人的數量是自己的倍數,而且裝備精良給養充足,但這對於習慣了特種作戰模式的韋無病而言,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
這場長途奔襲的難點不在於戰鬥本身,而是在於如何順利的迴撤。
隻要戰鬥具有強烈的突然性,打擊敵人並不是很困難,困難的是戰鬥過後如何順利的撤迴來,還在迴撤的過程中擺脫敵人的銜尾追擊。
“四柱,老穆你們帶著四個伍在後麵接應,我帶九個人引開呂宋兵,剩下的人攻擊海邊的哨塔……”因為隻有區區的幾十個人,戰鬥人員的安排部署必須精確到個位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整個襲擊作戰計劃環環相扣嚴絲合縫,處處彰顯著一個成熟軍官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
每一次戰鬥都會無法避免的產生傷亡,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會活著退出戰鬥,所以在每次發起戰鬥之前,都會按照“慣例”交代遺言:“如果我死了,老穆接替我,繼續指揮兄弟們作戰。”
那個叫老穆的老兵點了點頭,如往常那樣說道:“要是我死了,四柱子接替我,要是我和四柱子都死了,就由小生子接替。”
生死之事,就這麽輕描淡寫的確定下來……
命令下達之後,眾人七手八腳的把狼肉全都烤熟,分割成為細小的碎塊兒,分發到每一個人的手中,然後又把所有可以吃的東西全部帶在身上,按照確定好的路線朝著海邊的方向進發……
按照原有的作戰計劃,大約需要七天就可以完成的突襲,卻耗費了整整十天的時間,最主要是為了擺脫身後的追兵。
對於這支僅剩下幾十個人的軍隊而言,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輝煌大勝:擊殺紅毛鬼四人,斬殺呂宋兵十二人,還搗毀了敵人的兩艘小船。
因為襲擊太過於突然,而且時機拿捏的恰到好處,己方無一人戰死,僅有二人輕傷。
“清點戰利品。”
“共繳獲糧食二十三袋,原本有二十六袋,敵人追的急,不得不丟掉了幾袋。”
“四包肉幹,一個糖坨子,兩袋子白鹽,還有兩桶油。”
“兩箱子幹餅子(其實就是歐洲的軍用餅幹)”
“呂宋兵的衣裳十六件,靴子四雙,還有一頂帽子,是紅毛鬼的帽子……”
對於這支“軍隊”而言,所有的物資都是很重要的,能搶到什麽就拿什麽,甚至有人背迴來幾個紅毛鬼的鐵飯盒子和一個大鐵盆。
韋無病看著老穆帶迴來的那個小木箱,很奇怪的問道:“這是啥?”
“是紅毛鬼的炮彈。”
紅毛鬼岸防炮的炮彈,一箱十二個,圓滾滾的還帶著長長導火索
這個時代的炮彈非常原始,還沒有實現彈藥一體化,雖然還需要額外裝填發射用的火藥,但這種炮彈已經非常接近後世的“開花彈”了。
對於這種東西,韋無病等人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就熟悉了大旗軍版的“手榴彈”,這玩意不過就是加強版的而已。
“好東西,這可是好東西呀,有了這玩意兒,咱們就可以炸紅毛鬼的船了呢。”
清點完了戰利品之後,辛苦多日的戰士們紛紛躺倒休息,作為最高指揮官的韋無病則拿起一塊尖銳的石塊,小心翼翼的在洞壁上刻畫著,用一個個或粗或細的劃痕記錄著這些人的軍功。
然後又如同往日那樣,在右手邊的洞壁上重重的“點”出是個圓圈,代表時間又過去了十天。
他仔細的數著那些代表時間的小圓點兒,默默的計算著,過了好久才有一種古怪的聲音說道:“兄弟們,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明天就是新年了……”
新年?過的可真快呀,又是嶄新的一年了。
“給母國拜個年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萬裏之外的呂宋密林之中,幾十個軍人齊齊朝著母國的方向跪拜,每一個人都眼含熱淚:
“爹,娘,不孝子在天涯海角給二老拜年了……”
這些人曆經磨難,已在萬裏之外孤軍奮戰了將近兩年之久。
還有很多個兩年在等著他們……